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周長和直徑標(biāo)指“粗”的意義和來源

      2012-11-30 13:43:58劉永華
      關(guān)鍵詞:數(shù)量詞量詞周長

      劉永華

      (河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開封 475001)

      語言學(xué)研究

      周長和直徑標(biāo)指“粗”的意義和來源

      劉永華

      (河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粗”有兩種名詞性用法,“粗1”用作周長標(biāo)指,“粗2”用作直徑標(biāo)指,兩者分別源自于唐代和明代,其前身是周長標(biāo)指“大”,“巨”在“大”的影響下,自漢代時(shí)就偶爾用作周長標(biāo)指。這些用法此前尚未得到認(rèn)真的探討。

      粗;細(xì);大;周長;直徑

      空間量“標(biāo)指”是李宇明先生提出的概念,用以指稱漢語空間量表達(dá)中的各種維度標(biāo)記,如“大”、“長”、“高”、“面積”、“見方”、“立方”等等[1]。我們認(rèn)定的空間量標(biāo)指,為名詞性用法,主要功能為“與數(shù)量詞組合、表達(dá)空間維度量的大小”。除此之外,都不是空間量的標(biāo)指用法,而是其它用法。例如:

      (1)天師喝聲道:“長!”那萬數(shù)的道童兒就是長,就有十丈之長。天師又喝聲道:“粗!”那萬數(shù)的道童兒就是粗,約有五七尺圍之粗。(《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八十二回)

      例(1)中的“長!”“粗!”都是動詞性的“長高”、“長粗”之義,而“十丈之長”、“五七尺圍之粗”則指名詞性的“長度”、“周長”之義。

      空間量標(biāo)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標(biāo)指的意義發(fā)展和來源、標(biāo)指相對于數(shù)量詞的分布、標(biāo)指的詞匯替換[2]。

      一、“粗1”和“粗2”

      現(xiàn)代漢語中,“粗”可以作周長標(biāo)指,為方便起見,我們稱之為“粗1”。例如:

      (2)高18.2米、粗12.54米的“二將軍柏”就成了中國現(xiàn)存最古最大的柏樹。(《北大CCL語料庫》)

      (3)二將軍柏樹高18.2米,圍粗12.54米。(《百度百科·嵩陽書院》)

      人們在生活中對于樹粗細(xì)的測量,一般以周長表示,這與人們的生活習(xí)慣相關(guān),因?yàn)楹苌儆腥税褬浞サ逛忛_測量直徑的。像上兩例中的柏樹,又是文保對象,不可能測出直徑。兩例對照,例(2)用“粗”、例(3)用“圍粗”,“圍粗”之義即為周長,“圍”本身就是周長標(biāo)指之一。

      “粗2”為直徑標(biāo)指。例如:

      (4)僅僅手的食指就長達(dá)2.44米,粗為1米多。(《北大CCL語料庫》)

      (5)擺在人們面前的這只手僅食指就長達(dá)2.44米,直徑1米多。(《百度百科·自由女神像》)

      (6)1876年費(fèi)城世博會上展出了自由女神擎著火炬的手臂,僅食指就長2.5米、寬1米。(《普利策籌款安放自由女神像》)

      如果僅看例(4),“粗”到底指周長還是直徑并不好判斷。但與例(5)和例(6)對照,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粗”所指的是直徑,而且是對象較寬處的直線長度。

      判斷“粗”的所指,可以依據(jù)上下文、不同出處的類似文句比對、查證實(shí)物等方法。當(dāng)這些依據(jù)都缺失時(shí),歧義就會產(chǎn)生。例如:

      (7)有時(shí)彩蝶王密集在傘形松樹的枝杈上,其重量竟能使7厘米粗的樹枝折斷。(《北大CCL語料庫》)

      我們很難知道,例(7)中的“粗”到底指什么。如果像例(3)帶上表示周長的“圍”,或者像下例帶上表示直徑的“徑”,語意就會顯豁了。

      (8)湖南、福建、云南有徑粗70厘米,數(shù)百年生的大樹。(《北大CCL語料庫》)

