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實清晰世界”網站2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珍珠鏈? 一直以來,印度洋沿岸的一連串港口被稱為中國的“珍珠鏈”。懷疑這種說法的人認為,中國并無意愿或能力在這些地方建海軍基地。但珍珠鏈本來就不是用作海軍基地的。筆者去瓜達爾、漢班托塔和中國人活躍的其他印度洋港口實地調查時就曾說過,那些可能是集商業(yè)、政治、戰(zhàn)略及軍事于一體的工程,且這些因素缺一不可。 除了日益依賴中東能源,中國越來越深地介入中東和非洲大陸的貿易、發(fā)展和資源開發(fā),而印度洋是21世紀歐亞的海上指針。從這個意義上講,瓜達爾、漢班托塔等港口,可以是中東與東亞之間的商業(yè)出貨和倉儲中轉站。從戰(zhàn)略上講,它們?yōu)橹袊男屡d商業(yè)帝國提供了類似于19世紀加煤站的作用。 北京明白,使用這些港口,要靠與東道國的良好政治和經貿關系,因此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積極主動幫助巴基斯坦、緬甸、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中國可以說是巴最可靠的盟友,也幫助斯里蘭卡打贏內戰(zhàn),還與印度競相援助孟加拉國。 考慮到北京與這些(印度洋)沿岸國家政經關系密切,協助修建并資助這些港口建設,若今后數年和數十年中國軍艦及商船停靠或使用這些深水港口,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中國肯定無需為進入印度洋而主導西太平洋。它已有軍艦遠航至非洲之角打擊海盜,且隨著在較近海域的權力增加,中國升級行動進入印度洋也將是順理成章的事。 目前,中國正擴充核動力和柴電潛艇,核動力艦船正是像中國這樣具有藍水雄心的國家想要的。據筆者所知,華盛頓無人認為中國人會主導兩大洋、甚至其中一個,但不少人預料,今后幾十年中國會成為西太和印度洋的一支重要海軍力量——但會在一個復雜、多極的軍事環(huán)境下受到美國和別國制衡。 中國向印度洋的商貿和戰(zhàn)略擴展也面臨若干障礙,如距離、當地安全等問題。但最重要的障礙是中國自身的能力。該國經濟如今遇到麻煩,若國內長期動蕩,其海外活動將受累。 與此同時,港口項目在不斷進展。在北京,有人對筆者說,所謂珍珠鏈的概念,無非是中國一些公司看中印度洋沿海的商機,自發(fā)采取行動的產物。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沒錯。但也有中共官員表示中國有權進入印度洋。正如筆者說的,所謂的珍珠鏈說法確實沒錯,但與通常所說存在一定差異。中國人自己可能并無針對印度洋的大計劃或大戰(zhàn)略,(但)他們一直在摸索前進,按自己的方式突破限制?!ㄗ髡吡_伯特·卡普蘭為美國戰(zhàn)略預測公司首席地緣政治分析家,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