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春
(懷化學院政法系,湖南 懷化 418099)
“人民管理國家”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重要內容,以張聞天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此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他不僅繼承并發(fā)展了馬恩列這方面的思想,更有著符合中國實際的獨到見解。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政治參與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重溫這一思想對黨和國家政權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首先向世人科學地闡明了人民是歷史的主人這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進而明確主張國家權力屬于人民,要對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做徹底批判,建立由人民自己管理的國家,實現(xiàn)人民群眾真正的民主。人民自己管理國家的思想見諸于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述,飽含著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的民主情懷。《共產(chǎn)黨宣言》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chǎn)階級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1],已然表達了無產(chǎn)階級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統(tǒng)治的思想。巴黎公社把這一思想變成了生動的現(xiàn)實。對于公社制定的保證“工人直接管理國家”以及“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恕钡膬身棿胧?,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做了充分肯定。
列寧繼承和發(fā)展了馬恩的這一思想。他把蘇維埃政權看作是世界上第一個“吸引群眾即被剝削群眾參加管理的政權”,并把人民群眾是否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視為新舊政權的根本區(qū)別。他說:蘇維埃政權“在吸收工人和貧苦農民參加國家管理方面,蘇維埃共和國在過去幾個月所做的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連十分之一也沒有做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共和國在幾百年內沒有做到而且不可能做到的?!保?]
張聞天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的民主楷模,曾赴蘇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還從事過列寧主義的講授工作,直接繼承了列寧的“人民管理國家”思想。回國后不久即到江西蘇區(qū)從事蘇維埃政權的領導工作。蘇維埃政權是我國人民群眾管理國家的首次嘗試,張聞天對這一政權傾注了很多精力。他還力圖在這一政權下實現(xiàn)選民真正的選舉權、召回權、改選權[3]。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赴東北工作,提出在群眾中提拔和培養(yǎng)干部,并圍繞充分發(fā)揚民主和解決經(jīng)濟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兩點領導建立人民代表會議制度?;谪S富的實踐經(jīng)驗,張聞天在建國前后寫了一系列體現(xiàn)人民群眾管理國家主旨的文章,如《發(fā)展生產(chǎn)與發(fā)揚民主》、《革命勝利后的干群關系》、《怎樣開好人民代表會議》等等。建國后,張聞天盡管幾易工作崗位,但仍然特別關注新政權的建設,重視人民參加政治管理和監(jiān)督政府的內容與形式。直至晚年,他都以自己特有的執(zhí)著,思考著黨和國家政權的民主建設問題。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國家的主人,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也是“人民管理國家”思想的理論前提。張聞天結合中國的實際展開了自己的論述,充分闡明了人民管理國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張聞天指出:“改造舊社會建立新社會的偉業(yè),決不是靠少數(shù)人所能成功的:這里需要成千成萬有才干的人,需要千千萬萬普通的人……沒有他們的參加,任何偉大的計劃,是不會實現(xiàn)的。”[4]人民群眾的解放,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情,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yè),只有讓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管理,才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他認為:“一黨一派所吸收的優(yōu)秀分子究竟有限,而人民大眾中間有才干的與有用的人卻是無窮的”[5],人民群眾之所以需要共產(chǎn)黨,就因為它能為人民群眾服務,它是人民群眾手中進行解放斗爭的工具。在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上,人民群眾是主人,黨是勤務員。所以,黨的任務是“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和深入,發(fā)動越來越多的群眾來參加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使群眾自己當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6]
然而,張聞天看到,在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不乏把主人和勤務員的關系顛倒過來的現(xiàn)象,即黨和國家的某些領導者是主人,而群眾則是為他們服務的。他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某些領導者工作和生活的特殊性,加上舊社會地主、資本家、官僚政客的舊思想、舊作風的影響,導致蛻化變質為同人民群眾對立的官老爺;一是人民群眾由于長期受地主、資本家、官僚政客的欺壓,也容易以舊思想、舊習慣來對待現(xiàn)在的黨政領導者,從而滋長某些領導者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脫離群眾的心理。
為了克服這種關系顛倒的官僚主義作風,張聞天提出要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這也是落實人民群眾管理國家任務的科學方法。他指出,黨必須虛心向群眾學習,接受群眾的鑒定和批判,要“從諫如流”,“所謂‘禹湯罪己,其興也勃,桀紂罪人,其亡也忽’,這已成為中國人公認的歷史真理?!保?]對于那種不信任、輕視人民群眾的觀點,張聞天引用列寧的觀點——“在群眾之中,共產(chǎn)黨不過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滴”——進行了批判。他還指出,“群眾的實踐是無窮的,它比馬列主義所能預見的復雜得多,豐富得多”[8],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人民群眾的頭行人,要扮演好人民群眾的老師和學生的雙重角色。
