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保良,李進濤,劉汝文,陳麗玲,何保麗,李 波,角建林*
(1.云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昆明醫(yī)學院實驗動物學部,云南 昆明 650500)
骨髓穿刺是使用穿刺針穿刺骨髓腔抽取骨髓的一種常用的醫(yī)療診斷技術,通過對骨髓的檢查可對細胞學、細菌和寄生蟲等疾病進行診斷或者提供診斷的線索及觀察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1]。但在實驗動物方面,尤其是小型豬的骨髓穿刺主要是為了獲得骨髓來分離骨髓干細胞供科學研究用。小型豬作為動物模型的優(yōu)點在于它在解剖學和生理學等接近于人的生理機能和生化代謝等方面。小型豬作為動物模型已在腫瘤、糖尿病、燒傷、畸形學、胃腸病學、皮膚病學、產期生物學、老年學、心血管、口腔等生物醫(yī)學領域廣泛應用。滇南小耳豬按體型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其中小型豬體型短小,頭小,耳小,四肢短細,蹄小堅實,生長速度慢,飼料利用率低。國內對于小型滇南小耳豬的骨髓穿刺采集骨髓只是簡單的敘述,未做詳細的操作記錄。因此,筆者對6頭小型滇南小耳豬的髂骨穿刺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總結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為從事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同行提供有益的參考。
(1)實驗動物。小型滇南小耳豬6頭,來自于昆明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年齡1.0~1.5歲,體重30~45 kg。
(2)飼養(yǎng)條件。普通環(huán)境飼養(yǎng),全價豬顆粒飼料飼喂。
鹽酸氯胺酮注射液(2mL:0.1 g/支)或者3%戊巴比妥鈉注射液。
70%酒精,碘酒,無菌棉簽。
16號胸骨穿刺針,無菌注射器,肝素鈉注射液,無菌脫脂棉球,口罩,帽子,手套,剃毛刀,肥皂,清水及生理鹽水。
(1)禁食、禁水。穿刺前12 h禁食、2 h禁水,以防麻醉時引起胃內容物返流堵塞呼吸道。
(2)保定。鹽酸氯胺酮注射液按每千克體重4~6 mg肌肉注射或者3%戊巴比妥鈉注射液按每千克體重30 mg靜脈注射。
(3)體位選擇。取側臥位,保持豬脊椎與手術臺垂直。(4)穿刺部位。距髂骨翼邊緣1 cm稍平凹處,即髂骨翼邊緣向后約1 cm。
(5)剪毛。以距髂骨翼邊緣1 cm處穿刺點為中心,將直徑為5 cm圓形范圍內用剃毛刀將毛除去。
(6)清洗消毒。先用肥皂水清洗1次,然后用清水沖洗1次;再按常規(guī)先后用碘酒、70%酒精各消毒3次,穿刺者應戴好無菌手套、口罩、帽子。
(7)用無菌注射器抽取適量的肝素鈉注射液(一般為1~2mL)。
(8)進針。選用已滅菌的16號胸骨穿刺針,操作者左手將穿針點周圍的皮膚繃緊,右手持穿刺針在穿刺點垂直進針穿透皮膚至髂骨翼時,穿刺針稍微傾斜約成30度角輕輕左右旋轉將穿刺針穿入髂骨內,進針大約0.5 cm深度時,有輕微突破感。拔出針芯,用裝有肝素鈉的無菌注射器迅速抽出骨髓液,若抽不出骨髓液,插上針芯左右旋轉將穿刺針穿入髂骨內直至抽出骨髓為止。
(9)插上針芯,取出穿刺針,用無菌棉球壓在穿刺點上1~3min,再用70%酒精進行消毒,同時用適量的青霉素稀釋液沿穿刺方向刺入后邊退針邊注射。
將豬平放于飼養(yǎng)圈舍或不銹鋼飼養(yǎng)籠,并觀察生命體征有無異常,若無異常,方可離開。
(1)滇南小耳豬的髂骨穿刺是否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準確判斷髂骨的解剖結構[2-3]。髂骨為三角形的扁骨,前部邊緣稱為髂骨嵴,前部較寬大稱為髂骨翼,后部狹小稱為髂骨體,具體為下面的解剖圖。
圖1 解剖圖
從圖1可知,最佳穿刺的部位是兩個三角形區(qū)域范圍內,因為兩個三角形的區(qū)域范圍內骨質相對較為疏松,穿刺針穿刺的阻力相對較小,穿刺容易成功。但由于小三角形區(qū)域難于準確定位,常采用的穿刺位置為大三角形區(qū)域范圍內。大三角形區(qū)域是依據(jù)髂骨邊緣(1.0~1.5 cm)和髖結節(jié)(1.5~2.0 cm)來準確定位。