      “粗”有三種基本意義,本義為糙米,引申為“大”,又引申為形容詞“粗細(xì)”之粗。這些意義在現(xiàn)有的辭書中有明確的反映。《說文解字·米部》:“粗,疏也?!倍巫ⅲ骸笆枵撸ㄒ?。引申之猶大也。故粗米曰疏……凡物不精者皆謂之粗?!薄稄V雅·釋詁》:“粗,大也。”《漢語大詞典》“粗”字條:“條形物的橫剖面較大,與細(xì)相對?!边@個解釋指的是形容詞“粗細(xì)”之“粗”的意義。

      “大”義之“粗”先秦已出現(xiàn)。例如:

      (9)“其器高以粗?!编嵭ⅲ骸按郑q大也。器高大者,象物盛長?!保ā抖Y記·月令》)

      形容詞“粗細(xì)”之“粗”,漢以后出現(xiàn)?!稘h語大詞典》所舉唐代例子太晚。例如:

      (10)菲,似葍,莖粗,葉厚而長有毛。(《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上)

      (11)非長亦非短,非粗亦非細(xì),種種悉端嚴(yán),愿垂見納受!(《華嚴(yán)經(jīng)》卷第七十五)

      因“粗”有“大”、“粗細(xì)”之“粗”兩義,因而會產(chǎn)生字義不好判斷的情況。例如:

      (12)筕篖,似籧篨,直文而粗,江東呼笪,音靼。(《方言》卷六)

      唐代開始,“粗”產(chǎn)生了名詞用法,與“周長”同義。我們把這種用法叫做周長標(biāo)指,即“粗1”?!按?”作周長標(biāo)指,與數(shù)量詞組合在一起,表示對象周界的長度。唐以后常見。例如:

      (13)山雪厚三尺,社榆粗十圍。(《全唐詩》卷零二七八)

      (14)(蛇)其身不翅百尺,粗可數(shù)圍。(《玉堂閑話》卷四)

      (15)譬如匠見木,礙眼皆不異。大者粗十圍,小者細(xì)一指。(《吳郡志》卷四十九)

      以上三例,“粗”皆與量詞“圍”組合使用,“圍”是周長的度量單位。在河南方言中,周長的單位可以是“摟”,“一摟”表示兩臂環(huán)抱的弧線長度。文獻(xiàn)中有用“抱”的,與“摟”義同。也有用“把”的,指單手伸開的弧線長度。例如:

      (16)此物足有五六尺長,一抱粗,渾身上下是黑色。(《三俠劍》第一回)

      (17)細(xì)瞧千秋竹,種在波羅耶瓢盆中,高約七尺,粗不過盈把。(《明代宮闈史》第五十七回)

      “粗”常組合的量詞,一般為表示周長的“摟”、“圍”、“抱”、“把”等,可見,“粗”用以指對象的周界長度。

      “粗”用于表示腰圍,指的是腰的周長,這是一種典型的周長,也由形容詞用法轉(zhuǎn)化而來。例如:

      (18)出生女寶,不短不長,不粗不細(xì),不白不黑。(《起世因本經(jīng)》卷二)

      (19)身高四尺,腰粗五圍。(《綠野仙蹤》第七十二回)

      例(18)的“粗”與“細(xì)”對文,受否定副詞“不”修飾,是形容詞。而例(19)則與表示周長的數(shù)量詞組合,成了名詞,為周長標(biāo)指。

      “粗”、“粗細(xì)”都可以用作周長標(biāo)指,與數(shù)量詞組合。例如:

      (20)故辀之伏兔之處,粗細(xì)之圍有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與相應(yīng)也。(《周禮注疏》卷四十)

      (21)幌一幌叫粗,就有八丈圍圓粗細(xì)。(《西游記》第七十四回)

      (22)手里拿著一樣兵器,上半節(jié)有三尺圍圓,下半節(jié)有斗來粗細(xì)。(《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第六十二回)

      (23)兩個家人抱出青花白地、小口大肚磁罐來,約有三尺半高下,周圍尺半粗細(xì)。(《綠野仙蹤》三十六回)

      (24)(蛇)腹部之粗,亦有幾丈周圍。(《上古秘史》第一百二十四回)

      以上各例,“粗”、“粗細(xì)”多與“圍”、“圍圓”、“周圍”等表示周長的標(biāo)指詞連用或?qū)τ?,可見“粗”、“粗?xì)”是用以指周長的。

      “粗”作為周長標(biāo)指,可以在其后帶上“徑”、“經(jīng)”表示直徑的詞,用以指圓的直徑。例如:

