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生
(廈門理工學院 管理科學系,福建 廈門 361024)
“大學大學,就是大概學學”、“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這樣的話語在大學校園中廣為流傳。只滿足于60分或考前短期應付,明顯降低了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徐曼的研究認為,41%的大學生認為學習壓力較輕,甚至有5%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學習壓力[1]。因此,當前不少高校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生在上課時從事與課堂教學無關事情的心理曠課行為,如自學其它科目、睡覺、聊天、玩手機、發(fā)呆、想事情等[2],即“隱性逃課”現象,且趨日益嚴重。甚至出現了由一個大二學生一覺醒來的“靈光一現”而誕生的逃課網,幫助大學生“逃課、代課、幫答到”并迅速走紅,在校大學生關注、留言、發(fā)帖稱“學生的時代需要逃課”[3]。大學生隱性逃課嚴重地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大學生不值錢”、“大學生不如民工”等現象的客觀存在。因而,研究如何糾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隱性逃課現象,對于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本次調查對象選取廈門地區(qū)某高校(以下簡稱L大學),主要為大一到大三的學生,被調查的樣本總數為1787人,包括63個訪談樣本,其中理工科的學生占總人數近54%,文管類學生約為46%(見表1),男女比例約為1:1。調研的對象基本覆蓋該校開辦的專業(yè)大類,意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參考性。
表1 樣本構成情況一覽表
通過對問卷調查和訪談材料的整理分析,我們概括出了L大學學生隱性逃課的如下情況:
(1)隱性逃課現象較為普遍且嚴重。在被抽樣的1724人中,隱性逃課的絕對數達到1689人,幾乎每位學生都有過隱性逃課的經歷,隱性逃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只要不影響正常教學,教師一般對隱性逃課者視而不見,持放任、默許態(tài)度,課堂管理施予學生的壓力很小。學生則認為我到了課堂就不算逃課,開小差老師也不太會管。尤其嚴重的是,有近一半的學生每節(jié)課隱性逃課時間均在15分鐘以上(見表2),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聽課的效果自然就很差,不僅影響學習效果,也打擊教師上課的積極性。
表2 若您有過隱性逃課,一堂課的時間是
(2)公共課、選修課隱性逃課嚴重,專業(yè)課、基礎課及實驗課程情況良好。調研結果表明,有超過40%的學生在選修課上隱性逃課,29.5%的學生在公共課上隱性逃課(見表3),公選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隱性逃課的“必選課”。相形之下,專業(yè)課的8.2%、基礎課的7.3%的學生隱性逃課比例則要低許多,尤其是實驗課備受學生的重視,僅有1.8%的學生在實驗課上做其他與課程無關的事情。
表3 若您有過隱性逃課,你選擇最多的是什么課
(3)隱性逃課多為無聊娛樂型的“惰性”逃課。調查顯示,學生課堂上不聽課在睡覺的人最多,達62.4%;玩手機次之,占50.6%;趕作業(yè)排名第三,占41%(見表4)。學生由于種種原因不喜歡聽課,選擇了睡覺、玩手機、聊天等娛樂方式來打發(fā)漫長的45分鐘,這種惰性容易陷入惡性循環(huán)當中。在隱性逃課中還有22.4%的學生屬“理性”逃課,即在自學其他課程。這類學生有志于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充分利用各種時間學習符合自己發(fā)展意向的其他課程與知識。
表4 您認為大學生隱性逃課中排在前三位的表現方式是【選三項】
(4)課程設置、學生自身、教師管理為學生隱性逃課的三大原因。據調查,影響大學生隱性逃課的最主要原因依次是課程的問題占33.1%、學生的問題占32.7%、教師的問題占21.8%(見表5);而考試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則對學生是否選擇隱性逃課的影響較小。學生對于學校的管理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嚴重的質疑,但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并不回避,體現了學生對于這個隱性逃課現象的理性看待。
表5 您認為影響大學生隱性逃課的最主要原因是
(5)多數學生認為隱性逃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對大學生隱性逃課的態(tài)度調查中發(fā)現,高達58.1%的學生認為隱性逃課是合理的,而僅有15.1%的學生不贊成,另有28.8%的學生認為不值得和無所謂(見表6)。大多數學生都知道隱性逃課是不對的,但是周圍同學的表現與自身的感受,讓學生認為這一行為還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課堂無聊又無用,還不如娛樂一下自己好打發(fā)時間或者學習將來發(fā)展用得著的知識。
表6 您對大學生隱性逃課的態(tài)度是
隱性逃課廣泛存在于大學生群體中,這種廣泛性有其滋生和繁衍的“土壤”。在調研和訪談的基礎上,我們對隱性逃課的成因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和驗證,具體歸納如下:
