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華
中高職課程銜接:來自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個案研究
□周鳳華
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現狀是構建中高職課程銜接理論與實踐的基礎。文章抽樣調查了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員、專業(yè)課教師、學生,通過這些主體的訴求,分析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其具體表現形式,在此基礎上,不同主體從各自的立場,提出了解決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具體建議,為我國建立健全職業(yè)教育課程銜接體系提供了現實借鑒。
課程銜接;現狀;調研
“推進職業(yè)學校專業(yè)課程內容和職業(yè)標準相銜接”,“建立健全職業(yè)教育課程銜接體系”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年)》明確提出的“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的具體要求。為貫徹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精神,“中高職課程銜接理論與實踐”總課題組專門針對“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現狀”開發(fā)了由《中職生問卷》、《高職生問卷》、《高職教師問卷》、《中職校問卷》、《高職校問卷》等五份問卷組成的一套問卷,于2011年5月,分別在北京、重慶、廣西開展了專題調研,并撰寫了調研報告。為了更清晰、全面了解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現狀,2011年年底,課題組運用《高職校問卷》、《高職教師問卷》和《高職生問卷》對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了調研(尤其增加了高職學生中來自中職校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有關比較分析),以此為個案研究作為總報告的重要補充。
本次調查在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發(fā)放了6份《高職校問卷》(抽取了6位學校中層領導填寫問卷),回收6份,回收率為100%;發(fā)放《教師問卷》75份,回收61份,回收率為81.33%;發(fā)放《學生問卷》250份,回收205份,回收率為82.00%。對教師和學生的抽樣都集中在來自中職校人數較多的機電、電子、計算機等專業(yè)方向。
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東莞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yè)院校,現有學歷教育在校生9200多人,共有8個專業(yè)類別16個專業(yè)。有些專業(yè)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開設了,但中職沒有開設相應專業(yè),比如:印刷技術、社區(qū)管理與服務、工業(yè)設計、雕刻藝術與家具設計、園林技術等。
學院學生來源主要為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二者的比例為85:15。其中,來自中職校的學生中,大多中高職專業(yè)對口,專業(yè)不對口的情況較少。
1.被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參與調查的205名學生,基本來自機電(78人)、電子(47人)、計算機(76人)三個專業(yè)方向。其中,一年級學生占2.5%,二年級學生占73.5%,三年級學生占24%。205名學生中,有41.5%的學生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56.6%的學生來自普通高中。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中,有79.8%的學生中高職所學專業(yè)一致,20.2%的學生中高職所學專業(yè)不一致。
2.被調查學生對高職課程難易程度的認知??傮w上來說,22.7%的學生認為目前高職學習比較“難”,70.9%的學生認為目前學習的難易程度 “一般”,只有6.4%的學生認為目前學習比較容易。
來源于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學生認為高職學習“難”的比例分別為27.1%和19.3%,認為學習難易程度“一般”的比例分別為67.1%和73.7%,認為學習“易”的比例分別為5.9%和7.0%??梢姡嗟闹新毶凑J為高職學習比較難。對高職課程難易程度的原因解釋,見表1。
3.被調查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的課程名稱及原因。不論是來自中職校的學生,還是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大多數表示,學習專業(yè)課有困難,如計算機方向的學生普遍感到數據庫、C語言、WEB應用、NET程序設計等課程比較困難,同時,與之相關的英語、數學課程也有一定的難度。
表1 不同生源的高職學生對高職課程難易程度的原因解釋
對于學習困難的原因,比較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不好,以前沒接觸過。(2)“老師不從基礎入手,直接深入”。(3)公式語法太多,難于記憶和理解。(4)課程多尤其是理論課程多,實操課少,上課枯燥。
4.被調查學生認為學習比較容易的課程名稱及原因。不同生源的學生都普遍認為政治、英語、體育、德育等公共課程以及一些選修課比較容易。對于一些實踐性質比較強的專業(yè)課程他們也認為比較容易,如對于計算機方向的網頁設計與制作、網絡安全、VB、PS等課程學習起來比較輕松。其理由集中表現為:(1)以前學過,有基礎。(2)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可以自己動手又動腦,讓人印象深刻,容易掌握。(3)跟生活實踐聯系緊密,有興趣和愛好。來源于普通高中的學生尤其對英語、數學、計算機基礎等“高中時曾經學過的課程”感覺到要容易得多。
5.被調查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來自中職校的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有∶(1)課程安排太多。(2)基礎知識不牢固。(3)實訓課程太少。(4)即使同一教師教的同一課程,銜接也存在問題。如《焊接電路板》這節(jié),老師只講授一堂理論課,內容過多,時間不夠,下堂課接著寫程序,學生跟不上進度。(5)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有:(1)大多專業(yè)課以前沒有基礎,一下子接觸太多的新知識,不懂的知識在書上也找不到,學起來比較吃力。(2)實踐實訓課時太少。如計算機系很多課程都需要在機房操作練習,但總體上還是理論課時占多數,實踐操作不夠。(3)有些理論概念很難理解。如編程時,會遇到復雜難理解的一些代碼。(4)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學習興趣缺乏。