對于人民群眾究竟如何參與管理國家,張聞天表達了兩個方面的意思,即監(jiān)督和直接管理。他在《發(fā)展生產(chǎn)與發(fā)揚民主》一文中這樣寫道:“在政府工作中,一定要把人民代表會議制度建成一種經(jīng)常的制度,以監(jiān)督政府工作,吸收群眾意見,改進政府工作……在黨內,也要建立起黨委制及黨的代表會議制度,以便建立和擴大黨內正常的民主生活,發(fā)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吸收黨員群眾的意見,集思廣益,討論黨的工作,吸收黨員積極分子參加領導工作,監(jiān)督黨的領導機關與領導干部,使黨的領導機關與黨員群眾相結合”,工會工作和青年團工作也是如此。
但是,基于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不高,直接參與國家管理比較困難的現(xiàn)實,張聞天更側重于探索人民群眾對國家的間接管理。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群眾實現(xiàn)對國家的間接管理的基本依托,張聞天自然給予了更多關注。1948年,張聞天在合江省即領導從下而上建立起區(qū)村農民大會和農民代表會,亦可稱為區(qū)村人民大會和人民代表會、省縣人民代表會和人民委員會等新民主主義的政權系統(tǒng)。1949年,響應中央號召,在遼東省積極貫徹執(zhí)行建立人民代表會議制的任務。他指出:“我們國家的政權制度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這是一種新型的國家形式?!保?]他認為我們必須要尊重作為民意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威,“一切國家機關的主要決定必須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照人民代表大會的規(guī)則辦事。尊重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形式,就是尊重群眾的表現(xiàn)。把代表大會當作無關緊要的可有可無的組織形式,就是不尊重群眾的表現(xiàn)?!秉h的代表大會也應如此。
對于具體如何開好人民代表大會,張聞天也做了探討。他說:“開好人民代表大會的中心關鍵,用一句話說,就是發(fā)揚民主,解決問題”。即“解決當前最需要的問題,與老百姓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問題”,而且“一次人民代表會只能撿當前最要緊的問題解決一兩個”[10]。發(fā)揚民意即“我們干部虛心起來,讓到會代表自由大膽地發(fā)表意見,真正做到有話就說,而沒有絲毫的顧慮”[11],“最好不要那些很長的報告,不要弄一大堆決議來逐條地通過,不要那些致開幕詞、來賓講話、自由講話、結論、閉幕詞、唱歌、三鞠躬等老一套;而應當是單刀直入,開門見山,有什么問題就提出來討論,絲毫不要轉彎抹角,討論與解決了問題就散會,弄得干脆利索,絕不拖拖拉拉?!保?2]
正確的理論和思想只有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才能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張聞天一再強調這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他意識到由于人民群眾政治意識不濃、文化素質不高,教育、改造與訓練廣大人民群眾,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幫助他們“依靠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等同他們的成見、習慣與惰性做最堅決的斗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13]。所以,張聞天認為,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必須做好文化教育工作。
關于文化教育工作,張聞天除了陳述其對于人民管理國家的重要性之外,還表達了這樣幾方面意思。一是內容方面。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仰教育,逐漸培養(yǎng)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并且學會使用自己的權力,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出或撤回自己的代表;黨的一切方針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要在確保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使群眾理解確實是代表他們利益的;各種科學、技術及管理工具的學習運用,為此張聞天提出“普及教育”的任務,還提到了消滅文盲、社會教育、義務教育、學制、師范教育、利用舊知識分子等問題。二是方法方面。張聞天指出,在實際斗爭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我們的文化教育特別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不但是口頭上或書面上的,尤其要在實際斗爭中進行的”[14]。要教育群眾“在經(jīng)濟的、政治的斗爭中了解到共產(chǎn)黨領導的正確,從實際經(jīng)驗上相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并且也在斗爭中拋棄他們舊社會的思想、習慣與傳統(tǒng)”[15],并“開始真正使全體民眾去學習管理,并且科學地管理”(張聞天引用列寧語)。三是態(tài)度方面。張聞天提倡“要有‘循循善誘’和‘誨人不倦’的精神”;“決不要為人們覺悟程度的不齊而表示失望,決不要輕視或鄙視任何思想落后與思想復雜的人”;“我們要能夠善于接近一切‘名流學者’、‘庸夫俗子’、‘三教九流’、‘引車賣漿’之流”,因為我們有責任“引導這些思想落后與思想不正確的人成為同我們一樣進步的分子”[16]。而且我們要“以思想上的民主態(tài)度”,以啟發(fā)式而不是教訓式,從旁幫助而不是“越俎代庖”的方法去做宣傳教育工作[17]。
張聞天關于“人民管理國家”的思想是鮮明而豐富的,他緊密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實現(xiàn)了對馬恩列的超越。盡管由于時代和歷史的局限,也不無缺陷,比如蘇維埃時期他提出要“吸收蘇維埃的每一位代表,參加蘇維埃的一切工作”[18],就帶著理想主義色彩,再比如他對于人民群眾直接管理國家的途徑和方法也未作深入研究等等。我們不能苛求前人,只能繼續(xù)探索,時下頻傳的一些輿論熱點事件,如福建省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武漢市海選“布衣參事”、村官海選、大學生擔任村官等等,為人民群眾直接管理國家開辟了新思路,也是張聞天這一思想在實踐中的新發(fā)展。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1995.
[2]列寧選集(第3卷)[M].1995.
[3][13][15][18]張聞天文集(第1 卷)[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
[4][5][7][16][17]張聞天文集(第 2 卷)[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2.
[6][10][11][12][14]張聞天文集(第4 卷)[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5.
[8]張聞天文集(第3卷)[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4.
[9]程中原.張聞天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