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廣東警官學院 廣東廣州 510232)
警察激勵機制的構建與實施
周玲
(廣東警官學院 廣東廣州 510232)
人民警察是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主要力量,采用激勵手段提高民警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提高公安隊伍戰(zhàn)斗力的有效措施。這就要求我們構建強有力的警察激勵機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以培育正確的需要觀,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以增強組織凝聚力,開展教育培訓以提升民警的能力和活力,增強以人為本的自主管理以調動民警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人的高層次需要出發(fā),運用目標驅動激勵、情感溝通激勵、成就贊賞激勵、參與管理激勵等方式激發(fā)出警察與時俱進的思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切實提高警察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和水平。
警察;激勵;激勵機制
激勵是指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響人們的內在需要或動機,從而強化、引導或改變人們行為的反復過程。激勵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人的需求滿足的過程,它以未能得到滿足的需求開始,以得到滿足的需求而告終。因為人的需求各有不同,現(xiàn)有的狀態(tài)決定著他自身的追求目標,所以激勵的過程是有的放矢、循環(huán)往復、持續(xù)不斷的過程。當人的一種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新的需求將會轉移至下一個激勵循環(huán)過程中去。簡單而言,激勵就是通過調整外因來調動內因,從而使被激勵者的行為向提供激勵者預期的方向發(fā)展的過程。人民警察作為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主要力量,無疑更加需要采用激勵手段提高民警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警察激勵是指公安機關通過適當?shù)氖侄魏洼d體,以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懲罰性措施來激發(fā)、引導、保持和規(guī)劃警察個體的行為,以有效實現(xiàn)公安機關及警察個體目標的系統(tǒng)活動。警察激勵機制是適應新時期公安工作需要,推行公安工作改革、履行工作職能、激發(fā)工作潛能、實現(xiàn)工作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證。
當前,一些公安機關的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是:激勵對象集中于少數(shù)人、激勵的針對性不強、過分強調物質激勵、夸大了競爭上崗的作用、只獎不懲或只懲不獎現(xiàn)象不同程度存在。建立和完善譽察多元化激勵機制必須從需要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努力培育民譽正確的需要觀;從有效激發(fā)民警滿足正確需要的原動力角度出發(fā),建立完善的動機激勵機制;從有效發(fā)揮民警特長和才能角度出發(fā),建立完善的引導、控制、監(jiān)督民等行為的激勵機制;從目標激勵在激勵系統(tǒng)中的地位出發(fā),建立完善的目標激勵機制。實施正確的激勵是調動民警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挖掘他們的巨大潛力的關鍵措施。但是,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有些激勵措施往往并不奏效,甚至適得其反[1]。怎樣才能有效地激勵民警呢?
(一)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正確的需要觀。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相對滿足以后,人就會努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即尊敬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其中后二項需要與激勵機制的運用是緊緊相聯(lián)、密不可分的。因為自尊的滿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都是以單位、組織為平臺,以自己的工作實績和領導、同事的認可來表現(xiàn)的,激勵機制的運用是實現(xiàn)二者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動力和載體。需要是產(chǎn)生行為的原動力,也是民警積極性的源泉[2]。要實施有效激勵,就必須深入了解民警的多層次需要,并努力滿足其需要。首先針對現(xiàn)階段普遍存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運用難以達到和諧統(tǒng)一,要加強警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引導民警正確處理物質與精神、索取與奉獻之間的關系。其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貫徹“以德治警,立警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方針,引導民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正確的需要觀。再次,要根據(jù)民警需要不斷變化和發(fā)展這一規(guī)律,建立與時俱進的需要引導機制,針對不同的替察群體,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經(jīng)常修整,不斷完善,建立與時俱進的需要引導機制,針對不同的替察群體,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經(jīng)常修整、不斷完善針對性強、充滿時代感的激勵機制[3]。
(二)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增強組織凝聚力。
