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內涵、地位及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

      2013-04-10 21:19:25易重華席學智
      湖北社會科學 2013年12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發(fā)展

      易重華,席學智

      (1.國防信息學院軍隊政治工作教研室,湖北武漢 430010;2.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湖北武漢 430070)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內涵、地位及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易重華1,2,席學智1

      (1.國防信息學院軍隊政治工作教研室,湖北武漢 430010;2.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湖北武漢 430070)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體系的基本內涵體現(xiàn)了四對辯證統(tǒng)一關系,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和政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共同富裕思想,是構建鄧小平理論體系的“種子”,是使鄧小平理論體系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基因”,是推動鄧小平理論體系不斷發(fā)展的“動力”。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第一,堅持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重塑初次分配機制;第二,保障公平的發(fā)展權利,不斷推進共同富裕水平;第三,打造經濟升級版,更快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

      共同富裕;鄧小平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共同富裕思想在鄧小平理論體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全面認識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深入地思考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對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分重要的。

      一、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內涵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是一個貫通生產力、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涵蓋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意識結構的理論體系。

      (一)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體現(xiàn)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統(tǒng)一。

      第一,發(fā)展生產和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都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條件。共同富裕中的“富?!?,反映了社會財富的豐裕狀況,體現(xiàn)了對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而“共同”,則反映了社會成員對生產力的共享,體現(xiàn)了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要求。生產力的發(fā)展只有在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才能為人民所共享;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純粹的公有制不利于生產力快速發(fā)展,以公有制為主體能夠兼顧生產發(fā)展和人民共享,更有利于實現(xiàn)共同富裕。因此,唯生產力論和唯生產關系論都是錯誤的。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始終不變的原則。無論是發(fā)展生產還是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主體地位,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共同富裕原則。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就要求實行市場經濟。鄧小平在深刻總結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和改革開放的實踐的基礎上,最終否定了計劃經濟而選擇了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對于共同富裕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效率原則使其成為當今世界最能有效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條件;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強者通吃”的機制使資源向著擁有權力和權利優(yōu)勢的人群聚集,具有兩極分化的趨勢。鄧小平贊成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就是要把社會主義公有制在保障公平上的優(yōu)越性和市場機制在保障效率上的優(yōu)越性結合起來。

      (二)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體現(xiàn)了經濟和政治的辯證統(tǒng)一。

      第一,共同富裕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共同貧窮、兩極分化都會導致嚴重的政治問題。鄧小平指出:“如果經濟發(fā)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難提高?!@不只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盵1](p354)同時,他指出:“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盵1](p111)

      第二,共同富裕離不開政治的保障。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一切權力,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基本保證。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一般經歷了先奪取政權、后進行經濟建設的發(fā)展過程,因而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就顯得更加突出。鄧小平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盵2](p168)

      第三,政治問題的解決最終要依靠經濟問題的解決。鄧小平深知:“人民看到穩(wěn)定帶來的實在的好處,看到現(xiàn)行制度、政策的好處,這樣才能真正穩(wěn)定下來?!盵1](p355)因此,他堅決反對空頭政治,反復強調指出:“政治工作要落實到經濟上面,政治問題要從經濟的角度來解決?!盵2](p195)

      (三)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體現(xiàn)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辯證統(tǒng)一。

      第一,共同富裕不僅包括物質文明上的共同富裕,而且包括精神文明上的共同富裕。鄧小平指出:“發(fā)揮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歸根到底是要大幅度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2](p251)

      第二,物質文明上的共同富裕需要精神文明上的共同富裕作保障。只有人民共享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和科學技術素質得到普遍提高,才能為物質文明上的共同富裕提供強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鄧小平指出:“勞動者只有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勞動技能,才能在現(xiàn)代化的生產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2](p88)

      第三,實現(xiàn)精神文明的共同富裕最終依靠物質文明的進步。鄧小平牢牢把握物質文明建設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中心地位,他指出:“物質是基礎,人民物質生活好起來,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會有大變化?!盵1](p304)

      (四)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體現(xiàn)了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

      第一,共同富裕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共同富裕的絕對性是指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共同富裕的原則,這是絕對的,不可動搖的。鄧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不能動搖的原則?!盵3](p1253)共同富裕的相對性,是指在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共同富裕的水平、程度和途徑是不同的。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就是一個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福祉,對我國在不同經濟發(fā)展時期的共同富裕水平的規(guī)劃。

