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瑪麗的物理知識與知識論證

      2013-04-07 05:20:34
      關(guān)鍵詞:丹尼杰克遜瑪麗

      何 靜

      ?

      瑪麗的物理知識與知識論證

      何 靜

      在知識論證提出后的二十多年中,物理主義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反對意見。丹尼特認為,杰克遜對“瑪麗擁有完備的物理知識”這一前提的描述是不清晰的,這將直接破壞知識論證的有效性。丹尼特在這點上是對的。但是,通過為瑪麗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相關(guān)知識提供一種科學的、實質(zhì)性的說明,我們發(fā)現(xiàn)知識論證的策略仍然可以有效,并且瑪麗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知識能夠與心智哲學中溫和的物理主義相容。

      意識體驗; 色彩體驗; 知識論證; 物理主義; 感受性

      杰克遜(F.Jackson)著名的“知識論證”被認為是對物理主義最強、最有影響力的攻擊之一。知識論證來源于這樣一個思想實驗:瑪麗從出生起就被關(guān)在一間只有黑色和白色的屋子里。她在這間黑白房間里通過一臺黑白電視來研究世界。結(jié)果,從未有過色彩體驗的天才科學家瑪麗掌握了關(guān)于色彩和色彩視覺的所有物理知識。那么,當瑪麗第一次走出黑白房間且有生第一次看到一個熟透的西紅柿時,會怎么樣呢?杰克遜說,瑪麗也將第一次擁有關(guān)于紅色是怎么樣的意識體驗。也就是說,盡管瑪麗擁有完備的物理知識,但在走出黑白房間之后,她還是學到了關(guān)于意識的新知識。由此,杰克遜宣稱某些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事實是物理知識既無法描述也無法解釋的,因為這些事實包含了某種關(guān)于體驗的非物理屬性——“感受性”(qualia)。

      在論證過程中,杰克遜并沒有詳細描述瑪麗到底擁有什么樣的物理知識。丹尼特(D.Dennett)認為:“如果缺少了對瑪麗物理知識的詳細描述,我們將無法準確地理解杰克遜的推理……他對瑪麗物理知識的表述對知識論證的合理性造成了威脅?!?D.Dennett,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London: Little&Brown, 1991, p.339.本文從丹尼爾對知識論證的回應(yīng)入手,分析了杰克遜在論證過程中對“瑪麗物理知識”解釋的不充分而帶來的麻煩。但是,盡管存在著先天的缺陷,杰克遜論證中的所用的策略卻仍然可以是有效的。這種有效的前提在于,我們需要為瑪麗在黑白房間中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和知識論證所得出的結(jié)論之間尋找一個恰當?shù)钠胶恻c。在對知識論證進行闡述和辯護的過程中,本文暫不論證它是否能夠從本質(zhì)上對物理主義構(gòu)成威脅,而聚焦于為了保證知識論證推理上的有效性,我們要如何為瑪麗所掌握的物理知識提供一種實質(zhì)性解釋。

      一、我們無法理解的知識

      我們可以將知識論證的論證結(jié)構(gòu)表述如下:

      (1)在黑白房間中的瑪麗,盡管從未有過任何關(guān)于色彩的意識體驗,但卻擁有關(guān)于色彩和色彩視覺事實的完備物理知識。

      (2)在走出黑白房間以后,瑪麗獲得了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新知識。

      因此,

      (3)存在非物理的事實,物理主義是錯的。

      我們先來考察一下這個論證的兩個前提。這里的第二個前提是關(guān)于瑪麗獲得的新知識。我們可以將瑪麗所獲得的新知識叫做“關(guān)于擁有一種色彩體驗像是怎么樣的”(what it is like to have a color experience)知識。杰克遜認為,在第一次看見西紅柿時,瑪麗獲得了具有某種屬性的關(guān)于紅色物體的體驗。這種屬性就是她在黑白房間中從未獲得過的感受性。他用“感受性”這個術(shù)語來表明“身體感受和知覺體驗所特有的某種特征”*F.Jackson, “Epiphenomenal Qalia”,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1982(32), p.127.。大多數(shù)對知識論證持反對意見的心智哲學家(如,D.Lewis、B.Loar、P.Churchland等)主要通過對知識論證的第二個前提的質(zhì)疑,試圖使“瑪麗學到新知識”這一現(xiàn)象不危及物理主義。但其實,對物理主義的“真正挑戰(zhàn)在瑪麗沒有走出房間前就應(yīng)該開始了”*蕢益民:《從知識論證如何到反物理主義》,《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第3期。(第一個前提),因為物理主義似乎很難對瑪麗“完備的物理知識”給出一個融貫的說明。

