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居正與萬歷《大明會典》纂修

      2013-02-18 14:23:33原瑞琴
      關(guān)鍵詞:弘治張居正重修

      原瑞琴

      (河南師范大學 社會發(fā)展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453007)

      《大明會典》①《大明會典》簡稱《明會典 》或《會典》,在論文行文中 或用《大明會典》、或《明會典 》或《會典》都為明朝會典的 統(tǒng)稱,若特指某朝所修,在其前加年號,以明示。是一部明代官修的專述有明一代典章制度的典制體史書。其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嘉靖時經(jīng)兩次增補,萬歷時又加修訂,纂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被稱為萬歷《大明會典》。

      萬歷《大明會典》作為由政府組織實施并提供場館經(jīng)費所修纂的史書,其修纂既是一種修史活動,更是一種由政府機構(gòu)運作的重大政治活動。有明一代,對于如此重要的史書纂修,一般都是由內(nèi)閣首輔擔任總裁,許多政治家的抱負和理想也常常以此類史書修纂來體現(xiàn)。作為政治上考成法和經(jīng)濟上一條鞭法等改革措施的推進者,張居正在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上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在史學領(lǐng)域也掀起了一場革新,并將其改革措施延伸到主持修纂《大明會典》等史書之中。目前,學界有關(guān)張居正的研究,尤其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上的改革成就研究較多,鮮有對其在官修史書方面特別是有關(guān)其在萬歷《大明會典》纂修方面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大多不夠全面、系統(tǒng)。為此,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這一問題做一梳理,以求教于方家。

      一、上疏請修

      從明代中期開始,社會危機在逐步加深。主要表現(xiàn)為宦官專權(quán),內(nèi)閣紛爭,北方蒙古族和東北滿族的不斷侵擾,土地兼并問題嚴重,流民日益增多,農(nóng)民起義的次數(shù)和規(guī)模都超出了明初,國庫匱乏,財政危機不斷加深,以致明王朝處于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之中。

      面對日益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明朝的有識之士試圖有所振作。在嘉靖晚年,改革已成為一股潮流。明中葉以來賦役改革發(fā)展至萬歷初年,以張居正所進行的政治、經(jīng)濟綜合改革和“一條鞭法”在全國全面推廣而達到高潮。張居正改革包括:清丈土地,整頓財政,推行一條鞭法,整頓邊防,整頓吏治,整頓學校等。特別是在經(jīng)濟上,通過實行賦役合一、“計畝征銀”,使生產(chǎn)關(guān)系得到一些調(diào)整,農(nóng)民的人身依附關(guān)系更為松懈,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解放。同時,賦役實行折征銀兩,簡化了項目,有利于由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轉(zhuǎn)型,又反過來激發(fā)了商品經(jīng)濟生產(chǎn)的發(fā)展。而隨著人們“本末”觀念的更新和商品意識增強,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歷史性的變革,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出現(xiàn)新的變化,自然經(jīng)濟的統(tǒng)治地位開始動搖。商業(yè)性農(nóng)業(yè)獲得空前大發(fā)展,農(nóng)業(yè)人口減少,工商業(yè)人口猛增。張居正改革,是明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挽救明中葉以后積弱積貧的統(tǒng)治危機而搞的一場改良活動。

      對此,《明史》稱贊道:“居正為政,以尊主權(quán)、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1]。改革使萬歷初十年之內(nèi),政令統(tǒng)一,財政有余。嘉、隆時期,明朝的財政年年虧空,經(jīng)過張居正的改革整頓后,變得綽有剩余?!靶兄茫珎}粟充盈,可支十年”[1]。在軍事上,張居正當政以前“虜患日深,邊事久廢”的局面,這時邊防寧謐。另外改革也使多年積弊重病為之一清,明朝出現(xiàn)了中興的局面。

