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熊邦琴,王 虹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yī)院乳腺科,湖北 荊州 434020)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護理研究進展
黃麗萍,熊邦琴,王 虹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yī)院乳腺科,湖北 荊州 434020)
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護理研究現(xiàn)狀進行綜述,旨在讓護理人員更全面、更系統(tǒng)的了解相關知識,使其在臨床工作中重視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加強與病人的溝通,運用敏感、可靠的評估工具結合患者的主觀感受全面評估患者的疲乏狀況以及引起疲乏的原因,科學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方式進行心理、認知、運動、飲食、藥物及家庭等全面的護理干預,減輕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生命質(zhì)量。
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護理干預
乳腺癌發(fā)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1位,且趨于年輕化?;颊咭坏┐_診,要經(jīng)過手術、化療、放療等長達半年的綜合性治療,在整個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有高達70%~100%的患者受到最具破壞性的癥狀——癌因性疲乏的困擾[1],其程度明顯高于其他癌癥病人,極大地影響著病人的康復及生存質(zhì)量。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種痛苦的、持續(xù)的主觀乏力感受,發(fā)病快,程度重,持續(xù)時間長,不能通過休息來緩解,發(fā)病原因與癌癥及癌癥治療相關[2],與活動強度無關,常伴有功能障礙。Curt等[3-5]發(fā)現(xiàn)CRF對患者的生理、精神、社會和經(jīng)濟等方面均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采用多種評估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疲乏產(chǎn)生的原因及程度,以便準確評估,制定周密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有效的實施,達到預期效果,提供有價值的評價信息。①單維量表評估CRF的程度:美國Andorson癌癥中心的簡短疲乏量表(BFI)采用數(shù)字化量表描述(0~10量表,0代表無,10代表最嚴重);等級量表(用無、輕度、中度、重度代表嚴重程度)。②多維評估量表評估生活質(zhì)量:如多維疲乏問卷(MFI-10)、癌因性疲乏抑郁量表(CRFDS)、歐洲癌癥治療與研究組織的問卷(EORTC QLQ-30)、Piper疲乏量表(PFS) 等。
乳腺癌CRF影響因素較多,作用機制復雜,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護理對策亦非完善[6],但與下列因素相關。①心理因素:由于乳腺癌疾病的特殊性,治療過程要經(jīng)受手術的痛苦,化療、放療毒副作用的折磨,乳房缺失,頭發(fā)脫落,皮膚色素沉著導致的自我形象紊亂,還有經(jīng)濟壓力、家庭情感變化的擔心,患者產(chǎn)生嚴重心理障礙,從而導致疲乏,在整個治療過程及以后很長時間甚至數(shù)年內(nèi)仍然存在。②化療因素:治療乳腺癌的化療方案中有大量蒽環(huán)類藥物,其副作用為細胞毒性,患者使用后終末產(chǎn)物累積于體內(nèi),導致生理功能水平下降,胃腸道反應加重,飲食攝入量減少,營養(yǎng)缺乏,據(jù)統(tǒng)計80%~90%[7]的患者使用后出現(xiàn)疲乏;絕大多數(shù)化療藥物可致骨髓抑制,患者需要定期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因子,使用過程中會出現(xiàn)骨關節(jié)疼痛,手足麻木,全身乏力;化療藥物還會讓患者體內(nèi)激素水平紊亂,月經(jīng)不調(diào),導致停經(jīng),許多年輕患者甚至提前出現(xiàn)圍絕經(jīng)期癥狀更加重了疲乏癥狀。③其他因素:經(jīng)濟收入、睡眠質(zhì)量與癌因性疲乏之間呈負相關;CRF與情感、神經(jīng)過敏及至善論者相關;消極負性的應對方式可以加重疲乏。
3.1心理干預
有研究證實疲乏與沮喪、抑郁、焦慮等心理因素有關,因而治療前者的手段往往能緩解后者。①交談法:在患者確診時、手術前后,護士長和責任護士與其進行單個一對一的交談,深入了解患者思想動態(tài),消除心理壓力,介紹治療方案,講述成功案例,幫助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祻推?、化療時進行多個患者的集體溝通,按照臨床路徑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到目的明確有針對性,內(nèi)容具體有指導性,方式新穎有吸引力,使患者獲得相關知識,得到心理支持,減少沮喪情緒。②冥想放松法:運用聯(lián)覺的特點,通過神經(jīng)與聽覺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概念,進而形成聯(lián)想,展現(xiàn)五彩繽紛的世界。為患者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給以柔和的燈光,優(yōu)雅的背景音樂,護士采用溫婉的語言,細細講述,慢慢溝通,鼓勵病人講出心里感受,冥想美好意境,放松心情,減輕焦慮和抑郁,增強信心。③現(xiàn)身說法:定期組織乳腺癌病友會,開展疾病相關知識講座,請已康復的患者介紹戰(zhàn)勝疾病的心得和治療疾病的經(jīng)驗。④社會干預:組織患者家屬、朋友集中進行或分別講解疾病知識、預后及治療進展,取得信任,讓他們獲得對疾病的認知和對患者的支持,使之主動參與對病人的干預,營造一種充滿親情的社會環(huán)境,給病人溫暖和信心。
