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
(上海海洋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1306)
□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多媒體字幕技術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林華
(上海海洋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1306)
在網絡背景下對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有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多媒體字幕技術運用到視聽說課堂教學實踐中去,教育技術手段的創(chuàng)新能為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多媒體教學;字幕;視聽說教學
隨著因特網 (Internet)的蓬勃發(fā)展,網絡信息和資源日益豐富,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已經和網絡密不可分。因特網,作為 “網絡的網絡”,已經成為一個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臺。隨著數碼播放器的流行,電腦字幕技術也日益成熟起來,其中,LRC和SRT格式的字幕文件在音樂和影視作品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為聽眾和觀眾欣賞外語類的影音作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它們也成為我們學習外語的一個重要工具。網絡影音資源的豐富和字幕技術的成熟,對于我們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動作用。
進入網絡時代,師生對于課堂教學的要求日益提高;由于影音材料具有視聽結合的特點,在教學中,能讓學生身處真實語境,模仿發(fā)音口型,感受英美文化,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外語視聽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雙方對于多媒體影音資料的使用需求都很大。
當前,我們的教學環(huán)境在硬件方面已有較大的改善,多媒體教學設備早已走進各個高校的教室。但是,在如何提高對硬件設備的利用效率、提升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水平上,我們仍然還有努力的空間。目前,懂得字幕技術的人大多不直接從事外語教學,而從事教學的大多對字幕技術不太熟悉,難以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各類影音材料,這使得一些視聽說課常常淪為 “放光盤看電影”的娛樂課。
隨著社會對于外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們的四、六級正在推行 “機考”改革,在 “機考”中,聽力將增加新題型 “跟讀”。而視頻材料也被考試所采用,寫作部分甚至將以視聽材料為基礎??梢?,視聽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讀、寫、譯能力提高的基礎,也是未來大學英語教學和測試的主要方向。這一變化,無疑對我們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里試圖用最為常用的影音播放軟件,把字幕技術應用到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幫助一線教師突破技術瓶頸,滿足師生的教學需求,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價值,以期提升外語多媒體化教學的水平。
字幕制作的整個過程可以簡要概括為 “選材,設計,制作”三個環(huán)節(jié)。 “選材”即依據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1]對于聽力和口語教學的三種不同要求,即 “一般要求”、 “較高要求”和 “更高要求”,從難度和內容兩個方面選擇影音材料。材料的難度應當適中,這主要體現在語速不能過快,并盡量避免地方性口音和過多的俚語;材料的內容應該雅俗共賞,避免暴力色情等內容。材料的題材可以多樣化,以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
“設計”,即如何使用影音材料。比如,針對一個電影片段,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聽寫練習,讓學生邊看電影,邊聽寫出字幕中空格處的單詞,這些單詞應該與我們的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教材緊密相聯;還可以設計一些針對電影內容的思考題或討論題,這些問題本身,通過教師提供的參考答案以及思路要點,能夠在電影播放時在電影畫面上顯示;也可以設計一個角色配音的課堂活動,邀請幾位同學現場表演等等。
“制作”,即選擇簡單易用的電腦應用軟件,根據 “設計”環(huán)節(jié)的要求,對視聽材料進行技術處理,使之能夠適用于課堂教學。目前,能夠制作字幕的軟件有很多,比如Sub creator和Pop sub。Sub creator小巧易用,理論上只需要幾組快捷鍵便可完成整個時間軸的編輯。Pop sub在字幕特效方面,比如卡拉OK的渲染效果,字幕的滾動效果等,比Sub creator要更勝一籌。但筆者推薦使用簡單易用且功能更加豐富的 “千千靜聽”。
音頻字幕文件以LRC格式為主流,LRC是歌詞文件擴展名,是目前MP3播放器以及很多音樂播放軟件支持最廣泛的文件格式。把歌曲和LRC字幕文件命為相同的文件名放在同一目錄下,用帶顯示歌詞功能的播放器播放歌曲時,歌詞就可以同步顯示,非常便于學習歌曲和練習外語聽力使用。LRC文件的內部格式為:
[分鐘:秒.毫秒] 歌詞
[分鐘:秒.毫秒] 歌詞
……
[分鐘:秒.毫秒]是一個時間標簽,分、秒和毫秒的數字須為非負整數,比如[12:34.5]是有效的,而[20:-34.5]無效。一行歌詞可以包含多個時間標簽 (比如歌詞中的迭句部分)。根據這些時間標簽,用戶端程序會按順序依次高亮顯示歌詞,從而實現聲音與文字同步的效果 (本文的 “歌詞”在實質上與下文的 “演講文稿”相同,都是計算機中文本格式的字符)。
我們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上海的演講為例,使用 “千千靜聽”介紹如何制作字幕并把它運用到視聽說教學中。
首先,改變排版格式。用 “WORD”或者“記事本”等文字處理軟件打開演講文稿,把段落式排版改成歌詞式排版,移動光標到句尾,敲回車鍵,使得每句話都獨立成行,如果一句話很長,就要在合適的位置拆成兩行,以使得每行文字長度大致相當。
其次,添加注釋。在生詞難詞后面添加注釋,使得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及時解決生詞問題;如果句子比較復雜,可在句末添加中文解釋或翻譯。
第三,設計聽寫練習。挑選出重點詞,改其顏色為紅色,并把這些詞替換成下劃線,并加上序號,這樣,演講播放的時候,學生看到的是帶序號的下劃線而不是單詞,如此可以把演講改編成聽寫練習材料;單詞可以連續(xù),便成為句子聽寫。如果文稿太長,逐個替換成下劃線會很繁瑣,此時,可以利用WORD的 “查找/替換”功能中實現批量替換。另外,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播放過程中可以暫停,供學生思考或者討論;下文是文稿的第一段設計范例:
Nong hao(儂好),good afternoon.