(2)穿刺部位確定后,胸骨穿刺針穿刺皮膚時應垂直進針,當針抵達髂骨骨膜時針尖與髂骨翼成30°~45°角旋轉進針,不然易折斷穿刺針。抽取骨髓時要有耐心,如無骨髓抽出時插入針芯左右旋轉進針或退針,以盡量抽到所需的骨髓量。
(3)麻醉藥的使用及注意事項。鹽酸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鈉都屬于非吸入麻醉藥,這類麻醉藥具有操作簡便、麻醉快、興奮期短等優(yōu)點。但鹽酸氯胺酮麻醉維持時間短(一般為15~20min),有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嘔吐,血壓、顱壓及眼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因此,在實際的臨床麻醉中,先按說明書算出鹽酸氯胺酮總麻醉需要量,注入總量的2/3時仔細觀察,如果已達到所需的麻醉效果,剩余的量就不必要再注射。也可配合小劑量的阿托品使用以抑制腺體的分泌[4]。使用戊巴比妥鈉時應注意避免“葡萄糖效應”,即戊巴比妥鈉麻醉手術后注射葡萄糖,可導致重新進入麻醉或休克而致死。因此,使用戊巴比妥鈉麻醉動物后禁注葡萄糖。
麻醉藥的使用劑量應考慮麻醉藥在動物機體內的代謝率及動物的年齡、性別、體質和麻醉史等。因此,麻醉藥的使用劑量應視個體動物的具體情況來定。
(4)局部麻醉藥的使用。穿刺時如豬疼痛反應比較強烈時,一定要考慮使用局部麻醉藥如鹽酸普魯卡因或鹽酸利多卡因,以免過度的疼痛應激引起意外發(fā)生[5]。局部麻醉藥的注射應盡量選擇分2~4個點注射,以給穿刺針穿入皮下后有前后移動的余地。局部麻醉藥注射后用滅菌紗布按住注射部位按摩30~60 s,這樣局麻的效果會更好。
(5)麻醉前必須禁食12 h、禁水2 h。一旦發(fā)生嘔吐,應盡可能排出口腔內的嘔吐物,嘔吐停止后用止血鉗夾住高壓滅菌的棉球清洗口腔。在整個麻醉期間還應注意實驗豬的舌部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舌回縮,要立即用手或止血鉗將舌牽出口腔外,以保證呼吸的暢通。
(6)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fā)感染。同一頭實驗豬有可能進行多次骨髓抽取手術,如重復次數(shù)多有可能引起繼發(fā)感染。所以每次穿刺抽取骨髓后沿穿刺的方向注射一定量的青霉素,防止繼發(fā)感染。此外,還要做好手術室的清潔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
(7)麻醉穿刺后的護理是非常必要的。在穿刺完成后麻醉未醒之前,應有專人實時觀察實驗豬的體溫和呼吸等變化。實驗豬應平躺著睡,保證呼吸順暢;蘇醒后應輔助站立,避免撞傷;從麻醉開始直至實驗豬蘇醒之前的保暖措施要到位,防止受涼;在吞咽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時,禁止飼喂和飲水。
(8)在麻醉前準備好麻醉中毒的搶救藥品。如呼吸興奮藥戊四氮、尼可剎米、美解眠等。強心藥如腎上腺素、咖啡因、安鈉咖、阿托品等。
[1]鄭瀟瀟,鄭維揚,江千里,等.“五字訣”優(yōu)化骨髓穿刺培訓體系[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81-84.
[2]馬燕,倪俊學.小嬰兒胸骨骨髓穿刺臨床體會(附32例報告)[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22):66.
[3]張軍.骨髓穿刺200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9,16(6):479 -480.
[4]高國峰,王海濤,姚繼紅.氯胺酮肌肉注射鎮(zhèn)痛在小兒骨髓穿刺術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9,26(1):36-37.
[5]程榮先.骨髓穿刺涂片的方法與技巧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7):4091 -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