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曦
“柯爾克孜”是四十個姑娘的意思??聽柨俗巫宕蟛糠志幼≡谛陆目俗卫仗K自治州,部分散居在南北疆各地??聽柨俗巫迥凶由仙泶┌咨C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羊皮或黑、藍色棉布無領長“袷袢”,也有用駝毛織成的,袖口黑布沿邊,系皮腰帶,帶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女性穿對襟上衣,寬大無領,長不過膝,綴銀,多褶的長裙下端鑲皮毛。也有穿連衣裙者,裙子下端帶雛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在一次攝影活動中,我被柯爾克孜族婦女的盛裝擊暈了,所以我想必須得寫寫它。
首先進入我鏡頭的是身著盛裝的柯爾克孜族婦女,她們的服裝實在華美,色彩絢麗,美不勝收。最搶眼的要數(shù)她們頭頂?shù)娜A冠,看著就讓人肅然起敬,穿戴它使得婦女們顯得那么莊重和尊貴。最上面是一片紅色四周邊沿綴滿珍珠、內(nèi)里繡著各種精美圖案的方巾,對折成三角,從圓形的帽子前部遮下來,斜著從前往后在后頸處挽一個結(jié)。帽子是前后呈橢圓形齊上齊下內(nèi)有很厚襯里、水桶狀的禮帽,厚度足有20多厘米,也有刺繡和珍珠搭配的圖案。耳朵兩側(cè)是綴滿珍珠瑪瑙的兩片三角形裝飾布,護著面頰,外側(cè)一根一寸寬的繡編帶子固定著這頂厚重的華冠。衣服是袷袢,長及膝蓋下,裁制合體,都是用大紅燈芯絨布料縫制,脖領和袖口處均刺繡了圖案,一定是為了美麗,她們的帽子和袷袢肩部點綴著穗子和珍珠。腿部是很現(xiàn)代的連褲襪,整齊劃一著黑色,腳上是黑色皮鞋。這是年輕小媳婦的著裝。老年婦女穿著又不同,她們戴的是上大下小呈梯形的圓帽,厚度也有20多厘米,白底,中間一圈綴著重色的花紋圖案。面前是一塊純白色的方巾,對折成三角,從下頜處耳朵前向頭頂扎起,這樣再戴上帽子,就將所有頭發(fā)全部護起來了。她們的袷袢因為內(nèi)帶襯里顯得比較厚,面上全身都是疏密有致、提前繡好再用針線連綴上去的美麗布飾,真是色彩斑斕,看得人眼花繚亂。
柯爾克孜族男人的著裝和哈薩克族男子的著裝相似,區(qū)別在于他們所戴的帽子??聽柨俗巫迥腥讼奶於即魃闲∠麓笄艺圻叺臍置?,形象地說就像一個英文的“W”,只是中間部分是裝腦袋的帽子,下沿向上折成一個小銳角,而且左右繞帽底一圈,前部正中開著個小岔口,我想那是為了冷天放下來護耳朵用的。男人的袷袢相對簡單些,就是袖口和紐扣邊沿繡有花紋,腰部有兩個口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袷袢是不訂紐扣的,一般扎條繡滿花紋的布質(zhì)腰帶,腿上穿褐色條絨布做的寬口長褲,腳上是長筒靴子,我想這是方便騎馬放牧。下沿向上折成一個小銳角,而且左右繞帽底一圈,前部正中開著個小岔口,我想那是為了冷天放下來護耳朵用的。男人的袷袢相對簡單些,就是袖口和紐扣邊沿繡有花紋,腰部有兩個口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袷袢是不訂紐扣的,一般扎條繡滿花紋的布質(zhì)腰帶,腿上穿褐色條絨布做的寬口長褲,腳上是長筒靴子,我想這是方便騎馬放牧。
在拍攝休息間隙,我觀察了一下柯爾克孜族人的穿著打扮,和當?shù)嘏笥蚜钠鹚麄兊姆?,得出了一些感想??聽柨俗巫迦颂貏e喜愛紅色,其次是白色和藍色,這是柯爾克孜族人開朗、熱情、豪放的民族性格的很好反映。平時,柯爾克孜婦女大多內(nèi)穿襯裙,外加連衣裙。老年婦女一般穿豎領長袖的普通連衣裙,或者是寬領、舌領的長袖連衣裙;青年婦女多穿腰褶連衣裙、豎領長袖前開身連衣裙或者無領無袖前開身連衣裙;姑娘一般穿百褶連衣裙??聽柨俗巫鍕D女的連衣裙一般袖子較寬,其下沿在膝蓋以下,而老年婦女的裙子垂至踝骨??聽柨俗巫逦椿榕右话愦骷t色金絲絨圓頂小花帽,或用水獺、旱獺皮做的頂系珠子、纓穗、羽毛的紅色大圓頂帽。年輕的已婚婦女喜扎紅色、綠色的頭巾,老年婦女多披白色長頭巾或戴一種像小花帽的扎織、平頂布帽。
柯爾克孜族男子一般上身穿白色繡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用羊皮或黑、藍布做成的無領長袷袢,袖口黑布滾邊。腰系皮帶,皮帶上拴小刀等物。下身內(nèi)穿襯褲,外面穿用條絨或布做的寬腳褲。穿高筒靴,或用牛皮裹上,稱為“巧考依”鞋。一年四季都戴燈心絨制作的圓頂小帽,年輕人戴的多為紅、綠、紫、藍等顏色,老年人戴的多為黑色,外加高頂卷沿皮帽或氈帽,帽頂為方形,帽里下鑲黑絨一道,翻在外面,并在左右兩側(cè)各開一口??聽柨俗巫迦讼矚g戴圓頂小帽“托甫”,這種帽子一般是用紅、紫、藍色的燈芯絨制成的。冬季,男子戴羊羔皮或狐貍皮制成的卷沿圓形帽子“臺別太依”,姑娘則戴水獺皮或白羊皮制作的皮帽“昆都孜”。
