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明 (合肥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安徽 合肥 230001)
賈娟娟 (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護理學部,安徽 合肥 230001)
合肥市助產士疲勞狀況調查分析
王惠明 (合肥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安徽 合肥 230001)
賈娟娟 (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護理學部,安徽 合肥 230001)
目的:了解合肥市助產士疲勞狀況,為探討管理對策提供參考。方法:采用隨機整群抽樣,運用FAI 疲勞評定量表對合肥市5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76名助產士和74名產科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助產士疲勞總分及各因子得分顯著高于產科護士,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年齡、婚姻狀況、有無子女、產房工作年限、職稱、行政職務對助產士疲勞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顯著的影響(P<0.01)。結論:助產士普遍存在疲勞現(xiàn)象且疲勞程度較重,護理管理者應重視助產士的疲勞問題,并根據(jù)其個體特征,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緩解助產士的疲勞狀況。
助產士;疲勞;合肥
疲勞是指一種倦怠、精力不夠或虛弱的感覺[1],是一種復雜且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2]。大量研究表明,護士是疲勞的高發(fā)群體[1-3]。對于護士而言,職業(yè)疲勞不但損害自身健康,同時也威脅到病人的安全,影響護理質量。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和產科服務模式的改變,產房工作環(huán)境、工作性質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助產士在工作中承受著較大的職業(yè)壓力,對這一特殊群體身心健康狀況應予以特別關注。目前關于助產士的疲勞狀況缺乏相關的研究,為此對我市5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76名助產士進行抽樣調查,旨在正確評估助產士疲勞水平及個體特征對疲勞狀況的影響,為探討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合肥市5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助產士作為觀察組,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這幾家醫(yī)院的產科護士作為對照組。兩組均要求在產房或產科工作半年以上,無嚴重全身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且自愿參與本次調查。觀察組共發(fā)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 有效應答率為95.0%;對照組共發(fā)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4份, 有效應答率為92.5%。兩組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助產士組平均年齡為(32.30±8.38)歲,產科護士組平均年齡為(34.07±9.34)歲。
1.2調查方法
采用一般情況調查表和疲勞評定量表對兩組進行問卷調查。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子女等社會人口學情況及科別(產房/產科)、產科/產房的工作年限、職稱、行政職務、對收入是否滿意等與職業(yè)相關的情況。
1.2.2 疲勞評定量表(FatigueScale-14,F(xiàn)S-14) 該量表系英國心理醫(yī)學研究室多位專家于1992年研制,用于測定疲勞癥狀的嚴重性,評估臨床治療的變化以及在流行病學研究中篩選疲勞病例[4]。該量表由14個條目組成,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疲勞的輕重。經(jīng)主成分分析將14個條目分為兩個因子即:體疲勞(Physical Fatigue)包括8個條目,最高分值為8分;腦力疲勞(Mental Fatigue)包括6個條目,最高分值為6分??偡肿罡邽?4 分,分值越高,反映疲勞越嚴重。筆者通過預實驗對該量表進行了信度檢驗,Cronbach'sα為0.81,說明該量表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 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助產士與產科護士的疲勞程度比較
參照相關文獻以7分為界值,7分以上(包括7分)為疲勞,7分以下為不疲勞[4]。助產士組76例中,疲勞者68例,占89.5%,產科護士組74例中,疲勞者53例,占71.6 %。
2.2助產士與產科護士疲勞得分比較
對研究組(助產士組)和對照組(產科護士組)的個體特征(如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進行均衡性檢驗,結果顯示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兩組之間具有較好的可比性。經(jīng)t檢驗兩組在疲勞總分及各個因子上的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助產士組與產科護士組的疲勞狀況的比較 分
注:與產科護士比較,*P<0.05,**P<0.01。
2.3不同個體特征的助產士疲勞狀況比較
以助產士組的一般資料為分組變量做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One-way ANOVA 方差分析比較個體不同特征的助產士疲勞狀況,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有無子女、產房工作年限、職稱、行政職務的護士在疲勞各因子及總分上皆存在明顯差異,而學歷和對收入是否滿意末見差異,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助產士疲勞狀況的比較 (n =76)
注:個體特征不同的助產士間比較,**P<0.01。
3.1助產士的疲勞狀況分析
國內對護士的疲勞狀況進行了大量調查,從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測量方法,都說明了護士的疲勞普遍存在[1-3]。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助產士中疲勞者占89.5%,產科護士中疲勞者占71.6%,其中助產士的疲勞總分及軀體疲勞和腦力疲勞兩個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產科護士,說明助產士的疲勞狀況較為普遍且程度較產科護士嚴重。這可能與助產是一高壓力、高風險、高負荷、高責任的職業(yè)有關。助產士的工作維系著母嬰生命安危,直接關系到一個家庭完整和社會穩(wěn)定,孕產婦緊張、焦慮的情緒和家屬對新生兒的高期望的心理很大一部分都轉嫁到了助產士的身上,給助產士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加之分娩的特殊性、復雜性和現(xiàn)代醫(yī)學的局限性,分娩充滿了風險,特別是待產過程情況變化更為復雜,時有險情出現(xiàn),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助產士長期連續(xù)工作在精神高度緊張的特殊環(huán)境中,承受著較大的精神及心理壓力。同時產程是個連續(xù)的過程,助產士常常不能按時下班,使得其體力嚴重透支[5],來自生理及心理上的多重壓力導致助產士的疲勞狀況既普遍又嚴重。