(1)固有的教育體制局限性大,限制學校及時有效地進行調整。據調查,有31.1%的學生表示隱性逃課是因對課程不感興趣。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局限,高校辦學的自主權至今仍非常有限:專業(yè)的設置、調整、增減等都必須經過教育行政部門的批準,教學計劃必須遵照教育部頒發(fā)的指導性文件,教材須用教育部編寫或審定的等等。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學校很難對迅速變化的社會人才需求做出及時應變,專業(yè)設置、教學計劃、教材內容上的諸多局限,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學生人在課堂而“神游四方”,甚至曠課現象的發(fā)生。以公共課為例,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英語、高等數學、體育等在內的公共課的學時數占據了學生應修學分的大約1/4,所占比例較大且不能夠隨意地刪減課時。而這些課程以理論為主,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學生對此類課程提不起興趣,在嚴格的校規(guī)校紀的約束下又不得不去上課,造成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大量存在,課堂上的學習氣氛自然就不盡如人意了。
(2)學生自我調整能力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且目前在校的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從小倍受家庭的關心與寵愛,學習自主性、自我約束能力都較低下。在進入大學后,與高中時代有明確的“高考”目標相比,學生們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變得十分迷惘。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及時地作出調整,找到個人學習的目標,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自我調整能力低的弊病暴露無遺。調查顯示,有33.4%的學生因學習缺少目標動力而不想上課,有31.1%的學生表示對課程不感興趣(見表7),沒有學習的激情,再加上課堂自控力比較差,隱性逃課也就“順理成章”了。
表7 隱性逃課與學生自身有關的最主要原因是
(3)教師課堂管理寬松。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同時開展,因而課堂教學的效果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目前,雖然校方再三強調教師要管理好課堂教學秩序,大部分老師會采用點名的方式以保證課堂的出勤率。但是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學生普遍認為,只要我來上課,且不做影響老師上課的事情,老師就不怎么會去理會學生是否在聽課。校方規(guī)定的學生平常表現,包括出勤、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占該門課程總評成績部分比例的條款,在執(zhí)行過程中很難操作。由于各種原因,很多課程大班上課,任課教師根本無法認識全部的學生,給學生的課堂表現打分很難執(zhí)行,因而只能是根據學生有沒有來上課,作業(yè)是否按時上交等來衡量。此外,很多高校采用“學生評教”的方式,由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評分,部分教師迫于這種壓力,不敢因嚴格要求而“得罪”學生,導致測評分數低下,進而影響個人的績效評定、工資收入和職稱晉升。因而,部分教師只管點名保證學生的到課率,至于學生是否認真聽課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有的教師是因為不愿意因老停下來維持課堂紀律而打斷教學思路,而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所作所為聽之任之。
(4)學習成效考核壓力小。大學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是一考論功過,期末考只要通過就可以給學分,考核考試的方式也較為單一,大多以理論考試為主,實踐操作考核少,且難度不大,學生在期末考前臨陣磨刀,臨時抱佛腳,基本就可以過關,特別是滿足于“60分萬歲”的學生,就更沒有什么大的學習壓力。對于整個大學期間的學習考核,只要學生通過學校開設的全部考試課程且修滿學校規(guī)定的選修課學分,不管你是及格還是優(yōu)秀,都可以順利拿到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這樣的學習成效考核機制,顯然無法給學生以足夠的學習壓力,促使其用功學習,也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一個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也對許多學生造成了學業(yè)困惑,客觀上形成了一種“只要都及格,大家都一樣拿證書”的不良學習氛圍,上課不專心,發(fā)呆、走神、玩手機的隱性逃課現象也就自然屢禁不止。
(5)社會競爭壓力大?,F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群體也正在承受著各種競爭所帶來的壓力,其中就業(yè)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最大最直接。為了畢業(yè)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大學生就必須根據人才需求的方向修正自己的學習內容,增加專業(yè)外的知識。因此,一些學生只好放棄自認為是對自己未來發(fā)展影響不大的課程,而去學習對個人前途和發(fā)展更有直接功效的專業(yè)和課程,如補充一些就業(yè)需要的知識,考取各式各樣的證書等。