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仁,張世峰,景 健,楊育同
(1.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太原市太鋼總醫(yī)院CT 室,山西 太原 030003;3.山西省長治市衛(wèi)校放射教研組,山西 長治 046000;4.山西中醫(yī)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一組臨床綜合征,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增多,臨床表現(xiàn)隱匿多樣,缺乏特異性,容易被忽視。隨著檢查技術的不斷更新,特別是多層螺旋CT 肺動脈造影(computeriz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ophy,CTPA)的普及,確診率明顯提高。文獻報道PE 未經(jīng)治療死亡率是20%~30%[1],及時治療后死亡率可降至8%[2],尤其是急性PE,因此正確診斷顯得更加重要。本文總結分析17 例急性PE 的多層螺旋CT(MSCT)檢查診斷,探討其在臨床急診中的應用價值。
17 例急性肺動脈栓塞病例均為2010 年10 月-2012 年3 月我院和太鋼總醫(yī)院急診就診患者,年齡32 歲~72 歲,平均46 歲;其中男12 例,女5 例。臨床表現(xiàn):17 例病例主要表現(xiàn)為胸痛、氣緊、咳嗽、咯血,4 例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病史,急查血氣,12 例動脈血氧分壓降低。所有病例均急診行CTPA 檢查,確診PE 后轉入病房治療,痊愈出院。
使用美國GE LightSpeed 16 排螺旋CT 掃描機以及美國GE ProSpeed 多排螺旋CT 掃描機,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足先進,掃描范圍從肺尖至膈面,包括全部肺組織,掃描中盡量囑患者憋好氣,先行平掃然后增強掃描,從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普羅胺(300 mgI/mL)100 mL,注射速率3 mL/s~4 mL/s,于注射后13 s~15 s 掃描,掃描層厚5.0 mm~10.0 mm,螺 距1.375 ∶1,120 kV,230 mA。采 用 隨 機ADW4.2 工作站對原始數(shù)據(jù)以1.25 mm 層厚、0.625 mm 間隔減薄后處理,利用CT 窗口技術,多平面成像(MPR)任意方位旋轉,充分顯示受累肺動脈各級分支。觀察窗口:肺窗WW1 500/WL-700、縱膈窗WW350/WL35、血管窗WW350/WL50。
17 例肺動脈栓塞患者,CTPA 均一次成功完成,肺段以上肺動脈顯示均滿意,肺動脈主干及各級分支共計91 支受累,其中左右肺動脈主干分別受累各1 例,葉級肺動脈受累7 例16 支,段級肺動脈受累15 例80 支,4 例9 支亞段級肺動脈受累。
PE 直接征象:肺動脈充盈缺損,大部分顯示為中心型、部分性充盈缺損。間接征象:2 例左右肺下葉動脈局限性增粗,4 例顯示肺野外帶三角形致密梗死灶,尖端指向肺門,“馬賽克”征出現(xiàn)7 例,胸腔積液5 例。
肺動脈栓塞(PE)是各種性質的栓子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阻塞肺動脈系統(tǒng)而引發(fā)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的總稱,可合并于臨床內科、外科、婦產科等許多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肺動脈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占PE 的絕大多數(shù),故通常所稱的PE 即指PTE。PTE 血栓栓子70%~95%來自患者下肢深靜脈,導致肺動脈不同程度的阻塞,可以引起急性肺循環(huán)障礙、肺動脈高壓,繼發(fā)右心室擴大,心功能不全,而出現(xiàn)急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表現(xiàn),是臨床急重癥之一,必須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文獻報道若未經(jīng)及時治療其死亡率可達20%~30%,治療后死亡率可降至8%左右,病程進展中如果栓塞不能迅速解除,約15%可發(fā)生肺梗死[4]。