      第二,共同富裕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統(tǒng)一的,彼此不可分開。鄧小平指出:“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盵1](p166)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是為了使社會從共同貧窮中掙脫出來,這正是共同富裕所必需的條件;同時,先富的目的是共富,一要把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二要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促進先富帶動后富。什么時候條件成熟?鄧小平指出:“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1](p374)然后,不斷提高共同富裕的水平和程度,達到他在社會主義本質中所言的“共同富裕”的狀態(tài),這就是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而貧富差距較小的一種比較高級的共同富裕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生產力,把共同富裕水平不斷地推進到新的高度。

      二、共同富裕思想在鄧小平理論體系中的地位

      共同富裕思想是貫穿于整個鄧小平理論體系的主線和靈魂,是使鄧小平理論成為一個有機的科學體系的重要因素。

      (一)共同富裕范疇是構建鄧小平理論體系的“種子”。

      馬克思指出:“正如從簡單范疇的辯證運動中產生出群一樣,從群的辯證運動中產生出系列,從系列的辯證運動中又產生出整個體系?!盵4](p140-141)并把這個過程稱為構建理論體系的“絕對方法”[5](p142)。馬克思正是從剖析資本主義社會中最熟視無睹的要素——商品這個簡單范疇開始,分析了商品中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矛盾,揭示出商品交換中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進而揭示出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最終揭示出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的客觀歷史規(guī)律。

      共同富裕這個范疇,看似簡單、直白,但它內在地包含著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辯證關系,也就是內在地包含著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是構建人類社會的種子,決定了共同富裕必然擔負起“種子范疇”的職責,衍生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一系列范疇和組成部分,使鄧小平理論成為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

      (二)共同富裕是使鄧小平理論體系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基因”。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共同富?!备拍睿撬麄冊诠伯a黨人第一個“公布的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4](p248)、第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6](p325)——《共產黨宣言》中,通過從正反兩個方面對社會主義進行闡述,充分地表達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觀點:社會主義既是富裕的,又是共享的,二者缺一不可。離開了富裕,所謂社會主義是反動的;離開了共享,所謂社會主義實則就是資本主義的。

      鄧小平指出:“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講新話?!盵1](p382)他之所以能夠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就是因為他把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科學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是鄧小平第一次用最鮮明的表達、最頻繁的次數(shù)闡述了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的密切關系,如“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盵1](p110-111)“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xiàn)共同富裕。”[1](p37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他對共同富裕的提法越來越明確,共同富裕的理論地位也隨之得到不斷提升,最終與社會主義本質聯(lián)系在一起:“社會主義最大的優(yōu)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xiàn)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盵1](p364)“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1](p373)鄧小平牢牢抓住共同富裕這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因,既糾正了毛澤東晚年忽視生產力發(fā)展的錯誤,又捍衛(wèi)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使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得到重新恢復,并牢固地樹立起來,也使自己的思想體系——鄧小平理論始終貫穿著社會主義的血脈。

      (三)共同富裕鮮明的實踐性是推動鄧小平理論體系不斷發(fā)展的“動力”。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因此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來都不是僵死的教條,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組成部分的鄧小平理論體系也是如此。

      共同富裕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列寧指出:“每個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大家都想過好日子,這是理所當然的,這正是社會主義?!盵7](p468)關于社會主義是人民追求“過好日子”的實踐活動的思想,是列寧社會主義觀的核心。鄧小平更加全面地貫徹了這個思想,十四大報告高度贊揚了他“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眾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的理論素養(yǎng)。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立足于全體人民的福祉,也就是一個對我國在不同經濟發(fā)展時期的共同富裕水平的規(guī)劃:共同富裕將由社會富裕程度較低、貧富差距較大的低水平的狀態(tài)逐步走向社會更加富裕、貧富差距較小的較高水平的狀態(tài),由注重物質生活上的共同富裕逐步發(fā)展到注重每個社會成員在物質、精神、民主等各項社會權益上的共同富裕。正是共同富裕在實踐基礎上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矛盾運動,成為帶動鄧小平理論體系不斷發(fā)展的動力輪。

      三、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完全擺脫了共同貧窮的狀態(tài),但是貧富差距也顯著地拉大了。鄧小平開列了從先富轉向共富的時間表是在20世紀末。我黨于2003年提出科學發(fā)展觀,為從先富轉向共富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基本方略。十年科學發(fā)展,在促進共同富裕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任何一種轉向都不可能一舉成功,必然要經歷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我國目前貧富差距仍處于過大區(qū)間,與共同富裕的要求還有相當?shù)木嚯x。我國小康社會建設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實現(xiàn)從先富轉向共富成為了一項更加突出的歷史性任務。

