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美,李 秀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合肥2300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誘 因很多,目前認為80%由下呼吸道感染引起,其中50%為細菌感染[1]。血白細胞總數(shù)(WBC)及嗜中性粒細胞比例(N%)是臨床上反映細菌感染的常用指標[2]。降鈣素原(PCT)是一種炎癥標志物,在細菌感染時其血清水平顯著升高[3]。本研究通過觀察診療過程中老年 AECOPD患者外周血PCT、WBC、N%變化,探討它們在判斷細菌感染及指導治療中的意義。
1.1 臨床資料 選擇75例2010年4月~201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年齡>65歲的AECOPD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4]。其中男 52例、女 23例,年齡 65~91(75.5±8.9)歲,均表現(xiàn)為痰量增加、膿性痰和氣急加重。
1.2 方法
1.2.1 治療及療效判定方法 患者均接受包括氧療、抗感染、祛痰、支氣管擴張劑、靜脈用糖皮質(zhì)激素、霧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和糖皮質(zhì)激素、抗凝及其他對癥治療,其中10例行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治療。癥狀好轉(zhuǎn)判斷標準:自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表現(xiàn)較急性加重期明顯減輕并保持24 h以上,查體肺部哮鳴音和或濕羅音減少。
1.2.2 PCT、WBC、N%檢測方法 分別于AECOPD患者入院當日及自覺癥狀好轉(zhuǎn)后次日抽取靜脈血2 mL,測定血清PCT及WBC、N%。采用熒光增強發(fā)射法檢測PCT,儀器和試劑盒為德國BRAHMS公司產(chǎn)品,正常參考值<0.1μg/L,高于上限判為陽性;采用CE公司生產(chǎn)的HORIBA-ABX型血液分析儀檢測WBC、N%,WBC正常參考值為(4~10)×109/L,N%正常參考值為50%~70%,高于上限判為陽性。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AECOPD患者血清PCT及WBC、N%分別為 0.17(0.15 ~0.33)μg/L、(10.8 ±4.7)×109/L、76.4% ± 10.7%,治療后分別為 0.08(0.06 ~0.12)μg/L、(8.7 ± 3.2)×109/L、64.5% ± 9.6%,兩組比較,P <0.01、0.05、0.05。
治療前后AECOPD患者血清PCT、WBC及N%陽性例數(shù)分別為60、45、48例,治療后陰性例數(shù)分別為69、57、60例。治療前PCT陽性率高于N%、WBC陽性率(P均 <0.05),治療后 PCT陰性率高于WBC、N%陰性率(P 均 <0.05)
AECOPD是指患者短期內(nèi)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液性,可伴有發(fā)熱等炎癥明顯加重的表現(xiàn)。其誘因有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非典型病原體感染、空氣污染,以及合并氣胸、心力衰竭等。由于AECOPD病因復雜,對其多進行綜合性治療,其中抗菌治療最常用,但也是最具有爭議性的治療。GOLD推薦采用Anthonisen分型標準,決定抗生素的使用:痰量增加、膿性痰和氣急加重3項臨床指標均具備的Ⅰ型患者,需使用抗生素;3條中有2條的Ⅱ型患者既往應用抗生素有效且無不良反應,或有膿性痰者可考慮使用,其余無需使用抗生素治療[5]。本組患者均為Ⅰ型。
目前,對于何時停用抗生素并無明確時間,臨床醫(yī)生往往根據(jù)患者癥狀好轉(zhuǎn)及WBC、N%是否正常來決定是否停用。WBC、N%是臨床上常用的炎癥指標,本研究中老年AECOPD患者治療前后 WBC、N%的顯著降低已證實了這一點。但老年患者機體對感染的反應性較差,故在急性加重期WBC、N%可能正常;同時,AECOPD治療期間多需激素治療,盡管自覺癥狀好轉(zhuǎn),但受激素的影響,WBC、N%可能會升高,甚至高于正常值,勢必導致抗生素過度使用。
PCT是降鈣素的前肽糖蛋白,無激素活性,不受體內(nèi)激素水平的影響,體內(nèi)半衰期為25~30 h,可為臨床采血提供良好的時機。PCT在健康人血清中水平極低(<0.02 μg/L),幾乎不被檢測到[6~8]。當患者合并細菌感染時,內(nèi)毒素或細胞因子抑制PCT分解為降鈣素,PCT釋放入血,使血中PCT增高;PCT水平2 h開始升高,6~12 h明顯高于正常,24 h達高峰,感染控制后2~3 d降至正常。其在體內(nèi)、外的穩(wěn)定性很好,適合臨床檢測[9,10]。近年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PCT在AECOPD合并細菌感染中診斷價值很高,可用來指導AECOPD患者抗生素的應用,在獲得相同治療效果的同時能減少抗生素的濫用[11],但在老年AECOPD人群中的研究較少。有研究認為,PCT對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診斷的敏感度均明顯高于WBC、N%,PCT特異度高于N%,與WBC相似,提示PCT可作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診斷的標志指標[12]。本研究結(jié)果亦顯示,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CT顯著升高,在自覺癥狀好轉(zhuǎn)時明顯降低,說明PCT與WBC、N%一樣均是反映AECOPD炎性表現(xiàn)的重要指標。同時,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CT陽性率高于WBC、N%陽性率,而在自覺癥狀好轉(zhuǎn)時PCT陰性率亦高于WBC、N%陰性率,說明PCT較WBC、N%更能反映老年AECOPD的感染狀況,其價值優(yōu)于WBC、N%。此外有研究認為,根據(jù)PCT指導AECOPD患者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并沒有因為及早停用抗生素而導致病情加重[13]。
綜上所述,老年 AECOPD患者外周血 PCT、WBC、N%水平升高,治療后降低;三者可作為評價AECOPD療效的指標,且PCT優(yōu)于WBC、N%;對于老年AECOPD患者,通過檢測PCT可指導臨床使用抗生素,減少抗生素使用時間,避免耐藥菌產(chǎn)生及二重感染發(fā)生。
[1]Martinez FJ,Curtis JL.Procalcitionin-guided antibiotic therapy in copd exacerbations:closer but not quite there[J].Chest,2007,131(1):1-2.
[2]趙大海,劉榮玉.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對指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療策略價值的研究[J].中華哮喘雜志,2008,2(3)208-212.
[3]Maruna P,Nedelnikova K,Gurlich R.Physiology and genetics of procalcitonin[J].Physiol Res,2000,49(Suppl 1):57-61.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修訂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5]Anthonisen NR,Manfreda J,Warren CP,et al.Antibiotic therapy in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nn Intern Med,1987,106(2):196-204.
[6]陳孝謙,李秀.降鈣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3):4331-4332.
[7]王嵐,蔡柏薔.降鈣素原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治療[J].國際呼吸雜志,2008,28(23):1460-1463.
[8]陳小琴,陳云.血清IL-6、CRP、PCT水平對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yī)藥,2009,49(47):1-3.
[9]孫學東,鄭世良,徐偉華,等.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和血清降鈣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期中的表達及意義[J].臨床合理用藥,2010,3(2):21-22.
[10]楊永朝.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及癥情評估中的價值[J]. 山東醫(yī)藥,2011,51(43):91-92.
[11]農(nóng)肖堯,盧郡.血漿降鈣素原檢測的臨床意義[J].廣西醫(yī)學,2003,25(12):2464-2467.
[12]張穎,張杰,馬晉,等,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1,51(21):7-9.
[13]武夏.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對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AECOPD的作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4):6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