組織文化是組織長期培育和保持的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念和信念,它強調以人為本,突出人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強調在組織中建立一種員工群體認同的價值觀并由此凝聚成組織精神。組織文化培養(yǎng)組織特有的團隊精神,它共同的理念和對人的尊重滲透在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中,會迸發(fā)出一致的團隊精神,形成上下內外緊密協(xié)作的管理體系,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組織凝聚力是激勵民警維持組織并為之奉獻的力量,組織凝聚力增強了民警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參與到管理中來,把自己的利益與組織的利益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組織的問題和困難看作自己的問題和困難,主動地為組織出謀劃策,主動地去解決工作中的沖突和緊張,增強了主人翁的意識。在工作中他們會進行自我監(jiān)督和管理,將管理者和員工的身份集于一身,力求提高工作績效,完成組織目標。
(三)開展教育培訓,提升民警的能力和活力。
人作為一種資源,不但具有實際的,更有潛在的能力和活力。人的潛在能力向實際能力的轉化就是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培訓過程。人才培訓是公安機關最重要的基本建設。對民警的行為進行引導,依賴于警察組織的培訓開發(fā)體系。通過培訓開發(fā),可以提高民警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為承擔更大的責任、更富挑戰(zhàn)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崗位創(chuàng)造條件。民警的訓與教育是使民警不斷成長的動力與源泉。在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的信息時代,“終身學習”和建立“學習型組織”已成為個人與組織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要求。警察組織對民警進行有計劃的教育培訓,以人類新的知識不斷充實他們,激發(fā)他們的進取精神,使之與警察組織的發(fā)展同步成長,滿足其自尊需要、成就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激勵措施。
(四)增強以人為本的自主管理,激發(fā)民警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經(jīng)濟學家哈耶克說,即使是一心為民造福的權力,其范圍也是應當受到嚴格限制的。管理的真諦在于減少管理。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適當?shù)沫h(huán)境和條件,讓公民和社會自主管理,擴大公民的參與權。從某種意義上講,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huán)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少管多理,立足自理,不能壟斷管理。要給予民警充分的工作自主權,使民警能夠在自己合理的權限內,任意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民警對本身的工作發(fā)表意見,并能參與相關的決策,要鼓勵民警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這對民警的成長是不言而喻的。在警察管理中,應充分重視民警的價值,領導者要懂得各種人性及其心理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進行人本管理,把民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動起來,實行人與事最優(yōu)化結合的組織管理,完善和有效執(zhí)行激勵機制,以增進民警的成長和發(fā)展,實現(xiàn)警察組織的發(fā)展目標。
從人的高層次需要出發(fā),每一個人尤其是公安機關的民警,都有強烈自尊,并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愿望。每個人都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同事的認可、領導的稱贊,受到廣泛尊重,以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诖?,每個人都有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的內在動機,這種動機是搞好工作的內在激勵因素。同時,絕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具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公安民警,都有一定的內在潛力。只要有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給以合適的時機,把他放到適當?shù)奈恢蒙戏攀肿屍浒l(fā)揮作用,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產(chǎn)生超乎尋常的創(chuàng)造力[1]。
(一)目標驅動激勵。
哈佛大學的戴維德·邁可萊德說:“如果管理階層提高了他們對工作業(yè)績的期望值,雇員就會在不經(jīng)意的細枝末節(jié)上下工夫以提高工作的質量?!苯M織領導者要善于了解和把握下級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人們期望獲得的成就或結果,通過設置科學的目標,把民警的需要與警察組織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以引導思想行為,激發(fā)民警的工作熱情、主人翁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激勵目標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指標規(guī)劃也可以是制度辦法,可以是戰(zhàn)略性的也可以是戰(zhàn)術性的。運用目標激勵,一是目標設置必須符合民警的需要。即要把民警的工作成就同其正當?shù)墨@得期望掛起鉤來,使民警表現(xiàn)出積極的目的性行為。二是設置的目標既要切實可行,又要振奮人心。目標難度太大,讓人可望不可及;目標過低,影響人們的期望值,難以催人奮進。一個設計良好的目標是具有挑戰(zhàn)性卻又是可以達到的,目標是以結果而不是行為來表述的,太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不具有激勵性,同樣,即使付出了極大努力仍然不能達到的目標也不具有激勵性,根據(jù)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目標的難度應放在人們可以達到但又必須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的范圍之內。三是設置的目標必須明確,具有可度量性?!氨M力去做”這樣一些模糊的目標無法激發(fā)高水平的績效,目標應該是清晰定義的,不存在任何理解上的歧義且有利于民警制定相應具體的計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目標的清晰度越強,民警的奮斗方向越明確。