      (25)立桅竿一根,粗徑一尺,長五丈。(《紀(jì)效新書》卷十二)

      (26)石有大小不等,粗可徑尺,細(xì)可徑六七寸。(《練兵實(shí)紀(jì)》卷五)

      (27)今所見者,(蛇)粗圍經(jīng)尺而已。(《鄉(xiāng)曲枝辭》)

      在戚繼光的書中,“粗”可能是“粗徑”的省略,用以指直徑,這是“粗2”的早期來源。例如:

      (28)此器柄長八尺,粗可寸半。(《練兵實(shí)紀(jì)》卷五)

      (29)柄長七尺,粗僅一寸,鋒用兩脊兩刃。(明《練兵實(shí)紀(jì)》卷五)

      (30)熟鐵炮,長二尺,腹內(nèi)粗二寸余。(《練兵實(shí)紀(jì)》卷五)

      (31)如火箭頭,長可七寸,粗可二寸。(《練兵實(shí)紀(jì)》卷五)

      例(25)、例(26)、例(28)至(31)表明,戚書中既有“粗徑”,也有“粗”,都分布在數(shù)量詞之前;河北樂亭縣[3]和北京懷柔[4]等地出土的明代鐵炮,一般長為80厘米左右,內(nèi)口徑8厘米左右,與例(30)的尺寸近似??梢?,這些“粗”應(yīng)指直徑才對。

      有一種比喻型表量成分,常與“粗”組合。例如:

      (32)其蛇粗如大指,長一尺許。(《嶺表錄異》卷下)

      (33)他腰圍有簍來粗,肚皮有三尺高。(《布袋和尚忍字記》第一折)

      (34)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余長。(明《西游記》第三回)

      (35)見大箐中有藤粗如碗,長數(shù)百丈。(《檐曝雜記》卷三)

      (36)拉出單鞭,有雞子粗,長有三尺二寸。(《彭公案》第四十一回)

      以上各例,喻體“大指”、“簍”、“斗”、“碗”、“雞子”(即雞蛋),都有一個共同點(diǎn),即都有一個正面可視的周長。而本體“蛇”、“腰圍”、“柱子”、“藤”,并沒有一個正面可視的截面。“粗”的喻體和本體不僅是可視與非可視的關(guān)系,即以易觀測的對象表示不易觀測的對象;同時(shí),常取的是喻體的最大周長,像“雞子”形容鞭粗,指的是把雞蛋立起后、橫向的最大外周長,其它各例均如此。這符合兩條認(rèn)知規(guī)律:人的認(rèn)識由近及遠(yuǎn)、由易到難;人們傾向于取量大而不是量小的理解。

      “粗”從元代開始后置于數(shù)量詞或比喻型表量成分之后,如例(33)、例(34)例(36)等均是。與量詞“圍”組合而后置的例子如:

      (37)有一棵枯樹,兩圍來粗。(《三俠劍》第二回)

      (38)那畜生的身段,有二十圍粗,十五丈長。(《漢代宮廷艷史》第八十二回)

      二、“細(xì)”和“粗細(xì)”

      《說文解字·系部》:“細(xì),微也?!薄稄V雅·釋詁》:“細(xì),小也?!薄凹?xì)”在漢以后可以后帶比喻型的表量成分,不僅用為周長標(biāo)指,而且有細(xì)小之義。例如:

      (39)毛長二尺余,細(xì)如絲,可以作布。(《神異經(jīng)》)

      (40)采桑鉤長五六寸,細(xì)如箸。(《舊唐書》卷十)

      (41)則新芽一發(fā),便長寸余,其細(xì)如針。(《夢溪筆談》卷二十四)

      “細(xì)了”是周長縮小之義,“細(xì)”為動詞。例如:

      (42)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xì)了一圍。(《西游記》第三回)

      與“粗”相對用的“細(xì)”多非周長標(biāo)指,而是形容詞。例如:

      (43)斧從柄催,入木透眼,其末粗者闊寸許,細(xì)者三分而止。(明《天工開物》錘鍛第十)

      作為周長標(biāo)指的“細(xì)”很罕見。例如:

      (44)(這匹馬)細(xì)七寸大蹄碗兒。(《雍正劍俠圖》五十七回)