      知識論證的第一個前提是關(guān)于瑪麗所擁有的物理知識。激進的物理主義者認為,物理知識作為一個完備的知識體系能夠讓我們知道色彩體驗是怎么樣的。因為這種廣義的“物理”包括了所有的物理學、化學和神經(jīng)科學知識……以及物理世界中一切因果的、關(guān)聯(lián)的和功能的事實。但是,杰克遜在對知識論證進行論證的過程中并沒有對物理事實或“物理信息”及其相關(guān)的“物理特征”、“物理過程”等概念進行詳細闡述,而僅僅假定了這樣一種物理知識的存在。在他看來,為了達到論證的目的,說瑪麗“知道所有關(guān)于我們和環(huán)境的物理事實已經(jīng)足夠了”*F.Jackson, “What Mary Didn’t Know?”, Journal of Philosophy, 1986(83), p.292.。杰克遜的這種描述并不能令人滿意。

      在知識論證中,讓人在直覺上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就是:當瑪麗第一次走出房間看到彩色的物體以后,她確實學到了新知識。這種知識的新穎性以及我們對它本質(zhì)的理解應(yīng)來源于它與瑪麗在黑白房間內(nèi)所擁有的知識之間的對比。但是,正如丹尼爾所說,我們無法將瑪麗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和她關(guān)于擁有一種色彩體驗是怎么樣的知識進行比較。因為要對她的物理知識進行理解是一項“極其浩大、無法完成的任務(wù)。這里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她擁有所有的物理信息’。這是很難想象的……”*D.Dennett,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London: Little&Brown, 1991, p.401.。而且,正是因為杰克遜對瑪麗物理知識不充分的描述,使得丹尼特能夠?qū)@個思想實驗稍作修改和發(fā)揮后來反駁知識論證:

      不少學者認為丹尼特是想運用這個故事來否認瑪麗在走出黑白房間后學到了新知識。其實不然。他是這樣解釋自己的初衷的:“我并不想通過這個故事來表明瑪麗沒有學到新東西,而是希望表明這個假想的故事無法證明她學到了新的東西。它無法證明任何東西……”*D.Dennett,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London: Little&Brown, 1991, p.403.。因此,丹尼特并不是要論證瑪麗在看到彩色物體以后并沒有經(jīng)歷認識上的變化,而是想要幫助我們拋開那種認為瑪麗學到了新知識的直覺。但是,丹尼特對知識論證的回答也是基于一個前提之上的,這個前提就是:完備的物理知識必然蘊含有想象擁有一種色彩體驗的怎么樣的能力。但是,在丹尼特那里,這個前提似乎也不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在對知識論證的回應(yīng)中,丹尼特批判杰克遜沒能完整地理解瑪麗所擁有的物理知識;但是另一方面,在對瑪麗的情形的闡述中,丹尼特自己似乎也沒能為瑪麗的物理知識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為了使這個知識論證能夠成立,讓我們假設(shè)存在一種能夠?qū)⒂梦锢砻枋龅捏w驗與思維聯(lián)系起來的物理法則。盡管丹尼特沒有解釋這是如何可能的,但是根據(jù)這種物理法則,在瑪麗看到物體后,那種能夠識別物理顏色的能力將使她知道擁有某種色彩體驗是怎么樣的。

      但是,為了判定瑪麗能否通過藍色香蕉測試,我們需要對瑪麗的物理知識有更實質(zhì)性的理解。丹尼特思想實驗的一個中心假設(shè)就是,在瑪麗走出黑白房間后,一看到香蕉就能夠運用規(guī)律將她正在經(jīng)歷著的意識體驗和通常由這種體驗所引出的思維聯(lián)系起來。正如丹尼特所說:“瑪麗看著藍色的香蕉說:‘啊哈,你們想要戲弄我!’”。這表明瑪麗能夠?qū)⑦@種看到藍色香蕉的色彩體驗看作是她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物理印象”(physical impression)。但她又是如何獲得這種識別能力的呢?我們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另一方面,我們是根據(jù)對“物理認識”概念的理解來得出瑪麗沒有上當受騙的結(jié)論。但是,這個結(jié)論卻無法建立在丹尼特關(guān)于瑪麗物理知識的粗糙的解釋之上。

      但不管怎么說,丹尼特的回應(yīng)向知識論證的支持者們提出了兩個合理訴求。第一,知識論證的支持者們應(yīng)當對瑪麗在黑白房間內(nèi)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做出清晰的說明。第二,他們需要證明瑪麗僅通過這種物理知識就能夠獲得丹尼特思想實驗中所涉及的識別能力。在后面的論述中,我將表明這兩個訴求是可以被滿足的。

      二、到底何為物理?