It is a___1______2___for me to be here in Shanghai,
an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peak with all of you.
I’d like tothank Fudan University’s____3_____ Yang
for his_____4______and his gracious(*親切的,和藹的)welcome.
I’d also like to thank our outstanding Ambassador,Jon Huntsman,
who exemplifies(*to illustrate by example)the deep ties and respect
between our nations.I don’t knowwhat he said,
but I hope it was good.(Laughter)
Q:what is your comment on the beginning of President Obama’s speech?...
通篇設計完成后,命名文件為shanghai并保存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
第四,運行 “千千靜聽”,打開演講音頻文件,置于播放狀態(tài)后暫停。點擊 “LRC”按鈕,調出“歌詞秀”窗口,點擊右鍵選擇 “編輯歌詞”,進入歌詞編輯模式。在編輯模式下,歌詞秀窗口上部有一行按鈕,其中加號是給每行歌詞加上時間標簽,多個時間標簽連起來形成一個時間軸。減號則是刪除該時間標簽。時間軸是字幕制作技術的核心。編輯模式功能按鈕參見附圖1:
附圖1
第五,播放音頻文件,用鼠標點擊歌詞的首行,當聽到的內容和歌詞文本一致時,迅速點擊加號,軟件會自動在行首給該句加上時間標簽,并且光標自動移到下一行,繼續(xù)對比聽到的內容和文本,點擊加號就可以給該行加上時間標簽,依此類推。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關鍵,制作者要聽得清楚、看得準確、點擊迅速,否則會出現聲音和文字不完全同步的情況。時間標簽編輯參見附圖2:
附圖2
第六,編輯完成后,點擊上部的保存按鈕,選擇路徑和文件格式,命名文件為shanghai.lrc,字幕制作即告完成。點擊 “返回歌詞秀”按鈕,返回歌詞秀窗口,就可以看到字幕的實際效果。如果沒有顯示字幕內容,再次播放該音頻文件,可在歌詞顯示區(qū)右擊選擇快捷菜單中的關聯歌詞,選擇前面保存的文件shanghai.lrc,這樣就能顯示前面制作的字幕內容。音頻字幕實際使用效果參見附圖3:
附圖3
“千千靜聽”集音頻播放和字幕制作等功能于一身,支持多種音頻格式的播放和轉換,字幕制作簡易,調試十分方便,還支持全屏幕效果、卡拉OK效果等多種個性化的字幕顯示效果,對于課堂聽說課的教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由于音頻字幕文件和視頻字幕文件的格式不同,LRC音頻字幕文件不能在視頻播放中直接使用,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再用專門的視頻字幕制作軟件重新做一份內容相同的字幕文件,使用Subtitle Converter等格式轉換工具,即可輕易把LRC音頻字幕文件轉換成比如SRT、ASS等主流格式視頻字幕文件,使用 “暴風影音”等視頻播放軟件,即可在播放演講視頻的同時加載SRT等格式的字幕文件,最終實現畫面、聲音和文字同步的效果。視頻字幕文件的制作這里不再贅述。視頻字幕實際使用效果參見附圖4:
附圖4
從上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制作字幕本身并不難,只要掌握方法,便可反復使用。難的是我們如何選材,如何設計,使影音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最大化地被學生吸收利用,以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求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只有在理念上更新,在方法上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發(fā)展,為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2-4.
G431
A
1674-3652(2012)02-0062-03
2011-11-28
林 華,男,江蘇東海人,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教育和電化教學技術研究。
[責任編輯:何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