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珍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手術的臨床觀察
孫會珍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 2010年 3月至2013 年 3月收治過的進行骨科手術的老年患者 48例,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Ⅰ、Ⅱ、Ⅲ組),每組各16例。Ⅰ組采用腰叢復合淺全麻術;Ⅱ組采用全麻術;Ⅲ組采用腰麻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比較麻醉前后以及手術中1 h這幾個階段患者的心率及中心靜脈壓等血流動力學指標, 并對三種麻醉方式的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三種麻醉方式均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且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種麻醉方式對中心靜脈壓(CVP)、心率(HR)的影響存在差異,各組內各時間點間血流動力學變化存在差異。結論 老年患者骨科手術采用腰叢復合淺全麻血流動力學變化較穩(wěn)定。對于老年手術患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麻醉方式。
不同麻醉方式;老年患者;術后;臨床觀察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 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 因此, 老年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比例也相應增加。采取正確的麻醉方式, 提高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減少老年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已成為當前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研究的重點[1]。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人民醫(yī)院選取于2010年3月至 2013 年 3月收治過的進行骨科手術的老年患者 48 例為研究對象, 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對其麻醉效果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 2010年 3月至 2013 年 3月收治過的進行骨科手術的老年患者 48 例, 男31例, 女17例, 年齡60~82歲, 體質量45~75 kg。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Ⅰ、Ⅱ、Ⅲ 組, 每組各16例。所有患者行單側股骨頭置換或全髖置換,Ⅰ組采用腰叢復合淺全麻術;Ⅱ組采用全麻術;Ⅲ組采用腰麻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所有患者為均無藥過敏、凝血功能障礙等椎管內麻醉或神經阻滯禁忌的情況。3組患者在年齡、體質量、手術時間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腰叢復合淺全麻術 首先腰叢定位, 腰叢注藥, 先注射1%利多卡因20 ml, 再注射0.5% 羅哌卡因30 ml, 取平臥位。麻醉誘導給予異丙酚5~7 ml, 入睡后維庫溴銨0.08 mg/kg 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控制呼吸, 術中以異丙酚(2~5) mg·kg-1·h-1維持淺全麻, 手術結束前停止麻醉[2]。
1.2.2 全麻術 采用異丙酚5~7 ml, 芬太尼0.2 mg, 維庫溴銨0.08 mg/kg誘導后置入喉罩, 機械通氣, 異丙酚(5~10) mg·kg-1·h-1及七氟烷0.5~1.5%維持麻醉。
1.2.3 腰麻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方法 行椎管內麻醉, 有腦脊液流出時注入0.33%布比卡因重比重液3 mL, 頭向置入硬膜外導管3~5 cm。
1.2.4 監(jiān)測指標 比較三組患者麻醉前, 手術結束時以及麻醉結束后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心輸出量(CO)、中心靜脈壓(CVP)、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肺動脈壓(PAP)。
1.2.5 麻醉效果評價 依據麻醉效果評定標準[3]對麻醉效果進行評價。優(yōu):手術過程中無疼痛感, 手術順利完成;良:手術過程中出現患者可以耐受的疼痛感, 不影響手術的開展;差:手術過程中出現明顯的疼痛, 患者無法耐受, 無法正常開展手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用( x-±s)來表示, 組內各時間點采用重復測量數據多重比較配對 t 檢驗進行兩兩比較, 組間每個時間點使用多元方差分析進行比較。
2.1 各組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 三組患者麻醉前MAP值分別為(109.1±11.1)mmHg、(112.3±11.8)mmHg、(115.1±12.1)mmHg;麻醉后MAP值分別為(90.9±10.8)mmHg、(107.9±22.9)mmHg、(89.3±17.1)mmHg, 兩組相比,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麻醉前各組的HR分別為(90.1±7.8)次 / min、(86.0 ± 13.9)次 /min、(87.2±13.5)次 /min;手術結束時各組的HR分別為(83.2±10.0)次 /min、(75.1±11.1)次 /min、(90.7±13.5)次 /min;以及麻醉后各組的HR分別為(90.1±10.0)次 /min、(88.0±15.9)次 /min、(89.4±14.3)次 /min, 結果表明各時間段Ⅱ組患者的HR均低于Ⅲ組患者。
Ⅰ組、Ⅱ組手術結束時的CO分別為(4.42±14.2)L/min、(4.91±5.01)L/min麻醉前的CO分別為(5.61±1.40)L/min、(5.37±1.31)L/min, 手術結束時CO顯著低于麻醉前(P<0.01)。Ⅲ組患者在麻醉前、手術結束時以及麻醉后各時間點CO分別為(5.44±1.01)L/min、(4.09±1.02)L/min、(5.11±1.35)L/min,在同樣時間點Ⅲ組患者的CO 均高于Ⅱ組(P<0.01)。
