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青
(四川省獸醫(yī)協(xié)會,四川 成都 610041)
“洗牌”一詞通常指打亂現(xiàn)有秩序,重新分配。在微生物領域或者生物學研究中,也指病毒通過類似洗牌方式或人為技術手段干預病毒的轉變和傳導規(guī)律,對其進行基因重組或者誘導其進行自由交換基因,增強病毒的致病性和傳染性后產(chǎn)生的新病毒。如豬身上檢出的一般豬型流感病毒,可含有人類的甲型H1N1流感(俗稱人感染豬流感)病毒基因,這樣的病毒被業(yè)界稱為“洗牌病毒”。
國內外對洗牌病毒的研究一直謹慎保守,莫衷一是。香港大學曾經(jīng)較早涉足對“洗牌病毒”的研究,他們在幾年前的一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全球曾經(jīng)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重復傳播到豬的身上,并出現(xiàn)基因“洗牌”效應,隨時可以生成另一種可引發(fā)大流行的新病毒。因此,H5N1的研究在過去幾年備受爭議,荷蘭及美國曾有研究顯示H5N1變種可致空氣傳播,故H5N1傳播研究一度暫停??茖W家擔心“洗牌病毒”等高危病毒的管控與實驗室安全問題。
正是科學家對洗牌病毒持不同見解,2013年1月,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全球40名科學家曾發(fā)表公開信,指出鑒于自然界存在哺乳動物傳播H5N1的風險,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故一些科學家宣布重新啟動對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并取得進展。而此次國內科學家破譯的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研究成果,就是把從鴨體內分離出來的H5N1禽流感病毒,與H1N1甲型流感病毒進行基因重組,制造出127種“洗牌病毒”,并用天竺鼠做傳播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H1N1的兩個基因PA及NS,可令H5N1透過呼吸傳播,但未導致天竺鼠死亡,其后的實驗發(fā)現(xiàn)H1N1部分基因會加強病毒在哺乳類動物間的傳播,通過這種“洗牌”方式得到的新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增強了人傳人的威力。雖然中國專家的禽流感病毒研究是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研發(fā)疫苗以防H5N1大爆發(fā),但它卻遭到英、法頂尖專家批評,指責我國科學家制造出人傳人的高危病毒,實屬不負責任。他們擔憂洗牌后產(chǎn)生的混種病毒流出實驗室,導致流感大爆發(fā)或者恐怖事件的發(fā)生。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沒有嚴密的實驗室安全防控措施,科學家自然不敢跨越雷池,觸碰“洗牌病毒”這根危險的“高壓線”。
近年來關于生物制品及其實驗室安全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國內外披露的有關生物制品和實驗室安全問題引發(fā)的安全事件并不少見,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認的實驗室病毒外泄導致感染非典的案例中,被感染者都是一線研究人員,都是在實驗室里被感染的,因此生物制品與實驗室安全防疫已然成為一個全球性課題。
“洗牌病毒”是否嚴重危及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觸發(fā)全球性的災難,反思目前的生物制品實驗室安全狀況,有些科學家的擔憂并非是杞人憂天。因為高危病毒的研究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用之妥當,可以防病治病,發(fā)展生產(chǎn),用之不當,可能成為殺人武器,戕害人類。一旦生物制品和實驗室的安全沒有保障或者出現(xiàn)百密一疏的漏洞,就難免不出現(xiàn)各類惡性事件影響社會安定與和諧。
相信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有助禽流感防控,但是首先應當增強生物制品及獸醫(yī)實驗室的安全,警惕洗牌病毒帶來的危害,通過提高防范意識,克其不利,防其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