      對照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弘治《大明會典》的基礎(chǔ)上,無論是嘉靖時對《大明會典》的續(xù)修,還是萬歷時對《大明會典》的重修,都符合“盛世修典”的規(guī)律。嘉靖七年、二十四年開始的兩次續(xù)修,正值世宗撥亂反正、銳意求治時期,一方面表明世宗亟欲建功立業(yè)和標榜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其欲把自身在“大禮議之爭”中取得的勝利成果盡快文本化、制度化的體現(xiàn)。萬歷時期《大明會典》的重修,正值萬歷初年改革時期。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相對穩(wěn)定以及張居正改革,自然為萬歷《大明會典》纂修的時代背景。

      《大明會典》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經(jīng)正德時參校后刊行,共一百八十卷,結(jié)構(gòu)以官署為中心,附以歷年事例,使官與事相結(jié)合,是為弘治《大明會典》。嘉靖年間,又經(jīng)過兩次續(xù)修,補充了自弘治十六年(1503)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間事例,凡53卷,雖“已經(jīng)進呈”,但“未蒙刊布”或“世宗留之禁中,不制序,不發(fā)刊”[2]。所以,萬歷初通行全國使用的依然是由正德校正刊行的弘治《大明會典》。自弘治十五年(1503)纂修之后,“至今代更四圣,歲踰六紀。典章法度不無損益異同,其條貫散見于簡冊卷牘之間。凡百有司,艱于考據(jù),諸所援附,鮮有定畫,以致論議煩滋,法令數(shù)易”,造成了“吏不知所守,民不知所從”的局面②文中標[3]的均出自《明神宗實錄》,具體出處見所引內(nèi)容后的括號內(nèi)。[3](卷二十四“萬歷二年四月甲寅”條)。為此,隆慶二年(1568)勛陽巡撫都御史孫應(yīng)鰲曾奏請補輯嘉靖二十八年以后事例,附入《會典》③《明穆宗實錄》卷二十一“隆慶二年六月庚子”條。。萬歷二年(1574)四月,禮部覆禮科給事中林景旸復(fù)申前請補輯所缺事例入《會典》[3],但皆未允行。究其原因,是當時嘉靖、隆慶“兩朝《實錄》尚未告成”,史官“披閱校正,日不暇給”,為防止“顧此失彼”、“事難兼理”,重修《會典》一事只得推遲。到萬歷三年十一月,湖廣道御史沈楩又奏請“將見行事例悉令諸司循年、順月別類分門,舉要刈煩,斟酌損益,匯書進呈,刊布天下,與《會典》律令諸書并傳,使中外人人得以通曉,奉旨國家典章法度備載”[3](卷四十四“萬歷三年十一月乙未朔”條),《大明會典》重修已拭目以待。

      至萬歷四年六月,《明穆宗實錄》業(yè)已進呈,《明世宗實錄》編纂將畢。十六日,大學士張居正等奏請重修《大明會典》,并就籌備事宜上疏神宗,他說:

      《會典》一書,于昭代之典章法度,綱目畢舉,經(jīng)列圣之因革損益,美善兼該,比之《周官》、《唐典》,信為超軼矣。顧其書創(chuàng)修于弘治之壬戌,后乃缺如;續(xù)編于嘉靖之已酉,未經(jīng)頒布。又近年以來,好事者喜于紛更,建議者鮮諳國體,條例紛紜,自相牴牾,耳目淆惑,莫知適從。我祖宗之良法美意幾于淪失矣。今幸圣明御極,百度維新,委宜及今編輯成書,以定一代之章程,垂萬年之典則……。④文中標[4]的均出自《張?zhí)兰罚唧w出處見所引內(nèi)容后的括號內(nèi)。[4](卷四十《請重修〈大明會典〉疏》)

      在張居正看來,重修《會典》勢在必行:一是嘉靖年間兩修《會典》,雖補充了正德《會典》所缺事例,但“未經(jīng)頒布”;主要是由于某些人“鮮諳國體”,卻又“喜于紛更”,致使舊《會典》“條例紛紜,自相牴牾”,讓人“莫知適從”。所以,張居正希望通過重修能對《會典》“校訂差訛,補輯缺漏”,從而使《會典》真正成為“一代畫一經(jīng)常之典”[4](卷四十四《請專官纂修疏》),“以定一代之章程,垂萬年之典則”。