      在對瑪麗所擁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進一步說明之前,我們先來考察一下兩種不同的“物理”概念。一種是基于理論的概念(theory-based conception,簡稱t-概念*蕢益民:《從知識論證如何到反物理主義》,《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第3期。)。按照t-概念,如果一種屬性是物理的,當且僅當這種屬性是由完備的物理理論所引出的。*J. Kallestrup, “Epistemological Physicalism and The Knowledge Argument”,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2006(43), p.8.t-概念框架中的所有物理事實就是t-事實。在離開黑白房間之前,瑪麗知道所有的t-事實。由于知識論證已經(jīng)預設(shè)了瑪麗具有完備物理、化學和神經(jīng)物理知識,因而如果有一個事實“逃逸出了”這種知識,那么它就是非物理的。

      但是,那些支持t-概念的物理主義者將面臨一個困境。這個困境的第一個方面是,如果我們通過某種理想狀態(tài)下完備的物理理論來定義“物理”,那么物理這個概念就過于空洞了。因為我們根本無法知曉一種理想狀態(tài)下完備的物理可能涉及什么實體或規(guī)則。另一方面,如果“物理”這個概念是基于當前的物理理論之上的,那么物理主義就錯了。因為如果根據(jù)當前的微觀物理學或其他科學理論來定義物理的概念,那么未來科學的發(fā)現(xiàn)就不是物理的了,所以物理主義者關(guān)于“世界上一切都是物理的”的聲稱就是錯誤的。而杰克遜對“瑪麗知道所有的物理事實”的宣稱使他的推理陷入了困境的第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如果瑪麗的物理知識是建立在當前的物理學之上的,那么知識論證就是對一種錯誤理論的多余反對。

      這種建立在o-概念之上的物理概念也是有問題的。泛心論(panpsychism)就對這種物理概念構(gòu)成了威脅。泛心論者認為,每一個實體都具有心智。按照這種觀點,在o-概念論述中所涉及的物理對象是有心智的。然而,o-概念的論述恰恰是基于非生命對象的存在之上的,因此這種觀點的支持者就必須要排除泛心論的可能性。但是,他們的理論似乎還無法對那些非生命對象的本質(zhì)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似乎,我們只能從泛心論的定義入手來排除它的可能性。但是,盡管不能接受泛心論,但是我們還無法僅根據(jù)o-概念的定義就否認它們可能具有心智,要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我們還需要對對象的本質(zhì)有更加實質(zhì)性的說明。

      由泛心論的可能性所帶來的困難僅是建立在o-概念之上的物理定義困境的一種。這種物理概念是建立在這樣一種觀點之上的:在對對象(如,電腦、杯子)的完備解釋中,我們對其中所涉及的屬性類型有一種一般性的理解?,F(xiàn)代物理學能夠幫助很好地理解關(guān)于實在的圖景。但是在對關(guān)于一般對象的說明中所出現(xiàn)的物理屬性和規(guī)則與我們?nèi)粘sw驗中所思考的很不相同。因此,支持o-概念論證的那種物理主義甚至是與物理學相矛盾的,而且對這種理論的支持可能還需要應(yīng)對當前物理學的很多基礎(chǔ)假設(shè)是錯誤的可能性。很少有物理主義者認為在現(xiàn)代物理學之外還需要發(fā)展出一種關(guān)于物理實在的說明。