      “粗細(xì)”在小說中常用為周長標(biāo)指,應(yīng)反映了口語中的用法。多與比喻型表量成分組合,多后置。除上文涉及的例子外,再如:

      (45)某只須一條繩,粗細(xì)如指,五十尺。(《太平廣記》卷一九三)

      (46)就變成做丈來多長碗來粗細(xì)的一根生鐵棍。(《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第二十九回)

      (47)即變一條繩兒,只有頭發(fā)粗細(xì),倒有四十丈長短。(《西游記》第七十六回)

      (48)原來這“夢甜香”只有三寸來長,有燈草粗細(xì)。(《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49)惟有戟桿子抬住正梁,有茶杯粗細(xì),長有一丈四尺,通是鐵銹的了。(《說唐全傳》第二十一回)

      (50)就在旁邊取過一根門閂,有一二尺粗細(xì)。(《說岳全傳》第六十二回)

      例(50)是數(shù)量詞與“粗細(xì)”的直接組合,指的是周長的尺寸,這種用法并不常見,常見的是上面的幾例用法。這幾例用法之中,“粗”與“粗細(xì)”用法完全相同。

      三、“大”和“巨”

      “粗1”在唐以前一般以“大”表示[5]?!按蟆痹诩坠俏闹斜緸榇笕诵?,后來可以表示普通的量大,指稱各種對象,用于周長標(biāo)指是其早期用法之一。例如:

      (51)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山海經(jīng)》卷十一)

      (52)木大二圍,長丈二尺以上。(《墨子》卷十四)

      (53)大木百圍之竅穴。(《莊子》齊物論)

      (54)戊子,有流星出文昌,色白,光燭地,長可四丈,大一圍。(《漢書》卷二十六)

      (55)郢人有買屋棟者,求大三圍之木。(《淮南子》卷十六)

      (56)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搜神后記》卷九)

      (57)本后于宅得一蛇,大二圍,長五六尺。(《齊諧記》)

      這些與表示周長的量詞“圍”組合的“大”,在指稱對象、句法和語義條件等方面完全與“粗1”相吻合。這種用法在唐以后偶有使用。例如:

      (58)支江人劉敏于江中接得一豫章木,大數(shù)十圍。(《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二)

      (59)軸木大七尺圍方妙。(《天工開物》甘嗜第六)

      “粗”與“大”偶爾可以連用為周長標(biāo)指,成為雙音節(jié)復(fù)合詞。例如:

      (60)擁來一條白鰻,約有五丈余長,十圍粗大。(《東度記》第八回)

      下面這個例子中的“大”是周長標(biāo)指,還是表示比較義的“大了”,不好理解,似乎以比較義為妥。

      (61)其一枝宿昔暴長,長一丈余,粗大一圍。(《搜神記》卷六)

      《說文》:“巨,規(guī)巨也?!薄缎栄拧罚骸熬蓿笠??!薄熬蕖睘椤熬亍钡谋咀?,本為名詞,是作矩形的工具。后有大義,又引申為周長標(biāo)指,用例很少。例如:

      (62)龜生三百歲,大如錢,游於蓮葉之上,三千歲,青邊緣,巨尺二寸。(《論衡》卷十四)

      (63)黎人輒以蚺蛇為獻(xiàn),其長至丈,巨盈尺。(《廣東新語》卷二十四)

      (64)近岸皆巖怪石,巨皆尋丈,盤旋久之,始得至岸。(《淞隱漫錄》)

      例(62)的“大如錢”與“巨尺二寸”相對,“巨”即大義。例(63)的“巨”指蛇身的周長,與“粗”出現(xiàn)的句法、語義環(huán)境完全一致。例(64)的“巨”指周長還是直徑不好說,但由于“巨”用例很少,可能沒有發(fā)展出指直徑的用法。以上三例,年代為漢和清,漢清之間的用例卻告闕如,除了“巨”的確用例少這一原因外,這與可檢索的數(shù)字化文獻(xiàn)太少也有關(guān)系。但應(yīng)能反映出大致情況。

      四、小結(jié)

      周長的表達(dá)式中,不使用周長標(biāo)指,即無標(biāo)記的,或使用其它周長標(biāo)指的,也有很多用例。例如:

      (65)是故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淮南子》卷九)