3.2認知行為干預
認知功能障礙通常與疲乏有聯(lián)系,表現(xiàn)為注意力分散,缺乏清晰思維[8]。由于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的影響,化療患者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思維模糊,認知功能低下,可通過放松訓練和意念引導,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干預。工作中充分發(fā)揮護士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xiàn)護士文雅、健康、準確、優(yōu)美的行動舉止,能有效地進行護患溝通和交流。熱情的接待,耐心和藹的講解,細心關愛的詢問,精心細致的治療和護理,主動熱情的幫助,親切禮貌的相送。提供人性化服務,合理調(diào)配床位,讓相同治療階段的患者盡量住在同一病室,利于患者相互間的交流,利于護士進行健康教育, 系統(tǒng)地對病人進行CRF的講解,以提高認識,使其主動參與干預。
3.3有氧運動干預
美國腫瘤護理學會循證醫(yī)學小組研究人員指出,活動鍛煉是經(jīng)一級證據(jù)證實的有效的干預措施??茖W、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減少機能傷失或提高機能,可以刺激垂體分泌β-內(nèi)啡肽,它不僅能提高中樞神經(jīng)的反應能力,且能提高機體對強刺激的耐受力,同時也是最好的生理鎮(zhèn)靜劑。運動時機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微電刺激,這種刺激能緩解肌肉緊張和精神抑郁,使大腦皮層放松,減輕心理緊張。另外運動時新陳代謝增加,有利清除堆積的腎上腺素和新陳代謝廢物,幫助重要臟器增加血液灌注,營養(yǎng)供應充足,器官功能提高。早期開展有氧運動,可以明顯降低疲乏程度。李亞玲等[9]提出鍛煉方式為步行(80~100步/min),上下樓梯3次/d, 20~30min/次。還可以慢跑、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舞劍等,活動量根據(jù)病人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和所處的疾病階段而定,一定要循序漸進,根據(jù)自身耐受力動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強度和時間。姜永親等[10]制定運動處方,發(fā)放給每一個患者,進行仔細講解和示范后讓其自覺執(zhí)行,取得良好效果。處方包括運動形式:住院時充分利用病區(qū)空間快走,出院后盡量進行戶外活動,根據(jù)自己身體狀況和習慣選擇快走、慢跑、上下樓梯、有氧健身操等;運動強度:患者的目標心率視為運動強度,根據(jù)卡渥文最大儲備心率百分數(shù)法確定目標心率,其公式為:目標心率=(220-年齡-安靜心率)× 60%+安靜心率。運動時間和頻率:運動時間為每天30min, 運動頻率為每周3次。堅持不解,持之以恒,會取得明顯效果。趙瑾等[11]對門診化療的乳腺癌患者實施了居家有氧運動,包括5個方面:理論講解,制定運動方案,記錄有氧運動日記,電話督導和門診隨診,有效阻止了隨化療的進行而導致的CRF的惡化。孫海霞等[12]研究了乳腺癌手術后疲乏病人運動干預方法,病人入院后1周無特殊干預,術后1周按照護士制定的方法進行有氧運動8周,住院4周在院運動,出院后居家運動,護士進行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收到良好效果。
3.4化療期間干預
張靜等[13]研究了患者化療期間的CRF,結果顯示化療前CRF處于輕度水平,化療中和化療后則處于中等水平。化療藥物進入人體后其細胞毒性反應立即顯現(xiàn),患者迅速出現(xiàn)疲乏,整個過程癥狀不斷加重,結束時程度最為嚴重,隨后逐漸緩解,但仍顯著高于化療前水平。提示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要加強對化療后7d患者疲乏的關注和評估,進行心理疏導,飲食干預,睡眠調(diào)節(jié),提供安靜、舒適、通風、溫濕度適宜的病區(qū)環(huán)境,告知患者夜間睡眠以右側(cè)臥位為主,睡前溫水泡腳或溫水浴,禁用含咖啡因的飲品等。于新穎等[14]報道CRF嚴重影響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發(fā)現(xiàn)高齡患者生活質(zhì)量更差,提示護理人員要充分重視CRF的干預工作。
3.5飲食干預
乳腺癌患者治療周期長,保障營養(yǎng)供給十分重要,進食清淡、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飲水,新鮮蔬菜、水果必不可少,禁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除常規(guī)飲食另搭配藥膳,每日早晚進食補虛正氣粥1次[9],原材料:灸黃芪、黨參、粳米,還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增加其他如紅棗、枸杞、薏仁米等。特別是化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惡心、嘔吐、腹瀉的患者更應該加強飲食調(diào)節(jié),提供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保障營養(yǎng)供給。
3.6家庭干預
李亞玲等[15]研究了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康復期的家庭干預方法,由醫(yī)生、護士組成干預小組,對患者家庭功能進行評估,制定干預措施,實施干預方案,內(nèi)容包括心理干預、活動干預、飲食干預、電話督導,最后進行評估。要求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和主動督促,在醫(yī)生、護士、病人、家屬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之下,對消除或緩解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的CRF具有顯著效果。
