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清,楊占龍,高留紅
(1.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2.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3.北京市房山區(qū)體育局,北京 102401;4.北京體育大學體操教研室,北京 100081)
我國團體操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研究
鐘燕清1,2,楊占龍3,高留紅4
(1.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2.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3.北京市房山區(qū)體育局,北京 102401;4.北京體育大學體操教研室,北京 100081)
本文以我國團體操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為研究對象,對我國團體操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的分類及特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1)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的表演主要有體操、武術和舞蹈動作三大類;(2)一致性動作是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創(chuàng)編的主要素材;(3)波浪性動作表演主要是在縱隊和橫排上進行,表演的動作有全身波浪和蹲起波浪兩種;(4)依次性動作,女性和兒童以難度較小的坐立依次向后動作為主,男性以難度較大的站立依次向前、向側(cè)和兩路縱隊背對背依次向前的動作為主。
團體操;配角;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
團體操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是指在整個場地上做的集體徒手動作表演,或作為陪襯的人員進行的徒手動作的表演,是相對于持道具動作而言的運動類動作表演。配角運動類動作表演是相對于主角靜止類動作而言,它是指配角進行的運動類的動作表演。它在團體操表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是運動類動作表演中的一部分。對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的分類、特點、節(jié)奏的研究,目前還稀于見到。本文首先對團體操徒手類動作在理論上進行分類,然后在分類的基礎上,以我團體操第1屆至第11屆全運會開幕式表演中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為研究藍本,進行統(tǒng)計獲得具體數(shù)據(jù),進而探討團體操動作表演的一般規(guī)律,為觀賞團體操表演和創(chuàng)編團體操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根據(jù)表演的類型,將配角徒手動作表演分為體操動作、武術動作和舞蹈動作三大類。(圖1)
表1 歷屆全運會團體操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表演的研究
表2 歷屆全運會團體操配角運動類一致性徒手體操動作表演的研究
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主要有一致性動作、依次性動作、波浪性動作。一致性動作是指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一起來完成同樣的動作;依次性動作是指動作按照順序依次來完成;波浪性動作是指表演中的波浪動作。
由表1可見,配角運動類徒手動作,以運動類一致性動作為主,共出現(xiàn)32次。因此,在團體操的創(chuàng)編中,一致性動作應該作為徒手動作創(chuàng)編的主要素材。波浪性動作出現(xiàn)5次,在一屆表演中最多出現(xiàn)過2次??梢姡诰幣艜r,波浪動作的編排最好不要超過兩次。依次性動作出現(xiàn)3次。在視頻中發(fā)現(xiàn),站立依次動作的表演者往往是年輕的男性,坐立依次的表演者以女性為主??梢姡幣艜r應考慮動作難度與表演者的關系。
2.1 配角運動類一致性體操動作表演的特征
表3 歷屆全運會配角運動類依次性徒手動作表演統(tǒng)計
表4 配角動作運動類波浪徒手動作表演的統(tǒng)計
