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李白文化心態(tài)中求仕與歸隱的矛盾

      2013-04-07 00:38:07□王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文人李白詩人

      □王 暉

      ( 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山西 太原 030071)

      李白能夠成為歷代文人心中的楷模,在于含蘊在他詩歌中的那種豪邁與豁達,然而生活中的李白卻遠遠不像自己詩歌中那般灑脫、豁達。仔細研讀李白一生的種種經歷之后,發(fā)現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的一生始終在積極求仕與退而歸隱的矛盾心態(tài)中掙扎著。

      一、千古風流今猶在,一生宏愿終難成

      像大多數中國文人一樣,少年時期的李白為自己樹立的一生宏愿也是在政治上取得巨大成功,報國安社稷,成為一代名臣,而后從容身退,歸隱山林。他曾經在少年時期寫作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文中對自己的人生理想進行了充分的抒發(fā)。

      李白的這種人生理想是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儒、道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儒、道互補的人生哲學。儒家講“事君榮親”,道家講“功遂身退”,儒家用世中的“兼善”,與道家出世中的“獨善”,在李白的思想中得到完美的融合,這種處世理想是中國文人最理想的精神境界,然而真正能夠完美融合兩種思想,并在凡塵俗世中得以實現的人,在歷史上也寥寥無幾。在李白的人生中這兩種思想更是沒有能夠完全的融合到一處,他們總是像兩條并行的鐵軌,平行沿展于人生的兩個不同層面。儒家的理想主義,道家的自由精神形成了李白思想的主干,然而在現實生活的失意面前,這種精神上的矛盾二重性卻也成為詩人痛苦的根源。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像大多數中國傳統(tǒng)文人一樣有著政治上的遠大理想和報國救民的愿望,然而在追求政治理想的過程中卻并不得意,既沒有實現從布衣直取卿相的政治抱負,也未能從宦海從容身退,最終只落得終身與挫折和失意為伍。他的一生在42歲待詔翰林前后,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在前期那種積極求仕的強烈欲望始終支配著李白的生命,成為他思想的核心。

      李白早年在蜀中之時,曾拜梓州名士趙蕤學習任俠擊劍和縱橫之術。這種早年求學的經歷使李白深受縱橫家思想的影響,那種不事科舉,夢想以縱橫之術游說人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仕進手段,成為李白一生積極求仕的主要方式。離開蜀中之后,李白游歷了東南大半個中國,廣泛交游,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聲名,為自己開啟報國之路。然而這番游歷的經歷并沒有為李白打開仕途的大門,這才有了其后他與孔巢父等人結廬隱居的隱逸生涯。李白期望以隱逸高士的姿態(tài)換取入仕的“終南捷徑”。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李白在入仕之前對功名是有強烈的追求與期盼的,那么在他辭別長安之后又是如何呢?

      其實李白對在長安的生活和對玄宗的恩寵還是深深懷念的。他在詩作中曾多次流露出這種心情:“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雹佟斑b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一朝復一朝,發(fā)白心不改。”②這種對長安生活、對玄宗的思念之情始終縈繞在李白心中。甚至在李白晚年,其流落在宣城之時,有一次,他聽到了一個胡人吹笛,笛聲中含有京師的音調,不禁潸然淚下,揮毫賦詩道:“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③

      李白對朝廷、君主的懷念之情是很復雜的。這既體現了李白心中那種傳統(tǒng)文人的忠君報國思想,也包含著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關切,同時還有壯志難酬的失落感,甚至有對金堂玉馬恩寵生活的懷戀。而在這諸多感情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是對國家、民族的關心和忠君報國的情愫。即便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還心系國家、民族的安危與大業(yè),向率領平叛大軍的李光弼元帥從軍請纓,表達了自己報效國家的宏愿。

      李白的一生都在做著一個執(zhí)著的入仕夢。但是李白又不像傳統(tǒng)文人那樣抱著儒家的理想一路走到底。他的思想是儒與道結合為一的“功成身退”思想。這就決定了在李白人生中會有許多歸隱的舉動。這種“功成身退”的思想在他的詩中更是多次被提到?!肮Τ芍x人間,從此一投釣?!雹堋肮Τ缮聿痪樱婢碓谛匾??!雹荨肮Τ煞饕氯ィ瑲w入武陵源。”⑥

      李白的這種“功成身退”思想可以說是一種“魚”和“熊掌”都能夠兼得的理想人生價值觀。漢代的張良和晉代的謝安可以算是難得的兩位“功成身退”的代表。尤其是謝安,他先是隱居東山,不與出世,后才在朝廷多次征召之下,勉強入世,在職期間又立下了“淝水之戰(zhàn)”這樣救國救民的蓋世奇功,在李白眼中,謝安是一個“功成身退”的典型人物,因此在其詩歌中多次表達了對謝安的青睞之情:“謝公不徒然,起來為蒼生。終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薄案枨抑{,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為晚?!?/p>