      顯然,要想通過當前科學實踐來為物理主義進行辯護就必須要涉及物理的t-概念。但是這又將把我們帶回到前文所述的困境中。但是否有可能在不放棄物理t-概念的基礎(chǔ)上,提供一種關(guān)于知識論證的清晰說明?在心智哲學中,有一個版本的物理主義可以與現(xiàn)代物理學相連。它否認那種認為現(xiàn)代物理知識能夠為物理實體提供最終解釋的激進觀點。這種“溫和”的物理主義主要建立在兩種假說之上。第一,當前關(guān)于“一般物質(zhì)”(ordinary matter)的物理學是完備的。第二,對心智科學研究能夠恰當?shù)嘏c關(guān)于一般物質(zhì)的科學研究相結(jié)合。下面讓我們對這兩個假說進行進一步闡述。

      溫和物理主義的第一個假說表明,當前的物理學原則和特征更能夠?qū)暧^現(xiàn)象進行充分的描述和解釋。斯瑪特(J.Smart)認為,在特殊實驗室條件下研究的關(guān)于原子內(nèi)層面現(xiàn)象的理論變化是可預期的,并且我們能夠期待關(guān)于將整個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理論的變革。但是這種相似的變化,不會影響那種對一般物質(zhì)的宏觀現(xiàn)象所進行的科學描述和解釋。沒有任何發(fā)現(xiàn)會改變氫原子包含一個質(zhì)子和一個電子,或者水是H2O這樣的事實。

      “溫和物理主義”的第二個假說對關(guān)于心智的科學和關(guān)于一般物質(zhì)的科學之間的結(jié)合提出了規(guī)劃,但是物理主義者在這種規(guī)劃的設(shè)想上還存在很大分歧。有些物理主義者(如Smart等)主張用還原的術(shù)語來描述:他們設(shè)想心理學將會被還原到神經(jīng)科學,因為一般說來,每一種類型的心智狀態(tài)都同一于某種類型的大腦狀態(tài)。還有一些物理主義者或自然主義者(如Dretske等)將這種物理性高于心智性的在本體論上的首要地位與來自神經(jīng)科學和物理學的自治心理學的概念結(jié)合起來。因此,他們并不贊成那種還原策略,而宣稱某一個例心智狀態(tài)都與某一個例的物理狀態(tài)相同一 。

      這種溫和的物理主義是當前心智哲學中較有說服力的物理主義版本。但是,它也沒有能夠為瑪麗的物理知識提供一種足夠清晰的說明。我們無法通過假設(shè)瑪麗根據(jù)未詳述的心理學理論而知道的意識體驗的屬性來對丹尼特的擔憂進行論述。并且,僅僅將這些物理知識與關(guān)于大腦的宏觀物理屬性簡單相結(jié)合,對我們理解瑪麗所具有的物理知識來說仍然存在解釋上的斷層。那么,我們要如何在溫和的物理主義框架中提出一種對瑪麗的物理知識更為具體的說明呢?

      三、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科學說明

      知識論證試圖要表明感受性的存在,并將這種感受性作為意識體驗所特有的非物理屬性。因此,如果兩種色彩體驗具有一樣的感受性,那么我們就能說這兩種色彩體驗是同一類型的。能否對瑪麗所擁有的物理知識進行詳細地說明,將直接決定知識論證能否對物理主義構(gòu)成挑戰(zhàn)。這就需要我們考察瑪麗是不是一個掌握現(xiàn)代心理測量方法(這種方法被用來描述基于色彩體驗類型的特征)的、擁有完備知識的人。

      現(xiàn)代科學用空間模型解釋我們是如何將不同類型的刺激進行分類的。盡管色彩空間能夠?qū)ι暑愋瓦M行描述,卻無法幫助我們理解現(xiàn)代科學是如何對那些基于色彩體驗類型的屬性進行描述的。*A. Clark, A Theory of Senti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78.因此,我們需要對瑪麗是如何描述這種體驗的進行實質(zhì)性的說明。

      由于人們對色彩和色彩體驗的理解往往大相徑庭,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種色彩理論都不是完整的。有的學者將色彩看作是某種體驗屬性或其它的心智狀態(tài)*C. L. Hardin, Color for Philosophers: Unwearing the Rainbow, Indianapolis and 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8.;有的學者將色彩看作是能夠在物體中呈現(xiàn)的屬性,并且認為這種屬性與該物體產(chǎn)生的某種類型色彩的功能是一致的*G. McGinn, 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1.;還有的學者將色彩看作是關(guān)于外部對象的客觀性質(zhì)*M.Tye, Consciousness, Color, and Content, Cambridge, Mass. and London: MIT Press, 2000.。這里的問題在于,我們能否以一種不受各種色彩理論的左右的方式將色彩空間和色彩體驗聯(lián)系起來。

