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1231/VByZGnQEw6VWBz8ML342DU.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1231/XMaR974k5Aa2pshhpCepxY.webp)
2035年,抵擋不住漢堡包和啤酒的誘惑,饑腸轆轆的游客隨意邁進一家街邊的美食酒吧,幾乎在任何城市都能找到這種地方??纯床藛紊嫌惺裁??開胃菜一欄列有藍色萵苣沙拉,點綴少量接骨木花和云莓,還有桑吉巴比薩,就是在印度薄餅上撒上點兒印式五香兔肉。在主菜方面,備選的魚類真不少,“今日特賣”來自鄰近室內魚類養(yǎng)殖場,還可以點一份漢堡包,餡料由牛肉、雞肉或豬肉制成,是從生物反應器中新鮮出爐的。侍者熱情地介紹說:“我們有相當不錯的肉類培植機。”
以上是芝加哥作家喬?!ば苋A德在新書《賞味明日:食物發(fā)現(xiàn)之旅》中構想的場景。過去幾年間,熊華德一直肩負著尋找“未來沙拉、肉類和海鮮”的使命,探索對象從轉基因作物(比如,改良后的櫻桃番茄帶有檸檬的基因,據(jù)說美味無比)到試管里長出的肉類,無所不包。
在如今這個崇尚傳統(tǒng)、本地化和有機的美食時代,作家邁克爾·波倫的至理名言(不要食用任何包裝食品,或超過五種成分的食品)已成為盡人皆知的不二準則。熊華德對此并不認同,他認為,食品和科技不應混為一談。如果我們想養(yǎng)活地球,解決方案不應僅僅來自農場,也應該在實驗室尋求答案——如果科學家能夠制造出更可口、更營養(yǎng)且可持續(xù)的食品,何樂而不為?
經(jīng)過改造,包裝食品可提供更多人類所需營養(yǎng)。加拿大圭爾夫大學食品科學家米萊娜·科瑞迪格預測,在未來,當人們走進雜貨店時,隨身攜帶的鑰匙鏈上將呈現(xiàn)出掃描代碼,它們將根據(jù)消費者的年齡、活動量、健康狀況,甚至基因,引導人們進入特定食品區(qū)域。作為加拿大納米食品領域的國家首席研究教授,科瑞迪格正在研發(fā)一種微型納米粒子(一納米等于一米的十億分之一),用于將營養(yǎng)物質添加到乳制品中。借助這項技術人們可以設想,只要每天飲用草莓味牛奶,就能抵御肆虐的流感病毒。在這一領域工作的科學家都認為,在未來,食品將被廣泛用于疾病預防??迫鸬细褚孟2死祝ū环Q為“醫(yī)學之父”的古希臘著名醫(yī)生,歐洲醫(yī)學奠基人)的話說:“讓你的食物成為藥,讓藥成為你的食物?!?br/> 未來人們的肉類攝取量會減少,或至少不會食用我們今天熟知的肉類品種。眼下,人們獲取肉類的方式是不可持續(xù)的。根據(jù)2006年聯(lián)合國的一份報告,畜牧業(yè)所占用的土地已達地球陸地表面總面積的30%,產(chǎn)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上路行駛所有車輛的總排放量還要高出不少。吃四盎司漢堡帶來的能源消耗,相當于浴室水龍頭24小時不間斷放水一星期。
實際上,未來的肉類可能是用蔬菜制成的。一小群科學家正在研究以蔬菜為原料,制造高科技肉類替代品,其目標是做出連喜愛肉食者都愛不釋口的“豆腐”。
食品工程師弗洛里安·維爾德已在仿制肉領域大有斬獲。維爾德是“仿肉”項目的經(jīng)理,這個歐洲項目旨在用大豆、小麥谷蛋白、豌豆蛋白,和其他植物成分制造肉類?!八瓷先シ浅O褚粔K煮熟的肉制品?!本S爾德說,他來自德國,德國人正以擅長烹制肉類菜肴而聞名?!皬募庸C里出來時,它呈長條形狀,你可以砍斷它,做成想要的任何形狀?!遍L條形物質是無味的,但經(jīng)過上色和調味后,可以使它像牛肉、豬肉或雞肉。維爾德說,在它的表面粘上面包屑并油炸,或者切成末放在墨西哥卷餅里,根本吃不出與真實肉類有何區(qū)別。但“仿肉”沒必要非得像肉類一樣烹制,相反,他建議,可以裹上咖喱,或椰子粉,做出全新口味的食品。維爾德希望能在幾年內,將該產(chǎn)品擺上商店貨架。
有人懷疑,不管實驗室里大豆和豌豆蛋白轉化得多么巧妙,以植物為基礎的產(chǎn)品在味道和質地上,永遠無法取代讓人想起來就流口水的三分熟牛排。在荷蘭,馬克·波斯特博士正在研究一種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利用牛自身的干細胞制造真正的肉。波斯特的團隊人員從牛的肌肉組織中提取細胞后,在特殊的營養(yǎng)液中加以繁殖,并使用魔術貼將它像人工肌腱一樣附著在牛的身體里。這些肌肉細胞最終將自行收縮,并可在電刺激下更快發(fā)育。
聽上去有點兒像科學怪人的實驗室,但曾受過醫(yī)學專業(yè)訓練的波斯特相信,試管肉可以幫助養(yǎng)活全世界。用他的方法,“你仍然需要捐獻動物,以便提供細胞”,他說,“但全世界的牲畜數(shù)量可以因此減少到一百萬頭?!背蓑v出來土地和水之外,還能更好地飼養(yǎng)每一只動物,并使它們免遭被大規(guī)模屠宰的命運。