      然而李白這位中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在達到詩歌成就巔峰的同時,一生在政治上卻終歸是一個郁郁寡歡的失意者。他在詩中感慨道:“豺狼當道,賢能遇阻”、“佞臣詆毀,浮云蔽日”。那么在那樣一個積極求仕的盛唐時代,李白的仕途坎坷是否真如他所說是因為受到小人的讒害呢?李白這樣一個帶有豪邁氣質的文人在幾次求仕的機遇面前又是怎樣表現的呢?李白的文人個性在他的出仕道路上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二、心有鴻鵠志,未嘗濟世愿

      眾所周知,李白是因為遭人讒害才離開了長安,歷代流傳的典故中對此事有諸多版本的描述。魏顥在他的《李翰林集序》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上皇豫游,召白,白時為貴門邀飲。比至,半醉,令制出師詔,不草而成。許中書舍人,以張垍讒逐?!币陨蠟槲菏弦患抑?,或許不足為信,但由此可見李白被讒是卻有其事。那么李白何以會被人讒害?這或許是受當時朝廷中奸臣當道所至,但從李白那種疏于人際關系而又拙于政治才能的文人個性來看,詩人的個性其實才是使自己難以融入仕途洪流的重要原因。

      當李白得玄宗恩寵之時,他會不由得表現出一種自滿的情緒,如《效古二首》中寫到:“朝入天苑中,謁帝蓬萊宮。青山映輦道,碧樹搖煙空。謬題金閨籍,得與銀臺蓬。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痹谠娭欣畎妆磉_了那種早達的人生暢快之情,在這種早達自喜的情感之下使人難免會表現出得意忘形,而由此在渾然不知中得罪同僚,以至遭人讒害。才情滿腹且被當世君主禮遇、恩寵的李白終受挫于自己性格中的高傲,帶著自己如今的“揚眉吐氣”的心態(tài),一步步走向自己仕途的終結。高力士去靴的事或是出于傳聞,但非常形象地表現出李白的個性。

      在順境中的李白也許并未保持住一種謙卑的心態(tài),那么在逆境的他又是如何表現的呢?在《鞠歌行》中,詩人寫到:“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壁遭讒毀?!痹凇陡信d》其三中,詩人寫到:“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開。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睆倪@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逆境并沒有使詩人幡然醒悟,或是奮起反擊,相反一種對環(huán)境的不安和對是非的恐懼之情籠罩了李白,最終使他選擇了逃避,離開長安。

      對李白的辭京還山,李陽冰在他的《草堂集序》中曾有過這樣的評語:“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這“不可留”三字是玄宗見李白離意已決而無法挽留,還是對李白頗感失望而不愿相留,因為歷史畢竟距我們太過遙遠而無從考證,但是從以上我們對李白個性的分析中或許也可以領略幾分吧。

      在中國古代,凡是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政績上有巨大建樹的卓越政治家們,在其從政之前,無不是對時局、對民生了如指掌,對國家的發(fā)展和國家機器的運作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無不是能夠在復雜的封建官僚制度中生存,并能夠利用這種制度的法則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如管仲施政、商鞅變法、張良興漢、諸葛亮治蜀等等,他們的成功依賴于時代與環(huán)境,更是由于自己所特有的精神品質與政治素養(yǎng)。李白盡管經常以歷史上這些名臣賢相自比、自勵,并相信自己擁有“王佐之才”,一定會在政治上大有作為、建功立業(yè),然而李白的政治見解我們卻始終未能窺見其獨特之處,在政治素養(yǎng)上更是匱乏的可憐。李白現存的詩文千余篇,但縱觀其留存的詩作中,也只有“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之類的高談闊論,亦或是“為君談笑靜胡沙”、“調笑可以安儲皇”之類的大話空話,從中實在難以找到李白有什么成熟的政治見解和主張。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曾經自薦其才能德行,由此觀之,李白認為自己可以自比古代名臣賢相的政治才能,無非是行俠仗義、高蹈絕俗、文采動人,與真正濟世安邦的政治才能相去甚遠。比較同時代的張九齡、高適等務實文人,其不諳世事可見一斑。

      李白的個性與他的仕途不順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他一生所推崇的是魯仲連那樣排難解紛,功成身退的人物,在《留別王司馬嵩》中詩人寫到:“愿一佐名主,功成返舊林?!比欢@種歷史名士的人生軌跡與人生哲學,卻并不適合盛唐的時代,所學與所用的矛盾,成為造成李白一生仕途悲劇的主要原因。

