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彬 (廣東省揭陽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廣東 揭陽 522000)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上以血糖高為主要特點,常出現(xiàn)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表現(xiàn),即“三多一少”的癥狀[1]?;颊哐且坏┛刂撇缓?,將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尿路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并發(fā)尿路感染患者153例,現(xiàn)回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21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53例,男41例,女112例;年齡24~81歲;病程1~28年。
1.2 診斷標準:目前糖尿病診斷主要按1999年WHO制定的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 2 h血糖≥11.1 mmol/L[2]。尿路感染標準為清潔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105/ml。
1.3 研究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和血糖控制情況等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53例合并了尿路感染,發(fā)生率為14.98%。
2.2 糖尿病患者性別與尿路感染的關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男405例,女616例。在合并尿路感染的153例患者中,男41例,占26.8%;女112例,占73.2%;男性尿路感染發(fā)生率為10.12%,女性為18.18%。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男性(P<0.05)。
2.3 糖尿病患者年齡與尿路感染的關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無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年齡為(42.81±9.52)歲,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年齡為(62.45±12.74)歲。糖尿病患者年齡越大,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越高(P<0.05)。
2.4 糖尿病患者病程與尿路感染的關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 <10年的有806例,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為13.27%;病程 >10年的有 215例,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為23.51%。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隨著病程的延長而增加(P<0.05)。
2.5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與尿路感染的關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無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為(8.31±2.47)mmol/L,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為(10.16±2.58)mmol/L;無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糖化血紅蛋白值為(7.63±2.45),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糖化血紅蛋白值為(9.28±2.42)mmol/L。隨著血糖的升高,尿路感染發(fā)生率也明顯升高(P<0.05)。
感染是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繼發(fā)感染率為32.7% ~90.5%,其中呼吸系統(tǒng)感染居首位,尿路感染居第二位[3]。糖尿病容易并發(fā)感染,而感染反過來又會進一步使血糖增高,因此兩者互為因果,關系密切。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并發(fā)尿路感染;而且糖尿病患者常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膀胱擴張遲緩,造成慢性尿潴留或膀胱殘余尿量增多,這種環(huán)境非常適合細菌的繁殖滋長,從而出現(xiàn)尿路感染。
本組資料顯示,下列因素與尿路感染有明顯關系:①性別: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男性,這跟女性的生理特點有關,女性尿道短而直,容易出現(xiàn)逆行感染;此外,老年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尿道表面保護性生物膜功能障礙,使尿路感染發(fā)作頻繁并難治。②年齡:糖尿病患者年齡越大,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越高,這是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有膀胱收縮能力下降,易出現(xiàn)慢性尿潴留從而導致細菌滋生。③病程: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隨著病程的延長而增加,這是因為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患者機體的一般狀態(tài)呈進行性減退,多種易感因素常同時存在,使得身體的抗病能力減弱。④血糖控制情況:隨著血糖的升高,尿路感染發(fā)生率也明顯升高,這是因為高糖環(huán)境有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且高糖還可抑制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功能,從而易發(fā)生感染。
對于糖尿病并發(fā)尿路感染的治療,一方面應及早有效地控制血糖,使血糖趨于正常;另一方面,應選擇安全、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治療,例如喹諾酮類、頭孢類藥物,應注意避免使用對腎臟損害的藥物,且抗生素療程應足夠;必要時可給予免疫增強劑,如丙種球蛋白等。同時要教育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多飲水、定期排尿、保持外陰清潔,適當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1]楊盧軍,張林潮.糖尿病治療新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l0):1591.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026.
[3]楊 杰,亓文波.1698例糖尿病患者感染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