波斯特正在慢慢說服他人認可試管肉的價值。一位匿名人士為此捐贈了30萬歐元,讓他按照這一理念制造出一只漢堡包,成品將在今年11月問世。如果波斯特的實驗成功,這意味著只要能找到合適的DNA樣本,就可用任何動物(無論是斑馬、長頸鹿,還是大熊貓或加州禿鷹)的肉制成漢堡包。如果吃一只熊貓漢堡的想法還不夠離奇出位的話,記得科學家曾設法得到過恐龍的DNA,因此在理論上,未來人們可以大啖霸王龍肉或雷龍肉。
致力于探索未來美食的熊華德自然也不會錯過對轉基因食物的關注。目前,轉基因改良作物仍有很多批評者,認為它是科學制造出的怪異食物。為了解轉基因對未來食物的影響,熊華德專程拜訪了位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植物轉化研究所,那里的分子生物學家將不相容的物種混合起來,在實驗室內使用微型黃金子彈,將一種作物的基因發(fā)射到另一種作物中。熊華德寫道:“戴維斯實驗室的成果包括水母形狀的葡萄、鯉魚形狀的番茄,還有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玩意兒?!?br/> 起初,熊華德也對轉基因作物多少有些不信任。但是,對此做了更多了解后,他確信這項技術可以拯救生命,保護地球。以添加了維生素A的金色稻米為例,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全球每年有50萬兒童因維生素A缺乏而失明。而這種水稻能夠帶來改變。轉基因作物也對環(huán)境有利:它們抗蟲、抗雜草,耕作時使用的有毒化學品數(shù)量更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更少。
隨著氣候變暖和人口增長,人工改造作物發(fā)揮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的作用。但首先,人們必須轉變態(tài)度。公眾仍對轉基因生物不放心,也許是因為它看起來不夠天然,或者因為它與大公司的關系太過密切——通常只有大公司才有實力應對遙遙無期、耗資不菲的審批流程。在過去25年,歐盟已經(jīng)在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研究方面花費了4.25億美元。其結論是,轉基因技術并不比常規(guī)技術更危險。
既然環(huán)境和人道主義方面的論據(jù)都足以說服人們接受轉基因作物,而且,我們已經(jīng)走到了必須將其與其他作物一視同仁的時間節(jié)點上,因此熊華德預計,人們的食物結構將面臨重大改變。眼下許多由于過于精致而無法量產(chǎn)的品種(比如純種西紅柿)在未來可以大量培植;人們還可以購買到粉紅色的生菜和藍色芝麻菜;拌沙拉也無須再添加調料,因為菜葉本身就有味道;你也可以買一只香蕉,外觀照舊,卻有著冰淇淋圣代口味。
通常,一種新食物是這樣流行開來的。首先,它將在少數(shù)族裔或高檔餐廳出現(xiàn),那里的廚師和食客都愿意嘗試新生事物。然后,它會進入某些食品網(wǎng)絡和專賣店,接下來它會滲透到超市供應鏈和零售店,再后來成為女性雜志的主題,最后,它被寫在快餐店的菜單上,擺上雜貨店貨架。如今在西方,韓國菜、中東菜、墨西哥和印度等地的區(qū)域口味已成為潮流,熊華德推測,2035年引領全球的美食將會是非洲食品。如今,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大城市,已經(jīng)零星分布有非洲餐廳,但規(guī)??隙o法與印度的咖喱雞或日本的壽司相提并論。但在芝加哥餐廳喝過了尼日利亞湯、吃過了桑給巴比薩和鹵羊肉之后,熊華德開始相信,到203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布著廣泛的香料和植物)的一些菜肴會像泰式炒河粉一樣,進入快餐店、家庭餐館、雜貨店以及超市冷凍食品區(qū)。
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如今有更多人想要搞清楚自己的食物來自何處,并花費更大心思尋找本地的、有機的、可持續(xù)性食材。他們都遵循著《雜食性困境》一書作者邁克爾·波倫的建議:不要吃太多,以植物為主,不應該食用含有五種以上成分的食物,或者我們的祖父母不認識的東西。熊華德對波倫的觀點部分贊同,他說:“必須有人成為歐洲第一個吃番茄的人?!比藗儜搶δ切﹪L試在實驗室制造肉類,或致力于創(chuàng)造出更營養(yǎng)作物的科學家表示敬意。只有“非天然的”產(chǎn)物才能讓人們認識到什么是“天然”。更有可能的是,在未來數(shù)十年,為了養(yǎng)活不斷增多的人口,人們不得不勉力為之。
[譯自加拿大《麥考林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