      到萬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萬歷皇帝下令重修,二十一日《皇帝敕諭內(nèi)閣》中敘述了其間經(jīng)緯:

      自嘉靖已酉而來,又歷二十余載,中間事體亦復(fù)繁多。好事者喜于紛更,建議者鮮諳國體。法令數(shù)易,條例紛紜,甲乙互乖,援附靡準。我祖宗之良法美意幾于淪失矣。今特命卿等查照弘治年間創(chuàng)修,及我皇祖敕諭重修事理,擇日開館,分局纂修。校訂差訛,補輯缺漏。其近年六部等衙門見行事例各令選委司屬官,遵照體例,分類編集,審訂折衷,開具送館。卿等督率各官,悉心考究,務(wù)令諸司一體,前后相貫,用不失我祖宗立法初意,以成一代畫一經(jīng)常之典,昭示無極,庶副朕法祖圖治至意。其總裁、副總裁及纂修等官職名,并合行事宜,陸續(xù)開具來聞。欽哉!故諭。⑤萬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帝敕諭內(nèi)閣》,載萬歷《大明會典》卷首。

      二、出任總裁

      萬歷《大明會典》的纂修自萬歷四年(1573)七月至萬歷十五年(1587),歷時11年。此書成之日,張居正已不在人世,且最終纂修的總裁官題為申時行、王錫爵、許國等人。但是,縱觀整個纂修過程,尤其在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過世之前,張居正一直起著總領(lǐng)史事、發(fā)揮總裁的作用。尤其是他以內(nèi)閣首輔的身份出任總裁官,使他發(fā)揮的作用更為突出。

      據(jù)《明神宗實錄》載,萬歷四年六月癸未“命大學士張居正等充纂修大明會典總裁[3](卷五十一“萬歷四年六月癸未”條)”。此前,張居正作為總領(lǐng)史事的內(nèi)閣首輔,曾組織領(lǐng)導了《明世宗實錄》、《明穆宗實錄》等官修史書的纂修,他對過去官修《實錄》存在的弊病有切身的體會,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修史經(jīng)驗,再加上其強烈的史學意識,自然表現(xiàn)出對官修史書編纂卓越的領(lǐng)導才能。

      其一,制定了靈活、可行的纂修計劃。

      張居正為官善于計劃謀略,這在其主持纂修世、穆兩朝《實錄》就有突出表現(xiàn)。張居正以改革家的魄力和遠見制定了《明世宗實錄》與《明穆宗實錄》修纂的總體規(guī)劃,決定兩部《實錄》同時并進,但先集中力量完成篇幅較少的《明穆宗實錄》,然后再集中全部力量纂完卷帙浩繁的《明世宗實錄》。如張居正在《纂修事宜疏》中談到:

      皇祖歷世四紀,事跡浩繁,編纂之工,卒難就緒?;士寂R御六年,其功德之實,昭然如日中天,皆諸臣耳目之所睹記。無煩搜索,不假闕疑;但能依限加功,自可刻日竣事。合無不拘朝代次序,俟《穆宗莊皇帝實錄》纂成之日,容臣等先次進呈;卻令兩館各官,并力俱纂《世宗肅皇帝實錄》,則兩朝大典,可以次第告成矣。[4]《張?zhí)兰罚ň砣摺蹲胄奘乱耸琛罚?/p>

      按照萬歷《大明會典》的纂修計劃,在上奏重修事宜后,張居正及時安排各部院衙門“將見行事例選委司屬官素有文學者,分類編輯,送館備錄[4](卷四十《請重修〈大明會典〉疏》)”,并對纂修其它事宜,也做了具體籌劃:

      比時委因兩朝《實錄》未成,勢難兼理。今穆宗皇帝《實錄》進呈已久,世宗皇帝《實錄》編纂已完,臣等刪潤,功亦將畢,催督繕寫,計歲終可以進呈,所有編纂諸臣在館稍暇,前項欽奉明旨續(xù)修《會典》一節(jié),相應(yīng)及時舉行。合候命下,查照弘治、嘉靖年間事例,擇日開館,命官纂輯。[4](卷四十《請重修〈大明會典〉疏》)

      其二,抽調(diào)諳熟本朝典制、擅長史事之人參與編纂。

      為了保證完成既定的纂修任務(wù),萬歷四年六月乙酉,“大學士張居正等請以禮部尚書兼學士馬自強,禮部左右侍郎兼侍讀學士汪鏜、林士章,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申時行、王錫爵充修輯《會典》副總裁官;左右中允兼編修陳經(jīng)邦、何雒文,右贊善兼檢討許國、陳思育,修撰趙志皋、田一俊、徐顯卿、張位、韓世能、于慎行、朱賡、李長春、孫繼皋,編修沉淵、習孔教、范謙、黃鳳翔、劉瑊、盛訥、黃洪憲、劉虞夔、劉元震、公家臣、史鈳、余孟麟、王應(yīng)選,簡討劉克正、劉楚先、王祖嫡、趙用賢充纂修官;禮部儀制司郎中兼司經(jīng)局正字馬繼文,大官署署正成楫充催纂官管典籍事;右評事沈洧,詹事府主簿兼正字何初、孔目、楊士廉充收掌官;大理寺右寺正劉大武,右評事張德化、劉叔龍、王贊袞、鄭瑤,順天府通判陳珩,良醞署署丞高民怡,中書舍人包漸、林試,中書舍人吳果、顧祖源、吳庚、汪民敬,鴻臚寺主簿程大憲、馬繼志,署丞趙應(yīng)宿、孫說、章如鋌、謝用樞、湯應(yīng)龍、崔光弼、吳子像、陳晉卿、楊繼成,序班伯輝、沉云慶、王延年、孫承爵、王國新、叢文光、劉瑄、田畯、馬應(yīng)干,譯字官序班田東作監(jiān)修館辦事,主簿周大珪充謄錄官”[3](卷五十一“萬歷四年六月乙酉”條)。己丑,“又以司業(yè)戴洵改左中允兼編修充《會典》纂修官?!保?](卷五十一“萬歷四年六月己丑”條)

      對于他的建議,神宗皇帝皆加以采納。這些人也多是進士出身,屬文學之士,諳熟本朝典制,擅長史事。

      其三,主張事必專任、功必立程。

      萬歷四年六月,正當總裁張居正集中全力修纂《世宗實錄》時,《大明會典》的重修又拉開了帷幕。這無疑加重了史館的負擔,重修《大明會典》較弘治《大明會典》纂修、嘉靖《大明會典》續(xù)修時變得更為復(fù)雜。作為《明世宗實錄》的總裁張居正、副總裁汪鏜等都兼任重修《大明會典》的正、副總裁。修纂官也相互兼任,《明神宗實錄》各卷記載了一些正在纂修《明世宗實錄》的官員同時又被任命兼修《大明會典》的官員。如:《明神宗實錄》卷五十一載:“(萬歷四年六月)乙酉,……時馬自強等方纂修《世宗實錄》未成,詔不妨以原務(wù)兼修?!保?](卷五十一“萬歷四年六月乙酉”條)又卷五十四載:“萬歷四年九月丁未,命《實錄》纂修官簡討王弘誨兼充《會典》纂修官。”[3](卷五十四“萬歷四年九月丁未”條)

      鑒于此,張居正提出“事必專任,乃可責成,力不他分,乃能就緒”[4](卷四十四《請專官纂修疏》)的觀點。萬歷八年張居正請求任命專職官員重修《大明會典》的奏疏,認為修史非有專職人員方可責成,于是上疏舉薦專職副總裁,他說:

      顧事必專任,乃可責成;力不他分,乃能就緒。往者,纂修兩朝《實錄》,亦皆專屬副總裁兩員,臣等又月有程督,歲有稽考,乃克有成。今《會典》事理,又與實錄不同,考索講求,尤費心力,非有專責,決難奏功。臣等看得,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余有丁、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許國,文學素優(yōu),年力方富,屬以此事,似可責成。如蒙圣明俯允,將余有丁暫解部事,以本官仍管詹府事,許國協(xié)管府事,俱充副總裁。各暫停常轉(zhuǎn),令其專在史館,遵照敕諭事理,將《會典》新舊原本,細加考究,令具草稿,送臣等刪潤。其原題副總裁官,惟于部務(wù)有暇,相與討論,不必限以章程,致令兩誤。庶幾事有專責,而汗青可期也。[4](卷四十四《請專官纂修疏》)

      故此,張居正打破《實錄》副總裁出自翰林院的定制,不拘一格,舉薦“學素優(yōu),年力方富”的吏部左侍郎余有丁、詹事府詹事許國充副總裁,且讓他們“各暫停常轉(zhuǎn)”,“專在史館,遵照敕諭事理,將《會典》新舊原本,細加考究?!保?](卷四十四《請專官纂修疏》)對于他的建議,神宗皇帝皆加以采納。

      對于纂修任務(wù)的完成,張居正還堅持立定編纂期限,即所謂“定為章程,嚴其限期”。[4](卷四十《纂修書成辭恩命疏》)如在纂修世、穆兩朝《實錄》時,他提出:“每月各館纂修官務(wù)要編成一年之事,送副總裁看詳。月終,副總裁務(wù)要改完一年之事,送臣等刪潤。每年五月間,臣等即將纂完稿本,進呈一次。十月間又進呈一次。大約一月之終,可完一年之事;一季之終,可完三年之事。從此漸次累積,然后成功可期?!保?](卷三十七《纂修事宜疏》)

      其四,加強纂修官的管理與考核。

      為了完成萬歷《大明會典》的纂修,張居正對纂修官員提出嚴格的要求。各官包括副總裁“每日俱在史館供事”,不得隨意外遣;各館纂修官要以職業(yè)為重,以“公家為急”,不得“別求差假,圖遂私情”。他還將整頓吏治的考成法推及史職,強化了對纂修官的履職考核。提出:“書成之日,分別敘錄,但以效勞多寡為差,不復(fù)計其年月久近。如此,庶人有定守,事易考成,在各官可免汗青頭白之譏,而臣等亦得以逭曠職素飱之咎矣?!痹趶埦诱磥?,“國家用人之理,宗核名實之道,實寓于斯”[4](卷三十七《纂修事宜疏》)。

      其五,完善史館供給制度、門衛(wèi)制度。

      張居正為了保證實現(xiàn)專任責成的目的,堅持完善史館供給制度,保障包括酒飯、筆墨、木炭、桌、凳、硯、爐、象牙書圈、紙札等史館所需辦公用品的有效供給。在《明神宗實錄》卷五十二中記錄了“大學士張居正等以重修《會典》請日給副總裁、纂修等官及各員役供事者酒飯、筆墨、木炭等項,照舊開支。其桌、凳、研、爐、大小象牙書圈,內(nèi)監(jiān)照數(shù)送用。刑部、都察院按月支送紙札。外用辦事吏二十名,分送各館管理冊籍,啟閉館門,匠役并校尉照舊應(yīng)用”[3](卷五十二“萬歷四年七月丁未”條)?!捌浜嫌眉堅?、筆墨、酒飯等項,照纂修例給”[4](卷四《議處史職疏》)。他還提議由政府向史官提供校尉、辦事吏、匠役等員工,加強了《會典》館的門衛(wèi)制度。這是前兩次《會典》修纂時所沒有的。門衛(wèi)制度也是史館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為了保證修史環(huán)境的安靜,提高修史效率,同時也做好保密工作,張居正建議史館要加強門衛(wèi)制度,不準閑雜人員隨便出入。他在《議處史職疏》中上言:“除典守謄錄人役隨同共事外,一應(yīng)閑雜人等,不許擅入!”[4](卷四《議處史職疏》)守衛(wèi)史館的人員便是前揭之校尉。