3.7免疫三氧治療
陸燕瓊等[16]采用德國哈斯樂三氧治療系統(tǒng),應用三氧自體血液回輸法(AHT)即取自體靜脈血100ml入采血袋,制備10~15μg/ml的等量臭氧氣體,注入采血袋與血液充分混合后回輸。每周2次或3次,1個療程10次,可明顯消除CRF,提高乳腺癌病人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治療效果,減輕病人痛苦,消除CRF,提高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癌因性疲乏在乳腺癌患者治療康復過程中長期、普遍存在,是一種主觀的、不愉快的、多維的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生活和社會關系。醫(yī)護人員是患者生命的守護神,要充分了解CRF的相關知識,加強與病人的溝通,運用敏感、可靠的評估工具結合患者的主觀感受全面評估患者的疲乏狀況以及引起疲乏的原因,科學的、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方式進行心理、認知、運動、飲食、藥物及家庭等全面的護理干預,減輕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生命質(zhì)量。
[1]談學靈,劉素珍. 癌因性疲乏的已經(jīng)現(xiàn)狀[J].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7,13(34):3364-3366.
[2]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cancer related fatigue[EB/OL].http: //www.nccn.org/professionala/physician-gla/fatigue-pdf[2013-03-21].
[3]Gregory AC,William B, David C,et al. Impact of cancer related fatigue on the lives of patients new findings from the Fatigue coalition[J]. The Oncolgist,5(5):353-360.
[4]David O.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 assessmen inclinical trials of supportive care in oncology[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0,8:84-88.
[5]Sandra K,Holley M.Evaluating patient distress from cancer related fatigue:an instrument development study[J]. Oncology Nursing Forum,2000,27(9):1425-1431.
[6]任暉,王建明,馬雙蓮.癌因性疲乏的護理研究現(xiàn)狀[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57-58.
[7]張莉. 癌因性疲乏的護理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06,14(5):290-291.
[8]任暉,王建明,馬雙蓮.癌因性疲乏[J].腫瘤防治研究,2001,28(5):409-411.
[9]李亞玲,王耕,王明華,等.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35-338.
[10]姜永親,閻玲,劉純艷,等.運動處方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預效果的護理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0):906-909.
[11]趙瑾,劉華平,陳京立,等.居家有氧運動對乳腺癌門診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預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585-588.
[12]孫海霞,朱玉梅,徐曉麗.乳腺癌術后疲乏病人運動干預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0):2655-2656.
[13]張靜,繩宇,謝暉. 乳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6):1-4.
[14]于新穎,楊萍,孫紅娟,等. 癌因性疲乏對乳腺癌病人化療期間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3):169-171.
[15]李亞玲,王耕,馮曉敏,等.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家庭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0,25(4):81-83.
[16]陸燕瓊,董惠明,楊月彩,等.免疫三氧治療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1,9(1):97-98.
2013-03-27
黃麗萍(1959-),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從事護理管理工作;通訊作者:熊邦琴,E-mail:958246712@qq.com。
R473.73;R737.9
A
1673-1409(2013)27-0074-03
[編輯] 一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