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芳
產后抑郁癥(post parnm depression,PPD)危害產婦身心健康,影響嬰兒認知、情感和行為發(fā)展,連續(xù)護理干預可減輕產婦負性情緒,預防產后抑郁癥發(fā)生。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河南省羅山縣人民醫(yī)院采用連續(xù)護理干預預防產后抑郁癥,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42例均為在本院孕檢、分娩及產后檢查的產婦,年齡23~35歲,平均26.5歲,孕37~42W,胎次1~2次,無頭盆不稱、妊娠合并癥等并發(fā)癥,排除有人格及智力障礙、精神病史者。文化程度:大專以上38例,高中以上98例,初中以上106例,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合作。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12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孕檢及產科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連續(xù)性護理干預。兩組產婦年齡、文化程度、孕期、胎次,新生兒體質量等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定時孕檢,入院后常規(guī)產科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分階段、多途徑、綜合性連續(xù)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 加強產前監(jiān)測 自孕12W首次孕檢起,以形象生動的講解或圖像宣教使孕婦全面了解妊娠、分娩過程,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收集孕婦資料,評估其社會關系及支持系統(tǒng),對存在產后抑郁風險者建立檔案,對有產前焦慮、抑郁傾向者及早發(fā)現(xiàn),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
1.2.2 產時支持 營造病房環(huán)境舒適,主動與產婦及家屬溝通交流,了解其分娩需求,介紹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增強產婦心理承受力及信心;助產士在分娩過程中隨時給予情感支持,指導其體位、飲食、放松技巧,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嚴密觀察產程,降低母嬰風險。
1.2.3 完善產后支持 與患者家屬一起為產婦營造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指導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護理、母嬰互動交流等,使產婦順利完成角色轉換。鼓勵產婦家人分擔家務,參與育嬰,多與產婦溝通交流,減輕其負擔同時有效心理疏通,保證充足睡眠,積極早期鍛煉。出院后定期隨訪,指導嬰兒喂養(yǎng)、乳房護理、個人衛(wèi)生等,關注產婦心理。
1.3 觀察指標 兩組產婦在孕12W初次產前檢查時,由門診護士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調查評分,計算抑郁指數(總分/80),<0.50無抑郁,0.50~0.59為輕度抑郁,0.60~0.69為中度抑郁,>0.70為重度抑郁;產后6W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durgh Postnatal Deprssion Scale,EPDS)評分,包括10項內容,每項內容分四級評分(0~3分),總分≥13者為產后抑郁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孕12W觀察組SDS評分(34.21±4.35),對照組(35.12±3.47),抑郁指數均<0.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產后6WEPDS評分觀察組(6.34±2.61),對照組(8.73±3.19),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后抑郁癥觀察組4例(2.83%),對照組15例(10.64%),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產后抑郁癥由生理、心理、社會等綜合因素誘發(fā)[1],國內發(fā)病率約3.85%~18.48%[2]。常見原因:①絕大多數產婦對分娩存在緊張、恐懼心理,不適應即將承擔的母親角色。②產后體內雌、孕激素、皮質醇、甲狀腺素急劇減少,腦內和內分泌組織中兒茶酚胺減少,影響高級腦活動。③社會支持、信息支持及評價支持缺乏,產生抑郁、焦慮情緒。④部分產婦因嬰兒性別、生理缺陷產生強烈自卑心理,家庭經濟狀況也是產后抑郁的重要因素[3]。⑤與產婦個性特征有關,平時情感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內向、多疑多慮、情緒不穩(wěn)定者易誘發(fā)產后抑郁[4]。社會支持好、家庭收入穩(wěn)定、夫妻和睦、有親子能力、母乳喂養(yǎng)等能力的產婦產后抑郁發(fā)病率顯著降低[5]。
產后抑郁癥多于產后2W發(fā)病,表現(xiàn)為焦慮、畏懼,睡眠紊亂,乏力、易怒、悲觀厭世,重者不能照料嬰兒,對丈夫漠不關心甚至產生敵意,嬰兒發(fā)育狀況明顯劣于正常母親者,且影響嬰兒抗病能力,嬰兒患精神疾病風險為母親正常者的4倍[6],影響家庭和諧穩(wěn)定,采取分階段、多途徑、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十分重要。
連續(xù)護理干預重視圍生期及產褥期孕產婦心理護理,有助于消除其心理障礙,減少不良情緒發(fā)生,加強產前、產時及產后宣教可提高產婦積極應對能力,有效預防產后抑郁癥發(fā)生,對產后抑郁發(fā)生風險較高者也有助于減輕抑郁程度。本研究中產后6 W EPDS評分觀察組(6.34±2.61),對照組(8.73±3.19);產后抑郁癥觀察組4例(2.83%),對照組15例(10.64%);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效果明顯。
[1] 田玉智,殷秀偉.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8):18-19.
[2] 邱忠君,汪俊紅,呂翠.孕產婦情緒評估調查與產后抑郁癥預防.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5):2710-2711.
[3] 高俊平,韓莉君.產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護理研究,2007,21(5):1363.
[4] 于永琴.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分析及護理干預.白求思軍醫(yī)學院學報,2006,4(3):191-192.
[5] 黃澤云.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8):89-90.
[6] Adewuya AO,Ola BO,Aloba OO,et al.Impact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on infants' growth in Nigeria.J Affect Disord,2008,108(1/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