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英
(赤峰學院 建筑與機械工程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加強電教教材建設 促進電教事業(yè)發(fā)展
趙淑英
(赤峰學院 建筑與機械工程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電教教材的建設也將顯得更加重要.如何編制好的電教教材是擺在每個電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如何使電教教材的建設適應電教工作發(fā)展的需要,應該研究的內容還很多.編制出具有一定水平又適應教學需要的高質量的電教教材是廣大電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電教教材;選題;教材質量;建設工作
電教教材作為一種教育信息的載體,它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電教教材建設反映了教育的發(fā)展水平,教育水平的發(fā)展又直接推動著電教教材的建設.電教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電化教育的發(fā)展.高質量的電教教材不僅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將為教學改革開辟新的途徑.編制電教教材的首要問題是選題,選題是否合適,關系到電教教材的成敗.選題是設計電教教材的第一步,是提高電教教材質量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解決其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電教教材建設是電教工作的基礎,是深入課堂領域,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基本因素.
電教教材具有直觀、形象、聲像并茂、活動變化的特點.不光只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形象化的資料,就電影、錄像、幻燈片等教學而言,它們的作用已經超出了提供形象化資料的范圍.電教教材展示逼真如實的道德情景,有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氣氛、以形感人、以形明理.學生如臨其境、耳濡目染,容易產生想象、聯(lián)想,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不僅能完成一定的課堂教學任務,而且還可以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電教教材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有利于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它們能將思想教育、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方法等等融貫其中.解決好這一認識問題,我們編制電教教材的眼界就會更加開闊,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育中就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為此,我們在電教教材編制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工作,使電教教材得到進一步提高.
1.1 現代的大學生思想活躍,具有一定的進取精神,他們在掌握了基礎知識后,渴望求得新知識的充實,而我們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不少內容還相當陳舊,落后于當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也與現實社會的需要脫節(jié),同學們渴望的思想、理論、方法、技術得不到滿足,針對這一情況,電教教材就應該彌補傳統(tǒng)教材的這些不足,為同學們開辟廣泛的第二課堂,讓他們借助電教教材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素質.增長新的知識.
1.2 選擇教材的重點、難點問題也不能只局限于文字教材上,應該跳出文字教材的圈子,放眼于整個教學過程,應把教材的重點、難點理解為教材的重點、難點.我們在編制教材時要打破傳統(tǒng)觀念,沖出傳統(tǒng)范圍,充分體現一個’“新”字,即: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同時還要提示廣大電教工作者,不應拘泥于教學大綱和文字材料內容得束縛,而應以大綱、教材為基礎,把電教教材的選題延伸到廣闊的、新的科學領域,開辟出新的園地,捕捉更多、更好、更新的教學內容,以發(fā)展電教事業(yè),促進教育改革,滿足青年學生追求知識的渴望.
選題是設計電教教材的第一步,是提高電教教材質量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解決其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怎樣才能使選題得當,利教利學?這就需要有一定的選題原則,在選題時,我們確立了“立足于課內”的指導思想.目前,大多數學校制作電教教材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原則確立選題的:一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內容;至于難點,則是指教材中那些比較抽象、枯燥的理論、事物、過程,課堂講授費時費力又不容易講清楚的內容.二是,能夠充分發(fā)揮電教教材的特長,便于用電教教材解決傳統(tǒng)不易解決的問題.配合傳統(tǒng)教育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制作的電教教材要爭取列入教學計劃,把只供教學參考的電教教材放在次要地位.
按照以上原則,各個學校先后制作了一些專題性的重點片、難點片,對教學與科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電教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一味地著力于難點,使電教教材的使用面非常窄,不利于交流、推廣、不利于充分發(fā)揮電化教育的作用,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二是,由于嚴格按照已經成型的教學大綱和文字材料進行選題,使我們拘泥于一定的范圍,限制了人們的思路,一些新成果、新觀念、新技術往往被拒之門外,削弱了電教教材的優(yōu)勢.因此,制作電教教材的選題,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從我國的教育現狀出發(fā),結合受教育者的實際進行,以利于我國電化教育的迅速發(fā)展.
電教教材的使用是教學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而不是全過程,它不能代替教科書的使用和教師講解,與此相反,只有依靠教師精心設計,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學生具體情況,與其他教學手段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其教育功能.使用電教教材應注意以下幾點:
3.1要有明確目的
教師考慮電教教材的使用時,應發(fā)揮它們各自的特長.教學投影片、幻燈片,能放大,能活動,錄音可以單放,也可以與投影片、幻燈片組合使用,錄像則天地廣闊,能突破時間、空間局限,展現其教學手段不能提供的事實或場景、真實、確切,可信度強.教學中使用哪一種,什么時候用,如何組合,需要教師總體設計,要有鮮明的目的.
3.2演示與教師講解要有機結合
演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但是,如果離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學生獲得的感知內容可能是支離破碎的,留下不完整的印象,他們的思路可能是紛亂的,不能形成完整的、正確的道德概念.只有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學生才有可能進行有目的、有層次、有重點的觀察,比較深入的思考,對感知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內化為自己認識.
