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會思
導讀:寧洱縣種植越冬玉米比種植麥子增收3~6倍,但這只有在海拔1 300 m以下、陽光充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溫暖地塊,并選擇采收期較長、采后糖分轉(zhuǎn)化慢的品種,采用適宜的密度,施足基肥,適時破膜放苗,適時追肥水,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尤其注意采用人工授粉去雄,才能達到增產(chǎn)增收的目的。
近年來,甜、糯玉米很受人們的青睞。農(nóng)民利用冬閑地種甜、糯玉米,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收入。冬季種植甜、糯玉米,一般選在11月初至12月下種,翌年3~4月收獲青玉米。其生長發(fā)育特點是根系發(fā)育較差,吸收水肥能力較弱,生長發(fā)育不如春、夏季玉米旺盛,同一品種,冬播比春、夏播的植株矮小,生長發(fā)育期延長。在海拔1 300 m以下的地方均適宜種植冬玉米。寧洱縣屬于熱帶、亞熱帶的立體氣候,海拔在680~2 500 m,境內(nèi)的小黑江、把邊江及普洱河等河谷流域一帶及海拔在1 300 m以下的地方均可種植,在栽培上主要抓好以下關(guān)鍵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
選擇陽光充足、海拔在1 300 m以下、氣候相對較溫暖、水源方便、土壤深厚肥沃、保肥保水能力好的地塊為宜。
寧洱縣鮮食玉米基本上是以鮮果穗上市為種植目的,因此應選用鮮穗采收后糖分轉(zhuǎn)化較慢、適采期較長的品種,同時注意早、中、晚熟品種搭配,適當調(diào)整播期,延長鮮果穗供應時間。一般選擇甜糯8號、渝糯一號、渝糯二號、花超甜玉米等品種。
要根據(jù)所選品種冬季生長發(fā)育特性、氣候特點及施肥水平等因素來確定播種密度和規(guī)格。每667 m2要保證4 000株左右。根據(jù)選用的地膜進行開廂。一般膜寬2 m,每廂廂面寬1.8 m,廂溝0.2 m,栽4~5 行,株距 0.3~0.4 m。
冬玉米施肥應以基肥為主,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施肥要求氮、磷、鉀配合施用,增施農(nóng)家肥和鋅肥。一般667 m2用農(nóng)家肥1 000 kg以上、磷肥50 kg、鉀肥20 kg、鋅肥1 kg作基肥,混合后均勻撒在地面,用旋耕機耙入地里。
肥耙入地里后要及時開廂,以2 m為1廂,溝深5~10 cm,不宜過深,但下雨時要注意及時排水。廂面要求土塊細碎,墑面平整。
先播種,再蓋上土,出苗率較高。蓋膜要繃緊,薄膜四周要用土壓緊壓嚴。播后5天左右要注意觀察,若有苗出土,須及時破膜放苗,并把撕破的薄膜口用細土蓋嚴,否則會造成燒苗;或采用育苗移栽,幼苗有1片真葉時即可移栽。育苗移栽較費工,但大田苗齊,且可定向移栽。
冬玉米追肥以氮素化肥為主,追肥一般不少于3次。第一次追肥在苗具4~5片葉時,667 m2用尿素10 kg。苗具6~8片葉時進行第二次追肥,667 m2用尿素15~20 kg+鉀肥10~15 kg。第三次追肥在齊穗期,667 m2用尿素5 kg,最好使用追肥槍進行深施,同時,在追肥前應先灌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肥料的溶解,便于玉米吸收。有條件的地方,底肥667 m2用生物鉀肥2 kg,還可噴施多元素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以提高穗粒質(zhì)量。
①灌水促苗。播種后如果土壤太干要灌一次出苗水,使其達到全苗,中后期要根據(jù)土壤含水量進行灌水。
②要及時破膜,查苗、補苗、定苗。
③根據(jù)底肥用量及苗勢適時追肥,4~5葉期輕追苗肥,667 m2用尿素5 kg,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液2次;7~8葉至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667 m2施尿素 20~25 kg。
④當水肥充足時,甜、糯玉米植株長勢旺盛,若出現(xiàn)分蘗和多穗現(xiàn)象,屬于正常,應及時拔除分蘗,每株只保留1個果穗,以保證玉米穗正常發(fā)育。
⑤冬玉米播種時,氣溫較高,土壤水分充足,雜草易生長,應噴灑化學除草劑除草;地老虎、田鼠是造成冬玉米缺塘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田鼠還會上玉米稈啃食果穗,造成豐產(chǎn)不豐收,應采取相應措施予以防治。
⑥海拔在1 000 m以下的地方冬季溫度較高,不易產(chǎn)生冷害,而在海拔1 000~1 300 m的玉米地塊要防霜防凍,即在田邊地角做好雜草熏煙工作,尤其是低凹田塊要重點防范,也可在低溫來臨前施抗凍素。寧洱縣有時會出現(xiàn)倒春寒,常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這段時間正是玉米灌漿、果穗成長膨大期,一定要注意防寒,否則造成果穗不飽滿,產(chǎn)量低、品質(zhì)劣。
在冬玉米抽穗吐絲時期氣溫較低,一定要做好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可以彌補自然授粉不足,減少禿尖程度,增加穗粒數(shù)。一般是在散粉后期每天10∶00~12∶00 采集花粉,裝入竹筒內(nèi),將收集好的花粉對準授粉不好的雌穗,把花粉撒在花絲上。花粉要隨采隨授。在田間所有雄穗散完粉后,全部雄穗一次剪掉。去雄時要注意不能帶葉,以免減產(chǎn);去雄要及時,去晚了增產(chǎn)效果不明顯。
要注意提前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及螟蟲,以保護玉米果穗的品質(zhì)和賣相。病害一般用多菌靈、退菌特(土斯特)、甲基托布津等農(nóng)藥噴霧,以600~800倍液為宜。螟蟲用杜邦萬靈、速滅殺丁 (氰戊菊酯)1 000倍液等在大喇叭口期噴霧預防。穗部病蟲的防治應采用生物農(nóng)藥,減少鮮食玉米的農(nóng)藥污染。
成熟的玉米應及時采收、上市。但采收過早,影響產(chǎn)量,同時也不能達到理想的品質(zhì)。過晚采收,產(chǎn)量較高,但品質(zhì)嚴重下降,含糖量降低,果皮加厚變硬,失去原有的鮮嫩風味,商品價值降低。一般要求采收后在常溫條件下存放時間不超過3 h。
一般 667 m2產(chǎn)鮮玉米 1 600~3 000 kg,平均產(chǎn)成品果穗2 000 kg。近幾年,寧洱縣境內(nèi)冬季鮮玉米售價都不低于2元/kg,最高可達4~5元/kg,如果管理好,產(chǎn)值可達 4 000~10 000 元/667 m2,除去種子、農(nóng)藥、肥料、地膜等成本1 000元/667 m2左右,667 m2純收入最低在3 000元以上,收益較為可觀,比種麥子最高產(chǎn)量增收3~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