Ⅱ組在手術結束時及麻醉結束后時的PAP 分別為(21.3±5.9) mmHg、(20.8±4.9) mmHg, 顯著高于麻醉前的PAP(16.4±4.1) mmHg (P<0.01);Ⅰ組手術結束時的PAP為(13.3±3.2) mmHg低于麻醉前(15.9±2.7 mmHg)。Ⅲ組患者在手術結束時的CVP為(3.1±2.9 )mmHg;Ⅱ組為(6.0±2.6) mmHg, 顯著高于Ⅲ組患者(P<0.05)。
2.2 各組老年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三種麻醉方式均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優(yōu)良率均為100%。治療效果為優(yōu)的患者Ⅰ組14例,Ⅱ組15例, Ⅲ組12例, 且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表明, 腰叢復合淺全麻術、全麻術以及腰麻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術應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術中均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但是, 老年人全麻后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 麻醉藥對心臟的抑制較明顯。采用腰叢復合淺全麻術時, 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鎮(zhèn)痛滿意, 心輸出量、體循環(huán)阻力和肺循環(huán)壓力均維持較穩(wěn)定, 因此被認為是應用于老年人髖部骨科手術的手術的最佳麻醉方式。
老年手術患者手術麻醉后, 內殘留的麻醉藥物及基礎疾病的共同作用下,大幅增加了麻醉的風險,影響麻醉效果[4]。鑒于老年手術患者的自身生理功能的衰退,對于麻醉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度相對較差,對于麻醉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度均相對較差,要想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我們就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從而選擇恰當的麻醉方法。
[1] 陳文亞.三種麻醉方式在小兒腹股溝區(qū)手術的應用比較.華西醫(yī)學, 2010,25(6):1111-1112.
[2] 郭獻陽,徐旭仲,陳麗梅,等.序貫法測定患者坐骨神經阻滯起效時間限定的利多卡因半數有效量.中華醫(yī)學雜志, 2008, 88(9):594-596.
[3] 趙麗華.兩種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48例比較.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1, 2(2):103.
[4] 黃榮杏.老年病人術后麻醉恢復期的觀察與護理.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7,28(14):1749-1750.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different anesthesia techniques in aged patients' surgery
SUN Hui-zhen.
Anesthesiology of People's Hospital, Guangrao, Dongying City, Shandong 2573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techniques in aged patients’surgery.Methods 4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accepted by our hospital during March 2010 to March 2013 were underwent orthopaedic surgery.All patients were seperated into 3 groups randomly,each group had 16 cases.Patients in group Ⅰtreated with the lumbar plexus composite shallow anesthesia surgery,while patients in groupⅡtreat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and patients in group Ⅲtreated with lumbar hemp combined epidural anesthesia.Compar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3 different anesthesia techniques.Results All 3 anesthesia techniques can accquire satisfying effect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P>0.05).CVP、HR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group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hemodynamics indexes.Conclusion Lumbar plexus block is superior to general anesthesia or CSEA, and the invasive hemodynamics is more stability for the elderly undergone hip surgery.And we should adopt suitable anesthesia for elderly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ir particular physical conditions.
Different anesthesia techniques; Elderly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linical observations
257300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