3.2個體特征對助產士疲勞狀況的影響
3.2.1 年齡和產房工作年限的影響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年齡越大、產房工作年限越長助產士的疲勞感越重。這可能與助產工作需要付出腦力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體力支出有關。年齡小、在產房工作年限較短的護士體力較好,精力比較充沛,多從事基礎護理工作或是還沒有開始獨立工作,所需的工作技術含量及復雜性較低,所以其疲勞感較低。隨著年齡的增加和工作年限的延長,個體在體力上逐漸減弱,軀體疲勞不容易緩解。另一方面,她們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逐漸成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承擔較重工作任務的同時受家庭、子女等非工作因素影響,使她們在腦力和體力的支出增加,故疲勞感呈上升趨勢。該結果與方進博[6]的研究結果“護齡在中間段的護士疲勞程度最高”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兩者調查的樣本不同,方進博調查的是普通科室的臨床護士,隨著護齡增加一些護士逐漸脫離臨床一線,轉而從事諸如后勤管理等在體力上支出相對較少的工作,因承擔的責任有所減輕,疲勞自然有所降低,而各大醫(yī)院產房人力資源尤為緊張,所以年齡較大的助產士仍工作在助產一線,使得疲勞感隨著年齡和產房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加重。
3.2.2 婚姻狀況和有無子女的影響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已婚有子女的助產士的疲勞感較單身無子女者高,這一結果與相關研究結論一致[3]。原因可能是中國已婚女性需要在家庭和事業(yè)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承擔家務、照顧孩子和丈夫的責任,在體力與精力上的付出較多,因而疲勞感較重。
3.2.3 職稱的影響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中高級職稱者疲勞感較初級職稱者重,這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3]。這可能是因為初級職稱者一般年輕、精力較好,對工作期望值相對較低,因而她們的工作復雜性和工作壓力也較少,所以工作的疲勞感較輕。而中高級職稱者一般年齡偏大,多數(shù)已婚,承擔更多的責任,對工作期望值較高,又面臨著考核、評比、晉升、學習等壓力,多重因素的相互影響容易導致其疲勞感加重。
3.2.4 行政職務的影響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護士長的疲勞感顯著高于不擔任管理職務的普通護士。護士長作為醫(yī)院管理工作的中堅力量,常承受來自多方面的較大的壓力,如社會、醫(yī)院、病人、學習、晉升、家庭及人際關系等[7],加之產房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護士長作為醫(yī)護、護護、護患溝通的橋梁,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工作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同時面臨著事業(yè)競爭帶來緊迫感,護士長必須不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促進自身在專業(yè)發(fā)展,導致其在體力和腦力上付出較多,疲勞感自然較高。
護理人員在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同時,如何使自己也處于健康狀態(tài),是值得護理界關注和研究的課題[8]。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助產士疲勞是一個普遍且嚴重的現(xiàn)象。建議醫(yī)院的護理管理者應根據(jù)助產士的個體特征有針對性采取有效措施,如根據(jù)助產士的具體情況( 如年齡、家庭情況等) 進行合理派班,特別對年齡較大、體力上不能勝任助產一線工作的助產士,可逐漸安排體力付出較少的后勤工作;實行產房工作定期換崗制,緩解因工作環(huán)境特殊所帶來的身心疲憊及精神緊張;號召助產人員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掌握自我減壓、自我調整的方法,合理安排飲食及睡眠,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加強與護士長的溝通交流,應針對性地開展放松訓練,提高她們正確對待各種疲勞的能力,從而促進助產士隊伍可持續(xù)發(fā)展。
[1]馮貴碧,吳建.兒科護士疲勞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4):111-113.
[2]方進博,邱昌建.護士職業(yè)疲勞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1):1-4.
[3]徐朝艷,鄭志惠,張振路,等.個體特征對護士職業(yè)緊張與疲勞狀況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30-532.
[4]黃小波,李宗信,陳文強,等.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疲勞程度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8): 687-688.
[5]任亞萍,孫黎,潘玉鴻,等.助產士工作壓力源和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3):57-59.
[6]方進博.個體特征對護士職業(yè)疲勞的影響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9):2274-2276.
[7]王曉梅.護士長對護士實施人性化管理體會[J].護理研究,2008,22( 6):1676- 1677.
[8]房艷蕊.臨床護士心理疲勞原因分析及應對[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3):8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8.033
R192.7
A
1673-1409(2012)08-R070-04
2012-06-09
王惠明(1958-),女,安徽合肥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編輯] 一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