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不同場合都講過一個戒煙的案例,它對我影響很深,那是我在一本《影響力》的書上看到的,案例是這樣的:
一位中年婦女每當在聽了吸煙致癌的科學報告后就會下決心要戒煙,但是她從來沒有真正做到過。但是再一次聽過之后,她決心一定要做出點樣子來。她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她想,“也許我可以利用我的自尊心來擺脫這個該死的習慣?!庇谑橇谐隽艘粡埫麊?,將她希望能夠尊重她的人的名字寫在上面。然后出去買了一些空白的卡片回來,并在每張卡片的背后寫道:“我向你保證我以后再也不抽煙了……”有幾千次她都覺得她一定得來一根,但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想到名單上的那些人,尤其是男朋友(作者旁注:她離過婚,戒煙時正在談男朋友),會因為她不能履行自己的諾言而輕視她。這樣一想她就挺住了,再也沒有抽過一口煙。
相信很多想戒煙的人能從這個案例上得到啟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它反映了一個心理斗爭過程,一個人戒煙,如果說把戒煙的決心藏在心里,不告訴別人,別人見你吸煙有可能會勸你吸煙危害身體健康。如果你把戒煙的決心公之于眾,以后再在他人面前吸煙,那就是說話不算話,違反承諾的問題了。有了這樣的監(jiān)督,即使管不住自己想再吸煙,就會像做賊一樣非常難受,只能逼迫自己慢慢戒掉。
好多做大事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夢想公告!一開始設(shè)計一個夢想,然后把這個夢想分享,分享的目的除了聯(lián)合同夢人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接受他人的監(jiān)督。王石為什么曾高調(diào)宣布自己要爬喜馬拉雅山?我的看法是他在用公眾的力量逼迫自己成功。
中國文化是內(nèi)斂型的,好多人都想自己先悄悄地爬上去然后再一鳴驚人,可是爬著爬著覺得爬山尤其是喜馬拉雅是一件太難太難的事情,所以又悄悄地偃旗息鼓了。但是作為一名企業(yè)家,高調(diào)宣布:我要爬喜馬拉雅山了,我一生要爬多少多少次!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他少爬一次別人都笑話他。王石是聰明人,知道宣布出去的后果是什么,他這樣做的合理解釋就是——自斷后路,置死地而后生。
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立的“長志”是有計劃、有監(jiān)督、可實施機制的“長志”。我想有志之人的智慧在于,他曉得人性之弱點,奮斗路上多辛苦,找些監(jiān)督來預防自己疲憊時不放棄,逼著自己不懈怠。因為有“夢想公告”,所以攀登喜馬拉雅山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