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微
(河北大學 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書學津梁 技法垂范
—— 評《大學書法訓練教程》
孫 微
(河北大學 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張學鵬教授主編的《大學書法訓練教程》內(nèi)容全面豐富,章節(jié)設(shè)置合理,可操作性、實用性、針對性強,注重書法的文化內(nèi)涵,強調(diào)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和品味,是目前教育界最權(quán)威的大學書法教材。
教材;書法;評價
張學鵬教授是唐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專職書法教師,憑借著個人非凡的努力,在書法藝術(shù)領(lǐng)域已經(jīng)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至今已出版書法專著、教材、字帖200余種,擔任全國師范書法教研中心組秘書長,并多次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被評為全國師范院校優(yōu)秀書法教育工作者。由張學鵬教授主編的《大學書法訓練教程》一書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筆者通讀全書后發(fā)現(xiàn),此書作為全國高等院校特別是師范院校書法課、三筆字課、規(guī)范字課的教材,與其他同類教材相比有著突出的優(yōu)點。
《大學書法訓練教程》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年齡和接受特點,共設(shè)置了十三章,從緒論、規(guī)范漢字書寫知識,到硬筆書法、粉筆字、書法簡史,再逐漸過渡到毛筆書法,乃至中國書法與傳統(tǒng)文化思想,每個部分都設(shè)有專章進行論述,內(nèi)容全面豐富,做到了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眉目清楚,綱舉目張。其中將硬筆書法的章節(jié)置于毛筆書法章節(jié)之前,也是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教學實際而作的安排。這樣的章節(jié)設(shè)置,便于教師結(jié)合本校開課實際和學生接受情況進行選講。例如對于那些只是想把硬筆字寫好的同學而言,可以重點學習本書第二、三、四章;如果是師范院校的大學生,還要熟悉和掌握第五章粉筆字書寫常識和板書常識;對書法藝術(shù)有濃厚興趣并且期望深入研究的同學,通過對教材全部內(nèi)容的學習,就會對書法技法、各種書體、書法史和書法文化有全面而系統(tǒng)的認識。
《大學書法訓練教程》特別強調(diào)書法訓練的可操作性,所論技法都是作者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jié)出來的,真實可信,非常易于學生理解掌握。這種可操作性,首先得益于著者在書法技法理論表述方式上的革新。書中對“法”的深入剖析令人信服,著者通過學理性的精微方法,剖析漢字的筆順、筆畫、結(jié)構(gòu)等問題,打破了長期以來傳統(tǒng)教材“點如高山墜石,橫如千里陣云”這種模糊的描述方式,可謂書法教學中的重大突破。例如,對“九”字筆順的分析,既合理形象,又易理解(19頁)。在講析基本筆畫時,便借助了生動的幾何語言,如描述“長橫”的寫法時說:“從左上向右下沿45o頓筆起筆,稍回筆后向右行筆,到右邊后略微轉(zhuǎn)向右上,再向右下頓筆,最后向左上回筆?!鳖愃七@樣的描述相當清晰明了,便于讀者模仿學習。在講到硬筆楷書的結(jié)字原則時,著者又引入了黃金分割律理論,并以“也”字和“及”字作為例證加以分析證明(52-53頁),這些都是著者長期致力于書法教育研究所取得的重要創(chuàng)獲,可稱知言。此外,著者還注意總結(jié)學習規(guī)律,制成易于背誦的口訣,比如將“臨摹”的步驟總結(jié)為“一看、二臨、三比、四記”,將硬筆楷書的“變化原則”總結(jié)為“三緊三松”(即內(nèi)緊外松、上緊下松、左緊右松),這些便捷易誦的方法都頗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精辟總結(jié)都是張學鵬教授20余年豐富的書法教學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
作為一部專供大學生學習使用的書法教材,本書的針對性也非常強。例如相對于毛筆書法而言,硬筆書法對大學生來說無疑是更容易掌握的。而在硬筆書法中,硬筆楷書、硬筆行書又是最實用的字體,特別是行書的書寫速度快,比草書容易辨認,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而行書又可以細分為形體相對規(guī)范易認,接近楷書的行楷,還有形體變化較大,接近草書的行草。本書則選取了比較規(guī)范、易于學習掌握的行楷進行講解,這也是針對大學階段學生特點考慮和設(shè)計的。本書以大量篇幅講解了硬筆楷書、硬筆行書的書寫技法,最適合大學生揣摩和學習理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較高的實用性。而第五章粉筆字和板書部分的內(nèi)容,則是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必修內(nèi)容。大學生如果按照書中設(shè)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加強基礎(chǔ)訓練,循序漸進,相信可以迅速地提高書寫水平。
