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姣 王秋霞
河南鞏義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二病區(qū) 鞏義 4512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有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腦卒中病人一方面由于肢體功能障礙,導致活動量減少,血流緩慢;另一方面多數(shù)病人還常年存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動脈血管硬化,靜脈管壁受到不同程度損傷,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因此,腦卒中病人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有報道顯示,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為25.9%[1]。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形成,造成患肢腫脹、疼痛,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血栓脫落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還可能出現(xiàn)肺栓塞、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護理尤其重要。我科2011—2012年通過對159名腦卒中病人進行下肢深靜脈形成的護理及干預,發(fā)生率明顯下降,只有2例形成腓腸肌壁間血栓,通過抗凝和活血化瘀治療痊愈。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159例,男85例,女74例;年齡35~83歲。腦出血51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6例,腦梗死99例,其中15例梗死病人進行全腦血管造影術。腦卒中診斷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修訂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并經(jīng)過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下肢肌力按美國衛(wèi)生協(xié)會標準。排除標準:后循環(huán)缺血、瘤卒中、既往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病史者。病人入院后按照《中國腦血管病的防治指南》進行處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7~45d。
1.2方法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培訓,讓全科護士掌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使其充分認識到預防的重要性。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其明白預防的重要性,取得其配合。吸煙病人,指導其戒煙,因尼古丁可引起靜脈收縮,影響血液循環(huán)。進食高纖維素、低脂肪食物,多飲水,避免大便干結,以免排便用力引起腹壓增大,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
1.3被動活動和手法按摩
1.3.1 被動活動:下肢肌力在三級以下者,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時,每2h協(xié)助患者進行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被動活動,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靜脈血回流,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方法:伸屈髖,伸屈膝,足背伸、跖屈、環(huán)轉踝關節(jié)。方向:由髖關節(jié)到踝關節(jié)。每次每側肢體10min。
1.3.2 手法按摩:對病人雙下肢進行深部擠捏和按摩。從足跟開始,拇指和其余四指對掌,向上用力對深部肌群進行擠捏直止腘窩。一側肢體用時10min。擠捏完畢,對肢體進行由遠心端到近心端按摩,每次每側肢體5min,每日進行5~6次。此方法簡單易學,護士邊做邊教會家屬,充分利用治療后的閑余時間。
1.4彈力襪應用下肢靜脈曲張病人下床活動時,穿上彈力襪,避免血液滯留在下肢,促進回流。
1.5體位臥床休息,抬高雙下肢20~30°,膝關節(jié)屈曲15°,下墊一軟枕,促進靜脈血回流。病情允許,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1.6肢體血液循環(huán)泵應用遵醫(yī)囑對臥床病人和癱瘓病人進行血液循環(huán)泵應用,1~2次/d,每次每個肢體20min,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血栓形成。
1.7病情觀察勤于觀察,及早發(fā)現(xiàn)。對長期臥床病人,每早查房時,應用軟尺測量雙下肢同一平面周徑,兩側>1cm者疑有血栓形成。每天還要觀察雙下肢皮膚溫度和色澤、感覺以及雙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如有一側皮膚溫度下降或出現(xiàn)疼痛,要盡快進行彩超檢查,抬高患肢并制動,盡早發(fā)現(xiàn)深靜脈血栓形成。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可作為健康教育知識視情況教會家屬。避免在患側下肢反復輸液,尤其是留置套管針,這樣會破壞靜脈血管內皮的完整性。另外,管針一旦堵塞,千萬不能正壓擠壓沖管,應立即拔出。
對腦卒中病人實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早期預防護理,包括心理護理、手法按摩、被動運動、彈力襪使用、血液循環(huán)泵應用、正確進行穿刺部位選擇、正確護理留置針等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1]孫葵葵,王辰,龐寶森,等 .住院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病情況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4,84(8):63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