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恂 王孝堯 王 冰
(河南省民權縣骨質(zhì)增生腰突康復研究所,476813)
我們在家傳方劑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觀點,吸取傳統(tǒng)治療和民間療法的精華,通過幾十年的探索,特別是在設立病房十多年來,對逾千例住院病人全天候的臨床觀察和治療中,摸索出“五聯(lián)療法”和住院綜合性治療,逐漸形成了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一套完整的治療體系,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收治的千余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病歷保留比較完整者1000例。全部病例具有典型的臨床特征,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并經(jīng)CT和MRI檢查,以確定其診斷。本組病例男性525例,女性475例;最小發(fā)病年齡14歲,最大82歲,平均38.45歲;病程最長者18年,最短者3d,平均1.7年;發(fā)病部位在L2~3者75例,L3~4者180例,L4~5者860例,L5~S1者360例;腰突癥單純壓迫左側坐骨神經(jīng)者355例,壓迫右側坐骨神經(jīng)者325例,壓迫雙側坐骨神經(jīng)者320例;大小便障礙者15例,合并陽痿者2例;合并有腰椎骨質(zhì)增生和腰椎骶化等病理性改變者582例,椎體滑脫者75例,伴有椎管明顯狹窄者276例。
臥床休息,常規(guī)牽引治療,腰突五聯(lián)療法,沖擊療法和痙攣肌松弛療法。也可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以手法、平衡針法、穴位對應刺激療法作為輔助治療。
注意事項:在治療間停止使用一切止痛及激素類藥物(包括口服或注射等各種途徑)。嚴格要求病人遵醫(yī)囑,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在治療和康復期間,一定要加強營養(yǎng),增加體質(zhì)鍛煉,減少并發(fā)癥,爭取早日康復。在住院期間要處理好一切可能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合并癥、并發(fā)癥處理好。杜絕一切后遺癥,預防再復發(fā)。
臨床痊愈標準: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步行2000m沒有明顯腰腿痛。
臨床分期:根據(jù)臨床特點,分為以下幾期。①適應期、間盤水腫期;這兩期共2d,一般癥狀得到緩解,即進入第3期癥狀好轉期。②好轉期:好轉期一般是第3~5d。治療5d病人即可痊愈,所以該治療亦稱之為“腰突五天愈”療法。當病人的臨床癥狀逐步消失、直腿抬高試驗轉陰、步行1500~2000m沒有明顯腰腿疼痛者,即進入痊愈期。③痊愈期:亦可稱之為痊愈驗證期,一般5d后進行。這一期病人應當以步行鍛煉為主、治療為輔。囑患者開始步行1500m(視病人的體質(zhì)、年齡情況定),并逐步增加至2000m,一般不要超過2500m。如此鍛煉3d,如果沒有明顯臨床癥狀,即可出院。④康復期:出院后至不低于2~3個月時間。逐步增加體力勞動強度,以便恢復日常生活和正常勞作。
結果:通過治療,5d治愈率達80%,總治愈率達95%,半年后追查復發(fā)率為8%。
患者,女,54歲。腰腿疼痛15年,久治不愈,近月來加重,夜不能寐來診。L2~5椎間隙有明顯壓痛,雙側沿坐骨神經(jīng)走向亦有不同程度的壓痛。雙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左側甚。步行試驗:幾乎舉步維艱。核磁共振片示:腰椎曲度反弓,椎體邊緣可見骨質(zhì)增生改 變。L2~3、L3~4椎 間 盤 膨 出,L4~5、L5~S1椎間盤突出。診斷:①腰椎骨質(zhì)增生。②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同上。4d后臨床癥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轉陰性,步行1500~2000m無明顯腰腿疼痛癥狀。維持治療,8d出院。半年后追訪未見復發(fā)。
多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概念模糊,治療目標不夠具體,手術治療風險大、費用高,復發(fā)率亦相當高,保守治療沒有理想的療效,被視為頑癥。我們以“炎癥”說為理論指導,以“病灶炎變”為治療目標,以“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為治療原則;以“住院綜合性治療方案”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和其他疼痛一樣,能達到臨床治愈即可,不要求全責備地非達到病理上痊愈不可,只要沒有臨床癥狀,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包括體力勞動)、學習即可。
住院綜合性治療方案中的牽引療法能有效改善病灶部位的循環(huán),解除局部組織痙攣;中藥貼敷劑具有較強的滲透能力,可以直達病灶組織;點穴療法、穴位刺激等治療能刺激大腦中內(nèi)啡肽和抗體的生成,增加人體的抗痛、抗病能力;根據(jù)腰椎間盤突出癥復雜的臨床表現(xiàn)佐以蠟療、手法、平衡針法、沖擊療法、對應刺激療法等綜合性治療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