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和
我院1998年7月至2010年1月診冶3例妊娠合并子宮脈管瘤患者,現(xiàn)報告如下。
例1、某女,24歲,因停經9月余,伴下腹脹痛7 d,于1998年7朋15日入院。查,宮頸后唇及前唇1/3,可見界線清晰暗約色約5×3×3 m3的囊性色塊,表面光滑,按壓褪色。B超報告:如孕38+周單胎頭位,宮頸囊性色塊(血管瘤可能),入院診斷,1 g1P0因頭位待產,2:宮頸脈管瘤。處理:宮頸脈管瘤內注射硬化劑(平陽霉素8 mg+地塞米松4 mg+注射用水4 ml),次日行剖宮產一活女嬰,重3200 g,術后5 d母子平安出院。術后1月再注射1次,術后2月行脈管瘤基底部電切術。術后病檢,宮頸海綿狀血管瘤。
例2:某女,22歲,G1P0及40+6周頭位臨產,胎兒宮內窘迫,于2004年4月7日入院,當日行剖宮產術,手術順利,清理腹腔時發(fā)現(xiàn)宮底部有一囊性約3×2 cm2的色塊膨出,囊面似胎膜,腹狀物上行布著細密,呈螺旋樣扭曲血管,切開漿膜分離色塊根部,創(chuàng)面滲血較多,間斷縫合創(chuàng)面,術后病檢,海綿狀血管瘤。
例3,某女,35歲,因 G6P2孕40+6因頭位待產,于2009年7月8日入院,次日行靜脈滴注催產素引產,上午11:40誘發(fā)同律宮縮,14:55順娩一活男嬰,重3800 g,產后10 min胎盤自下,出血200 ml,胎膜不全,指搔宮腔,出血反面增多,軟產道無裂傷,應用宮液劑無效,半小時內出血2000 ml,查血常規(guī):PLT77 ×109g/L,HGB73 g/L,凝血四項,APTT65 s,TT58 s,F(xiàn)IB1.02 g/L,考慮產后出血并DIC,立即輸新鮮血及切除子宮??梢娮訉m后壁黏膜層有多個黃豆至吞豆大小結節(jié),結節(jié)內可見大小不等的蜂窩狀腔竇。總失血量達5000 ml,術后病檢報告子宮脈管瘤,綜合冶療20 d母子平安出院。
子宮脈管瘤是罕見的子宮良性腫瘤,脈管系統(tǒng)由胚外中胚葉原始血島發(fā)展而來,初為實質性條索狀,以后逐漸分化成管腔,若有部份組織脫離脈管系統(tǒng)在其他器官內發(fā)展,則形成脈管瘤。該病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年齡20~77歲,30歲左右多見。脈管瘤生長緩慢,一般不發(fā)生惡變,該病無典型癥狀,有癥狀也無特異性,如有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及腹痛,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由子宮黏膜下血管瘤碩裂引起。腹痛可能為血管瘤破裂形成血腫或腫瘤退行變引起。術前不易確診,術中發(fā)現(xiàn)質軟,紫紅色觸及搏動的包塊,應考慮到本病,產后陰道大量出血,應用宮縮劑無效,排除產道損傷,應考到本病。冶療以切除子宮為主。宮頸脈管瘤,注射硬化劑后局部電切,也可中藥活療或飲食治療,如:三七粉 3 g/次,3 次/d,仙鶴草 50 g,龍骨 50 g,牡蠣50 g,水煎服,3 次/d,黑木耳20 g,冰糖10 g,大棗10枚,1劑/d,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