      (一)堅持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重塑初次分配機制。

      由于深受計劃經濟過多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之害,我們一度把公平和效率分置: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這個政策對于推動國有企業(yè)改革,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發(fā)揮了歷史性作用。但是,初次分配對國民分配結構的影響遠遠大于再分配,在自由市場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使社會貧富差距快速拉大。要扭轉貧富差距過大的狀況,就不能再任憑初次分配完全由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了。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改變了以往把公平主要放在再分配領域的思路;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些論述都表明把公平的原則貫徹到初次分配領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重塑初次分配機制,不是否定市場機制,而是校正市場機制天然的不平等,實現(xiàn)鄧小平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初衷——為共同富裕服務的目的。

      第一,更好地發(fā)揮國有企業(yè)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經過放權讓利特別是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和國有經濟戰(zhàn)略性重組等一系列改革,國有企業(yè)已今非昔比,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重要行業(yè)和國際競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發(fā)展生產、保障民生等方面支撐、維護著共同富裕。始終保持國有企業(yè)對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和經濟總量上的相對優(yōu)勢,是防止兩極分化、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證。但是,由于對國有企業(yè)的監(jiān)督和規(guī)范制度還很不健全,產品和服務價格虛高、利用壟斷利潤推波助瀾房地產以及頻發(fā)的貪腐案件等問題,使國有企業(yè)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支撐、維護共同富裕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發(fā)揮國有企業(yè)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主要包括:科學界定自然壟斷領域,剝離行政壟斷權力,在非自然壟斷領域放開市場準入;完善國有企業(yè)經營管理者收入分配激勵和約束制度,建立經營管理者收入與職工收入的合理聯(lián)結機制;建立國有資本收益切實用于民生支出的機制。

      第二,在非公有制企業(yè)中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xié)商制度。非公有經濟豐富了市場,提供了就業(yè),激發(fā)了社會活力,推動了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但是也帶來了天生不平等的勞資關系及其分配關系。在勞動力數(shù)量龐大、就業(yè)壓力大的形勢下,勞資關系更加趨于失衡。職工話語權缺失,工資由企業(yè)單方面決定,這種“資強勞弱”的格局是勞動報酬占GDP比重持續(xù)走低的根本原因,也是貧富差距過大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非公企業(yè)就業(yè)人數(shù)已占勞動者總數(shù)的八成多,沒有非公有制企業(yè)公平的初次分配就不可能扭轉貧富差距狀況。自2010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提出“依法推動企業(yè)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xié)商”以來,工資集體協(xié)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由于勞資雙方協(xié)商意識不足、法律不完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而導致形式化現(xiàn)象明顯。鑒于中國國情,政府應在集體協(xié)商制度的推行過程中主動地承擔起主導者角色,通過積極培育協(xié)商主體、完善法律體系、加強監(jiān)督管理等方式,真正構建勞資雙方共同參與、共同決定、共享成果的工資集體協(xié)商制度,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二)保障公平的發(fā)展權利,不斷推進共同富裕水平。

      鄧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認為,共同富裕不僅包括人民群眾在物質文明上的共享,還包含人民群眾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上的共享。共享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實質上就是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公平的發(fā)展權利。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共同富裕,就是因為社會主義能夠創(chuàng)造出比資本主義更加平等的而且是真實平等的民主權利和文化權利。保障公平的發(fā)展權利,不僅是共同富裕的內容,而且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條件。

      保障公平的發(fā)展權利成為當前共同富裕的主要內容。在溫飽階段,發(fā)展權利主要表現(xiàn)為吃穿等生存型需求,這種需求結構單一,通過經濟手段就能夠得到滿足。而且在這個階段上,經濟發(fā)展主要依靠物質投入,人的作用還沒有充分顯現(xiàn)出來,發(fā)展生產就成為社會的主要目標追求。進入小康階段之后,特別是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階段,人的需求也進入到發(fā)展型新層次,不僅要求更加富裕的物質生活,而且要求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更多參與社會管理的機會。對社會來說,人的需求越多樣,利益關系就越復雜,滿足和協(xié)調需求的難度就越大,這時只有通過保障人的各項發(fā)展權利,讓人民群眾在參與各項建設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訴求,在觀點和利益相互碰撞、調整、融合中找到實現(xiàn)自己愿望的合法合理的途徑,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發(fā)展型需求;從經濟發(fā)展來說,由于更多地依靠人的素質提升,這時只有為每個人提供更多、更適合的發(fā)展機會,才能發(fā)展生產,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對個人來說,擁有更多的發(fā)展權利,不僅是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的條件,而且是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條件。因此,實現(xiàn)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就成為共同富裕的新要求,這正是體現(xiàn)了共同富裕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边@是對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運用和發(fā)展。順應共同富裕的新要求,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認識到利益關系失衡實則是權利關系失衡。解決貧富差距問題不能就事論事,也不能簡單地歸因于市場經濟,而應該從權利關系中尋找。國有企業(yè)偏離共同富裕軌道和非公有制企業(yè)“資強勞弱”的分配格局,根源都在于權利關系失衡。在30多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一些地方為了追求GDP而不惜一切代價,行政權力和資本權力居于強勢地位,而人民群眾的民主和文化等權利發(fā)展滯后,甚至受到壓抑,導致社會權利關系失衡。因此,只有積極地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打破既得利益,讓人民群眾平等享有各項發(fā)展權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富差距過大問題。