體操動作主要是根據(jù)人體的不同的部位做出的動作,將其分為伸展運動、上肢運動、下肢運動、體轉(zhuǎn)運動、全身運動。借鑒這一分類標準,結(jié)合視頻,為提高統(tǒng)計的準確性,將體操動作分為上肢、下肢和全身運動三大類。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2。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一致性徒手體操動作的表演,主要是全身動作,有56個,占71%,上肢14個,占18%,下肢9個,占11%。可見,在編排中,應以全身動作作為徒手體操動作編排的主要素材。按屆分析,每一屆運動會中,都有上肢下肢全身運動,上肢比例在0%到33%之間;下肢比例在0%到20%之間;全身在55%到100%之間。特例是九運會,全身動作占到100%,但它只有一場表演中有徒手一致性動作。為創(chuàng)編的豐富,一致性徒手體操動作,上下肢、全身動作應按比例創(chuàng)編。按場分析,全身100%出現(xiàn)了7次;也可以不設計,因此,創(chuàng)編時可以是100%的運用全身運動,也可以是0%。
從動作與隊形的關系來看:(1)散點隊形上,上肢3次,下肢2次,全身6次;(2)橫排隊形上,上肢1次,下肢1次,全身8次;(3)斜排隊形上,上肢4次,下肢0次,全身1次;(4)縱隊隊形上,上肢2次,下肢3次,全身6次;(5)折線隊形上,上肢0次,下肢0次,全身2次;(6)“工”字形隊形上,上肢0次,下肢0次,全身1次;(7)同心圓隊形上,上肢0次,下肢0次,全身3次;(8)組合隊形上,上肢1次,下肢1次,全身11次;(9)圓圈隊形上,上肢1次,下肢0次,全身6次;(10)方塊隊形上,上肢2次,下肢2次,全身11次;(11)曲線隊形上,上肢0次,下肢0次,全身1次。
可見,只有在斜排上上肢多于全身,其他隊形上都是以全身占多數(shù)。因此,編排中應以全身為主要素材。
2.2 配角運動類依次性徒手動作表演的特征分析
依次性動作是指:“在完成動作時,一個接著一個的去完成,具有向外放射、產(chǎn)生韻律美和由高到低的漸變效果”。歷屆全運會徒手類依次動作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3。
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從難度上分析,女性和兒童做難度較小的坐立依次向后動作;男性做難度較大的站立依次向前、向側(cè)和兩路縱隊背對背依次向前的動作。從隊形來看,女性和兒童是在圓圈和斜排上做依次動作,男青年是在橫排縱隊或小方塊上做向前、向側(cè)和蹲立的依次動作。因此,編排時,應考慮表演者的性別、年齡。其次,在斜排和圓圈隊形上以女青年和兒童為主;在縱隊橫排和小方塊隊形上以男青年為主。
2.3 配角運動類波浪徒手動作表演的特征分析
波浪動作是指:“集體表演者在各自的位置上以不同的姿勢協(xié)調(diào)配合,依次勻速的做著同樣的動作,形成波浪壯闊、氣勢宏偉的場面?!蓖ㄟ^對視頻資料的分析,將波浪動作分為蹲立波浪和全身波浪。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4。
結(jié)果表明,波浪動作只有在二、五、九屆全運會團體操表演中上出現(xiàn)過,其他幾屆都沒有。因此,編排時徒手波浪動作可以不設計。
在場次上,二運會出現(xiàn)了1次縱隊全身波浪,五運會出現(xiàn)了2次橫排全身波浪,九運會上出現(xiàn)了1次縱隊上的蹲起波浪和1次橫排上的蹲起波浪??梢姡诰幣艜r,一場次的表演波浪動作最多不要超過2次,表演的隊形最好是在縱隊和橫排上進行,表演的動作可以是全身波浪,也可以是蹲起波浪。
3.1 配角徒手動作分為體操、武術和舞蹈3類,其中體操徒手動作又分為運動類和靜止類兩種。
3.2 在團體操創(chuàng)編中,配角運動類一致性動作是徒手動作創(chuàng)編的主要素材。9屆運動會中一共出現(xiàn)了32次;波浪性動作出現(xiàn)了5次;依次性動作出現(xiàn)了3次。
3.3 波浪性動作表演主要是在縱隊和橫排上進行,表演的動作有全身波浪和蹲起波浪兩種。
3.4 依次性動作表演,女性和兒童以難度較小的坐立依次向后動作為主;男性以難度較大的站立依次向前、向側(cè)和兩路縱隊背對背依次向前的動作為主;此外,在斜排和圓圈隊形上以女青年和兒童表演為主;在縱隊、橫排和小方塊隊形上以男青年表演為主。
[1]張予南.高留紅.團體操[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2]毛學信,田賜福.中國團體操[M].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3]倪旭芬.團體操創(chuàng)編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4]童昭剛.體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G832.1
A
1674-151X(2012)06-14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6.072
投稿日期:2012-03-24
鐘燕清(1981 ~),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健美操、體操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