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益彬
【摘要】搜索引擎在向手機用戶提供“WAP搜索”時,會對原網頁進行格式轉換,以便用戶在較小的手機屏幕上瀏覽網頁。本文從最近判決的兩個手機WAP搜索侵權的案例出發(fā),探討WAP搜索引擎是否提供的結果是技術中立的結果,百度WAP搜索提供的搜索服務是否侵犯了原始著作權人的權利,以及是否侵犯了原網站的權利?
【關鍵詞】WAP搜索;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復制權
當前,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搜索引擎及其提供的服務也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而不斷創(chuàng)新。手機搜索引擎使人類對信息資源的獲取、傳播和存儲發(fā)揮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于手機搜索引擎中,也引發(fā)了諸多法律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在“中國手機游戲開發(fā)商聯(lián)盟訴百度案”中,阿里奧斯公司訴稱,其受讓取得了手機游戲《炎龍黑騎士》軟件著作權,百度公司未經許可在百度網破解并上傳這款游戲,供廣大網友免費下載。百度由此獲得了巨大的訪問量,侵權故意明顯,給其造成了巨大損失。但百度辯稱,百度WAP網上確實存在該軟件,但不存在主觀過錯,只是搜索引擎的應用,并不是該其主動上傳到服務器上提供給用戶下載,而是通過網絡蜘蛛隨機抓取同步更新。
在另外一起涉及WAP搜索引擎的相關案件中:
原告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享有《天王》等5部小說的著作權。被告百度公司長期以來大量公開提供原告擁有涉訟作品的侵權盜版鏈接。一審法院判決被告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停止對原告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享有著作權的5部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權行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50萬元以及合理費用人民幣4.45萬元。[1]
百度WAP搜索提供的結果是技術中立的結果嗎?百度WAP搜索提供的搜索服務是否侵犯了原始著作權人的權利?是否侵犯了原網站的權利?
對上述案例引發(fā)的一些著作權侵權問題,筆者將在下文進行逐一分析。
二、網頁包含的著作權作品
網頁中的內容符合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的,自然是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那么網頁本身是否是作品?
(一)關于網頁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
網頁作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網頁的內容頁面設計、源代碼和目標代碼都是源于網頁作者獨立創(chuàng)作出來,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網頁在其內容的選取、版式、框架、背景等方面具有與其他網頁不同的特點;在源代碼上也表現(xiàn)為通過自己獨創(chuàng)性的表達對網頁設計進行編譯。第二種是其具體的內容并不一定完全是制作者的獨立創(chuàng)作,制作該網頁所使用的軟件甚至使用的公共模板等可能也不是來自于制作者的創(chuàng)造,但是網頁作者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將他人授權其使用的圖片、文章、音樂、美術等作品編輯整合,對整體版式、色彩、圖案、欄目設置、欄目標題、文案、下拉菜單加以特定的組合,給人以美感,應是一種獨特構思的體現(xiàn),具備獨創(chuàng)性,這也可以視為匯編作品的一種特殊形式。
(二)關于網頁作品的可復制性
通過對源代碼的復制或者直接保存或利用第三方軟件下載的方式可以將整個網頁保存到硬盤上,因此網頁作品具有可復制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guī)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guī)定的各類作品的數(shù)字化形式。在網絡環(huán)境下無法歸于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chuàng)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因此,網頁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三、WAP搜索引擎
WAP為無線應用協(xié)議,其目標是將Internet的信息引入到移動電話等無線終端之中,即把目前Internet上HTML語言的信息轉換成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描述的信息,顯示在移動電話的顯示屏上[5]。
轉碼技術是服務商在為不能直接閱讀WEB頁面的手機用戶提供服務時,根據用戶的指令,對第三方網站頁面信息進行緩存,去除不能在手機上瀏覽的內容和無法用WAP標記語言描述的內容,通過對頁面的適配以實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手機均能閱覽。WAP搜索引擎其一方面根據手機用戶輸入的關鍵詞進行搜索,并提供鏈接;另一方面則在手機用戶點擊鏈接時,自動將網頁從HTML格式轉為WML格式。這樣,用戶在手機上就能正常瀏覽網頁內容[2]。四、與百度WAP搜索相關的著作權直接侵權問題
(一)署名權問題
在上海玄霆娛樂訴百度案中,原告對涉訟作品在百度公司無線頻道的傳播狀況進行了公證,發(fā)現(xiàn)地址欄顯示頁面屬于百度的下級頁面。[4]
根據《著作權法》第十條規(guī)定:(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而手機用戶在訪問WAP搜索結果時,并不能看見原始網頁的權利管理信息,地址欄中的網址顯示該頁面位于百度的下級頁面地址也不是網頁作者的原始地址,用戶并不清楚其訪問的網頁不是百度WAP服務商制作的,誤解了網頁作者的身份不為用戶。因此侵犯網頁作品作者的署名權。
(二)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問題
在轉碼過程中,WAP轉碼技術不存在對WEB頁面人為的加工、編輯和改動,只是對信息緩存處置,轉換成在手機終端可閱讀的內容,提供應用戶。事實上,WAP轉碼是一項普遍適用的中立技術,正如閱讀器的轉換、文本格式的轉換均采用此項技術。因此,百度WAP搜索并不侵犯網頁及其內容的修改權。
