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英
【摘要】初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實現(xiàn)初中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工具性即語文學科的交際能力、應用能力,而人文性則要求真正實踐語文學科的文化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延伸出學科特色。筆者認為,要想實現(xiàn)初中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必須要充分打造開放性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在豐富有趣、輕松愉悅的語文課堂中激活思維、提升素養(yǎng)、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開放性課堂;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階段,盡管關于初中語文學科改革的呼吁聲一浪高于一浪,但是改革的收效甚微,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依舊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高,盡管我們一直呼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但是往往還是傳統(tǒng)的教師“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二是學科特色沒有充分展現(xiàn)出來,初中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高綜合能力,這一綜合能力包括文字表達能力、運用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但是目前來說,很多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很欠缺的。究其原因,也在于教師與學生都將目光緊緊鎖定在考試,一切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忽略了語文學科自身的特色;三是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性不夠,依舊是傳統(tǒng)的死板的教學方式,教師一般就是按部就班,按照教材內(nèi)容生搬硬套,不作任何創(chuàng)新,這也是初中語文教學失去活力與特色的主要原因,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引導方式就像山間的溪水,只有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細水長流,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歷,我認為打造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為學生營建出自由的“語文天地”,徜徉于快樂的“希望之田”,于是我作了如下探究:
一、以課堂為陣地,充分挖掘學科特色
語文學科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教材為基礎,以課堂為陣地,充分挖掘學科特色,在課堂上,可以多采用引導方式,多提一些耐人尋味的開放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
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課時,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張圖片,圖片上是一幅美妙的風景,有一片漂亮的桃花源,有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河,河邊是老人和小孩在柳樹下嬉戲,有村婦快樂地洗衣。我讓學生們談一談看到這幅圖片的感受。學生們積極站起來回答,有的說:“這樣的風景很漂亮,只有在古代有,現(xiàn)代版的田園風景里到處是柏油馬路和商業(yè)街?!边€有的同學說:“這樣的風景讓我們向往,如果可以偶爾體驗這樣的景致,該有多好?!睂W生的回答都很精彩,于是我接著引導:“你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世外桃源的美景,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通過這樣的開放性的課前懸念鋪設,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不會感覺過于晦澀、吃力。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經(jīng)典名作《背影》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的親人,某個讓你感動的瞬間,聯(lián)想朱自清的《背影》,請你們也抓住一個細節(jié)來談談?!睂W生們立刻開動腦筋,有的說:“不經(jīng)意間,父親額頭的幾條皺紋、鬢角出現(xiàn)的幾根銀發(fā),讓我感受到父親在老去,我要倍加珍惜這份父愛?!庇械恼f:“每天早上醒來,聽到母親在廚房做早餐的聲音,這樣一個細節(jié)讓我感受到母愛溫暖的存在?!庇懻撝?,我看到學生們的眼睛都有些濕潤了,最后我布置課后作文題目:選一個角度,從側面表達出你對親情的感悟。學生們都交出了很優(yōu)秀的作品。
以課堂為契機,教師應該多提一些個性化的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觀察生活。
二、以實踐為抓手,充分引導課外語文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都是“灌輸”與“被動”的關系,教師吃力地結合考試要求,將所有要考到的知識點全部灌輸給學生,讓學生理解并記憶,而學生則往往被動接收知識點,教學成果往往并不令人滿意。而筆者認為,語文素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僅僅是課堂那四十分鐘,更重要的在于“功在平日”,教師應該以實踐為抓手,充分引導課外語文,讓學生走出課堂,提升視野,才能真正實踐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比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關愛老人。學生們課后紛紛翻閱相關的作文集,交上的作文都是人云亦云,沒有切身的體會,更不用說創(chuàng)造性了。于是我利用周末的時間,帶領學生們來到附近的養(yǎng)老院,在那里,學生們開闊了見識,與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友好地交談,有的學生甚至積極地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掃衛(wèi)生,幫老人曬被子等等,通過這樣的課外語文實踐的方式,學生們對于“關愛老人”這樣的主題有了切身的領悟,有的學生甚至開拓了思維,從關愛自己的長輩,上升到關愛社會上的老人,提出孔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作文主旨。這種課堂語文實踐的形式,讓我有些驚訝于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也鼓勵我要多開拓課外語文活動。
此外,打造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需要營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惫P者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才能為開放性語文課堂注入源頭和活力,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與他們積極交流、溝通,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也是打造開放性課堂的紐帶,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言無不盡”,感受思維在語文課堂上的自由。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要想真正實踐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必須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挖掘學科特色,引導學生的思維,以教材為基礎,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其次,語文學科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語文課堂,而是應該積極走出課堂,收獲課外語文帶來的學科樂趣,運用所學知識,延伸課外踐行從而提高學生的人綜合能力。
(責任編輯:劉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