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有22.4%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隱性逃課主要是為了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雖然說學生因為要面對社會競爭而選擇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也不乏其為追求更好的發(fā)展前途的合理性,而這種合理性正好給了這部分學生“理直氣壯”隱性逃課的理由。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個體而言,適度的壓力有助于其調整狀態(tài),積極應對,從而激活動力,發(fā)揮潛力投身于某一事業(yè)。學習壓力實質上是個體面對學習時所產生的情緒和身體上的異常反應,是人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機體的內部狀態(tài),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和生理上的喚醒[4]。因此,在調研的基礎上,以心理學的壓力理論為切入點,提出適度的學習壓力概念,通過引導學生自我施壓和營造外部環(huán)境,給學生施加適度的學習壓力,并促使學生將這種壓力轉化為持續(xù)認真學習的重要應激源,實現壓力的情緒和生理喚醒功能,從而達到糾正大學生隱性逃課現象的目的。
(1)適度增加教學實踐,完善課程設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調查中發(fā)現,課程設置成為學生隱性逃課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學生隱性逃課是有所選擇的,專業(yè)課、基礎課及實驗課,尤其是實驗課是學生隱性逃課率最低的。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學校無法決定課程設置,但是可以引導甚至要求教師如何開展教學。學??梢砸蠼處熢诶碚撜n程必須加入一定比例的實踐課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社會形勢的變化,增加適量的專業(yè)技能訓練,使課程變得更加具有實用價值,促進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完善課程設置,不僅是防止學生隱性逃課的一種權宜之計,更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fā)展的長遠之策。
(2)推進教師管理者的角色轉變,適度增加教師課堂管理壓力。課堂是教學的重要場所,因而課堂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如果不是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5]。對于課堂教學管理的問題,很多高校采用了多種方法,但是效果不盡理想,因為目前很多教師還是抱著“只教不管”的態(tài)度在上課。對此可以借鑒臺灣銘傳大學的經驗,融合我國精品課程錄像制度與高考錄像回放制度——對課堂情況進行錄影,督促教師加強對管理課堂紀律的力度,實現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助手和管理者”[6]的角色定位。大學申報精品課程時,因為要錄像,所以教師精心備課,上課狀態(tài)出色,對學生則嚴格要求,學習狀態(tài)非常好,但是僅僅是為了錄制這一回。而高考回放制度,則是為了給考生予震懾,督促考生誠信應考。綜合這兩種制度的優(yōu)勢,高校加大投入,在教室中安裝攝影設備,購置大容量存儲器,將課堂的情況全部錄制并保存下來。如此一來,對教與學都是一種督促:監(jiān)督教師認真上課并管理好課堂秩序,學生認真聽課,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些教學影像既可以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真實資料,也可以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學校通過這樣的措施,堅強地抓住教學管理的韁繩,提升學校整體教風學風,可以達到逐步杜絕隱性逃課現象的效果。
(3)加強生涯規(guī)劃教育,引導學生適度自我加壓。隱性逃課的內在根源在于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受學習思想認識驅使的。調研分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標不清晰,尤其是對今后的發(fā)展前景感到迷茫,進而導致學習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嚴重下降。針對學生群體對自己將來的前途和命運非常關注的特點,學校可以通過加強學涯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輔導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幫助其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學涯、生涯規(guī)劃,鼓勵學生為了實現個人的目標而加強自我約束,主動走進課堂,認真學習。
(4)完善考試評價制度,適度增加學業(yè)壓力。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是“嚴進寬出”,學生考進理想大學的學習壓力是很大的,而從大學畢業(yè)則是較輕松的。根據國家制定的學位授予制度,學生只要修滿學校規(guī)定的學分即可順利畢業(yè),拿到學位證書。在國家學位授予制度的宏觀指導下,各個高??梢愿鶕壳皩W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學位授予的條件,如學習成績必須達到一個高于及格的水平方可授予學位,并將學位分為不同等級授予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如此一來,可以督促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讓學生更多更主動地走進課堂,更專心地聽課求學,而不再是在課堂上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廈門理工學院推出“適度嚴出”的政策。把學生的學習成績換算成績點,以60分為1個績點,61分為1.1個績點,依次類推至100分,并對成績劃分不同等級折算不同的績點系數(見表8),則每門課的學分績點=課程的學分數*績點系數。