      通過之前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李白在政治上的失敗有其必然性。李白的思想根源于縱橫家的縱橫之術,他所推崇、效法的是諸葛亮、謝安、魯仲連等功成身退的古代賢臣名相。然而任何一種思想和杰出的人物的產生都依賴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任何政治家的成功也同樣是由特定時代所決定的,彼時能成功的人,此時未必能成功。在諸侯并起的戰(zhàn)國時期,以一策而受君主的賞識,由布衣直至卿相者有之,這種政治道路是可行的。但在李白生活的唐朝,政治經濟發(fā)達而穩(wěn)定,他仍然抱著縱橫家的理想,妄想以一策而千古留名,其遭遇失敗的政治際遇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李白這種幼稚的政治幻想就必然要經歷夭折的痛苦。李白一生幻想自己能一朝得遇明主致使政治飛騰,卻終生處于別人的詆毀和誹謗之中。李白被玄宗召入京城,他本應該抓住這次難得的政治機遇,向自己的理想邁進一大步??墒撬麉s未能很好收斂自己的言行,依然以自我為中心。讓我們看看與他同時代的杜甫在《飲中八仙歌》詩中是怎么評價此時的李白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崩畎子羞@樣高傲的心態(tài),難怪很快被天子放棄,只落得在翰林院的一個閑職。然而就是此時假如李白能堅守自己的政治信念,依然留在皇帝和最高統(tǒng)治中心內,以李白的詩才,以唐朝那樣一個重視詩歌,禮遇詩人的黃金時代,李白在仕途上仍然是有發(fā)展的,可是詩人依然不能放棄自己的狂傲,早早地選擇了離開長安,繼續(xù)過自己的漂泊生活。一生最好的一次政治機遇就這樣草草地與詩人擦肩而過。相反當永王李嶙為了爭奪帝位起兵之時,為了壯大聲勢,將李白請下山來。詩人此時那種受到尊重和禮遇的文人自尊又一次決定了他的生命選擇。他興奮的高唱:“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蹦欠N意氣風發(fā),儼然不顧當時的時局。由此可以看出,李白一生都是在以一種文人式的保護和維系自己內心的自尊的態(tài)度來對待政治事件和政治生活,而沒有以一個政治家應有的審時度勢的戰(zhàn)略眼光來看待政治風云。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首要的條件就是能夠把握其從政生涯中的每一個發(fā)展機遇,及時建立自己的千秋偉業(yè)。中國歷代的政治人物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恒定的奮斗目標和穩(wěn)重的品格情操。諸葛亮治蜀的精忠,謝安拒秦的從容,他們的性格決定了其一生的政治輝煌。然而,李白盡管十分仰慕諸葛亮、謝安等古代名相的政績,但其志行的游移不定與情緒的瞬息多變,則顯然有悖于政治家所應該具備的精神素質。在奉詔進京,冊封翰林供奉時,他有“衣宮錦于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的意氣風發(fā)。當他的行為遭到朝中非議,天子疏遠之時,他又轉而意志消沉,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滿腹牢騷。

      李白的一生始終沉醉在封侯拜相、濟世報國的政治夢想中,在其晚年與大書法家張旭相遇相談時,仍以“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互勉。然而在唐玄宗執(zhí)政末期,政治上的日益腐敗,以及詩人政治素質的極度匱乏,致使他的夙愿一直沒能實現,但李白一直在努力著,而這種努力又總是最終成為泡影。李白的性格使得詩人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壇上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

      三、盛唐時代文人性格弱點與政治悲劇的啟示

      李白的政治悲劇同樣也是盛唐時期一代文人的性格弱點及其政治悲劇命運的集中反映。如前所述,李白一生都在求仕與歸隱的矛盾中苦苦的掙扎,從他的仕途坎坷到成就文名,這種人生不知在李白自己看來到底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然而他的人生卻能啟發(fā)我們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度思考。

      (一) 在一個人人積極求仕的時代,作為一個受傳統(tǒng)思想束縛的文人,出仕必然成為人生的理想。然而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這種懷才不遇的文人也不是李白一個人,帶有普遍意義。在文人的心態(tài)里常有政治理想和現實政治的沖突而形成的矛盾,還有用所懷文學之才而不能實現政治抱負的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些偉大文人文化心態(tài)與政治心態(tài)的沖突,也可以使我們以一個更加親近歷史原貌的距離來豐富我們對文學家的認識。認識這兩種心態(tài)上的矛盾在一個文人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使我們認識到是因為那種環(huán)境醞釀的積極求仕的心態(tài),驅使一批批文人渴望投身到政治的洪流中。然而對政治的向往與關切,又往往伴隨著仕途失意的痛苦,文士們也因這種政治抱負與現實生活所產生的痛苦而萌生更多的創(chuàng)作沖動,在將政治生活與現實生活廣泛聯(lián)系之后,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更具廣泛社會意義的優(yōu)秀作品。

