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徐州中醫(yī)院 肛腸科,江蘇 徐州 221003)
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14例臨床分析
王進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徐州中醫(yī)院 肛腸科,江蘇 徐州 221003)
目的:探討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措施。方法:對2006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14例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其發(fā)生原因、部位、診斷和治療方法進行討論。結果:經(jīng)及時廣泛切開、徹底清創(chuàng)、通暢引流、有效抗生素應用和支持治療,本組14例均治愈。結論:急性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細菌感染引起的會陰部、陰囊、肛周組織大范圍、快速壞死的重病癥,其病死率高。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早期診斷,及時手術和術后綜合治療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關鍵。
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診治;食肉細菌感染
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又稱“食肉細菌感染”,是一種由多種細菌感染(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入侵皮下組織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壞死性軟組織感染,同時伴有會陰、外生殖器及肛周皮下壞死性筋膜炎癥。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的發(fā)病率極低,美國每年約有10 000~15 000例,但發(fā)病急,進展較快,破壞力強,病死率較高,并會造成嚴重的殘疾。臨床主要以皮膚、皮下組織及淺深筋膜的進行性壞死而肌肉正常為特征(偶可累及肌肉病變)。任何年齡都可發(fā)病,好發(fā)年齡32~57歲,男女之比為1.4∶1,以男性居多。我院于2006年-2011年間共收治14例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結合文獻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3例,女1例;20歲以下1例,20~40歲2例,41~70歲11例,最小17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48.12±18.36)歲;自發(fā)病至入院時間最短48 h,最長22 d;病變位于肛周、陰囊下、會陰部及下腹部。
1.2 病因 14例患者中有11例繼發(fā)于肛門直腸周圍膿腫,1例有肛周外傷病史,2例病因未明,13例成人中5例合并糖尿病,1例見低蛋白血癥,1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1.3 臨床表現(xiàn) 1)患者入院均可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升高?;继幤つw紅腫、發(fā)熱、變硬,且伴有強烈疼痛感,病史較長者病灶出現(xiàn)麻木及麻痹感。如局部破潰,可聞見膿液稀薄奇臭,呈洗碗水樣,潰瘍周圍皮膚有廣泛潛行,且有捻發(fā)音。2)輔助檢查:X線見皮下積氣,肛周彩超提示液性低回聲,面積較廣,伴多管道走向,感染癥狀明顯。3)所有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結果表現(xiàn)為皮下組織及深淺筋膜廣泛壞死并有惡臭味,切口分泌物及膿培養(yǎng)檢查結果為:金黃色葡萄球菌5例,大腸桿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腸球菌1例,無菌生長4例,其中5例行厭氧菌培養(yǎng),但均未獲得陽性結果。
1.4 治療方法
1.4.1 手術治療 患者入院后采取硬膜外麻醉下徹底清除壞死筋膜及周圍壞死組織,同時對腫脹組織給予廣泛切開達深筋膜并充分敞開引流,或掛線,或置管,必要時進行多次擴創(chuàng),雙氧水、生理鹽水、甲硝唑沖洗創(chuàng)面,用雙氧水紗布濕敷,以阻止厭氧菌繁殖。
1.4.2 藥物治療 給予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治療,并根據(jù)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及時調(diào)整。
1.4.3 支持療法 包括糾正休克及多器官損傷、抗凝劑、免疫球蛋白、高壓氧、營養(yǎng)支持療法、傷口修復以及擇期行植皮術等。同時積極治療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高代謝基礎疾病。
1.4.4 對癥治療 高熱、痙攣的患者給予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以緩解癥狀、減輕痛苦。
全組病例經(jīng)上述綜合治療,住院時間13~38 d,平均(22.42±9.23)d,均治愈出院,隨訪6個月,恢復良好。
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廣泛而迅速的皮下組織和筋膜壞死為特征的軟組織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多由肛周膿腫未及時控制發(fā)展而來。考慮到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混合協(xié)同感染[1-3],其中專性厭氧菌起著重要作用,故本病的治療關鍵是早期診斷和徹底手術清創(chuàng),及早切開、徹底清創(chuàng)、有效引流是治愈的關鍵。病程較長者因壞死范圍常超出表面皮膚病變范圍,故手術切口深度要達到筋膜下肌肉層,充分切開潛行皮緣,切除壞死組織,包括壞死的皮下脂肪組織或淺筋膜,但皮膚通??梢员A簟kS著病變的發(fā)展有新的壞死組織的產(chǎn)生,需每日探查并及時清除壞死組織,臨床上我們多采用雙氧水、甲硝唑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以阻止厭氧菌繁殖,用紗布疏松填塞,早期也可使用九一丹,生肌散祛腐生肌,后期壞死組織減少時創(chuàng)面放置黃連油紗條引流并促進創(chuàng)面肉芽有效生長。同時聯(lián)合應用大劑量敏感抗生素。
由于本病患者多處于高代謝狀態(tài),且多數(shù)伴有原發(fā)基礎性疾病,所以嚴重感染會導致患者營養(yǎng)代謝紊亂,故必要時給予腸內(nèi)或腸外營養(yǎng)支持。本組7例患者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輸血或白蛋白支持治療。輔助治療包括高壓氧及對傷口的修復應用抗凝劑、免疫球蛋白等亦是治療成功的重要保證[4]。
[1]徐德龍,趙上彭.壞死性筋膜炎診斷與治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0,9(3):264.
[2]Lee TC,Carrick MM,Scott BG,et al.Incid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fasciitis in a large urban hospital[J].Am J Surg,2007,194:809.
[3]朱杜涌,梁金銅.克氏外科學精要[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118-119.
[4]楊金鏞,崔自介.普通外科診療術后并發(fā)癥及處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18-119.
R271.9
B
1007-4813(2013)03-0498-02
王 進(1981-),男,碩士,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肛腸疾病。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