是否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應該結合作者的主觀感受和社會客觀評價來考量,也就是說對歪曲和篡改應該做合法合理的解釋。這種歪曲和篡改應該達到或足以達到造成以下危害的程度:(1)對于作品的修改使得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意圖目的無法實現(xiàn);(2)作品的質量水平無法保證,粗制濫造的修改會降低作者的聲譽。因此僅僅是網頁格式的轉換并不侵犯作品的完整權。
(三)信息網絡傳播權問題
《著作權法》第10條第1款第12項規(guī)定了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WAP搜索與深層鏈接行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可以比照司法實踐中對深層鏈接服務的認定,對WAP搜索進行認定。
司法實踐中對深層鏈接服務行為有以下幾種認定:
一是采用用戶標準,認定在未經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深層鏈接行為構成直接侵權。二是采用服務器標準,認定在深層鏈接服務提供者明知或應知的情況下,其行為構成間接侵權。三是采用用戶標準為原則,以技術標準為例外。即如果權利人能夠證明用戶在不脫離設鏈網站頁面的情況下即可得到被鏈網站的內容,則應初步認定該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屬于內容服務行為,是自己的信息網絡傳播行為。判斷以技術標準為例外是指設鏈網站可證明其不脫離原網站的行為完全是基于鏈接技術,并未進行任何人工干預。[3]
筆者認為第三種標準比較合理,能最大先對的維護權利人與鏈接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利益平衡,亦不會對網絡用戶的利益造成不當影響。
WAP技術轉碼過程是網絡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一種中立技術,其目的是為了使得一部非智能手機的用戶能夠提供手機終端來閱讀WEB網頁。因而,WAP技術轉碼是在WEB網頁和這些非智能手機之間停止信息的有效傳輸所必需的一種過程和技術。
首先,WAP技術轉碼過程是為了提高網絡傳輸?shù)男识龀龅淖詣哟鎯?,這一過程是依據手機用戶的指令而停止,網絡服務提供商提供相同的網頁,其目的是將用戶所指向的信息有效地提供給手機用戶。
其次,WAP技術轉碼行為不影響提供作品、扮演、錄音錄像制品的原網絡服務提供者控制效勞對象獲取該作品、扮演、錄音錄像制品的狀況,WAP技術轉碼是內容在網絡傳輸過程中的自動技術過程,用戶和原網絡效勞提供者之間并沒有由于這種技術轉碼而被隔離。
再者,由于WAP技術轉碼是每次依據用戶的指令而訪問WEB網頁并對其經過轉碼后傳輸給用戶,因而在原網絡效勞提供者修正、刪除或者屏蔽該作品、扮演、錄音錄像制品時,WAP技術轉碼也將實時加以相應的修正、刪除或者屏蔽。[6]
因此,如果百度WAP搜索引擎僅僅是提供技術上的轉換,是目前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無法繞過的一項技術。如果判定這種技術中立的行為侵犯了信息網絡傳播權,它會使任何利用這一技術向手機用戶提供搜索和即時格式轉換的服務提供者承擔直接侵權責任,那么則無異于宣判了“WAP搜索”技術本身的死刑,這一結果是難以為社會所接受的。
(四)復制權
WAP搜索涉及的網頁的轉換過程,即將搜索結果通過技術轉碼服務,適配為手機頁面并返回給用戶的過程。整個過程全部為根據用戶指令實時操作,百度WAP搜索沒有也不可能在無法預知用戶指令的情況下預先存儲海量的第三方網站內容。而是百度WAP搜索根據用戶的請求,臨時對WEB網頁的數(shù)據進行處理,在其服務器內存或硬盤上進行格式轉換,并將由此生成的WML格式的網頁傳輸給手機用戶之后,即自動刪除了臨時存儲的內容,該過程涉及的臨時儲存屬于臨時復制。[2]
如果一概的禁止臨時復制的存在,勢必會阻礙信息的流通、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發(fā)展和生存,著作權法對臨時復制進行法律調整的時候,也必須保證在保護著作權的同時不損害作品的正常流通,維持在著作權人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
在WCT和《伯爾尼公約》的框架下,也沒有強制要求把臨時復制歸屬于復制權的范圍之內?!恫疇柲峁s》和WCT成員國就不需要承擔保護臨時復制的義務,除非它們自愿把臨時復制置于復制權的權利范圍之內。
對于“WAP搜索”涉及的“臨時復制”而言,WAP搜索并非以復制為目的,而是為了轉換代碼而進行的附帶性、短暫性的復制,這種復制并沒有人工的介入,只是為了將轉換后的代碼能夠在用戶手機中顯示,而且在其將數(shù)據傳輸給用戶之后,將自動刪除存在于服務器中的代碼。而且在格式轉換過程中臨時存儲的內容“沒有獨立的經濟價值”。[7]WAP搜索在將作品傳輸給用戶之后,被臨時存儲的內容隨即消失,不能脫離特定手機用戶對原網頁的瀏覽行為而被單獨利用,WAP搜索并沒有后續(xù)利用該復制件創(chuàng)造價值。
綜上,WAP搜索并未侵犯復制權。
WAP搜索是一個新興的技術,應該如何平衡WAP搜索的發(fā)展、著作權人的權利和公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如何使得互聯(lián)網行業(yè)平衡發(fā)展和生存,這仍是我們需要深深思考的。
參考文獻:
[1]2011年上海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EB/OL].http://news.jcrb.com/jxsw/201204/t20120423_847957.html,2012-05-22.
[2]見百度百科對WAP的解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19.htm,2012-05-27.
[3]王遷.“WAP搜索”及相關服務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J].知識產權,2012(1).
[4]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公司訴百度案[Z].(2010)盧民三(知)初字第61號民事判決書。
[5]芮松艷.深層鏈接行為直接侵權的認定——以用戶標準為原則,以技術標準為例外[J].中國專利與商標,2009(4).
[6]多媒體傳輸,如WAP技術下的臨時復制難言侵[EB/OL].http://www.456ss.com/html/wapzx/884.html,2012-05-22.
[7]王遷.網絡環(huán)境中的著作權保護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