3.3抓住恰當的演示時機
演示時機應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生心理活動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在學生具備渴望求知的良好心理條件下,以增強演示效果.演示時機恰當能使教與學協(xié)調,教學氣氛和諧,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生動活潑.
我們應該正確對待電教教材的質量問題,既不能忽視,也不要苛求.在數量上從無到有,逐漸積累;在質量上由低到高,逐步完善.任何事物總有一個由抵到高,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電教教材也是如此.
4.1 衡量電教教材質量的高低,現在通常依據編制電教教材的原則,即教育性、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等幾方面進行檢驗.這四方面概括了對電教教材的全面要求.因此,我們所論及的質量標準,是在理論意義上,應從“四性”原則去檢驗和保證編制教材的質量,從目的上講是評論高低,而不是選擇優(yōu)秀教材.我們認為“四性”的原則要求既是基本標準,也是比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電教教材能完全符合這些要求的并不很多,我們應為此而努力.
4.2 如果說教師是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材則是工程師用以鑄造靈魂的材料和工具.因此,對電教教材質量問題歷來為教育界所重視.現在學校教育仍以傳統(tǒng)教育為主,所以文字教材仍是學習材料的主體.文字材料建設由來已久,雖也有質量問題,但易于逐步完善.
4.3 要提高電教教材的質量,我們電教工作者還必須努力學習教育學、教學心理學,加強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研究工作,必須深入教學第一線,虛心地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還需認真地研究各種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制作技術,不斷地總結編制電教教材中的經驗與教訓,不要讓那些粗制濫造的東西貽誤學生的學習.各級電教部門對本地區(qū)的電教教材建設要有個規(guī)劃,盡快使各學科的電教教材達到質量要求,并逐步配套成龍.
一門科學教材體系的建立,要經過一個漫長而曲折的發(fā)展歷史,一部成熟的教材,必須符合科學、準確、系統(tǒng)、完整的要求.近十幾年來,我國的電教教材正朝著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發(fā)展,已有許多系列的配套教材問世,這是我國電化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可喜現象.電化教育的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是當今發(fā)展的趨勢,也是“加強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化教育”的需要.
要編制具有中國特色的電教教材,仍然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從我國的教育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做到有的放矢,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開放學校的電教工作者,都可參照其他院校的先進經驗,制作各自急需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成套的電教教材,使學生能夠通過電教教材直接進行學習.
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電教教材不足是電教工作中的一個突出矛盾,中國的電教要發(fā)展,電教的旗幟要越舉越高,就必須“深入課堂,走向社會”,要完成如此宏大的教育任務,就需要各級電教工作機構和電教工作者在制作電教教材的同時,應著重選擇一些利用率高、適應面廣的基礎課、公共課教材以及社會教育也急需的各類教材,編織成系統(tǒng)的、完整的、成套的電教教材,進行交流、推廣、應用.
目前擺在電教制作者面前的工作就是改革,提高制作電教教材的指導思想、方法、技術、力爭使電教教材達到表現形式、功能和效果的完美統(tǒng)一.為了使這一天早日到來,需要電教工作者開闊思路,解放思想,加強聯(lián)系,不斷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電教教材貢獻力量.
高等學校課程多,電教教材必須有選擇、有計劃并根據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逐步發(fā)展.有了較好的教材,只有使用好,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有些地方使用錄像帶或電影片時,由于種種原因,往往是從頭到到尾放一遍就完了,印象不深.因此,如何使用好電教教材,是一個急需研究探討的問題.
為了充分發(fā)揮電教教材的效益,在使用時,要抓住適時出現,既是指導,理解消化,鞏固收獲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具體做法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步驟:首先讓學生看一遍,使學生有個初步印象;第二步,原有解說詞受到畫面限制,一般都比較簡單.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任課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做一些補充講解;第三步,讓學生在看一遍,進一步加深印象;第四部,開展一些提問,討論等活動,以加深理解、消化.
在電教教材編制中要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作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集中的反映在他們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的選擇,教師在設計電教教材和編寫電教教材的稿本時,對上述各方面均能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提出明確的要求.我們的編導、美工和其他工作人員應對教師的設計意圖從內容到形式都能準確的掌握,并全部地在電教教材中體現出來,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融于電教教材之中.
教師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歸納為:(1)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傳播者,他在人類文化的集成和發(fā)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2)教師是塑造年青一代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傳播知識,而且要塑造年輕一代的心靈;(3)教師是社會勞動力的再生產者,教師通過自己的勞動開發(fā)人的智力,提高人的勞動能力;(4)人民教師是辦好社會主義學校的的依靠力量,是教育方針、教學大綱的具體執(zhí)行者,是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措施的貫徹者,是教學和教育進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對學生的成長起主導作用.不言而喻,在電教教育中,仍需發(fā)揮教師這幾方面的作用.
總之,應把電教教材的建設工作作為電教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強領導,統(tǒng)一規(guī)劃,分工制作,嚴格審查,積極發(fā)行,以推動電教教材建設的健康發(fā)展.
〔1〕周忠尚.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為開創(chuàng)電教工作新局面而努力.電教教育,1995(4).
〔2〕彭守德.試論高校電教教材建設.電教研究,1987(4).
G43
A
:1673-260X(2013)01-0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