柯爾克孜族男女的帽子在樣式和顏色上也有嚴格的區(qū)別??聽柨俗巫迥凶哟鞯拿弊咏小翱ɡ张量嗣薄保@種帽子又分為黑氈帽、白氈帽和扎花布帽三種,扎花布帽主要是用駝絨毛制成,樣式與白氈帽相同。黑氈帽是用黑羊毛絨搟制的一種帽子,其樣子像禮帽。用羊毛制作的白氈帽,已經(jīng)成為柯爾克孜族男人的標志。柯爾克孜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白氈帽,而且不同年齡的人戴的白氈帽也略有區(qū)別。老年人戴的不繡花,不綴纓穗,或綴藍色綴穗;中年男子戴的繡黑、藍色素花和簡單圖案,帽頂上綴紅色纓穗;未婚的青年男子戴的是繡有紅花和美麗圖案,帽頂上綴有用金線高高束起的紅纓綴;兒童戴的白氈帽頂部綴滿各種珍珠瑪瑙的大紅穗,并繡有各種花草樹木、鳥獸、山水等圖案。要是有尊貴的客人來,柯爾克孜人還有贈送白氈帽的習慣。
晚上回到駐地氈房,話題自然還是柯爾克孜族人?;貋聿榭促Y料,知道了柯爾克孜族是中國的古老民族之一,今天的柯爾克孜族乃是一個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漸形成的民族共同體。公元前3世紀,柯爾克孜族先民已游牧生息于葉尼塞河上游地區(qū),只是那時他們依附于勢力強大的匈奴。公元87年匈奴統(tǒng)治瓦解后,一部分堅昆人隨其遷移到中亞天山一帶。公元1世紀后,鮮卑、柔然、高車繼起漠北,統(tǒng)轄堅昆。6世紀中葉突厥雄霸漠北,堅昆時稱“契骨”,隸屬突厥鐵勒部。從漢代至隋朝這一歷史時期,部落和氏族公社是堅昆社會基本的組織形式,貧富差別也已產(chǎn)生。游牧和漁獵是其主要的社會生產(chǎn)活動,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12世紀末、13世紀初成吉思汗一統(tǒng)蒙古而稱雄于世。1199年鐵木真征服了乞兒吉思,在葉尼塞河地區(qū)設行政建置萬戶府進行管轄。乞兒吉思除仍以游牧的畜牧經(jīng)濟為主外,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也因蒙古汗國的屯田籌餉、移民設局等措施而得以發(fā)展。其實,乞兒吉思人仍主要分布在葉尼塞河上游一帶,也有一部分游牧在杭愛山與天山之間。明朝時期漠北蒙古瓦剌部興起,乞兒吉思不堪受其壓迫而大批西遷楚河、塔拉斯河地區(qū)。明末清初,留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qū)的乞兒吉思曾一度節(jié)制于喀爾喀蒙古札薩可圖汗,后隸屬于準噶爾蒙古。17世紀初沙俄的勢力侵入葉尼塞河上游的乞兒吉思人地區(qū),遭到了乞兒吉思人的激烈反抗。1702年準噶爾策旺阿拉布坦汗為避免其屬民同沙俄繼續(xù)發(fā)生武裝沖突,派軍隊強令乞兒吉思人從葉尼塞河上游地區(qū)遷往西天山伊塞克湖地區(qū)。其后,又有部分乞兒吉思人為擺脫準噶爾部的統(tǒng)治,分別遷至塔什干、費爾干納、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一帶。他們與原來游牧在這些地區(qū)操突厥語的游牧民相互融合,逐漸成為現(xiàn)代柯爾克孜族。
這是一個驍猛愛國的民族。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面對外國侵略者對新疆地區(qū)的蠶食鯨吞,柯爾克孜族人民與新疆各族人民一道,進行了保家衛(wèi)國的英勇斗爭。1856年沙俄入侵伊塞克湖地區(qū),遭到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堅決抵抗。1865年柯爾克孜族人民舉行了抗擊阿古柏匪幫入侵的武裝斗爭。1877年清軍在收復失地的過程中,得到了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密切配合。1878年清朝軍隊收復失地后,西布魯特14個部落重申歸屬清朝,清政府委派千戶長、百戶長管理帕米爾高原地區(qū),并增設了卡倫。柯爾克孜族牧民承擔了卡倫的稽查、偵探、修路等任務。1895年英俄兩國彼此勾結(jié),背著中國政府私自瓜分了帕米爾地區(qū),該地的柯爾克孜族與塔吉克族組織了“綏遠回隊”,為此做了不屈不撓的斗爭。