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長青
固本克糖膠囊是中醫(yī)科專家與藥劑人員經(jīng)多年臨床驗證,共同研制的純中藥制劑。固本克糖膠囊具有益氣、養(yǎng)陰、培元固腎、活血化瘀,主要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制劑質(zhì)量控制方法,采用顯微鑒別和薄層色譜法對制劑中的人參、黃芪、黃連、珍珠等進行定性鑒別。方法可靠,能很好控制藥品質(zhì)量。
AS3120型超聲波清洗器(奧特賽恩斯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ZF-2型三用紫外儀(上海市安亭電子儀器廠生產(chǎn));硅膠G薄層板(青島海洋化工廠生產(chǎn));對照品(人參皂苷Rg1、Re、Rb1、鹽酸小檗堿)均有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處方 人參48 g,黃芪68 g,黃精51 g,鹿茸23 g,黃連38 g,蛤蚧 38 g,水蛭 23 g,土鱉蟲 23 g,珍珠 38 g。
2.2 制備 以上九味藥,珍珠用水飛法或粉碎成極細(xì)粉,其余人參等八味粉碎成細(xì)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3.1 性狀 本品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淺黃棕色至黃棕色的粉末;氣微,味苦。
3.2 顯微鑒別[1]取本品內(nèi)容物,置顯微鏡下觀察:有樹脂道碎片,含黃色塊狀分泌物;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 μm,棱角銳尖(人參)。黃白色粉末,纖維成束或散離,直徑8~30 μm,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常斷裂成須狀或較平截(黃芪)。薄壁組織間散有多數(shù)大的黏液細(xì)胞,內(nèi)含草酸鈣針晶束(黃精)。淡黃色無定形表皮角質(zhì)碎片,表面呈顆粒狀凹凸不平,毛茸脫落后毛窩呈圓洞狀(鹿茸)。中柱鞘纖維成束或伴有少數(shù)石細(xì)胞,均顯黃色(黃連)。皮膚碎片表面可見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顆粒。骨碎片不規(guī)則碎塊狀,可見裂縫狀骨陷窩(蛤蚧)。體壁碎片深棕色或黃色,表面有不規(guī)則紋理,有短粗或細(xì)長剛毛,可見剛毛脫落的圓形毛窩,直徑5~32 μm(土鱉蟲)。不規(guī)則碎塊,半透明,具彩虹樣光澤。可見致密的成層線條或極細(xì)密的微波狀紋理(珍珠)。
3.3 薄層色譜鑒別[2]
3.3.1 人參 取本品內(nèi)容物10 g,加氯仿50 ml,加熱回流1 h,濾過,棄去濾液,藥渣揮干殘存溶劑,加適量水潤濕,加水飽和的正丁醇50 ml,超聲處理30 min,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試液,搖勻,放置分層,取上層液蒸干,殘渣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取人參藥材1 g,同供試品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取對照品人參皂苷Rg1、Re、Rb1加甲醇制成每1 ml各含2 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不含人參陰性對照溶液制備:按處方各味藥比例除人參外同法制備,同法處理制成陰性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l、對照品藥材溶液4 μl、對照品溶液 2 μl、陰性對照溶液 10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不含人參的陰性對照無干擾。
3.3.2 黃連 取本品內(nèi)容物3 g,加甲醇100 ml,超聲處理30 min,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0.25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按處方各味藥比例黃連除外,同法制成不含黃連的陰性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2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醋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為展開劑,置用濃氨試液預(yù)飽和20 min的層析缸內(nèi),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于對照品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4個以上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對照品無干擾。
3.4 檢查 應(yīng)符合膠囊劑項下有關(guān)各項規(guī)定。
該藥品制劑處方合理,工藝簡單易行,臨床觀察治療效果顯著。藥品質(zhì)量可控,顯微鑒別法能很直觀看到各個藥材的主要鑒別特征。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藥材、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不含人參和黃連的陰性對照品均無干擾,對照品及對照藥材溶液進行的對照試驗,斑點分離清晰,專屬性高。薄層色譜法能有效的鑒別出人參和黃連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1]中國藥典.一部.2010:9,18,215,283,285,288,303,323.
[2]中國藥典.一部.2010:附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