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青
寫評論文字,或是作者的緣故,或是文本的緣故。那么這次,無疑是因為《第N次重復(fù)》的巧妙而迷人的構(gòu)思,令我欲罷不能。因為中國的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還只是一個起步階段,好的作品并不多見?!兜贜次重復(fù)》無疑稱得上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讀完小說,查閱作者黃莞的生平經(jīng)歷時,發(fā)現(xiàn)是一片空白。原來在寫作這篇小說時,作者還是十七歲的少年。而這篇小說也只是為了千禧之年征文的即興創(chuàng)作。
于是,想著去了解更多的關(guān)于這篇小說的產(chǎn)生背景。在2000年的某一期《中國青年報》曾經(jīng)舉辦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參與其中的評委,都是當時重量級的人物。比如錢理群,比如王蒙,比如余華。而《第N次重復(fù)》是在幾萬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好作品。
當年的小作者并沒有沿著文學之路走下去。也據(jù)悉,當年獲得大獎的作者們,幾乎無人在今天真正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更多的是一種思考。因為,文學這條路艱辛、孤獨而坎坷,有更好的出路還是別走文學之路。文學,真的只能是一種愛好,要拿來贏得功名利祿,恐怕往往令人失望。這些只是題外話,還是讓我們開始閱讀小說本身。
“這條小魚在乎!”當男孩子在沙灘上將小魚一條一條放入大海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一定一片空明,他的思維一定非常地單純。他沒有想過這樣的舉動有什么特殊的涵義,只是出于生命的本能,秉性的善良,人性的柔弱。
多么希望,小作者不是沿著這樣的思路走下去,那個在海灘邊散步的男人只是一個普通的男子,他為孩子的率真而感動,于是,彎下腰來,帶著微笑。當然,這樣的構(gòu)思,就不是小說了,而只是我們內(nèi)心的一個善良的愿望。故事情節(jié)也會在這樣的平淡中顯出平淡來。
多么希望,那個在海灘散步的男人或許是因為某一個無法化解的矛盾糾結(jié)著,正想要走向大海的時候,被孩子那種熱愛生命的行為感動,重新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我同樣知道,這樣的故事太老套了。思想情感的表達也會在散淡中失去分量。
或者就希望,孩子離開了,而男人因為眼前的情景而有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開始了他的公益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生命的真意,讓更多的人去關(guān)注身邊那么幼小的生命,從而懂得天人合一的哲學真理。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構(gòu)思,還是沒有作品如此的安排更具震撼力,更有悲劇意味。
孩子的蛻變,是世俗的成人世界催化的。當孩子在一次次的作秀與虛假后,慢慢學會了虛偽,慢慢懂得,原來出名是如此的容易,獲利是如此的輕松。我很擔心,能如此透視社會現(xiàn)象的小作者,今后是否會受到這樣的思維方式的影響而變得世故,很擔心小男孩在這樣的世道,當他還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過早地進入到勢利的成人社會,今后會是什么樣的情景。
當我們的孩子開始用一種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看待成人的生活,這樣的情景是可怕的。此時,我猶如芒刺在背,深感不安。
總以為,成人世界的那些游戲,孩子們不會看懂。
但是,《第N次重復(fù)》讓我們?nèi)珲喸诤怼:⒆觽儾坏辞辶四切撛诘挠螒蛞?guī)則,而且將這樣的過程只是通過一個簡單的情節(jié)就渲染得淋漓盡致。那個單純的小男孩,在利益的引誘下,慢慢蛻化成懂得作秀、懂得要挾、懂得牟利的市儈。這是一個真正的悲劇,不只是男孩子的,更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劇。
總以為,由孩子成長為大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是,《第N次重復(fù)》讓我們翻然醒悟。只是需要一個契機、一個簡單重復(fù)的動作、一個非常偶然的時機,就可以徹底改變一個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甚至改變一個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虛偽是一種最容易模仿的行為、最容易接受的思維。
是的,這篇小說,無論在構(gòu)思上還是在選材上,都堪稱精彩。
《第N次重復(fù)》,從一個瞬間、一個動作、一個場景,就展示了小說之美,啟示著一種新的思想。通過現(xiàn)實題材的非現(xiàn)實筆法,將復(fù)雜的社會游戲濃縮在一個小小的篇幅之中。
男孩子拍攝動作從別扭僵硬到優(yōu)美,其間的變化那么的輕而易舉。我們沒有看到男孩子內(nèi)心的掙扎與矛盾,但我相信,這期間,應(yīng)該有過掙扎、有過痛苦,也應(yīng)該有過矛盾的。當年,他是那么自然地憐憫那些即將死去的小魚,難道,這種悲憫之心是如此輕易就被拋棄了么?難道,人性最柔弱的一面就如此輕易地被名利取代么?難道,對生命的尊重遠不如對利益的追求更有意義么?作者舍去了這些心理的描寫,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濃縮的情節(jié),一個特寫的鏡頭:
“男孩兒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人人都在談?wù)撝粋€善良的男孩兒。男孩兒被一家家攝影公司、電視臺邀請,一遍遍在沙灘上重復(fù)著幾乎是同一個優(yōu)美的動作?!?/p>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這個細節(jié)的把握是成功的。因為有了這個情節(jié),整篇小說開始靈動起來,開始變得合情合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情節(jié)又是令人心痛的。小作者竟然將成人世界的游戲看得那么透、那么深、那么明白!
此時,我又想起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背扇耸澜?,不能因為不想讓孩子過早看到那些丑陋的一面而掩耳盜鈴,而應(yīng)做好自己,還給孩子一片成長的凈土。或許,只有孩子們覺悟了,就不再迷茫;懂得了,就不再沉淪;學會了思考,就不再盲從。少年的心事,男孩也好,小作者也好,都不必去猜,也不必過分杞人憂天。
《第N次重復(fù)》白璧微瑕之處是結(jié)尾的一段似有狗尾續(xù)貂之嫌。不必點出交易,或許更耐人尋味。不必再談魚兒,或許更令讀者遐想聯(lián)翩。就讓小說在一場沒有結(jié)局的交易中結(jié)束,或許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