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萍
秦皇島市海港區(qū)第七中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0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為課堂教學帶來重大變革,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不斷地運用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顯示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而成為教師最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的確,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信息輸出方式,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對于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與教學效果的增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運用中由于教師認識不清、運用不當,給教學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利弊進行展開分析。
布魯納提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歷史學習感興趣,就會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相反,如果學生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就會消極參與,機械學習,而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對歷史學習是否感興趣是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歷史是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本身是活潑而富有活力的。然而用文字來表述,形成書面的教材,這對學生來說是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雖然也力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還原真實的歷史,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歷史教學仍然是活力不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將文字描述以圖文聲像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帶領學生一起穿越時空,與學生一起走進真實的社會與生活。這樣的教學模式多了更多新鮮與趣味元素,還原本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的歷史學科以生機與活力,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有意注意,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而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一方面,教師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來充實課堂教學。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課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但是學校條件有限,可供歷史教師查閱的資料有限,教師能收集到的與教學有關的信息很少,教材是教師與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為教師提供更為寬廣的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強大的信息資源庫來收集各種材料,如文字、影視劇片斷、圖片、圖畫等,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真正實現(xiàn)了各種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與整合。
另一方面,減輕教師板書負擔,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常需要將本節(jié)所講知識點寫在黑板上,大量的板書無疑占用了教師相當多的時間。采用多媒體可以提前將所要板書的內(nèi)容輸入電腦,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就不必逐字進行書寫,只需相應的操作,便可以將所要板書的內(nèi)容清晰完整地顯示出來。這樣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可以為學生與教師的主動探究贏得更多的時間,增大課堂教學知識密度與課堂教學容量。
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對外界信息的獲取與提煉并不僅僅局限于文字,還包括圖片、圖像、音頻與視頻等多種渠道。傳統(tǒng)教學以閱讀教材以及聽教師的語言描述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學生所獲取的知識有限。將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于歷史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與資料,可以融合影視劇片斷、遺留下來的字畫、各地考古發(fā)現(xiàn)、各種研究等于一體,可以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來獲取各類信息,獲得更多形象可感、具體可知的感性認識,可以豐富思維表象,這對于學生思維的激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更能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對歷史產(chǎn)生新的看法與見解。
什么樣的課件才是優(yōu)秀的課件、成功的課件?許多教師認為課件越優(yōu)美越好,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許多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過于重視課件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不錯,這樣的課件確實可以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點卻是集中在課件的表現(xiàn)形式上,是那些形象的圖片、優(yōu)美的意境、動聽的音樂與精彩的視頻,而并沒有將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點轉移到歷史知識本身上來。這樣不僅沒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相反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沒有關注知識,最后教師還是不得不強行將學生拉到歷史知識的講述上來。
形象的圖片、直觀的畫面等這些確實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擁有更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獲取更多的感性認知,經(jīng)過自身的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來上升為理性認知,從而達到歷史知識本質(zhì)性規(guī)律的理解,這樣確實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但是許多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將整個教案完全暴露在學生面前,一覽無余,可以說問題在前,答案在后,對于問題的提出與解答并沒有過多的懸念。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可以從圖片或是文字上看到答案,學生并沒有思考與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何談起?
多媒體的運用減輕了教師的課業(yè)負擔,教師在課上操作課件便可以,但是許多教師由此陷入為課件所奴役的被動局面。課件是教師課前對教學的提前預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隨堂表現(xiàn)來靈活地調(diào)整,以使整個教學處于不斷的動態(tài)生成中,使多媒體更好地為教學所服務。但是許多教師卻淪為多媒體的奴隸,課上只是機械地操作課件,只是在講解課件,與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滿堂灌沒有什么區(qū)別,學生都是處于被動從屬地位,是接收知識的容器。唯一的區(qū)別恐怕只是傳統(tǒng)教學是滿堂人灌,而現(xiàn)代教學是滿堂電灌,是穿新鞋走舊路,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兩面性,在給教學帶來重大優(yōu)勢的同時也對教學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教師要理性地認識到多媒體運用的效果關鍵在于自己,教師認識科學、運用合理,多媒體就能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促進學生素養(yǎng)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相反,如果教師認識不科學、運用不合理,那么多媒體就只能成為教學的累贅、教學的干擾,而使教學走入成功的對立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多媒體的運用與新課程改革結合起來,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將多媒體科學合理地運于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挖掘多媒體教學潛在的教學資源與優(yōu)勢,使學生充滿激情與動力地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大力推進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益,使多媒體教學成為初中歷史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崔會庭.談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的利弊[J].教苑薈萃,2011(28).
[2]陳素芳.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J].新課程學習,2012(3):160-161.
[3]張瑛.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利弊[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0(5):77-79.
[4]夏敏麗.淺析多媒體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利弊[J].都市家教,201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