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縣巖口鋪鎮(zhèn) 高春奇
邵陽縣巖口鋪鎮(zhèn)巖田村農民王保修現(xiàn)年63歲,老伴61歲,育有倆兒倆女,都已成家立業(yè),家境很好。提起王保修老兩口子,遠近村民除了羨慕,便是佩服,“勤勞、苦干、巧干”是村民對王保修的一致評價?!八沂俏覀冩?zhèn)的首批奔小康示范戶。”組長王長保說。
種植1.3公頃水田,犁田、耙田、插秧、田間管理和收割,從不請工,在一般人眼中已是一項大農活,但王保修老兩口子不以為然。他倆輕描淡寫地說道:“照我們倆的速度,加上兒子、媳婦幫忙,1天可手工插秧2000平方米、可收割1334平方米,一般10來天就完成了?!背怂铮醣P捱€有6670平方米旱地,種植花生、玉米、油菜、大豆、紅薯等?!耙荒昕赏?000多公斤紅薯用于喂豬和加工粉絲,可收獲150多公斤花生、100多公斤干油菜籽、250公斤大豆和1000多公斤玉米。有了油菜籽,自己榨油吃,一年可榨30多公斤油,吃了健康放心呀。黃豆主要是用來加工豆腐賣,一年下來,也能賺上萬元。豆腐渣、玉米、紅薯全拿來喂豬,一年可出欄10頭豬?!闭f起一年的收成,王保修老伴一臉自豪。在王保修3間老房子中,喂養(yǎng)了30多只羊、60多只雞鴨、2頭牛和5頭豬。王保修每天早晚把30多只羊和2頭牛趕到山中放養(yǎng)。因為他的養(yǎng)殖技術好,羊很少生病,一到年底,他家的羊肉就成了“搶手貨”,80元/公斤還供不應求,一年下來,光賣羊肉就可收入2萬多元。種田、做農活、喂畜禽,這都不算王保修的絕活,他的絕活是農閑季節(jié)做牛生意。城步、洞口、隆回等地,凡盛產牛的地方,10多年來,王保修都去過。每買回一頭或幾頭牛,王保修都是走路把牛拉回家,不管路途遠近、天氣冷熱,很少間斷。“做牛生意,靠的就是眼力,我目測牛的重量一般沒相差過5公斤。1頭牛買下來到宰殺后賣出去,收益頗豐。”王保修自豪地說。正因為如此,他相中的牛很少蝕本,每年可賺不少錢。
其實,王保修家不缺錢,兒子在外務工,收入可觀,女兒家境也好,但王保修老兩口,總舍不得丟下農活,“我的職業(yè)是農民,我不干農活做什么?在家閑著還不如多干點活自在。我們身體都還好,每到年底,子孫滿堂,想吃的東西自家都有,那才快活呢!”王保修淳樸的語言,道出了千千萬萬農民勤勞、質樸的品格,也讓他家走上了幸福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