      (66)泗水沙中涌出大杉木,圍丈五尺,長六丈余。(《明史》卷二十九)

      例(65)沒有周長標(biāo)指,“圍”是表示周長的量詞。例(66)的“圍”不是量詞,而是周長標(biāo)指,因?yàn)槠浜笥衅胀ㄩL度量詞“丈”、“尺”。這些情況有另文說明。

      與“粗1”相組合的量詞,多為“圍”、“抱”、“摟”等表示周長的量詞,與“粗2”相組合的量詞,多為“丈”、“尺”、“寸”等小尺度量詞。這可能與“粗”所表示的值域有關(guān),即為小尺度的對象,多為日常習(xí)見的樹、蛇等條形物,再大一些的東西基本不能用“粗”來表示了,這應(yīng)是人們所賦予“粗”的意義范圍。

      在“粗”、“細(xì)”、“粗細(xì)”、“大”和“巨”這個語義場中,“大”和“粗”是主干成員?!按蟆敝饕糜谔埔郧埃善浒l(fā)展出來的“巨”用例很少,可能是同義沾染的結(jié)果,不構(gòu)成替換關(guān)系。“粗”在唐以后替換“大”指周長,明以后發(fā)展出指直徑的用法?!凹?xì)”和“粗細(xì)”都由“粗”發(fā)展而來?!按帧痹谖难院涂谡Z中都有用,“粗細(xì)”口語化一些?!凹?xì)”則很少作周長標(biāo)指,這與認(rèn)知語言學(xué)的觀點(diǎn)相一致,即人們心理上喜好大、多[6],語言上習(xí)用正面的“大”、“高”、“長”等表示相應(yīng)的標(biāo)指,而較少使用小義的“小”、“低”、“短”表示相應(yīng)的標(biāo)指。

      這個語義場的發(fā)展可以表示為:

      [1] 李宇明.論空間量[J].語言研究,1999(2):12-21.

      [2] 劉永華.漢語面積表達(dá)與面積標(biāo)指的演變[J].漢語言文學(xué)研究,2011(1):96-99.

      [3] 劉紅.樂亭縣發(fā)現(xiàn)三門明代鐵炮[N].燕趙都市報(bào),2010-8-18(8).

      [4] 王宏偉,劉欣榮.北京懷柔出土五門明代鐵炮[N].北京:北京日報(bào),2004-3-29(10).

      [5] 汪維輝.漢語中的十組表量形容詞[A].徐丹:量與復(fù)數(shù)的研究[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273-311.

      [6] 張寶勝.副詞“還”的主觀性[J].語言科學(xué),2003(5):75.

      (責(zé)任編輯、校對:郭萬青)

      The Significance and Origin of Two Meanings of “Cu”, Circumference and Diameter

      LIU Yong-hua

      (Department of Chines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Cu” has two nominal meanings, one refers to circumference, the other diameter. These two meanings originated in Tang Dynasty and Ming Dynasty respective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a”, “Ju” which is the predecessor of “Cu”, had been used to refer to circumference since Han Dynasty. These usages had not yet been seriously discussed.

      Cu; Xi; Da; circumference; diameter

      河南省博士后基金資助項(xiàng)目(HB2010740406)

      2011-11-31

      劉永華(1975-)男,河南上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yàn)楣糯鷿h語。

      H031

      A

      1009-9115(2012)03-0046-04

      猜你喜歡
      數(shù)量詞量詞周長
      趣味數(shù)量詞
      小議數(shù)量詞
      巧求周長
      巧求周長
      集合、充要條件、量詞
      十二生肖議量詞
      會疊羅漢的數(shù)量詞
      量詞大集合
      巧記數(shù)量詞
      巧算周長
      罗田县| 彩票| 林州市| 梨树县| 高青县| 嘉定区| 玉溪市| 若尔盖县| 宁德市| 高雄县| 于都县| 余姚市| 定州市| 安康市| 延津县| 潼南县| 正宁县| 得荣县| 永福县| 汉寿县| 陵水| 常宁市| 青龙| 浦江县| 涟水县| 年辖:市辖区| 枣庄市| 绵竹市| 滨州市| 嘉义市| 天水市| 商南县| 安顺市| 徐汇区| 姜堰市| 喀什市| 秦皇岛市| 南昌县| 西林县| 鞍山市|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