      三、刪潤之功

      萬歷《大明會典》纂修,張居正的刪潤之功甚為顯著。神宗皇帝之所以讓張居正做總裁把守“刪潤”之關(guān)口,主要基于長期以來張居正在國家治理、改革中水平和能力,尤其是基于張居正在完成世、穆兩朝《實錄》纂修中的杰出貢獻。

      張居正在總裁兩部《實錄》期間,按諸司之掌故,網(wǎng)羅舊聞;探內(nèi)府之秘藏,鋪張盛美。事務(wù)闋疑而核實,詞皆舉要以刪煩。至于大經(jīng)大法之所存,則特書屢書而不一,參互考訂,三易稿而成編;潤色討論,十逾年而竣事。張居正表白:“惟我皇祖世宗皇帝實錄……雖皆出于諸臣之手,然實無一字不經(jīng)臣刪潤,無一事不經(jīng)臣討論。既更定其文義,復(fù)讎校其差訛。窮日逮夜,冒暑凌寒,蓋五年于茲,而今始克就”。[4](卷四十《纂修書成辭恩命疏》)對此,神宗皇帝在萬歷五年(1577)八月《世宗實錄》告成時,曾給予張居正很高的贊譽:“皇祖四十五年《實錄》,字字句句都是先生費心看改幾次,我盡知道?!保?](卷四十《纂修書成辭恩命疏》)

      張居正對萬歷《大明會典》的纂修,其中“刪潤之功”與兩朝《實錄》纂修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萬歷《大明會典》全書在內(nèi)容、體例、形式等方面,都超邁前修,更趨完善,不僅補充了自初修、二修以來歷朝事例,以六部為綱,分述諸司職掌,還附以事例、冠服、儀禮等項,且增加插圖,內(nèi)容詳贍,形式活潑。萬歷《會典》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與張居正的悉心籌劃密切相關(guān)。早在萬歷《大明會典》纂修的肇始階段,張居正在請修奏疏中就闡述了許多重要的纂修思想。

      首先,張居正對過去《大明會典》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高度重視。他在《請專官纂修疏》中談到:“《會典》一書,我祖宗列圣典章法度,綱目具存。第簡編浩穰,精核實難。我皇祖世宗肅皇帝,嘗見其一二舛誤,申命儒臣重加校輯。比及進覽,迄未頒行,似于圣心猶有未當。今特命卿等校訂差訛,補輯缺漏,督率各官,悉心考究,務(wù)令諸司一體,前后相貫,用成一代畫一經(jīng)常之典?!保?](卷四十四《請專官纂修疏》)

      其次,張居正對于過去官修史書特別是《大明會典》的內(nèi)容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地分析,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如萬歷六年,張居正上此奏疏,指出《會典·禮典》中,有關(guān)宗藩一事,前后矛盾,最為混亂,列舉事例未當者十一條,并請求在這次重修《大明會典》時,將《禮典》有關(guān)宗藩者,集中起來,分類編錄,刪去牴牾部分,使前后一致;再由群臣研究妥當,最后由神宗親自裁決定稿,使之成為萬世的典范。萬歷六年十二月,神宗則根據(jù)張居正的建議,命纂《宗藩要例書》頒示諸王。

      關(guān)于宗藩條例所存在的問題,張居正列舉了“未妥”之處:

      然以臣等愚見觀之,揆諸事理,尚多有未當者。推原其意,徒以天潢支派浩繁,祿糧匱乏,國家之財力已竭,宗室之冒濫滋多,不得不由為堤防,嚴加裁抑。顧集議之始,未暇精詳,中間彼此矛盾,前后牴牾?;驕p削太苛,有虧敦睦,或擬議不定糜所適從;或一事而或予或奪,或一令而旋行旋止;或事與理舛,窒礙難行;或法與情乖,輕重失當。徒使奸猾得以滋弊,有司無所持循。略舉數(shù)端,可知其概。如親王樂工二十七戶,乃高皇帝所定,載在《會典》。蓋以藩王體尊,其燕饗皆得用樂,不獨迎接詔敕為然。今乃概從裁革,此減削太苛,事例之未妥者也。又如親王故絕既許為之繼封,以重大宗。又云親弟親侄,方許請繼。及查例行之后,亦有不由親弟親侄而繼封者……?!保?](卷四十三《請裁定宗藩事例疏》)

