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昭陽區(qū)水產養(yǎng)殖狀況,分析常見主要魚病癥狀,應用中草藥防治水產魚類疾病的方法,有效降低水產養(yǎng)殖病害,提高水產品產量。
[關鍵詞] 水產養(yǎng)殖;無公害防治;常見魚病
昭陽區(qū)主要水產養(yǎng)殖區(qū)域地處海拔1950-3320m,特殊的高原氣候條件,決定了水產養(yǎng)殖品種單一,產量低,魚類病害少,污染小。筆者通過分析水產養(yǎng)殖狀況,常見魚病癥,應用中草藥防治水產魚類疾病,生產無藥物殘留、健康、安全、優(yōu)質的水產品,滿足當代消費者需求,提高高原地區(qū)水產養(yǎng)殖效益,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
一、昭陽區(qū)水產養(yǎng)殖狀況
1.淡水養(yǎng)殖資源豐富,水質清新,污染少
昭陽區(qū)有大小型水庫56個,面積40825畝,庫容4.29億m3、池塘2060畝、河溝1513畝、水田21500畝。境內主要有昭通煙廠、華新水泥廠、昭通水泥廠和威力淀粉廠等,地處水庫及河流的下游,其污物排放是經環(huán)保局評審合格排放,城市廢水也是經過污水處理廠凈化排放,污染較小。
2.水產養(yǎng)殖魚類品種單一,產量低
水產養(yǎng)殖魚類主要品種是鯉魚、草魚、鰱魚、鳙魚和鯽魚。2011年昭陽區(qū)水產品產量2455t,居歷年最高,主要水產養(yǎng)殖面積水庫24200畝,產量1602t,畝均產量66.2kg,池塘、壩塘2060畝,產量661t,畝均產量321kg。
二、昭陽區(qū)水產養(yǎng)殖主要常見魚病的危害
1.魚類病害少
區(qū)內海拔高,日照紫外線照射較強,對水體具有較好的消毒殺菌作用,水產養(yǎng)殖魚類病害少,常見主要魚病是爛鰭病、爛尾病、打印病、白頭白嘴病、腸炎、水霉病、腮霉病、白點病、魚虱病、錨頭鳋等,病毒性魚類病全區(qū)未監(jiān)測到。
2.危害程度
2011年是開展魚病無公害綜合第五年,水生動物病害監(jiān)測結果,池塘、壩塘養(yǎng)殖面積2060畝,病害發(fā)病面積103畝,病害發(fā)病率5%。
3.常見主要魚病典型癥狀
?。?)細菌性疾病
?、贍€鰭病、爛尾病,由細菌、霉菌所引起的疾病。癥狀:魚鰭變白,病變部位分泌粘液,尾鰭與背鰭、腹鰭均可見到腐爛,并有血斑點產生。當病情惡化時,腐爛的鰭和尾會脫離魚體,嚴重時導致死亡。
②打印病 又稱腐皮病,病原體是點狀產氣單細胞菌的點狀亞種,屬革蘭氏陰性菌。癥狀:在肛門附近或是尾柄上皮膚和肌肉發(fā)炎象膿包一樣。肌肉會逐漸爛掉形成圓形或者是橢圓形的病灶。好像打了一個烙印一樣。
?、郯最^白嘴病 病原體是粘球菌的一種,類似于爛腮病的病原體。癥狀:病魚的額部和嘴的周圍細胞壞死,變白,發(fā)生潰瘍,有時會帶有灰白色的絨毛狀物,魚體瘦黑。發(fā)病極快、傳染迅速。多見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
④腸炎 病原體為點狀產氣單孢桿菌,攝入不潔凈或過量的食物,腸道飽脹、排泄受阻,導致細菌感染腸道引發(fā)腸炎。癥狀:病魚呆滯,停留在池塘邊、角不動,肛門紅腫充血。
?。?)真菌性疾病
①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體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魚體的傷口和魚卵上,是較常見的魚病,全年均可發(fā)生。癥狀:一旦發(fā)現(xiàn)魚體長“白毛”時,菌絲已侵入魚體傷口,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處肌肉腐爛,食欲減退,最終死亡。
?、谌共?病原體為腮霉屬的真菌,癥狀:發(fā)現(xiàn)魚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時,打開其腮部會發(fā)現(xiàn)菌絲。
(3)寄生蟲疾病
①白點病 病原體為小瓜蟲,多在在缺乏光照、低溫秋季連陰雨天易發(fā)生。癥狀: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細菌感染,造成大批死亡。
② 魚虱病 魚虱是一種小型甲殼類水中害蟲,外形似臭蟲,俗稱水臭蟲。魚虱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是附著在魚體表的一種寄生蟲引起魚常見多發(fā)病。癥狀:該病在低溫季節(jié)極易流行,致使魚體瘦弱,影響生長,魚虱能在魚體表面自由爬行,給魚造成很多傷口,又使魚體發(fā)炎潰瘍,并發(fā)細菌性疾病。寄生在鰓及體表,肉眼可見。魚體有魚虱寄生時,呈現(xiàn)出極度焦躁不安,或躍于水面,或急劇狂游,百般掙扎,靠池壁摩擦,翻滾等現(xiàn)象,重者魚體消瘦死亡。
?、?中華魚蚤病 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齡以上草魚。癥狀:輕度感染無明顯病狀,嚴重時影響魚的正常呼吸,引起魚焦燥不安。病魚整天在水表層打轉或狂游,尾鰭上翹,俗稱“翹尾巴”病,病魚因極度消瘦死亡。
④錨頭鳋 感染率高、流行范圍廣、流行時間長。錨頭鳋在水溫12-33℃可繁殖,對各齡魚都會產生危害。癥狀:錨頭鳋寄生在鰱、鳙等鱗片細小的魚體表面時,引起寄生部位周圍紅腫、發(fā)炎,形成明顯的紅斑。當寄生在鯉、鯽等鱗片較大的魚體表面時寄生部位的鱗片被“蛀”成一個缺口,形成充血紅斑,寄生部位紅腫、發(fā)炎、化膿;病魚煩躁不安,在水中亂竄。寄生1-2個就可以使魚種生長發(fā)育受阻,魚體瘦弱,產生畸形,當大量寄生時,魚體消瘦,抗病力下降,有時會并發(fā)水霉病等其他病癥,病魚嚴重消瘦直至死亡。
