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強
(廣西南寧市橫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300)
藥物治療轉移性結腸癌的最新研究進展
黃寶強
(廣西南寧市橫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300)
藥物治療;轉移性結腸癌
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結腸癌的發(fā)病率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居第三位,并且發(fā)病率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在增長。目前超過50%的患者會發(fā)生結腸癌的轉移或者復發(fā)[1],因此臨床上轉移性結腸癌的治療比較棘手,在前20年,對結腸癌治療以氟尿嘧啶以及衍生物為主,近年來由于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片(希羅達)、伊立替康等藥物的出現(xiàn)、新的給藥方式和藥物的聯(lián)合提高了轉移性結腸癌的治療效果[2]。隨著腫瘤分子靶向治療研究的日益深入,靶向治療藥物靶向性好、毒副作用低、有效性高等優(yōu)點,在控制腫瘤的治療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又有最新報道[3],轉移性結腸癌靶向治療藥物(表皮生長因子靶向藥物、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靶向藥物)被認為是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方向。有關進展綜述如下。
表皮生長因子(EGFR)是抑制腫瘤發(fā)生和進展的一個重要靶點。表皮生長因子的表達異??梢詫е录毎盘柾烦掷m(xù)活化、、細胞增殖分裂、細胞無限制生長等,最終導致腫瘤的發(fā)展[4]。目前,針對表皮生長因子靶點的藥物有兩類,單克隆抗體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但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指南只批準了單克隆抗體用于治療轉移性結腸癌[5]。而單克隆抗體包括西妥昔單克隆抗體、尼妥珠單克隆抗體等。西妥昔單克隆抗體和尼妥珠單克隆抗體均與表皮生長因子具有很高的親和力,通過抑制信號轉導通路的激活,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1.1 西妥昔單抗
西妥昔單克隆抗體對表皮生長因子以及異二聚體具有特異性,能夠阻止配體與表皮生長因子的結合,從而阻斷受體二聚化、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以及信號的轉導。根據(jù)有關資料顯示[6],西妥昔單抗能夠抑制表達表皮生長因子腫瘤的增殖并導致凋亡。我國以及國外一些研究者研究顯示[7,8],西妥昔單抗與一些化療方案聯(lián)合可以提高轉移性結腸癌患者的療效。
有研究顯示,采用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FOLFOX方案治療轉移性結腸癌有效性高于單純使用西妥昔單抗治療,但毒副作用與單純使用FOLFOX方案比較,并未見增加,因此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FOLFOX方案治療轉移性結腸癌可以獲得較高的臨床效果。2012年ASCO會議中,Adams等報告了其研究結果[9,10],該研究納入了1722例FOLFOX聯(lián)合使用西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結果發(fā)現(xiàn),表皮調(diào)節(jié)素和雙調(diào)蛋白的高表達多發(fā)生在KRAS、BRAF基因野生型的患者中,與西妥昔單抗的療效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1.2 尼妥珠單抗
尼妥珠單克隆抗體與表皮生長因子的親和力與其他單抗對表皮生長因子的親和力是不一樣的。尼妥珠單克隆抗體與表皮生長因子是雙價結合的,而其他單抗對表皮生長因子是單價雙價同時結合的[11,12]。這就表明,尼妥珠單克隆抗體對表皮生長因子的高效表達更加有效。并且由于尼妥珠單克隆抗體與正常組織結合具有不穩(wěn)定性,因此,反應在對患者的影響上就是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較低。
有研究顯示[13],尼妥珠單克隆抗體與伊立替康聯(lián)合治療轉移性結腸癌,能夠逆轉伊立替康的耐藥性。尼妥珠單克隆抗體與伊立替康聯(lián)合治療轉移性結腸癌與其他單抗相比,疾病的控制率得到明顯提高。因此,尼妥珠單抗與伊立替康聯(lián)合成為治療轉移性結腸癌一種重要的方法。
2.1 阿瓦斯汀
阿瓦斯汀是近年來用于治療腫瘤新型的靶向藥,包含了可結合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是單抗互補決定區(qū)以及人源抗體的結構區(qū)[14],作用機制是阿瓦斯汀能夠結合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并防止與內(nèi)皮細胞表面受體的結合。
2.2 貝伐珠單抗
貝伐珠單抗是一種針對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的重組人單克隆抗體。貝伐珠單抗能夠選擇性的抑制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從而阻止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與受體的結合,最終抑制血管的形成。研究顯示[15],貝伐珠單抗能夠通過破壞腫瘤的脈管系統(tǒng),可以改善腫瘤的血流量和含氧量,使治療效果更好。
除了表皮生長因子靶向藥物和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靶向藥物之外,還有一些其他靶向的治療藥物也得到了發(fā)展和認可。如瓦他拉尼(Vatalanib)[16]就是一種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通過在受體酪氨酸激酶水平上抑制VEGF,并且可以中斷下游的激活途徑。依維莫司(Everolimus)[17]是一種mTOR信號通路的抑制劑,該信號通路在細胞的生長過程中起關鍵的作用。Brivanib是一種雙重激酶抑制劑,與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治療轉移性結腸癌具有很高的療效。
