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2012年7月6日,江蘇某服裝公司與沈陽某銷售公司簽訂了一份服裝買賣合同,價值15萬元,服裝公司負責運輸并承擔運費,交付貨物的地點在銷售公司所在地。銷售公司將15萬元貨款轉賬支付給服裝公司后,7月24日貨物起運,7月25日凌晨到達天津,恰逢天津暴雨,多條道路被淹,運輸公司被困。雖然車上貨物作了防水措施,但是雨勢太大,道路積水嚴重,運輸車輛被水淹沒大半。7月底貨物運到銷售公司,銷售公司在驗貨時發(fā)現所有服裝全被浸泡,因此拒絕接收,并要求服裝公司重新發(fā)貨。服裝公司表示貨物發(fā)出后就和自己沒有關系了,因為貨物已經歸銷售公司所有,拒絕重新發(fā)貨。無奈之下銷售公司將服裝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支持了其訴訟請求。服裝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判。
分析與警示:這里涉及一個法律詞語,叫做“買賣合同中標的物的風險”,是指買賣合同標的物由于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事由毀損、滅失造成損失的風險。這種風險應當由誰來負擔呢?也就是該損失應該由誰來承擔呢?《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本案中雙方在合同中沒有就貨物的風險由誰承擔作出約定,所以在賣方將貨物交付給買方之前,風險由賣方承擔。這里又涉及到一個交付的問題,本案中雙方在合同中就貨物的交付地點已經作出了明確的約定即買方所在地。若是雙方沒有在合同中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的不明確,那么賣方將貨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后,貨物的毀損、滅失風險就應當由買方承擔了。因此提醒企業(yè)朋友注意,在簽訂貨物買賣合同時,最好在合同中就貨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作出明確約定,防止一旦發(fā)生糾紛給企業(yè)造成無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