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
ACADEMIC
科學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基于時代的要求對受教育者進行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科學素養(yǎng)教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有關科學知識的知識、關于科學方法和科學本質的理解,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間相互關系的認識。而化學教育是科學教育的一個分支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元素周期律,在頭腦中建構知識體系的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可以從本質上即從結構角度進行分析,進而將其存儲于長時記憶中,并在問題解決時能及時提取和應用。但是部分學生只是停留在規(guī)律識記的層面,表現為解決問題的判據是規(guī)律的復述。那么,學生如何理解元素周期律相關概念?學生對元素周期律主要知識有著怎樣的認知?學生有關元素周期律的不同認知對問題解決有什么影響?問題解決時的思考軌跡是怎樣的?——這一切都有待教育研究者調查和思考。
推薦閱讀:耿會利 《基于元素周期律知識學生認知研究》華東師范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2011。
語言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語言是語言教育的核心。
人們經常把音樂比喻成一種語言,不僅是因為音樂與語言在結構上具有相似性,如二者都有詞匯、句法和結構;二者都來自于對聲音的加工處理;二者都是通過嘴和耳傳達;二者都有音高、音量、重音、語調等。更為重要的是,音樂和語言一樣具有表達的功能。和語言一樣,音樂也能夠傳遞信息,表達情感,能有效構建人際交往的橋梁。同時,音樂又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因為它比一般語言更具有感染力,是一種能夠沖破民族、區(qū)域界限的共同語言。當代音樂和現存音樂可以說都是一種歷史的積淀、文化的積淀,是人對于音樂這樣一種特殊的“語言”的認識和運用的積淀。
推薦閱讀:吳學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樂融入外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歌曲在漢語和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為例》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1
圍棋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圍棋誕生于距今約有5000年的堯舜時期,大約在西漢時期,圍棋傳入印度,唐朝以前又傳到朝鮮和日本,并且近年來有在歐美一些國家傳播。圍棋運動的興起以及發(fā)展,促進了世界各國研究者對圍棋的研究與實踐。最早對圍棋開展研究,應該是中國,比如班固的《弈旨》、馬融的《圍棋賦》都集中了圍棋理論與實踐的精華。這些思想也成為現代圍棋發(fā)展的重要理論根據。
圍棋對智力的促進作用,可以追溯到晉朝。張華在《博物志》中云:“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而《尹文子》云: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進退取與,攻劫收放,在我者也?!边@些都明確地提到圍棋的益智作用或圍棋與智力的關系。
推薦閱讀:徐平 《圍棋活動對兒童注意力、意志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華東師范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2008
一般認為,現代大學發(fā)源于歐洲,并隨著大學制度的文明而獲得繁榮,也因人類文明的無疆域性而獲得世界性認同和借鑒。但是,任何大學都不是空中樓閣,都是一種現實中的社會存在,它的生存和發(fā)展與它所處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其中最大的環(huán)境就是大學所處的一國的國情。
在中國古代,官學一直是統治階級享有的特權,對于普通民眾,則實行“無知無欲而愚之”的政策。而書院的理念則不然。理學家程頤認為:“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順也,不可強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被诖?,書院破除“學在官府”的特權,改變了受教育者的成分,推動教育向平民化發(fā)展。
推薦閱讀:歐陽峻翔 《構建傳承書院精神的現代大學制度》湖南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