(二)情感溝通激勵。
人一切行動的內在力源于其思想意識、情感、價值、自身需求等內在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最為重要。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好惡傾向的內在反映,人與人之間一旦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就能產(chǎn)生親切感。有了親切感,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響力就深。如果警察組織能夠善待每一個民警,讓民警參與與工作有關的決策,領導能夠經(jīng)常與下級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發(fā)自內心地關懷下級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與民警關系融洽,以精致、寬厚、平和、支持與理解的態(tài)度去對待民警,激勵他們的積極性,消除其消極情緒,其激勵效果將是明顯的。就像松下幸之助所說:“企業(yè)管理者不應高高在上,而應該站在員工身后作為一種推動力。要勤于為員工倒一杯茶?!逼髽I(yè)領導人親自給下屬倒茶,對員工的心理觸動是很大的,能讓員工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視,自己的工作成就得到肯定,體現(xiàn)出一種平等和尊重的上下級關系。員工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一種家的溫暖,感到自己也是這個家里的主人,有歸屬感,就能增強其對組織的信心和組織自身的凝聚力,激發(fā)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成就贊賞激勵。
一個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或完成了某件大事、難事后,最擔心的是什么?無人喝彩。這就好比拳頭砸在棉花里,無聲無息,熱情會隨之消退,甚至走向消極。有時候僅僅因為領導少說一句贊許、肯定的話,會使自以為工作很努力并具有成就感的人,頓時陷入自卑心理:“不管我多么努力,做得多好,領導都看不起我。”從此自暴自棄。反之,有時領導不經(jīng)意的贊許和肯定,都會激起原來自信心不強的民警更大的工作熱情,調動其本身的潛能,使其發(fā)揮更大的能量。贊許與表揚,實際上是一種“回應”式管理,用得恰當與及時能夠激起民警的自信心。而自信是一個有良好素質的民警不可或缺的創(chuàng)造源泉,也是影響一個人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一個單位的發(fā)展離不開組織成員普遍的自信心與自豪感的提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工作表現(xiàn)行為與他們對自己的“形象設計”有著同向性,如果民警覺得他們自己不會把工作做得很出色,或者即使做得很好也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那么他們對工作就不會付出更多的心力,做事會處于應付狀態(tài),工作業(yè)績自然也就平平了。由此可見,成就感、認同感以及個人對自身的信任,是激勵民警很重要的人本因素。為此,管理者要善于把贊賞當作一種激勵機制加以運用,經(jīng)常關注、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民警的長處和點滴進步。如某民警辦疑難案件動了很多腦筋,解決了不少難題;某某最近為工作連續(xù)加班加點、無私奉獻;某經(jīng)辦人想方設法節(jié)約經(jīng)費,花小錢、辦大事;某人寫的一篇調研文章在刊物上發(fā)表了等等,對這些看似細小的事,作為一個領導者,應當銘記于心,并在適當?shù)膱龊辖o予表揚、肯定,表示你對他們的這些進步很關注。而對于工作特別出色、很有成就的,則應給予更高的精神鼓勵,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領導、組織的信任和期望,從而激發(fā)出更大的熱情和潛能。同樣,在不同部門間開展經(jīng)常性的小結、交流,如定期召開科(室、隊、所、處)務會、局務會和民警大會,對工作有創(chuàng)新、有特色并取得實際成效的,公開表揚,也可以起到對部門的激勵作用。
(四)參與管理激勵。
民警都有參與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創(chuàng)造和提供一切機會讓民警參與管理是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員工參與的水平和企業(yè)生產(chǎn)率、企業(yè)的長期財務績效均有正的相關關系。有效的員工參與措施能夠帶來員工滿意度上升,產(chǎn)品質量的改善和生產(chǎn)率的提高。讓民警參與組織目標的制定和決策,會使民警對組織的目標和決策有“認同感”,民警認同組織的目標,就會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和對目標的心理承諾,而不僅僅是自下而上的一種順從,這是一種被動認同到主動認同的轉變。人們對某事的參與程度越大,就越會產(chǎn)生一種認同感。當屬員參與組織管理時,對組織計劃、目標和制度的抵制情況就較少發(fā)生,管理實施容易順利進行下去。讓民警恰當?shù)貐⑴c管理,既能激勵民警,形成民警對組織的歸屬感,又可以進一步滿足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民警參與管理滿足了民警多方面的需要。民警在組織中參與決策、參與管理、參與監(jiān)督,使民警體驗到個人受重視、被尊重的感受,有了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獲得了組織歸屬感。