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婷等
【摘要】 目的:了解醫(yī)學院校非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急救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訓情況及培訓需求,為對其開展急救知識技能培訓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行設計問卷對105名醫(yī)學院校非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知識技能掌握程度:學生對急救電話的知曉率為93.1%,在5項急救技能自評中學生選擇“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別是4.9%、4.9%、4.9%、5.9%和5.9%,學生的急救知識主要來源于電視、廣播、網絡;培訓現(xiàn)狀:93.1%的學生沒有接受過急救培訓;培訓需求:90.2%的學生認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識技能,71.6%的學生希望接受多媒體講授與模擬實踐的綜合培訓方式,并且超過一半的學生(57.8%)愿意醫(yī)院從事急救醫(yī)學教學的教師作為培訓教師。結論:醫(yī)學院校非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的急救知識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應加強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的力度,促進其急救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大學生; 急救; 知識技能
當今世界,各種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頻發(fā),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讓人們掌握自救互救的本領,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趨勢。大學生是高素質群體,具有學習、理解、接受能力與可塑性強的特征,因此,進行大學生急救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對全民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本調查通過了解醫(yī)學院校非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急救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訓情況及培訓需求,旨在為開展醫(yī)學院校非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急救知識技能的培訓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遵義醫(yī)學院2010級和2011級非醫(yī)學專業(yè)105名學生進行現(xiàn)場問卷調查。
1.2 方法 參考有關資料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內容由基本信息、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培訓現(xiàn)狀和培訓需求四部分組成。于2011年10月進行調查,問卷采用不記名形式發(fā)放,當場回收,共發(fā)放問卷105份,其中個人信息不完整、問卷填寫不完整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2份,有效回收率為97.1%。所有問卷經核查后統(tǒng)一編號,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處理。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共102例學生,其中2010級39例(38.2%),2011級63例(61.8%),年齡(19.83士1.22)歲。
2.2 急救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 102例學生對急救電話的知曉率為93.1%;在心肺復蘇、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傷員搬運的技能自評中,學生選擇“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別是4.9%、4.9%、4.9%、5.9%和5.9%,見表1。
獲取急救知識的途徑為多項選擇,5個選項被102例學生共勾選194次,勾選次數按百分比由多到少排序,依次為:電視、廣播、網絡72次(37.1%);報刊、書籍56次(28.9%);老師、家長、同學48次(24.7%);講座、培訓15次(7.7%);其他3次(1.5%)。
2.3 培訓現(xiàn)狀 102例學生中沒有接受過急救培訓的為95例(93.1%),接受過1次培訓的學生為4例(3.9%)、接受過2次及以上培訓的學生為3例(3.0%)。
2.4 培訓需求 92例(90.2%)認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識技能,而且認為“小學高年級階段就應開展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的學生所占百分比最多為44例(22.9%)。在培訓方式上,73例(71.6%)希望接受多媒體講授與模擬實踐的綜合培訓方式,并且超過一半的學生(57.8%)愿意醫(yī)院從事急救醫(yī)學教學的教師作為培訓教師。
3 討論
3.1 重視急救培訓,提高學生急救水平 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學生從入學第1天起就開始接受急救相關知識的教育[1]。本調查顯示,沒有接受過急救培訓的學生為95例(93.1%),而且在急救技能自評中選擇“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說明學生參與培訓的機會較少,他們的急救知識技能水平不容樂觀。因此,應該積極開展急救培訓,增強他們的急救意識,提高其急救水平。
3.2 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滿足學生培訓需求 從調查結果看,90.2%的學生認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識技能,由此反映出學生具有學習急救知識技能的強烈意愿。所以,學校應為學生學習急救知識技能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醫(yī)學院校自身的優(yōu)勢,利用學校和附屬醫(yī)院充足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教材、開設相關的課程以及開展有效的培訓等。此外,還可以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借助遠程教學等方式進行培訓,讓學生更快捷、更方便地學習急救知識技能。
4 建議
無論是否會經歷災難,都必須為未來做好準備。因此,提高全民的急救常識勢在必行,特別是提高大學生的急救知識技能更是必不可少。對于醫(yī)學院校非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強化急救意識,開展急救培訓,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建立健康信仰。通過教育和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意愿,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急救的重要意義,從而自覺地、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急救知識技能,肩負起“第一目擊者”的重任并發(fā)揮傳播載體的作用,促進周圍人群學習急救知識技能,以推動我國急救全民化的發(fā)展。(2)開設形式多樣的急救課程或者急救培訓。最大范圍地使人人都能參與和系統(tǒng)、全面、準確地掌握急救知識技能。(3)推廣急救員證書考試制度。不僅讓學生學習急救知識標準化、經?;?,還能使其學有一技之長,從而拓寬就業(yè)面[2],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內在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 韋正莉,陳務賢,梁榕,等.心血管病患者家庭成員急救知識水平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4,25(1):9.
[2] 姚建軍,黃武,龔衛(wèi)華,等.湖北省大學生急救能力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3,22(2):181-182.
(收稿日期:2012-09-10) (本文編輯: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