《大學書法訓練教程》除了詳解具體書法技法之外,還特別注重書法的文化內(nèi)涵和文化屬性,強調(diào)學習者應(yīng)超出技藝層面,從更高的文化和藝術(shù)層面去理解書法的內(nèi)涵和真諦。因此書中專列第十三章,講解中國書法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分別從中國書法與儒、釋、道三家文化的關(guān)系入手,詳細闡發(fā)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歷代書法家的風格法度的影響。不僅如此,此書在每章具體的論述中,也都滲透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體認和深切的人文情懷。比如書中指出:“在各種書體中,楷書的筆法最為繁復,字法最為嚴格,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書體,更代表了中國人的文化取向,代表了華夏民族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楷書點畫的嚴謹,結(jié)構(gòu)的穩(wěn)重,章法的平正,氣度的雍容,都是儒家思想的外在流露。所以楷書才會成為千百年來正式場合應(yīng)用得最多的書體,是書如其人的典型代表。學好楷書,不僅可以上追篆隸,下啟行草,而且能夠完善人格,提高修養(yǎng)?!保?01頁)這樣精辟的論述,非深于書道者不能道也,表現(xiàn)了著者對中國書法文化的深刻洞察與體悟。另外在第六章“書法簡史”部分,按照時代先后順序介紹了中國書法源遠流長的歷史,列舉了各個時代的書法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并精選了60余幅歷代碑帖楹聯(lián)佳作的圖片以相印證,可謂琳瑯滿目,珠璣畢陳,令人展卷之際愛不釋手、目不暇接。讀者可以在欣賞歷代書法名作的同時,從高屋建瓴的視角,更加感性地把握漢字和書法發(fā)展的歷史,從而提高藝術(shù)感悟力和鑒別力,加深對書法傳承歷史過程的了解和認知,也容易通過對照練習把握所學的知識與技法。
毋庸諱言,作為一部應(yīng)用相當廣泛的大學教材,此書也存在著一些微小失誤和值得進一步推敲修訂之處。例如第一章第二節(jié)談“錯字”時,稱“刊”字第三筆是豎,不能寫成撇(22頁)。其實這種說法稍有不嚴謹之處,“刊”字第三筆若寫成撇則是另一字“刋”,讀作qiàn,《玉篇·刀部》曰:“刋,切也?!绷硗狻蹲謪R·刀部》曰:“刋,俗為雕刊字,誤?!币簿褪钦f,“刋”另為一字(不能說是錯字),意作切講,但有時也作為“刊”字的訛字。又如本書26頁說,“經(jīng)歷”的“歷”的繁體寫法是“歴”。疑有誤?!皻v”的繁體寫法應(yīng)作“歷”,而非“歴”?!皻s”作為“歷”的通假字在古書中雖也很常見,但是“歷”字才是正字,此字的本字從禾而不從木。同樣,書中還說“日歷”的“歷”的繁體寫法是“暦”,這也是不嚴謹?shù)?。“日歷”的“歷”的繁體字應(yīng)作“曆”,從禾而不從木,“暦”字是“曆”的通假字,但一般以“曆”為正字。又如本書25頁談到異體字時舉出“眀”作為“明”的異體字。所謂異體字,是指音同、義同而形體不同的字?!氨b”字雖與“明”字同音,確實也常作為“明”的通假字或俗體字,但是除此之外,“眀”還有“視”的意思,《玉篇·目部》曰:“眀,視也。”《集韻·庚韻》曰:“眀,視瞭也?!薄氨b”的這個意項與“明”字存在差異,不盡符合異體字的定義,所以不宜在教材中舉出作為異體字的范例。然而瑕不掩瑜,若能對以上這些不太嚴謹之處稍作修訂,則本書定能臻于至善。
(責任編輯、校對:任海生)
Handwriting Guide and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A Discussion on University Calligraphy Training Tutorials
SUN W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University Calligraphy Training Tutorialswhich was edited by Professor ZHANG Xue-peng, is comprehensive, actionable, practical and targeted. It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emphasizes th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and tastes. So it is by far the most authoritative university calligraphy education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alligraphy; evaluation
G40-014
A
1009-9115(2013)01-0159-02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1.045
2012-06-13
孫微(1971-),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