6.被調查學生對解決問題與困難的希望與建議。來自中職校學生的希望與建議:(1)減少課程數量。(2)盡量增加實訓實踐課程。(3)對教學難點,希望老師放慢教學速度,照顧基礎較差的學生。(4)希望老師與學生多互動,調動學生學習專業(yè)的興趣。
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的希望與建議:(1)增加實操課程和實用課程。(2)希望教師授課時注意教學進度與速度。建議上課前適當復習已學知識,對新知識點的學習稍微放慢速度,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全面了解專業(yè)知識,以“延伸知識點,聯絡專業(yè)知識”。(3)希望開設一些加強專業(yè)認識的活動課程,以提高對專業(yè)的認識度與親近感。(4)希望師生加強互動,調動學習積極性。
1.高職院校來自中職和普高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調研結果表明,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教師認為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與來自普通高中的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文化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和實習實踐課時有明顯的能力差異。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中職生源與普高生源在高職學習過程中的能力差異
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學習差異主要表現在:
第一,來自中職校的學生,文化課基礎普遍比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差,其中數學和英語尤為明顯。為此,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學習公共基礎課(如高等數學、英語)普遍有困難。
第二,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專業(yè)基礎薄弱,理論知識不扎實,學習方法欠缺,知識銜接上有困難,學習積極性不高,分析理解能力較弱,接受能力不強。
第三,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實習實踐能力較強,但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不如來自普高的學生。
第四,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不強,職業(yè)素質有待提高。
第五,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學習風氣不好,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較差。
2.學生能力差異對教學提出的要求。不同來源的學生,給教師帶來的問題主要有∶(1)讓老師們最頭疼的是“課堂紀律問題”。由于學生的“求知欲不夠”,“學習興趣不高”,致使“課堂紀律很難維持”,影響了教學效果。(2)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難保證教學進度和深度,很難讓大部分學生都掌握知識要點。(3)來自中職校的學生,即使以前學的同一專業(yè),但不同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yè)課內容有差異,或重點不同,專業(yè)課不具有“承前啟后”的特點。
這對教師來說,必須做到以下基本四點:(1)在授課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最大程度上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和水平。(2)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多次重復,反復講解。(3)對基礎實在太差的學生,課后增加輔助練習。(4)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實行因材施教,進行差異教學。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經驗是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對普通高中生源,課程設置上理論和實操各占一半;對中職生源,實踐教學增加到60%以上,“盡量增設實操課和演示課,讓學生自己練,理論能不講就不講?!?/p>
3.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情況。(1)總體評價。調查表明,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大部分教師認為中高職課程存在銜接問題。其中,20%的教師認為中高職課程相銜接,3.3%的教師認為中高職課程不銜接,76.7%的教師認為中高職課程部分銜接、部分不銜接,即有80%的高職教師認為中高職課程存在銜接問題。
(2)具體表現。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是指中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相同或相似專業(yè)的課程的銜接。中高職課程要銜接,首先必須明確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調查表明,高職教師認為,中高職課程銜接,在文化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銜接方面,都存在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文化基礎課方面。就調查的結果來看,中高職文化基礎課的不銜接主要體現在英語和數學方面,認為這兩門課程“嚴重脫節(jié)”,中職學習太淺,這給計算機和數控等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相應地,這兩門課程不僅是公共課,對某些專業(yè)方向來說,還是專業(yè)基礎課,比如網絡安全技術專業(yè)對數學要求比較高,這更加增加了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程的難度。第二,專業(yè)課方面。大部分教師認為中高職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設置有銜接,但銜接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主要體現在基礎知識存在重復學習的情況;或者某些內容缺失;或者中職學習太淺顯,不扎實,理論方面銜接不上;或者實習實踐方面的銜接存在欠缺。