      于萬歷七年十二月,張居正等題稱宗藩未妥事件,乞敕本部將條例再加斟酌,并累朝見行事例系關(guān)宗藩者,悉行裒集分類編錄,仍會多官議擬題請著為憲令,開送纂入會典。已經(jīng)奉旨欽依,待具有次第題請,會官集議,臣等禮部會同宗人府六部、都察院各堂上官、通政司大理寺各掌印官及該科官駙馬都尉許從誠等,將大學士張居正等所題宗藩條例未妥一十二事,并推廣未盡事宜及見行事例條例所未備者,通行欵開詳加酌議,惟求情法適中,科條畫一,足以昭示久,遠為經(jīng)常不易之規(guī)。謹逐一開列前件具題上。[3](卷九十四“萬歷七年十二月甲午”條)

      第三,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維護萬歷《大明會典》的權(quán)威。張居正在奏疏中談到:“今若止將舊本謄寫,附以新例,則不過重錄續(xù)編而已,豈圣明所以屬托臣等之意呼?”“已經(jīng)開館纂修去后,近該副總裁等官,將所編草稿,呈送臣等刪潤。止將舊《會典》并嘉靖二十九年續(xù)修進呈,未奉欽依。舊稿謄寫一遍,稍續(xù)以近年事例,中間體例,尚有未當,紀載頗多缺漏。良由副總裁諸臣,各有部事相妨,無暇討論講究。臣等欲另為修削,苦閣務(wù)浩繁,力有弗給;欲因仍舊貫,聊取完事,則于愚心實有未安者[4](卷四十四《請專官纂修疏》)”。同時,對編入《會典》中的內(nèi)容進行嚴格的審查,堅持國家法規(guī)的生成秩序,以維護《大明會典》的嚴肅性和權(quán)威性。如《明神宗實錄》載張居正等題稱宗藩未妥事件說:

      恭候圣明裁定,臣等禮部并將舊行條例刪去煩文,止存節(jié)要,會為一書,進呈御覽,刊刻成帙,頒布各王府,永永遵承。以后一應(yīng)請乞,但有不遵定例妄援瀆擾者,所奏事情徑自立案不行,仍聽本部及該科參奏得旨,依擬刊布纂入會典。[3](卷九十四“萬歷七年十二月甲午”條)

      又如《明神宗實錄》八十四卷“萬歷七年二月乙酉”條載:“今重修會典,此等條例都著議擬停當改正,行合無敕下,禮部遵照前旨,將前項條例再加斟酌,并上請圣裁,著為憲令,然后開送臣等纂入會典,庶法以畫一,萬世可遵矣”。[3](卷八十四“萬歷七年二月乙酉”條)

      第四,推動纂修體例的發(fā)展和完善。

      張居正在奏疏中還對《大明會典》體例提出改進,即要“掄選儒臣,分局纂修”,對“節(jié)年題準見行事例,分類編集”[4](卷四十《請重修〈大明會典〉疏》)。后來這一思想在萬歷《大明會典》纂修中時得以體現(xiàn),改變舊《會典》僅以編年排序的方法,制定了“從事分類,以類分年,而以‘凡’字冠于事類之首,各年俱以圈隔之”①《明會典·重修凡例》,載萬歷《明會典》卷首。的纂修凡例。這樣《大明會典》橫向按官署分類,同時“籍冊可據(jù)者,先后具載”進行編年排列,使得所記事例始末完整,一一貫通。

