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乾良
箋箋數(shù)片茶,茗煙蒸騰,香味四溢,舉世共嗜之。何況,飲茶有益健康長壽,并可防治數(shù)十種疾病,茶真為濟世利民之寶物也。
茶學中之名言,以“和敬清寂”四字最簡卻又流傳最廣?!昂途辞寮拧庇晌覈未自粕绞囟硕U師提出,經(jīng)其高足劉元甫長老之撰述宏揚,遂流傳于國內(nèi)諸禪林。日本高僧南浦昭明來華,掛單徑山寺,拜在虛堂禪師門下,九年后返國遂將之傳播于東瀛。在日本茶道中,被尊奉為“四規(guī)”而益加影響深遠。
余既為印人,又兼茶人。從1983年歲暮開始創(chuàng)作“和敬清寂”之篆刻,初期之四印曾發(fā)表于《茶人之家》。又思,個人究竟力薄,遂備石具潤求當代之篆刻名家共刻此四字。三十年于茲,共得約五十印,勉成一本印存矣。茶與印,均為炎黃子孫所創(chuàng)之文化。合兩大國粹成一書,意義著實不小,或可傳于后世與天地同壽也。
上期已發(fā)表《和敬清寂印存(一)》,九印均系余所自刻。本文共發(fā)表九家印作十一鈕,均系西泠印社社員之精心創(chuàng)作。
“濤聲聽東浙,印學話西泠?!贝A⒃谖縻鰳蚺?、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倡立于清朝光緒30年(即公元1904年),至今已有百多年的歷史。由于創(chuàng)社四英(吳隱、葉銘、丁仁、王禔)與六任社長(吳昌顧、馬蘅、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之鼎力扶持,西泠印社名揚世界,為我國文化社團最光輝形象之一。拙著《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自2004年由西泠出版以來,真可謂風行一時。若問共有多少社員,拙作共收446人。七年來,每年均有增益,已近六百人。其中,包括日本、韓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名家遠來加盟者約五十來家。有人說,西泠社員之地位不比博導低,信然。
今將九家西泠同社所創(chuàng)作不同風格之“和敬清寂”印,逐家介紹于下:
陳仲芳,1928年生,浙江義烏人。仲芳兄與我相知四十多年,又同于1979年參加西泠印社,均為“西泠五老”之一。他所作之“和敬清寂”(圖1)系以白文漢印出之,在分朱布白上有獨到之處,文字結體又方圓相參,故而藝術氣韻噴薄而出,感人至深。
朱恒吉,1955年生,杭州人。恒吉之父朱暉(字醉竹)為西泠之早期社員,余之忘年交也。恒吉幼秉庭訓,即著力于書法、篆刻。以一青年而執(zhí)教于老年大學,聲名遠播。圖2為所作朱文漢印,略帶浙派之流動風神,佳作也。
吳瑩,女,1958年生,祖籍安徽涇縣,其實是個地道的杭州姑娘。她是我?guī)熜置┐笕莸牡靡獾茏?,德藝雙馨,任中國印學博物館副館長多年,頗有建樹。此印系以古璽來創(chuàng)作。有一類粗邊細朱文之古璽,特稱為小璽。吳氏此作與之為近而形略大。章法上四字彼此相顧,整體觀極佳(圖3)。
陳延藏,1961年生,浙江紹興人。延藏人稱酒仙,其印亦似酒香隱隱。此種“田”字格之白文印(圖4),古璽與秦印都可以。因外有方框,需印文之內(nèi)存繁復以為調(diào)劑才行,讀者細審自知其妙。
方國梁,1963年生,杭州蕭山人。國梁喜歡先哲之“印外求印”,即從各類古金石之文字與形式來創(chuàng)作印章。所作此印(圖5)即從古代之瓦當來創(chuàng)作。一般多依原瓦之制而有厚邊,此作依稀略存瓦見佳妙。四字首尾相啣,亦很別致。
桑建華,1964年生,杭州人。他為我?guī)熜钟嗾靡忾T生。自主持西泠印社社團處工作以來,多次出國獻藝,蜚聲各國。此印為豎“日”字格之白文古璽,清剛、疏朗,古韻悠長,精品也(圖6)。
李平,湖北人。曾來中國美院進修,每來寒齋談印。今在廣州發(fā)展,于印學之宏揚頗有作為。所創(chuàng)“中國篆刻網(wǎng)”風行世界。2007年余曾訪之,臨別以此印(圖7)為贈,情意殷殷也。同為白文漢印,而神暢韻流,的為精心結構之佳作。
沈慧興,浙江桐鄉(xiāng)人。其師袁道厚為我同道(中醫(yī))、同好(金石書畫)。因慧興有志于印史研究,故特介之于余。所作《桐鄉(xiāng)印人傳》余為之序,享譽印壇已久。此印(圖8)為朱文漢印,于平方正直中得其端肅。人稱“藝如其人”,我于慧興此印得之。
楊華,1977年生,天津人。此君號無閑,可是夠忙。任教多年,教育部授予全國藝術教育百杰教師,褒獎可謂至矣。詩書畫印,朝斯夕斯,所創(chuàng)更宏。為人極熱心,與我為忘年交,無話不談?!昂途辞寮拧彼鵀槲胰?,而且都是他所擅長之圓朱文印(小篆細朱文之本體)。此類印精工秀雅、然成之非易。圖9誤敬為靜,故刻成“和靜清寂”。圖10與11已改印文之誤。圖10以章法最妙,彎平結合,多所變化;圖11則線條美達于極致,珠圓玉潤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