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臻
苗家人的“留守”與“出發(fā)”
文·圖/王臻
郎德上寨里的民俗表演
初秋時節(jié),我來到貴州黔東南,目的是尋訪當地苗家。帶著這個愿望,我和朋友在黔東南的交通樞紐——凱里留宿,利用幾天的時間走訪著名的西江千戶苗寨、郎德上寨、鎮(zhèn)遠古鎮(zhèn)等勝地。性格所致,景點攻略至今已完全忘記,腦海里只留下關于貴州人,或者說關于苗家人的一幅幅生活畫面。
我把此行所見的苗家人簡單地分為兩種:“寨里人”和“路上人”?!罢锶恕?,顧名思義,即“景點中人”。雖說都是開門迎客,但相較于聲名在外、過度開發(fā)的西江千戶苗寨,旅途中短暫停留的朗德上寨更讓人覺得傳統(tǒng)且自然,算是正宗的苗寨風情。在這里,隨處可見頭頂美麗銀飾的姑娘和身著繁復傳統(tǒng)服裝的居民,為了迎接游客,他們在寨子中央的廣場上表演民俗樂器,跳起傳統(tǒng)舞蹈,身上依然保留著苗家人所特有的熱情與質樸。
“路上人”就是那些我在路上偶遇的,已經走出苗寨或將要走出苗寨的人。我尤其喜歡那些為了上學而走在山路上的孩子們。他們背著書包,三兩成群地在那漫長的山路上走著,并向不知何時突然經過的旅游大巴招手,此時大巴十分有默契地變成“校車”,帶他們一程。我便和他們在這短暫的時間里同行,觀察著他們的表情。年紀小一些的女孩子說笑著,年紀大的男孩子坐在最后一排座位望著窗外一語不發(fā)。這樣的畫面令我感受到這些“新苗家人”的從容。
此行只能算是匆匆一瞥,對于苗家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我無從評斷,但無論是“留守”還是“出發(fā)”,我都深深喜歡這份質樸與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