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華
雙硫侖實質上是對橡膠工業(yè)生產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種物質,早在六十多年以前,哥本哈根人發(fā)現,接觸過這種物質的人如果喝酒,可出現胸悶胸痛、心慌氣短、面部潮紅、頭痛頭暈、腹痛惡心等一系列癥狀,便將其命名為“雙硫侖樣反應”。這一發(fā)現,使藥學研究者得到了啟發(fā),研制出了戒酒藥-戒酒硫,其通用名為雙硫侖(disulfi ram)又稱雙硫醛,作為戒酒藥已收入美國、日本等國藥典。
雙硫侖的作用機制:乙醇進入體內后,先在肝臟內經乙醇脫氫酶作用轉化為乙醛,乙醛再經醛糖氧化還原酶作用轉化為乙酸,乙酸進入枸椽酸循環(huán),最后轉變?yōu)樗投趸寂懦?。而雙硫侖可抑制醛糖氧化還原酶,使乙醛不能氧化為乙酸,致使體內乙醛濃度升高,產生不適,表現出雙硫侖樣反應的癥狀。
許多抗菌藥具有與雙硫侖相似的作用,注射或服用某些藥物(如頭孢菌素類藥物)前后若接觸含酒精物質或者飲酒,會發(fā)生視物模糊不清、面色潮紅、結膜充血、頭頸部血管擴張并劇烈搏動、頭暈,并伴有紫紺、乏氧、呼吸困難,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心血管系統(tǒng)反應:心悸、胸痛、甚至心肌梗死、急性心衰,還會造成急性肝損害,驚厥及死亡等癥狀,體格檢查時可有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改變。其病癥的輕重程度與用藥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關系,對乙醇敏感者、各器官逐漸衰竭的老年人、未發(fā)育完全的兒童患有心腦血管病者更為嚴重,這種反應一般在用藥與飲酒后15~30 min發(fā)生,靜脈輸入含乙醇的藥物則迅速發(fā)生。除上述情況之外,還有一些情況下容易產生雙硫侖樣反應,卻容易被人忽視。
患者張某,男,65歲。因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入院治療,頭孢哌酮鈉皮試陰性后,給予0.9%氯化鈉250 ml加頭孢哌酮鈉2 g靜滴,1次/ d。輸液至第3天時,突發(fā)高熱,體溫38.1℃,遂給予藿香正氣水一瓶以降溫解表,患者服藥大概半小時后出現氣促、胸悶、心率加快、面色潮紅、惡心嘔吐、頭暈乏力、多汗等癥狀,隨后測血壓降至70/45 mmHg,并出現休克癥狀。立即靜滴地塞米松、多巴胺各10 mg, 緊急吸氧,靜滴后上述癥狀逐漸消失,病情好轉。
上述現象是一種叫做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理作用。藿香正氣水中含有酒精,可與頭孢類抗生素產生此作用。本癥診斷方法如下:①病史中有明確的使用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史;②早用藥后一周內使用了乙醇及其制品,或在飲酒后使用可引起雙硫侖反應的藥物;③乙醇類藥物與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同時應用;④有典型的雙硫侖樣反應的臨床表現;⑤無乙醇和使用該類藥物的過敏史。
①一旦發(fā)現雙流侖樣反應則應立即停藥或停用含乙醇制劑,癥狀較輕者可自行緩解,癥狀較重者需對癥積極治療;②立即使患者保持平臥位,清除口鼻嘔吐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改善組織缺氧狀態(tài),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③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地塞米松5~10 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或推注,應用抗組胺藥和大量的維生素C 4.0左右加入葡萄糖中靜推或靜滴,并根據病情給予血管活性藥治療;④積極對癥治療,嗜睡、意識不清可給予納洛酮對抗,必要時給予升壓藥間羥胺,休克患者應補充液體后再升壓等;⑤對確診的患者也應做必要的檢查,如心電圖、血常規(guī)、電解質的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與其他疾病共存而延誤治療時間。
除頭孢類藥物外,還有奧美拉唑、格列本脲、甲硝唑、氯霉素等藥物均可與酒精產生雙硫侖樣作用。因此在患者注射或服用上述藥物直至停藥七日內均應當囑其不僅要禁酒,還應避免食用各種含乙醇的食物、藥物,如米酒、酒心巧克力、發(fā)酵的食醋、豆腐乳、藿香正氣水、養(yǎng)陰清肺糖漿,特別是肝功能異常者、兒童、老人,心臟病、腦血管病及對乙醇敏感的人,更不要將這些藥物混用了。
目前在臨床上,由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與酒精所產生的雙硫侖樣反應已經引起廣大醫(yī)生、患者的廣泛關注,但是對于像藿香正氣水這樣的含有乙醇的藥物或食物與能夠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之間的作用,卻容易被人忽略,希望此文能夠引起人們的足夠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