李國建 陳建江 何潔宜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新容奇醫(yī)院麻醉科,廣東佛山 528303
胃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中的應用
李國建 陳建江 何潔宜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新容奇醫(yī)院麻醉科,廣東佛山 528303
目的 通過觀察患者循環(huán)呼吸參數的變化和并發(fā)癥,探討胃管引流型喉罩(PLMA)應用于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的可行性。 方法70例擇期靜吸復合全麻下行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的患者,隨機分成氣管插管全麻組(ETT,n=37)與PLMA全麻組(PLMA,n=33);觀測并記錄兩組患者人工氣道置入前后 MAP、HR,人工氣腹建立前后分鐘通氣量(MV)、氣道峰壓(Ppeak)、血氧飽和度(SpO2)和呼氣末 CO2分壓(PetCO2),術中術后各種并發(fā)癥。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ETT組插管前、后血流動力學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人工氣道置入后組間血流動力學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氣腹建立前、后組間Ppeak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V、PetCO2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咽喉痛不適、惡心嘔吐例數PLMA組明顯少于ETT組(P<0.05),人工氣道漏氣、多次置管例數PLMA組多于ETT組,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PLMA全麻用于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安全有效,相比較氣管插管全麻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術后并發(fā)癥少,但其密閉性欠理想。
胃管引流型喉罩;腹腔鏡;血流動力學;并發(fā)癥
胃管引流型喉罩(PLMA)相對于第一代喉罩具有較大優(yōu)勢,本文觀察PLMA全麻在腹腔鏡精索高位結扎術中的應用效果,并與氣管插管全麻比較,報道如下:
筆者選擇本院2010年4月~2011年9月70例擇期靜吸復合全麻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患者,其中,單側56例,雙側 14 例。年齡(26±7)歲,體質量(57±12) kg,ASAⅠ級?;颊唠S機分成兩組:氣管插管全麻(ETT)組37例;胃管引流型喉罩全麻(PLMA)組33例。術前嚴格禁食水,合并心肺、胃腸道疾病及傳染病者排除本研究范圍?;颊吣挲g、體質量、手術時間、各時點SpO2均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入室后GE Dash4000監(jiān)護儀連續(xù)監(jiān)測生命體征,開放靜脈通道,輸注乳酸林格液10 mL/(kg·h)。高流量純氧面罩吸入 5 min 后,咪達唑侖 0.04~0.06 mg/kg、芬太尼 2.5~3 μg/kg、異丙酚2 mg/kg、琥珀膽堿1.5 mg/kg序貫快速靜脈誘導,芬太尼、維庫溴銨間斷靜脈注射,異氟烷持續(xù)吸入維持麻醉。ETT組選用7.0#或7.5#一次性氣管導管,喉鏡明視插入;PLMA組根據患者體質量選用3#或4#SupremeTM胃管引流型喉罩,盲插法置入后,沿引流管置入胃管,接麻醉機機械通氣,設置潮氣量7 mL/kg,氣腹建立前后均通過調整呼吸頻率維持PetCO2(40±5)mm Hg。采用標準3個套管穿刺孔,自動維持CO2氣腹壓力12 mm Hg。
記錄患者人工氣道置入前、后1 min的HR、SBP、DBP、SPO2,氣腹建立前、后10 min時點分鐘通氣量(MV)、氣道峰壓(Ppeak)和呼氣末 CO2分壓(PetCO2),各種并發(fā)癥,如術中胃脹氣、反流誤吸、人工氣道漏氣、術后24 h惡心嘔吐、咽喉痛不適發(fā)生例數。胃脹氣以影響術野,需放置胃管引流為準。多次置管指人工氣道由于多種原因需重新置入者。
應用 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分類資料用χ2檢驗,兩樣本均數比較用t檢驗或Wilcoxon秩和檢驗,自身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或配對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ETT組插管前、后1 min MAP、HR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人工氣道置入后1 min MAP、HR,ETT組與PLMA組比較,均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人工氣道置入前、后1 min血流動力學變化(±s)