1933年11月,受英帝國主義支持的民族分裂政權“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粉墨登場。與此同時,受蘇聯(lián)十月革命影響的柯爾克孜族先進分子伊斯哈克拜克,在烏恰山區(qū)組織柯爾克孜族騎兵武裝進行反分裂斗爭。1934年,這支武裝力量殲滅了逃入烏恰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殘部。1937年后,伊斯哈克拜克率部進駐喀什,擔負著從喀喇昆侖到帕米爾高原一帶的邊卡駐防任務,維護了祖國統(tǒng)一和邊境的安全。1944年9月,新疆爆發(fā)了三區(qū)革命。1945年4月,伊斯哈克拜克擔任了三區(qū)民族軍總司令。在三區(qū)革命的影響下,1945年8月南疆爆發(fā)了蒲犁革命。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族人民組織了武裝起義隊伍,建立了革命政權,有力地配合了三區(qū)革命。1949年,柯爾克孜族人民與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迎來了新疆的和平解放。1954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半個世紀以來,柯爾克孜族人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績。
宗教在柯爾克孜族服飾中也得到了反映。他們信奉祖先和天神,他們朝南方禱告,崇拜太陽,認為火星不吉利。到了清代,才轉(zhuǎn)信伊斯蘭教。生活在塔城地區(qū)額敏縣和東北黑龍江省富??h的部分柯爾克孜族人信奉薩滿教和藏傳佛教??聽柨俗巫逶跉v史上和多數(shù)西域游牧民族一樣,文明早期曾經(jīng)信仰過薩滿教,后來又皈依佛教,約于17世紀后才信奉伊斯蘭教,時間雖不長,但伊斯蘭教及其文化對柯爾克孜文化卻產(chǎn)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響。另外,在宗教活動方面,由于柯爾克孜族以游牧為主,逐水草而居,經(jīng)常易地,導致他們固定的禮拜寺相對較少,宗教禮儀也較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要簡約得多,因此在他們喜愛的圖案紋樣中,有別于新疆的維吾爾族等其他伊斯蘭民族,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些薩滿教及佛教藝術中人物和動物造型的痕跡,從而形成了自己極富草原生活氣息的紋飾特點。
依據(jù)伊斯蘭教人們對美的追求轉(zhuǎn)而傾向于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植物、自然現(xiàn)象、日常用具等,并把它們作為表現(xiàn)內(nèi)容大量描繪在圖案藝術上??聽柨俗巫鍕D女擅長刺繡,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繡上美麗、精致的幾何圖案。這些服飾做工精細考究,構圖貼近生活,親切樸實、風格獨特,草原氣息濃郁,民族特色突出,立體感極強,條紋清淅、古樸典雅,編織也表現(xiàn)出精湛的技藝??聽柨俗巫宓姆椬髌反蠖季偷厝〔?,有織繡、刺繡、氈毯、帷幔、草編、染編制品等。生產(chǎn)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品,多采用刺繡、貼繡、補繡、繡編、毛織、染編、氈剪繡、補納、縫納、貼補繡、繡墜、銀刻繡、刺織繡、繩編繡、木雕骨嵌等工藝制作。
原來如此,好奇是知識獲取的源動力,如果不是見到柯爾克孜族婦女那華美的服飾,我自己可能不會刻意去探究這個民族的歷史和遷徙過程,也就不會對他們有了今天的新認識。想了解一個民族或族群的簡單方法就是去研究了解這個民族的服飾、習俗、紅白喜事的辦理過程,與他們對話交流,真正參與進去,這樣容易也才能走近他們。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人民無論是盛裝聚會還是日常穿戴服飾,已經(jīng)從最初的遮羞避寒逐漸演變?yōu)榻袢盏乃囆g展示、民族形象甚至人文格調(diào),它已經(jīng)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瑰麗色彩、一看既知的獨特風格和那股濃濃的民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