      彩色的物體總是以某種方式呈現(xiàn)給主體的。例如,當一個主體看到一塊紅色布條的時候,那么對這個主體來說,這塊布條具有某些特征。至少,在主體看來,它看上去是紅色的。但是,光照變化或視場對比(simultaneous contrast)都可能會引起色彩錯覺。*S.E.Palmer, “Color, Consciousness and the Isomorphism Constraint”,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1999(b), p.923.對于一個主體來說,看到一個有某種顏色的物體和看到一個僅僅看上去是那種顏色物體的情形是相似的。舉個例子說,如果我們用黃色的燈光來照射紅色布條,在視覺上這塊布條就是藍色的,也就是說,主體就好像看到了一塊藍色布條。同樣地,在標準的視場對比條件下,將一個灰色的正方形掛在紅色的墻面上,這個正方形看上去像是綠色的;但將若將它掛在綠色的墻上,它看上去就像是紅色的。在這兩種情形下,我們或許會說同一個正方形有時看上去好像綠色的、有時又好像是紅色的??梢姡幢闶窃谟懈兄e覺的情況下,物體也總是向我們呈現(xiàn)出某種顏色。

      能夠?qū)ξ矬w的顏色進行描述的色彩空間是由個體對色彩刺激有差別的反應(yīng)決定的。色彩心理學的一個中心假設(shè)就是:如果某個人無法對兩種色彩刺激進行區(qū)分,那么對他而言,這兩種刺激就是同一種顏色。*A. Clark, A Theory of Senti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62.而且,根據(jù)有差別的反應(yīng)來運用排列色彩刺激的色彩矩陣,我們就能夠知道其中涉及的維度。例如,對于一個色立體說,這些維度就是:色調(diào)、飽和度和亮度。這些維度來自主體對色彩的不同反應(yīng),并用于反映色彩呈現(xiàn)給主體方式的差異。因此,我們可以將它們理解成色彩的變化維度。這些維度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能夠?qū)ι士臻g中的一個位置進行描述(即對物體視覺色彩的描述)。

      部分學者(如,Peacocke、Millar)認為,可以按照色彩的典型原因(typical causes)來對色彩體驗進行分類。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物體能夠在某種條件下產(chǎn)生某種定性屬性,那么我們就說一種色彩體驗具有這種類型的定性屬性。例如,我們可以說,在某個恰當?shù)那樾蜗拢t色的物體能夠讓人產(chǎn)生某種紅色類型的色彩體驗。

      但也有學者認為,不管是在正常的感知情況下還是在有錯覺的情況下,當某物向主體呈現(xiàn)出某種顏色的時候,那么這個主體就擁有了某種類型的色彩體驗。因此即便是在沒有對色彩體驗進行描述的情況下,一個主體也能擁有色彩體驗。在這樣的情形中,刺激就好像是一個物體,能夠讓主體產(chǎn)生這種類型的色彩體驗。例如,如果一個主體在黃色的背景墻中看到一塊灰色布條,我們就可以說在這種情形下,他(她)擁有一種看上去是紅色布條的那種體驗。

      我們描述的這種類型學表明在一個物體看上去的顏色和對一種色彩體驗類型進行描述的定性屬性之間有著關(guān)聯(lián)。按照這種說法,如果一種刺激和某種范式刺激在同一個主體看來是同樣的顏色,那么主體就擁有了這種能夠由范式刺激產(chǎn)生的色彩體驗。因此,對一個主體S來說,看某個物體和看范式刺激是同樣的顏色,那么S就具有有著某種定性屬性的色彩體驗。

      由色彩空間提供的描述可以對色彩體驗進行分類;色彩空間中的點表明了物體看上去的顏色。因此,對于每一個由色彩空間所描述的顏色來說,它是與某種類型的色彩體驗的相應(yīng)描述相聯(lián)系的。舉個例子,位置XYZ在色彩空間中呈現(xiàn)出某個深淺的顏色。根據(jù)一個與其它顏色相似度關(guān)系的系統(tǒng),XYZ能夠確定自身色調(diào)、飽和度和亮度的值。因此,色彩體驗的相應(yīng)的類型能夠被描述成對某人來說當某種看上去是XYZ的那種體驗。