表1 人工氣道置入前、后1 min血流動力學變化(±s)
注:與人工氣道置入前比較,#P<0.01,與PLMA組比較,*P<0.01
項目 組別 例數(n) 置入前1 min 置入后1 min MAP(mm Hg)HR(/min)ETT PLMA ETT PLMA 37 33 37 33 90.6±8.4 89.3±7.7 72.5±8.5 75.5±9.6 104.7±20.3#*85.74±12.4 86.2±12.3#*72.8±7.5
見表2。正壓通氣10 min時點和氣腹10 min時點,Ppeak組間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V和PetCO2組間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人工氣腹建立前、后10 min時點MV、Ppeak和PetCO2組內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PLMA與ETT都能夠滿足CO2人工氣腹的通氣要求。
見表3。術后惡心嘔吐和咽喉疼痛不適發(fā)生例數,PLMA組明顯少于ETT組(P<0.05);胃脹氣、人工氣道漏氣和多次置管組間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PLMA相對第一代喉罩(LMA)有較大改進:(1)雙管設計,通氣同時引流管可置入胃管進行引流;(2)通氣罩與咽喉部解剖更匹配,密封性更好;(3)胃管置入后,喉罩遠端相對固定于食管開口,不易移位[1]。從而PLMA能夠提供更高氣道密閉壓,通氣罩位置正確情況下,PLMA對聲門和食管上端亦具有潛在性隔離作用[2-3]。加之喉罩與氣管插管比較具有置入簡便,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不侵入下呼吸道,易于耐受等優(yōu)點[4-5],使得PLMA應用于氣道密閉性要求高的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明顯提高[6]。
表2 人工氣腹建立前、后10 min時點呼吸參數(±s)
表2 人工氣腹建立前、后10 min時點呼吸參數(±s)
注:與ETT組比較*P<0.05,與氣腹前比較,◇P<0.05
指標 組別 例數(n)正壓通氣10 min時氣腹10 min時MV(L/min)Ppeak(cm H2O)PetCO2(mm Hg)ETT PLMA ETT PLMA ETT PLMA 37 33 37 33 37 33 5.3±0.6 5.6±0.4 16.6±2.7 13.7±1.2*36.3±3.6 35.7±2.7 7.7±0.4◇7.5±0.7◇21.1±2.4◇17.7±8.5*◇43.5±3.9◇42.8±1.6◇
表3 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置管多次發(fā)生數(n)
本研究顯示ETT與PLMA均能保障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通氣要求,在減輕人工氣道置入時心血管反應,減少術后惡心嘔吐、咽喉部疼痛不適方面,PLMA具有優(yōu)勢,有一定推廣價值,但其氣道密閉性和靜脈誘導條件下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不如ETT。
反流誤吸作為喉罩最兇險并發(fā)癥,本實驗PLMA組未出現,可能與實驗對象的局限性不無關系,如患者多為青壯年、術時短和體位要求低等。PLMA組個別患者人工氣腹后出現漏氣,這可能與體位改變、氣腹建立及喉罩移位等有關,通過調整喉罩位置或(和)氣囊壓力、重新置入得以解決,提示PLMA密閉性仍欠理想,選擇病例須謹慎,術中需加強觀察與維護。
[1]周仁龍,杭燕南.第三代喉罩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2(11):880-882.
[2]方秀春.改良喉罩在手術麻醉中應用的體會[J].安徽醫(yī)學,2007,28(6):503.
[3]李成文,薛富善,毛鵬,等.食管引流型與標準型喉罩通氣道用于正壓通氣的自身對照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7,19(2):81-85.
[4]王忱,劉懷萍.喉罩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全身麻醉中的應用[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2,15(3):158-159.
[5]Brimacombe JR.Laryngeal mask anesthesia:principles andpractice[M].2ndedn.Philadelphia:Sauders,2005:505-537.
[6]董慶龍,歐陽葆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呼吸循環(huán)的影響[J].華中醫(yī)學雜志,2000,24:39-40.
R614
A
1674-4721(2012)06(a)-0094-02
2012-03-14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