三、魚病無公害綜合防治辦法
1.池塘清淤消毒殺菌
魚種放養(yǎng)前,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然后曝曬池底,注水后至水深1m時每畝用生石灰125kg~150kg,加水充分稀釋后,全池潑灑,間隔15d后才能投放魚苗。
2.魚種消毒
魚苗下塘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魚種5~10mim或用10g/ m3的漂白粉浸洗魚種10~15mim,可預防細菌性的疾病。
3.中草藥防治魚病方法
?。?)常用中草藥。大黃、黃芩、黃柏、大蒜、五倍子、百部、菖蒲、青篙、檳榔、苦楝皮等。
?。?)使用方法。單選用一位中藥或配伍方劑碾成細粉末拌餌投喂,制成湯劑全池潑灑二種方法,水面寬適合選用拌餌投喂法。
① 防治細菌性疾病 水深1m的池塘每畝用五倍子450g、大黃450g、黃芩350g、黃柏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兌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留用藥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兌水全池潑灑,每劑反復使用3次,或磨成粉拌餌投喂,每千克魚用2-3g,連用三次,每天1次。
?、?防治真菌性疾病 連陰雨天,水深1m的池塘每畝用5kg生石灰裝入竹籃,用遷引繩遷竹籃在水面反復劃行,間隔7日,用菖蒲450g、檳榔450g、青篙350g、大黃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兌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留用藥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兌水全池潑灑,每劑反復使用3次??煞乐握婢?、細菌性疾病。
?、奂纳x疾病 水深1m的池塘每畝用苦楝皮450g、百部450、青篙350g,加水10kg浸泡10-15mim去渣(留用)兌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藥渣加水10kg煮沸5mim去渣兌水全池潑灑,每劑反復使用3次。
四、防治效果評價
2006年是水產養(yǎng)殖業(yè)由昭陽區(qū)水利局劃轉昭陽區(qū)農業(yè)局第二年,2011年開展魚病無公害綜合第五年,2006年與2011年相比較,池塘、壩塘水產養(yǎng)殖面積2060畝不變,魚類水產養(yǎng)殖產量從2006年的351t增加到2011年的661t,增310t,畝均產量從170kg增加到321kg,增長幅度達47%。病害發(fā)病面積從2006年的577畝減少到2011年103畝,下降了474畝,病害發(fā)病率由28%下降到5%,下降了23個百分點,開展魚病無公害綜防治效果明顯。
五、分析與體會
1.防治魚病的幾種常用中草藥分析
現(xiàn)代中藥學報道:大黃有效成分為結合性蒽醌衍生物。黃芩含黃芩甙、黃芩甙元、漢黃芩素、漢黃芩甙。黃柏含小蘗堿。大黃、黃芩、黃柏有廣譜抑菌作用強,用于爛鰓病、出血病、腸炎、打印病及白頭白嘴病等??嚅?含川楝素、生物堿、萘酚等,有殺蟲、殺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蟲性鰓病,以及錨頭鳋、中華鳋、車輪蟲等。五倍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質,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革蘭氏陰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頭白嘴病、粘細菌病、氣單胞病、白皮病、赤皮病等。菖蒲,有抑菌、抗真菌作用,可用于防治細菌性腸炎、赤皮、爛鰓和水霉病等。檳榔,含生物堿有驅蟲、抗病毒、真菌的作用。青蒿,含青蒿酮等有驅蟲、殺菌功效,用于防治細菌、真菌性魚病和蠕蟲類寄生蟲病。
2.體會
傳統(tǒng)使用防治魚病的的抗菌藥和殺蟲劑化學藥品、農藥等對防治魚病害雖有一定的療效,同時也帶來病原體的抗藥性和水產品的藥殘、藥害和對水質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等問題,直接影響水產品的品質,損害消費者的健康。應用中草藥防治魚病歷史悠久,中草藥作為綠色藥物,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無毒副殘留性、無抗藥性等諸多優(yōu)點,可以解決魚病防治中因使用化學藥物、抗生素等而引發(fā)的抗藥性等問題,且來源廣,成本低,可以改善養(yǎng)殖水體水質,筆者結合昭陽區(qū)水產養(yǎng)殖實際,探索出魚病的防治辦法,對水產養(yǎng)殖有一定作用,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全國中草藥匯編.組委會,全國中草藥匯編〔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5(1)
[2]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新世紀2006(2)
[3] 牟洪生,李小梅,齊振雄,李續(xù)娥.中草藥在寄生性魚病防治中的應用.水產科學.2008(11)
[4] 2006年、2011年昭陽區(qū)漁業(yè)病害檢疫監(jiān)測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