如《電子技術》這門課程,中職教育中涉及了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在高職教育中,對其內容進行了補充和深化,銜接較好。總體來說,中職實操部分銜接相對較好,但基礎知識銜接較差。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有的中職學校開設了數據庫的相關課程,主要內容是sql語句查詢,而有的中職學校未開設數據庫課程,這些學生組成的班級,教學內容難以選擇。又如《單片機》課程,中職學生學過,了解基本電路,但認識比較淺,基礎沒打牢,只是建立起了初步的思維,理論的深入性方面不銜接。再如《工程力學》這門課程,在中職需增加受力分析和動力學分析方面的知識。
(3)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教師對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高職課程種類太多,專業(yè)性不強,存在同質化傾向,造成課程低水平重復,或者學生消化不好。第二,中職基礎沒打牢,高職不得不重復,導致高職學習壓力大。第三,中職課程設置上重實操輕理論,課程難度偏低,強調一些低層次的應用,導致高職的學習理論不扎實,技能不熟練。第四,高職課程設置偏難,接近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第五,中高職院校之間缺乏聯系和溝通。中職學校之間的課程設置存在較大差異,高職院校難以按照來自不同中職校的學生學習制定教學計劃。第六,缺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標準,整個人才培養(yǎng)體系規(guī)劃和實施監(jiān)督流于形式。中高職之間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缺乏一致性、階段性和銜接性,甚至造成“中職教學是高職教學的縮略,就像高職教學是本科教學的縮略”,不利于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
(4)解決問題的建議。調研結果顯示,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針對不同的生源背景,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第一,實行因材施教。對中職學生獨立分班,增強專業(yè)課程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第二,加強教材建設,中職和高職教材應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銜接,避免內容重復,體現連續(xù)性。第三,中高職院校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在對口招生院校,由高職相應系部與中職相應系部共同制定中職教學方案,或舉辦中高職院校課程銜接洽談會議,或中高職專業(yè)教師之間建立定期交流制度。第四,制定統(tǒng)一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一是中職校之間、高職院校之間相同專業(yè)的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要相對統(tǒng)一,并建立溝通平臺;二是中職和高職應各自明確自己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將中高職課程體系統(tǒng)一規(guī)劃,在課程名稱、教學大綱、教材和實驗實訓等幾個方面做好協(xié)調,既保證內容具有前導和后繼關系,又保證學生在高職階段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空間。
研究以問題為出發(fā)點?!爸懈呗氄n程銜接現狀”調查所獲悉的中高職銜接問題,明確了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的現實意義,為中高職課程銜接的“課程”內涵的選擇奠定了基礎,同時對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具體內容與方法提出了理論和實踐的具體要求。
通過對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個案研究發(fā)現,機電、電子、計算機三個方向有41.5%的學生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隨著我國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建立,中職生將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生源,這種趨勢是必然的。而對高職院校來說,招收中職生不僅可以擴大生源,體現職教的功能和特點,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一定的社會效益。職教的這種未來發(fā)展需求,是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現實要求。
通過對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抽樣調查發(fā)現,有90.2%的教師認為來自中職學校和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習態(tài)度上,而且也表現在學習能力,甚至學習創(chuàng)造性上。即使這樣,從本次調查來看,來自中職學校的學生在高職所學專業(yè)與中職所學專業(yè)大多數基本一致(占79.8%),但通過對兩類學生的比較分析發(fā)現,他們在高職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沒有顯著性差異,尤其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基本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中高職課程存在不銜接的問題。因此,增強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是加強職業(yè)教育內涵建設、提高質量的必由之路。
調查表明,高職教師和從中職升入高職的學生普遍認為中高職課程存在不銜接的問題?!皩谏龑W”的高職學生,大多認為高職的文化課與中職不銜接的現象比較嚴重,高職偏難。對高職教師的調查表明,超過80%以上的教師認為中高職課程存在不銜接現象,而這種不銜接主要是因為中高職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因此,尤其需要明確中高職課程銜接的依據,構建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方法,以及判斷課程銜接的標準,這是構建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的根本和重點。
周鳳華,教育部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政策法規(guī)研究室副研究員。
本文是“中高職課程銜接理論與實踐”總課題研究成果,該課題是教育部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與英國大使館教育處合作課題,中方負責人:劉育鋒。
G710
A
1001-7518(2012)07-0044-03
責任編輯 韓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