      所以,我們似乎能夠?qū)ΜF(xiàn)代科學是如何對“我們的色彩體驗進行分類以及對基于這些分類屬性進行描述的”提供一個清晰的說明。但是我們?nèi)匀恍枰_定這種描述是否能夠幫助我們對知識論證進行更明確的表述以回應(yīng)溫和物理主義的質(zhì)疑。

      四、瑪麗所擁有的物理知識

      為了對瑪麗物理知識的特征進行描述,我們還需要考慮一些其他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上述討論的色彩體驗的分類如何才能與溫和物理主義相容。這需要表明上述討論要如何才能與大腦的宏觀物理特征相統(tǒng)一?,F(xiàn)代科學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

      科學家試圖通過能夠在一個質(zhì)量空間中的兩個點之間形成聯(lián)系的神經(jīng)生理學機制來解釋色彩質(zhì)的空間(color quality spaces)結(jié)構(gòu)。例如,拮抗過程說(opponent processors theory)根據(jù)某種神經(jīng)機制的活動對色立體的結(jié)構(gòu)和其中任何色彩的位置進行解釋*A.Clark, Sensory Qualiti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3.。神經(jīng)元集群,通過自身的興奮聯(lián)結(jié)和抑制聯(lián)結(jié),表現(xiàn)出對視網(wǎng)膜中三種不同類型感光器的輸入所做出的常規(guī)反應(yīng)模式。這些對比機制能夠使主體對光譜中某個部分的刺激做出積極反應(yīng),同時對其他部分的刺激做出消極反應(yīng)。假設(shè)有兩個彩色對比處理器(藍-黃和紅-綠)和一個單色對比處理器(白-黑)。這三個對比處理器分別產(chǎn)生了色立體的三條軸線。視網(wǎng)膜中感光器的決定性刺激導致了每個處理器的不同激活,這些不同的激活根據(jù)每條軸線確定某個色彩的位置。例如,一種鮮艷的橙色會使得與紅色、黃色、白色體驗相關(guān)的神經(jīng)過程以及對綠、藍和黑色進行抑制的神經(jīng)過程同時被激活。

      假設(shè)瑪麗能夠根據(jù)色彩在完備的定量空間中的位置來判定主體所看到的顏色,那么,瑪麗可以在沒有任何色彩體驗的情況下而擁有完備的物理知識。因為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心理物理學上的分類所涉及的主要概念是由色彩空間提供的,而這種色彩空間來源于通過某種刺激有差別判斷而獲得的統(tǒng)計過程。要對這些概念進行理解似乎并不需要擁有色彩體驗。色彩空間是一種對維度的幾何表征,主體正是根據(jù)這些維度對色彩進行區(qū)分的。我們能夠承認瑪麗具有關(guān)于不同色彩的維度模型以及知道色彩體驗的類型能夠從這樣一種色彩空間中獲得。這種模型能夠為她提供關(guān)于維度的信息,并且使得她的視覺系統(tǒng)能夠在這些維度中對光線刺激進行分類?,旣愡€知道這些維度來自對主體間有差別反應(yīng)的某種統(tǒng)計方法的運用,或者是由某種物理刺激而引起的相似度判斷。另外,這種相似的過程能夠告訴像瑪麗這樣的科學家,哪一種物種的感知系統(tǒng)能夠根據(jù)這種維度對某種刺激進行分類。這些過程還應(yīng)用到對那些和人類具有不同知覺系統(tǒng)的物種的研究中去,例如回聲定位能力。

      對心理物理學中有差別反應(yīng)概念的理解,并不需要擁有色彩體驗。瑪麗知道這些反應(yīng)是可觀察的行為,例如主體能夠?qū)ξ锢泶碳らg的相似和差異進行口頭描述,尤其是她知道這些反應(yīng)需要滿足某種統(tǒng)計上的條件才能被看作是主體有差別性能力的可靠證據(jù)。然而,沒有哪種要求表明她不能對這些在黑白屏幕上的反應(yīng)進行詳細觀察。

      假定對色彩分類所進行的心理物理學研究的統(tǒng)計本質(zhì)來說,刺激必須是可重復的類型,那么與現(xiàn)代科學一樣,瑪麗能夠?qū)⑦@些類型看作是通過在光線電磁理論中對物理屬性的描述來定義的。特別是,刺激是根據(jù)在視網(wǎng)膜中投射光線的強度和波長進行描述的?,旣惸軌驈奈锢韺W書籍中學習和理解這些特征。而且,她能夠運用自己已掌握的設(shè)備來對它們進行識別和測量,她對這些設(shè)備的運用并不需要擁有色彩體驗。

