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軒
中國的玉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崇玉愛玉代不乏人,因玉溫潤喜人,有其深奧的文化內(nèi)涵,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倒,以致吟詩贊美,立文著說。文中提到的這些國寶級玉器,都是乾隆時期的皇家珍品,加之乾隆的詩文,其文化意義更加鮮明。我們從這些詩文里面,不僅可以看到王者的贊美,還可以看到這些玉器的前世今生。
和闐玉云龍甕:千年露疑貯,二月草先垂
《烏魯木齊晚報》4月17日以《英兩件中國文物失而復得》為題,轉載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達勒姆大學東方博物館內(nèi)兩件被盜的中國文物,已被英國警方追回。被盜文物是一只玉碗和一件瓷雕,均為中國清代藝術品,價值200萬英鎊(合1994萬元人民幣)。博物館館長克雷格·巴克利說,失竊的玉碗制造于1769年,當時是清乾隆時期,里面刻著一首中國古詩。
根據(jù)配發(fā)的圖片,可認定是一只云龍甕。就是雕刻云和龍的酒器。英方介紹失竊的“玉碗”制造于1769年,是清乾隆時期的,里面刻著一首中國古詩,如果無誤的話,當是從落款“己丑”即乾隆三十四年,推算為1769年的。這首詩,應當是乾隆帝的題詩。從《乾隆御制詩》三集卷八十一可檢索到這首《題和闐玉云龍甕》。此時正值清朝統(tǒng)一新疆十年,當時國家強盛,新疆處于大開發(fā)時期。
《題和闐玉云龍甕》:
方折良材毓,如磨巧匠治。
千年露疑貯,二月草先垂。
變化難測矣,憑依信有之。
昌黎著《雜說》,精義可深思。
解釋大意為:從和闐河的流水中,撈得這塊美玉,光滑如能工巧匠打磨一樣。雕成云龍甕,好像是用來貯存千年的甘露,眼下二月春草已經(jīng)伸展。世間萬物變化難測,依靠古來的記載可以信而有之。唐代大文豪韓愈(自稱昌黎韓愈)的《雜說》,以龍和云的關系說明君臣之間必須相互依賴,其深刻的含義,值得認真思考。
玉山:漢武之言有見哉,昆侖產(chǎn)玉千古美
清乾隆朝統(tǒng)一新疆之后,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和闐玉得到大規(guī)模的開采,每年都有大量玉料運至內(nèi)地,用大塊玉料制作的大型玉雕,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陳列的《大禹治水圖》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重5300多公斤,還有《會昌九老圖》《秋山行旅圖》《丹臺春曉圖》等玉山和云龍青玉大甕等,都重達數(shù)千斤。而小件玉器更是眾多。
在西域風物中,乾隆帝吟詠最多的是為和闐玉器題詩,有數(shù)百首之多。除如意、碗盤瓶壺、尊觚罐甕外,多注入歷史文化內(nèi)涵,如達摩葦渡圖、商山四皓圖、竹林七賢圖、桃源采菊圖、漁樵山水圖、江城春曉圖、應真觀泉圖、溪橋策杖圖、王羲之書扇圖、會昌九老圖、東坡夜游圖、前后赤壁圖、米芾拜石圖、關山行旅圖等等,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玉文化。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鐫刻在最大玉器玉山上的《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
神禹敷土定九州,帝都之地冀州始。
冀者近也距三河,其中大河巨擘是。
導之雖日由積石,意在尋源必于尾。
雍州九末繼昆侖,于斯可識神禹旨。
垂四載跡遍寰區(qū),曾至否乎難窮紀。
昆侖河源并產(chǎn)玉,大都早見簡明語。
設日積石即河源,是實拘墟耳食矣。
漢武之言有見哉,昆侖產(chǎn)玉千古美。
茲得密勒塔巨材,昆侖宛延斡所迤。
其高七尺博三尺,卓立如峰之咧葹。
不中尊罍中圖畫,石渠古軸傳治水。
玉山用料產(chǎn)自我國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為致密堅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嶺疊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蒼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結隊的勞動者在開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處,刻乾隆帝陰文篆書“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十字方璽。玉山背面上部陰刻乾隆皇帝《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御制詩,下部刻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六字方璽。玉山底座為嵌金絲山形褐色銅鑄座。