當民警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屬于一個集體時,他也就有了一種安全感,有了更大程度上的個人滿足感,這樣,他就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民警參與管理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吧鐣恕钡募僭O認為,人們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質利益,對于調動人們的生產(chǎn)積極性只有次要意義,人們最重視在工作中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調動人的生產(chǎn)積極性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民警參與管理能為組織緩解上下級矛盾、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起到重要的作用。民警參與管理和決策的過程中,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能夠使他們對組織的期望得到體現(xiàn),即使他們的建議不一定被采納,也能讓他們體驗到他們的價值所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組織工人俱樂部,鼓勵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議,即使公司不采用這些建議也給予象征性的獎勵。民警得到心理滿足之后也不會對組織和管理者有過多的抱怨和不滿,他們會更加理解和支持上層管理者的意見和決策。同樣,當上層管理者在與民警有了更緊密的聯(lián)系和接觸之后,上層管理者會發(fā)現(xiàn)民警對與崗位相關的問題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他們對民警也就不那么頤指氣使,能夠虛心地傾聽民警的意見了。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創(chuàng)造出一種合作關系和伙伴關系,也創(chuàng)造出一個融洽的相互交流的氣氛,讓上層管理者們和民警更加熟悉和了解,有利于建立融洽的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建立無疑有助于提高組織的績效。
構建警察激勵機制是提高公安隊伍戰(zhàn)斗力的有效措施,是公安工作形勢發(fā)展的迫切需求,是公安管理工作現(xiàn)代化的科學探索。激勵機制是一個永遠開放的系統(tǒng),要隨著時代、環(huán)境、市場形式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如何造就一支思想純潔、工作高效的公安隊伍,是一個人關系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話題。有效激勵機制是調動警察積極性,發(fā)揮政府管理職能的需要。只有激發(fā)出警察與時俱進的思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才有可能不斷提高警察駕馭市場經(jīng)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要更好地調動警察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就需要對警察實施激勵,通過有效的激勵,激發(fā)警察管理公共事務的熱情,自覺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行政服務的水平與質量,切實承擔起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
[1]張 烽.構建以人為本的警察激勵機制[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9,(6).
[2]陳凌梅.警察激勵機制在公安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職業(yè)圈,2007,(4).
[3]夏堯江,王英毅.淺議警察多元化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完善[J].公安學刊,2003,(4).
On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 of the Police Incentive Mechanism
ZHOU Ling
The policemen are the main power to combat crime and safeguard people.The incentive ways to improve police's enthusiasm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police force.It requires us to establish the powerful police incentive mechanism,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or the right view,to create a goo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ircumstance for the organizational cohesion,to educate and train them for the higher power and vitality,and to enhance independent of people-oriented management for better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From the high level of human needs,by the goal-driven motivation,emotional communication,achievement appreciation incentive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we must inspire the policemen with the enterprising spirit so as to upgrade their power and enforcement with law.
Policemen;Incentive;Incentive mechanism
D035.31
A
1674-5612(2013)06-0111-05
(責任編輯:李宗侯)
2013-03-16
周 玲,(1965- ),女,河北靈壽人,廣東警官學院公共課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公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