      最后,我們可以對知識論證進行重新表述。這種新的表述將對現(xiàn)代科學中的物理主義方案進行批判。它的第一個前提是,在黑白房間中,瑪麗能夠根據(jù)運用完備的色立體所提供的描述對基于色彩體驗分類之上的屬性進行理解。第二個前提是,在她從黑白房間中走出來見到有色彩的物體之后,她獲得了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新知識。這種知識是具有感受性的,例如,從見到色彩以后所獲得的新視角、基于色彩體驗分類之上的色彩分類特征等等。因此,現(xiàn)代科學關(guān)于色彩視覺所提供的描述并不能充分說明感受性;溫和的物理主義是站不住腳的。

      這種版本的知識論證是否合理還需要其他的論證。但是我在這里僅想表明這樣的推理能夠不受丹尼特“藍色香蕉詭計”的影響。正如前文所述,丹尼特認為瑪麗的物理知識可能可以使瑪麗在從黑白房間內(nèi)走出來之前就知道見到色彩是怎么樣的,而且她能夠意識到她走出黑白房間后所看到的藍色香蕉不是香蕉應(yīng)有的顏色。但是,這對我們所提供的知識論證版本來說是不可能的。在看到藍色香蕉以后,瑪麗關(guān)于這個物體顏色的相關(guān)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她所能夠識別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關(guān)系是香蕉看上去的顏色和背景之間的。這種證據(jù)對她了解看到的是什么顏色并且知道她所經(jīng)歷著的色彩體驗類型來說是不充分的。

      五、結(jié)語

      丹尼特對杰克遜的批評是對的。由于對“瑪麗擁有完備的物理知識”這一前提的解釋極其含糊,杰克遜版本的知識論證沒有能夠經(jīng)受住丹尼特假想案例的“攻擊”。但是,通過為瑪麗關(guān)于色彩體驗的知識提供一種科學的、實質(zhì)性的說明,我們發(fā)現(xiàn),知識論證中所用到的策略仍然可以有效,并且這種關(guān)于瑪麗色彩體驗的知識能夠與心智哲學中的物理主義相容。但是,由此而產(chǎn)生的知識論證新版本是否能夠成功挑戰(zhàn)物理主義還有待進一步論證。

      [責任編輯:勇君]

      Mary’s Physical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Argument

      HE Jing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P.R.China)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fter the knowledge argument was proposed, physicalists face all kinds of rejections. This paper accepts an important point of Daniel Dennett’s criticism on knowledge argument. He maintains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remise about “Mary’s complete physical knowledge” is unintelligible. However,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knowledge argument will still be plausible if we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substantial formulation for Mary’s physical knowledge of color experience. This kind of knowledge can fit in with the picture of moderate physicalism.

      conscious experience; experiences of colors; knowledge argument; physicalism; qualia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知行哲學的當代研究”(項目編號11JJD72001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青年基金項目“當代認知科學視野中的具身性研究”(項目編號13YJC720015)的階段性成果。

      何靜,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講師(上海200062)。

      猜你喜歡
      丹尼杰克遜瑪麗
      難忘的八個字
      邁克爾·杰克遜的粉絲共同“拯救世界”
      和我一起玩
      丹尼的皮坎肩
      伊恩·杰克遜
      丹尼和她的動物朋友
      童話世界(2016年35期)2017-01-11 07:54:52
      瑪麗的怪獸美容店
      學生天地(2016年6期)2016-04-16 05:14:35
      丹尼特異現(xiàn)象學方法論研究
      杰克遜電影海報公布
      世界感慨杰克遜一生
      南通市| 临武县| 绥芬河市| 石楼县| 从江县| 南丰县| 延寿县| 塔城市| 巴林左旗| 石棉县| 栾城县| 新蔡县| 永登县| 河间市| 浦江县| 泽普县| 莱州市| 鄯善县| 东莞市| 临沧市| 司法| 都昌县| 雷山县| 高碑店市| 囊谦县| 宁武县| 铜陵市| 上思县| 湘潭市| 罗田县| 长沙县| 华安县| 双牌县| 方城县| 射阳县| 即墨市| 洛宁县| 富阳市| 昌邑市| 盐边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