詩中還有六處較長的夾注。我們從“茲得密勒塔巨材”之句,可以知道玉山的原材料采自我國自古以來以產(chǎn)玉著稱的新疆和闐(今和田)一帶的密勒塔山,屬昆侖山的一部分。
乾隆帝在“昆侖河源并產(chǎn)玉,大都早見簡明語”后自注說:“此玉采自密勒塔山,密勒塔者,回語謂槍也,接和闐南境諸山,和闐玉采之水中者,小而潤澤。密勒塔所產(chǎn)質較遜,而多巨材?!?/p>
和田距京師何止萬里,在沒有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運輸?shù)钠D難可想而知。據(jù)估算,運輸過程耗去三四年時間。玉料到達京師后,經(jīng)設計、繪圖、制蠟樣、制木樣,然后發(fā)運江蘇揚州,由匠師施工,再運回北京,擇地安置,刻字鈐印,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大功告成,又花去8年時間。前后共費時10余年,總工程量達15萬工作日,用去白銀萬余兩,才制成這一件中國玉器史乃至世界玉器史上最大的玉雕作品。
關于《大禹治水圖》玉山的稿本,乾隆帝在“裝潢邊幅失姓名,顧展朱趙難率擬”后自注中講到,根據(jù)宋代著名美術史評論家郭若虛所著的《圖畫見聞志》以及其他史料的記載,隋唐五代時期的著名畫家展子虔、吳道子、顧愷之以及周文矩,明代的宮廷畫家李在等都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大禹治水相關畫作,以紀念大禹治水的偉大功績。但這些史料中記載的畫作均不在世了。清廷采用的大禹治水圖是根據(jù)宋代的一位佚名畫家所作。畫面精心描繪了大禹領導人民鑿石開山,刨沙筑渠,疏通河道,導流洪水的宏大場面。乾隆皇帝欽定以這幅宋人畫《大禹治水圖》為稿本,將大禹治水這一不朽的題材雕刻在這塊氣勢磅礴的玉山上,希望能夠永久地流傳。歷代的大禹治水圖大都已經(jīng)無法見到了,只有這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完整地留存了下來。
大禹是久傳民間的圣王,他的治水是數(shù)千年來人們傳頌的偉大功績,歷代帝王都以學堯、舜、禹來標榜自己。乾隆帝把大禹治水這一古老傳說雕刻在珍貴的玉石之上,“作歌敬誌神禹神”,表示對大禹的崇敬?!肮Υ谷f古德萬古,為魚誰弗欽仰視。畫圖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毀?!?/p>
他在詩末自注說:“予籌辦西師決機,定策克集大功。自底定后三十余年以來,撫綏安輯,整飭懷柔,無不備至。所以新疆各部之人,安樂愛戴,效順輸忱,一家臣仆。每歲春秋采玉供役,受賞踴躍,子來絕無勞怨之狀。獲此巨珍以傳古王圣跡,非耳目華囂之玩可比也。因即免其每歲春貢之玉,著為令典,以示體恤。后之人思艱圖易,撫馭有方,征求無事,慎守旅獒之訓,以凝承大寶,庶不負予制器垂裕之深衷耳?!?/p>
乾隆帝在統(tǒng)一新疆30年后,撫今追昔,為新疆的歷史進步而深感欣慰。他申明刻玉是為了宣傳古代圣王的功德,使自己和后來者效仿,而不是玩物喪志,這才是他的良苦用心所在。
桐蔭仕女圖:相材取碗料,就質琢圖形
最為人稱道的還有故宮所藏《桐蔭仕女圖》。乾隆帝作有《詠和闐玉桐蔭仕女圖》一詩。
《詠和闐玉桐蔭仕女圖》
相材取碗料,就質琢圖形。
剩水殘山境,桐檐蕉軸庭。
女郎相顧問,匠氏運心靈。
義重無棄物,贏他泣楚延。
桐蔭仕女圖玉飾巧作為一處江南庭院的景致。檐瓦微垂,中有圓月形門,上嵌半月形門扉兩扇,門半開,內(nèi)外各立一長衣少女,門外少女手持如意,門內(nèi)少女雙手捧盒,二人透過門縫相互觀望。玉工利用玉料外面橘黃色和白色皮子,琢制成四周的桐蔭蕉葉、太湖壘石、檐柱石桌等,描繪出一幅迷人的安謐景象。器底部平而無紋,以陰線刻乾隆帝御識文:“和闐貢玉,規(guī)其中作碗,吳工就余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又完璞玉。御識?!奔坝}詩。詩中說此作品是蘇州玉工取材于琢碗所剩的一塊玉料,根據(jù)其質地形狀雕琢。侍女和情郎在傾心交談。吳工雕成此圖可謂匠心獨運。時逢盛世,包容無棄,勝過古時卞和在楚國的王廷哭泣。將兩個仕女有意解釋為仕女與情郎,更添一番興味。
痕都斯坦玉器:西昆玉工巧無比,水磨磨玉薄如紙