      第二,堅持全面改革的理念,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加快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的步伐。在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發(fā)展是頭等大事,于是制定了以經濟體制改革帶動其他體制改革的方略,這在一定時期內是必要的。但是也要看到,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各要素相互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經濟體制不可能在其他體制滯后的情況下得到完善。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這里的“改革”應是全面改革,因為中國改革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不更快地推進其他體制改革,就不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就不可能使中國人民得到最大的紅利。要以保障公平的發(fā)展權利為全面改革的出發(fā)點,通過完善經濟體制改革保障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fā)展權利,通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保障人民群眾共享民主發(fā)展權利,通過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水平保障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項社會權利,只有這樣,改革才能成為推進共同富裕進程的動力。

      (三)打造經濟升級版,更快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

      從先富轉向共富,一個直接的要求就是更快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新一屆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發(fā)展規(guī)劃,經濟升級不僅包括產業(yè)結構從低級向高級的升級,而且包括分配結構從先富向共富的升級。共同富裕與經濟升級之間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在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過程中推進共同富裕,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

      第一,堅持擴大內需戰(zhàn)略,采取必要的向低收入群體傾斜的政策。經濟升級的核心是經濟增長動力的轉型,就是要從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內需轉型,打造內生動力型經濟增長新模式,因此擴大內需將成為我國長期堅持的發(fā)展戰(zhàn)略。擴大內需要向人數(shù)龐大的低收入群體傾斜,因為他們的消費彈性最高,即把收入轉化為消費的意愿最為強烈。低收入群體主要包括農民、城鄉(xiāng)貧困居民、企業(yè)退休人員和低收入工薪勞動者四部分人群。要對不同低收入群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如通過加大支農惠農政策、集約耕作和推進城鎮(zhèn)化提高農民收入,通過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城鄉(xiāng)貧困居民收入,通過提高養(yǎng)老金和社會保障水平提高企業(yè)退休人員收入,通過工資集體協(xié)商制度提高工薪勞動者收入等等。

      第二,合理運用倒逼機制,實現(xiàn)共同富裕與經濟升級雙贏。產業(yè)結構升級不會自然而然發(fā)生,需要有外在的壓力。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品成本就會上升;商品成本上升從一個方面“倒逼”企業(yè)從依靠人力和資本、以量取勝的粗放式經營方式向依靠科技和管理、以質取勝的集約式經營方式升級。經濟升級是一個在陣痛中重生的過程,從短期看,會使經濟發(fā)展速度慢一些;從長期來看,一個速度低一點但可持續(xù)的經濟比一個發(fā)展速度快但不可持續(xù)的經濟有意義得多。陣痛來自矯形之痛,對此我們既要敢于糾偏,敢于承受各種壓力,同時也要認識到矯形不能操之過急,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把握好時機、力度,促使共同富裕與經濟升級良性互動。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寧.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責任編輯張曉予

      A491.9

      A

      1003-8477(2013)12-0008-04

      易重華(1970—),女,法學博士,國防信息學院軍隊政治工作教研室副教授,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席學智(1987—),男,國防信息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社會公平正義與‘無直接利益沖突’研究”(10CKS012)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發(fā)展
      材料作文“共同富?!睂?/a>
      共同富裕
      經濟(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邁上十四五發(fā)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金湖:美麗生金,讓共同富??吹靡娒弥?/a>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fā),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fā)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fā)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fā)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惠安县| 大新县| 荆门市| 伊川县| 黄浦区| 高淳县| 镶黄旗| 石嘴山市| 延庆县| 英超| 滦南县| 通渭县| 大邑县| 佛山市| 宜丰县| 新晃| 桐城市| 凤山市| 横峰县| 南安市| 嘉禾县| 屯门区| 长兴县| 呈贡县| 慈溪市| 永丰县| 清镇市| 清流县| 六安市| 泸溪县| 静宁县| 定襄县| 盐津县| 昌乐县| 河池市| 南漳县| 赣榆县| 连云港市| 云霄县| 云和县|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