      萬歷《大明會典》全書二百二十八卷,與弘治《大明會典》相比,萬歷《大明會典》中吏部少二卷,戶部增三卷,禮部增十一卷,兵部增二十卷,刑部增二卷,工部增十一卷,六科單立一卷,太仆寺單立一卷,太醫(yī)院單立一卷,合計共增四十八卷。萬歷《大明會典》的體例較弘治《大明會典》有相當大的發(fā)展,體例更加完善。

      一是,語言表述更加系統(tǒng)化。弘治《大明會典》在體例上,其行文有一大特點,“一以《職掌》為主,類以頒降群書,附以歷年事例?!雹傥渥冢骸队泼鲿湫颉罚d萬歷《明會典》卷首。凡“纂輯諸書,各以書名冠于本文之上。采輯各衙門造報文冊,及雜考故實,則總名之曰‘事例’”。即《大明會典》全書一律以《諸司職掌》為主,在每一類典制中,首列《諸司職掌》條文,且“凡舊文皆全錄”②《明會典·弘治間凡例》,載萬歷《明會典》卷首。,次列頒降群書。

      二是,標目更加準確。所謂標目,是在一部書內(nèi),按照不同的內(nèi)容分別標出來的。萬歷《大明會典》嚴格按照《凡例》的規(guī)定,以現(xiàn)行體制為準,各載十三司職掌于前,敘列事例于后,不分四科,較弘治《會典》在標目上更為準確;萬歷《會典》卷十二《吏部十一》將其更正為“責任條例”,標目較為準確地反映了內(nèi)容。

      三是,結(jié)構(gòu)更加完備。弘治《大明會典》一百八十卷,萬歷《大明會典》二百二十八卷,從卷數(shù)來看,后者較前者多出四十八卷。萬歷《會典》因革損益,對其目進行了調(diào)整補充。從而使《大明會典》體例結(jié)構(gòu)脈絡(luò)清晰,更系統(tǒng)規(guī)范,不僅便于檢索,且更有利于實際執(zhí)行。

      當然,萬歷《大明會典》纂修絕非張居正一人之功,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但值得思考的是,張居正去世后,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形勢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明代官修史書活動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雖然萬歷《大明會典》在萬歷十五年最終得以成書,但此后的明代官修史書即出現(xiàn)了大的滑坡,《明神宗實錄》等官史的修纂連年累月久拖不成,學界認為自張居正修成《明世宗實錄》后,沒有總裁張居正的明代史館再次陷于管理混亂和懈怠弛廢的狀態(tài)。

      事物的發(fā)展從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促使我們對事物有更深入的認識。僅就萬歷《大明會典》纂修而言,張居正在其間所推行的史館制度改革、為后世積累的官修史書豐富經(jīng)驗,以及所體現(xiàn)出的奮發(fā)有為的改革精神,都對后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三十·張居正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一《重修會典》[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明神宗實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張居正.張?zhí)兰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弘治張居正重修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線上建課重修的探析
      山西青年(2024年2期)2024-02-20 10:57:18
      龍江劇《弘治私勘》
      劇作家(2022年1期)2022-02-11 01:35:16
      學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xù)改進路徑研究
      張居正《論語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磨礪是一筆財富
      張居正寬待對手
      決策探索(2018年13期)2018-11-19 11:37:37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yǎng)人像蠡探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6
      素秀至珍傳世與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紫禁城(2017年7期)2017-01-27 21:43:20
      弘治帝先捧后殺除奸臣
      筆道顏真卿
      詩書畫(2016年1期)2016-04-01 01:43:28
      马尔康县| 绩溪县| 阿拉善盟| 铜川市| 望都县| 庄浪县| 广水市| 武陟县| 德惠市| 中卫市| 开化县| 肥东县| 威信县| 弥勒县| 南昌县| 闸北区| 平山县| 阿图什市| 大兴区| 鄄城县| 噶尔县| 红桥区| 遂溪县| 宣威市| 武乡县| 墨江| 武强县| 台湾省| 肃宁县| 普陀区| 延川县| 循化| 资阳市| 黔南| 泰州市| 定陶县| 合作市| 明星| 万载县| 长葛市|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