PE 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但由于其發(fā)病過程較為隱匿,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實際接診中認識不足,容易發(fā)生漏診和誤診,故以往檢出率偏低。近年來隨著檢查技術的更新,特別是CTPA 的普及,PE確診率明顯提高。MSCT 掃描速度快,圖像顯示清晰,安全、無創(chuàng)傷,非常適用于PE 的臨床檢查,尤其是對于急重癥患者,更為便捷、可靠。
PE 的CT 表現(xiàn)分為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直接征象為診斷PE 的主要依據(jù),表現(xiàn)為肺動脈內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損。CTPA 表現(xiàn)根據(jù)阻塞程度分為部分缺損型、完全閉塞型;依據(jù)阻塞形態(tài)分為中心型和附壁型,中心型即充盈缺損位于血管腔中心,周圍有造影劑包繞,表現(xiàn)為“軌道征”;附壁型指充盈缺損貼附于血管一側壁,造影劑僅包繞一側。急性PE 多表現(xiàn)為中心型,本組17 例有12 例表現(xiàn)為“軌道征”。PE 的間接征象有肺灌注不均勻、肺梗死、肺動脈增粗、右心室增大、胸腔積液等,最常見者為肺灌注不均即“馬賽克”征和肺梗死,“馬賽克”征表現(xiàn)為肺灌注的正常區(qū)域與灌注下降區(qū)域相間存在,為診斷PE的重要輔助間接征象;肺梗死一般表現(xiàn)為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門,基底貼近胸膜面。本組17例中,4 例發(fā)生肺梗死,7 例出現(xiàn)“馬賽克”征。本組資料顯示,在CTPA 檢查中,要特別注意檢查前患者的憋氣訓練,盡量減少呼吸運動偽影的干擾,對于保證圖像質量,清晰顯示各級肺動脈非常重要。其次,根據(jù)患者的心功能狀況和肺循環(huán)時間,確定掃描相對合適的延遲時間,一般設定為13 s~15 s 均可獲得滿意圖像。
肺動脈造影以往被作為PE 診斷的“金標準”,但由于其操作比較復雜,不太適合于急診PE 的檢查,對患者有一定的損傷和并發(fā)癥,觀察中肺動脈的互相重疊,對于較細級別的亞肺段動脈的顯示效果較差。磁共振成像(MRI)雖然沒有輻射損害,但成像時間長,急診PE 呼吸困難,憋氣不好無法配合檢查。MSCT 掃描速度極快,一次憋氣就可以完成全肺掃描,采集滿意的圖像信息,并且可以對肺動脈進行逐級、逐支的分析,利用MPR 多方位觀察,對栓子的定位、定量準確,可以觀察到亞肺段動脈情況,同時還可以顯示部分PE 的間接征象,有助于確定診斷。
筆者以為,在CTPA 診斷中要注意提高PE 診斷意識,密切結合臨床表現(xiàn)。常見導致PE 的危險因素有長期下肢靜脈炎或血栓、骨折、創(chuàng)傷、手術、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高齡患者等。對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如果臨床突然出現(xiàn)胸痛、呼吸困難、暈厥、心功能不全等應考慮到PE 可能,及時進行CTPA 檢查。CTPA 診斷中要注意結合其他輔助檢查,提高綜合診斷意識,如動脈血氣分析,表現(xiàn)為低氧血癥、低碳酸血癥和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增大;血漿D-二聚體檢測,敏感性高但特異性低,含量低于500 μg/L,有重要排除診斷價值[4]。超聲心動圖、心電圖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總之,MSCT 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準確可靠、無創(chuàng)、便捷,可以作為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的首選檢查方法。影像醫(yī)師要有PE 診斷意識,同時注意綜合參考其他檢查方法。
[1]朱培欣,劉艷,陳新暉,等.肺動脈栓塞多排螺旋CT 的診斷及其意義[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8,10(1):30-31.
[2]Blaehere H,Latrabe V,Montaudon M,et al.Pulmonary embolism revealed on helical CT angiographry comparison with ventilation-pensasion radionuclide lung scanning[J].AJR Am J Roentgenol,2000,174(4):1 041-1 047.
[3]李松柏,徐克.多層螺旋CT 臨床診斷實踐圖譜[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48-151.
[4]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