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杰
痤瘡是青少年易患皮膚病,盡管目前治療方法較多,但或因所需治療時間長,或因不能堅持長期服藥而中斷治療,尤其是重癥痤瘡患者心理壓力大而對醫(yī)囑的依從性差更使其療效不盡人意。LED紅藍光綜合治療儀的問世為痤瘡患者治療提供了新方法。利用我科引進的LED紅藍光綜合治療儀具有的同時或分別紅、藍光照射特點,比較兩種治療方式的療效差異。
1.1 一般資料 97例患者均為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門診就醫(yī)者中的病情較重病例。其中男54例(55.68%),女43例(44.32%),年齡 17~44歲,平均 24.3歲。病程在3.5~17年,所有觀察病例都是以痤瘡國際改良分級標準篩選出來的Ⅲ級和Ⅳ級重癥痤瘡患者,其中Ⅲ級60例(約61.86%),Ⅳ級37例(約38.14%)。97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53例)為紅藍光同時混合治療組(簡稱混治組);另一組(44例)為先后紅藍光治療組(簡稱分治組)。兩組患者在接受紅藍光治療前3周內(nèi)均無內(nèi)服外用治療痤瘡及有礙療效判定的藥物史。痤瘡國際改良分級標準:級別,臨床表現(xiàn),Ⅰ級:粉刺為主,少量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shù)<30個。Ⅱ級:有粉剌,并有中等數(shù)量的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shù)在31~50個之間。Ⅲ級:大量丘疹和膿皰,偶見大的炎性皮損;分布廣泛,總病灶數(shù)在51~100個之間。結(jié)節(jié)<3個。Ⅳ級:為結(jié)節(jié)、囊腫性痤瘡或聚合性痤瘡,伴有疼痛并形成囊腫,病灶數(shù)>100個,結(jié)節(jié)>3個。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于每次接受治療前,先予以洗面奶潔面后再用清水洗凈。采取仰臥位,光源距面部為15 cm,戴上防護眼罩。每次的照射時間為25 min,混治組使用紅藍光混合同時照射1次完成;分治組則先藍光后紅光給以分別照射。兩組患者均每周照射2次,4周1個療程,連續(xù)8周即2個療程結(jié)束觀察治療效果,作治療評價。
1.3 療效觀察與判定標準 根據(jù)治療痤瘡臨床診斷及療效的常規(guī)評價標準來判定?;救鸀?皮損消退,或僅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紅腫熱痛癥狀消失≥95%;顯效為:皮損大部分消退,癥狀明顯減輕≥70%;有效為:皮損部分消退,癥狀改善≥50%;無效為:皮損消退不明顯,或臨床癥狀反見惡化,癥狀改善不足50%。采用百分比評價治療的有效率,有效率公式如下: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患者總100%
采用LED紅藍光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痤瘡的發(fā)病與諸多因素有關(guān),如毛囊過度角化、皮脂分泌過盛、痤瘡丙酸桿菌以及局部炎癥、遺傳、環(huán)境因素、生活作息異常、情緒不佳、壓力過大、飲食習慣不良等因素都在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而其中痤瘡丙酸桿菌起主要作用,它能作用于甘油三酯并釋放能夠引發(fā)炎癥反應(yīng)并加重毛囊漏斗部角質(zhì)化的細胞因子[1]。目前痤瘡的治療無論對皮膚科醫(yī)生還是患者而言均是一個難題。因病灶部位深在,傳統(tǒng)藥物內(nèi)、外治療都存在副作用及病情綿延反復發(fā)作等。
研究表明[2,3]紅光影響細胞因子釋放巨噬細胞,從而促進纖維細胞增殖;呼吸鏈中吸光分子吸收紅光可使細胞產(chǎn)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促進核酸合成,從而加速細胞的增殖;低能量的可見紅色光能對生物體產(chǎn)生積極的反應(yīng),如促進細胞增殖,釋放成長因子,促進膠原蛋白再生和傷口愈合等。藍光作用于痤瘡丙酸桿菌正常代謝產(chǎn)物糞卟啉Ⅲ,通過光動力學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自由基和單態(tài)氧,達到殺滅痤瘡丙酸桿菌的作用[4-6]。
而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LED紅藍光療法治療痤瘡引起普遍的關(guān)注。LED紅藍光治療具有非接觸性、治療可及深度理想,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其他治療方法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是一種較好的痤瘡治療方法。
紅光和藍光結(jié)合起來治療囊腫型痤瘡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在已有的報道中多為先后給以紅光和藍光進行痤瘡的治療,而無紅藍光同時混合治療的痤瘡的嘗試。我們把藍光紅光同時混合使用,一周2次,持續(xù)8周,即節(jié)省了治療時間,又很好的清除了炎性及囊腫型痤瘡病灶,收到理想療效。
[1]Ross EV.Optical treatments for acne.Dermatol Ther,2005,18(3):253-266.
[2]http://www.tradekey.com/product_view/id/687719.htm
[3]Young S,Bolton P,Dyson M,et al.Macrophage responsiveness to light therapy.Lasers Surg Med 1989,9(5):497-505.
[4]Elman M,Lebzelter J.Ligh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Dermatol Surg 2004,30(2):139-146.
[5]Bhardwaj SS,Rohrer TE,Arndt K.Lasers and light therapy for acne vulgaris.Semin Cutan Med Surg,2005,24(2):107-112.
[6]http://www.tradekey.com/product_view/id/687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