靶向藥物的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夠大大的擴展轉移性結腸癌患者的治療選擇,能夠把藥物最大限度的運送到靶點區(qū),并且能夠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可以降低藥物的使用量,從而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靶向治療雖然顯示出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患者個體的耐藥性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目前,基因靶向治療技術的提出成為了研究治療轉移性結腸癌的一大熱點。隨著分子技術的發(fā)展和基因工程的完善,我們相信基因靶向技術必將成為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
[1] 徐瑞華,駱卉妍.結直腸癌靶向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 2010,21(14):1254-1256.
[2] Van Cutsem E,Rivera F,Berry S,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firstline bevacizumab with Folfox,Xelox,Folfiri and fluoropyrimidine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the BEAT study[J].AnnOncol,2009,30(9):362-367.
[3] 孫萍,康國慶,陳小兵,等.肝動脈插管栓塞化療聯(lián)合腹腔灌注化療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48例療效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9, 139(2):1463-1470.
[4] Moehler M,Sprinzl MF,Abdelfattah F,et al.Capecitabine and irinotecan with and without bevacizumab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31(10):27.
[5] 殷娟,李洪波,張麗,等.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09,84(5):616-627.
[6] 姜洪心,薛景,吳錦昌.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9,17(9):8003-8008.
[7] 包正英,劉福坤,陳徹.西妥昔單抗治療轉移性結腸癌、直腸癌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1(3):489.
[8] Schulz C,Heinemann V,Schalhorn A,et al.UGT1A1 gene polymorphism: Impact on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irinotecan-based regimen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4 (10):1550.
[9] 吳德慶,陳利生,曹云飛.單克隆抗體治療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進展[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9,20(5):420-422.
[10] 范南峰,林榕波,陳玲,等.氟尿嘧啶和亞葉酸聯(lián)合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方案治療17例晚期結直腸癌臨床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0,17(2):60-61.
[11] 吳陳楠,劉磊.奧沙利鉑聯(lián)合亞葉酸鈣、氟尿嘧啶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7(7):514.
[12] 于丁.結直腸癌的藥物治療[J].中國處方藥,2008,36(8):630-631.
[13] 徐建明,葛飛嬌.轉移性結直腸癌內(nèi)科治療進展[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2010,21(11):1266-1268.
[14] 范南峰,林榕波,陳玲,等.氟尿嘧啶和亞葉酸聯(lián)合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方案治療17例晚期結直腸癌臨床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0,28(2):351.
[15] 張容榕,李明淑,譚淑瑜,等.恩度聯(lián)合化療對晚期結直腸癌治療的臨床研究[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29(23):207.
[16] 吳玲玲.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25(3):236-240.
[17] Grimm D,Bauer J,Schoenberger J.Block adeofneo an giogenesis, anew and promising technique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malignant tumors and their metastases[J].Curr Vasc Pharmacol,2009,21(6): 189-193.
R735.3+5
A
1671-8194(2013)11-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