      (二)文學作品的感染力源自文人內心的痛苦和矛盾,這種矛盾有時代造成的悲愴,也由于文士自身性格的弱點而形成,但不管怎么說,那些被文人賦予在作品中的孤獨情懷與深切的悲愴,成為其作品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感嘆他們命運的不濟,更尊重他們對現實的批評精神,他們以藝術手段反映的現實的黑暗和不合理性是真實的。他們將個人的命運、悲痛與國家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情感是深切的。我們并不同意把政治才干片面理解為虛偽、狠毒,政治是嚴肅的,需要冷靜、客觀、靈活、務實和原則,而這的確是李白和許多文人所缺少的。

      (三)對古代文人心態(tài)的把握和研究對我們了解其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李白雖然在政治上遭遇了挫折與失敗,但卻促使他在文學上集聚了許多素材,詩人將政治的失意訴諸筆端,在落寞的心情中融入縱橫家的豪放與不羈,才衍生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在文學領域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李白這位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身上我們即可以看到忠君愛國等許多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也可以看到自大、狂傲等諸多文人的不良習性。當詩人帶著這樣的性格弱點投入到政治冰冷而陌生的漩渦之時,就如同被投入獅籠的羔羊,其慘淡收場的結果可想而知;然而一旦詩人走出政治的漩渦,重新投入到他熱愛的詩歌中時,他那無止盡的才情如大江奔涌,揮灑自如,幻化出無數膾炙人口的美妙篇章。

      文學與政治永遠是兩個互補與對立的矛盾體。文學需要的是作家精神的絕對自由與主體意識,政治需要的卻是嚴謹與敏銳。文學家有時需要孤獨感,政治家卻會因為其孤獨感而喪失對時局把握的能力。因此當我們分析了“詩仙”李白的生平和他的個性之后,我們發(fā)現了文學與政治之間這種微妙的差異。李白的一生始終在痛苦中掙扎,正是因為他沒有看到這種文學心態(tài)與政治心態(tài)的迥異。在他瑰麗的詩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屬于詩歌的個性,在他為自己人生規(guī)劃了宏偉的政治目標之后,我們只能哀嘆他失敗的仕途。我們想沒有政治的失敗,也許不會有李白這些美妙的詩篇,但如果不是李白太具文人個性,也許他會在政治道路上走得更遠。

      從分析李白的求仕與歸隱的心態(tài),我們可以發(fā)現,在中國封建社會,文學與政治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它們是分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在政治上的失敗也許并不是一種悲哀,相反倒或許是一種必然。

      注釋:

      ①《擬古》其十二,參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 1373頁。

      ②《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參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 993頁。

      ③《觀胡人吹笛》,參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 1454頁。

      ④《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參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 1398頁。

      ⑤《商山四皓》,參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 1293頁。

      ⑥《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參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 1226頁。

      參考文獻:

      [1]鄧樂群.李白政治悲劇的歷史審視[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0).

      [2]戴偉華.李白待詔翰林及其影響考述[J].文學遺產,2003,(5).

      [3]葛景春.李白與唐代儒學[J].孔子研究,1996,(6).

      [4]歐陽修.宋祁(宋)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裴裴.唐代歷史轉折時的李、杜及其詩歌[J].文學遺產,1982,(3).

      [6]葛景春.壺中別有日月天—李白與道教[J].李白學刊,1989,(2).

      [7]袁行霈.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J].文學遺產,1986,(1).

      [8]瞿蛻園.朱金城著 《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9]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0]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87.

      猜你喜歡
      文人李白詩人
      文人與酒
      文人吃蛙
      曬娃還要看詩人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詩人貓
      宋代文人愛睡覺
      文人與石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砚山县| 天峻县| 公主岭市| 蛟河市| 元江| 溧阳市| 宁津县| 梁山县| 洛隆县| 汾西县| 个旧市| 平乡县| 政和县| 社旗县| 秀山| 连州市| 东至县| 理塘县| 景谷| 万盛区| 钟山县| 盐山县| 绥中县| 梅河口市| 定西市| 永年县| 西充县| 鹤山市| 盐亭县| 茌平县| 凤凰县| 安图县| 乐业县| 通城县| 洛阳市| 凉山| 新丰县| 呼伦贝尔市| 弋阳县| 民和|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