表8 廈門理工學院學生學習成績換算方法
因而,畢業(yè)總平均績點為畢業(yè)總分績點除以總學制內所修學分總數:
平均學分績點=∑(學分*績點系數)/∑學分
學校要求文、經、管、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畢業(yè)總平學分均績點不低于2.0,理工科學生畢業(yè)總平均學分均績點不低于1.8,方可拿到學位。并且將學位分為卓越、雋良、合格,對本專業(yè)畢業(yè)總平均學分均績點前10%(含10%)的學生授予卓越學士學位,對本專業(yè)畢業(yè)總平均學分均績點排名前10%-30%(含30%)的學生授予雋良學士學位。如此一來,學生順利拿到學位的學習壓力大了,而要得到卓越的學位更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此一來,學生就會越發(fā)重視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的精神面貌也越發(fā)良好。
(5)強化家校聯系,通過家庭督促施加學習壓力。在訪談過程中,我們曾接觸到多門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這些學生都非常“害怕”父母了解他們不良的學習情況,辜負父母養(yǎng)育之恩。這樣的現象發(fā)人深思。中國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要求孩子在進入大學后仍然要好好學習,爭取畢業(yè)后有好的前途。學生進入大學后,在學校教育與社會熏陶下,中國傳統(tǒng)的孝道倫理深入學生當中,學生的責任感,特別是對家庭的責任感得到了良好的培養(yǎng),生怕自己不良的學習成績?yōu)楦改杆?,令父母失望。在中國這樣孝道倫理深厚的國度里,大學生群體對來自家庭期望方面的壓力感受最重[7]。家庭期望成為大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壓力源之一。因此,學??梢猿浞滞诰騻鹘y(tǒng)孝道文化思想,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通過建立一定的制度措施,加強家校聯系,將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情況,尤其是與學生學習相關的表現,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爭取家長參與教育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形成家校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糾正學生隱性逃課現象的發(fā)生。
(6)多渠道提供心理支持,幫助學生管理學習壓力。古語云:“文武之道,一張一馳。”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定程度的支持能提高個體有效應付的能力,減輕壓力帶來的不良影響。因而,學校在通過各種措施對學生施加適度壓力學習的同時,應該引導學生管理學習壓力,維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首先,加大宣傳,引導師生端正對壓力的認知評價。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幫助師生了解學校各類措施的目的,引導師生正確認識壓力是一種激發(fā)師生積極向上的應激源,可以為人控制、處理以及利用,在校園里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其次,給予學生適當的心理支持。由大學生正處于身心變化的階段,學校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可以通過老師輔導、朋輩交流、主動尋求父母支持等渠道尋求心理支持,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壓力,安然度過身心的應激期。第三,教導學生運用一些生理放松方法以調整臨陣狀態(tài)。校方通過開展一些教育活動,訓練學生掌握一些即時放松的方法,提高應付突變情況的能力,如通過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應來從外到內降低應激,改變情緒。這雖然治標不治本,但在具體情境中仍有其實用性,降低由于過激反應而帶來的對學生傷害的可能性。
[1]徐曼.大學生學習壓力狀況調查與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91
[2]郎佳.大學生隱性逃課研究[D].西南大學,2009.
[3]韓聰.別對“逃課網”一網情深[EB/OL].[2011-09-14].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1_09/14/9178194_0.shtml.
[4]王鵬.大學生學習壓力及其調控策略初探[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5.
[5]張煥庭.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6]杜威.明日之學校[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
[7]鄧琪.大學生學習壓力感特點的實證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