值得提及的還有通過朝貢和通市交往進入清宮的痕都斯坦玉器。《西域圖志》記載痕都斯坦,“在拔達克山西南,愛烏罕東。國工治玉,以水磨成器最精,為內(nèi)地所弗逮。舊于葉爾羌貿(mào)易。乾隆二十五年,頒敕書賜物,令通市如故。”痕都斯坦位于古印度西北部,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巴交界地區(qū)。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分為盛食物用的器皿和雜器兩大類。盛食物用的器皿有碗、盤、杯、壺、盒及罐等。雜器有燈盤、香爐、劍把等,與新疆玉質相同,雕造具有鮮明特點,常用自然花卉果實和動物形象設計器型,器物多雕耳和足,耳或柄一般作枝葉花果形。多追求純凈美,一般沒有俏色,但部分玉器鑲嵌金銀或寶石,雕工與中國玉雕差異較大,呈現(xiàn)典型的阿拉伯裝飾風格。
由于痕都斯坦玉器設計精美,磨琢圓潤,很受乾隆帝的喜愛,進入清宮后,不少在造辦處被加刻了年款和乾隆帝的御制詩。《西域圖志》收錄乾隆帝吟詠痕都斯坦玉器詩作29首(截止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其實收錄在《乾隆御制詩》中的多達60首。乾隆帝寫詩極盡贊美。
如《痕都斯坦白玉杯》:“痕都撈玉出河濱,水磨磨成制絕倫?!保ā肚∮圃姟啡砭攀?/p>
《題痕都斯坦玉飲器》:“西昆玉工巧無比,水磨磨玉薄如紙?!保ā肚∮圃姟匪募硎耍?/p>
痕都斯坦玉器及乾隆帝的詩作,是清朝與周邊部落經(jīng)濟文化友好交往的一個有力實證。
乾隆帝在詠和闐玉器與痕都斯坦玉器詩中多次提到昆侖:
群玉之精出昆侖,吉日甲子天子賓。
于西王母瑤池津,行觴介紹簋簋罇。
《玉盤謠》(乾二十三,1758)《山海經(jīng)》記昆侖山為“群玉之山”?!赌绿熳觽鳌酚洝凹占鬃?,天子賓于西王母”?!耙页螅熳佑x西王母于瑤池之上”。簋簋為盛放糧食之禮器。《禮記·樂記》:“簋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罇為酒器。
昆侖西極玉所都,穆滿靈器傳西胡。
《回玉圭謠》(乾二十六,1761)
說西方極遠之地的昆侖山,是玉石之都。周穆王(姓姬名滿)西游時,將有靈性的玉圭傳到西域?!渡胶=?jīng)》云:“河出昆侖東北隅?!惫弊ⅲ骸昂映隼?,潛行地下,至蔥嶺山于闐國,東注泐澤?!薄独ǖ刂尽吩疲骸捌巡R幻麤|澤,一名鹽澤。”即今羅布泊。詩意為:昆侖山注入羅布泊的河水(主要應指和闐河)中多玉石,如今作為征收的賦稅進貢。
《詠痕都斯坦玉盤》:“昆嶠產(chǎn)瑤琳,泰蒙每獻琛?!边@首詩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正月。詩中說高大的昆侖山盛產(chǎn)美玉,自古以來就進獻中原。
《詠痕都斯坦玉碗》序說“璞韞昆山,鏤傳印度?!痹娫疲骸拔骼ヂ十a(chǎn)玉,良匠出痕都?!蔽骼ゼ次饔蚶錾?。率即大致,一般。良匠指手藝精巧的工匠。這首詩作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二月。序說好玉蘊藏在昆侖山,而雕玉則傳自古印度。詩說西域昆侖山大都出產(chǎn)玉石,而琢玉的良匠則出自痕都斯坦。
《痕都斯坦玉瓜瓣瓢》:“昆侖之岡產(chǎn)美質,喀嗎水磨攻錯加?!蔽饔虻貐^(qū)當時稱玉工巧匠為“喀嗎”。這首詩作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年)正月。詩中說:這只玉瓢握在手中好象瓜瓣,端詳紋飾有蒂有葉還有花。和闐雖然出產(chǎn)優(yōu)質美玉,但要用水磨精琢成器的,還都出自京師以西萬里之外的痕都斯坦玉匠之手。
《詠痕都斯坦玉燈檠》:“遠域逮西瀛,崇昆產(chǎn)翠瓊。省工有水磨,巧匠作燈檠?!边@首詩作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年)四月。詩說遙遠的西域直達西海,高大的昆侖山盛產(chǎn)美玉。痕都斯坦玉工巧匠用水磨之法,省工省力雕琢出了這座燈臺。
《詠痕都斯坦小玉合》:“昆嶠產(chǎn)瓊琪,良工精琢之。燦然七寶聚,斐若五花披?!?/p>
這首詩作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年)六月。
詩中說:高大的昆侖山盛產(chǎn)美玉,痕都斯坦巧匠精雕細琢成美器。明耀燦爛如佛教中的七寶匯聚,華美之貌又如盛開的五色花。
薄過刻片楮,輕喻舉毛鴻。
尤物可辭詠,詠還滋愧衷。
這首詩作于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年)正月。
詩中說:痕都斯坦人擅長以水磨制玉,我相信其精妙奇巧是難以窮盡。痕都斯坦是蔥嶺(帕米爾)之外的大國,在葉爾羌(今莎車)疆域西南千余里,昆侖山延伸至此,多有制玉巧匠。其玉器通過買賣來到京城,薄過楮葉,輕如鴻毛。這樣的珍奇之物值得作詩吟詠,我在吟詠之時,發(fā)自內(nèi)心地滋生慚愧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