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荀子·勸學篇》校釋兩則

      2013-04-11 11:19:42霍生玉
      關鍵詞:俞樾音義謂之

      霍生玉

      (1.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221116;2.復旦大學 古籍所,上海,200433)

      《荀子·勸學篇》①本文《荀子·勸學篇》所用版本為:(唐)楊倞注,(清)盧文弨校.荀子[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是先秦古籍中經(jīng)典篇目,為多家重要中學語文教材作為必讀課文所選入,各權威語文詞典也多引用其中字、詞、句作為書證。然而,對該文的注釋和理解卻頗有可商之處,本文試采擷兩則,予以說明。

      《勸學篇》: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按:關于此句中“參”字,迄今首見為《荀子》作注者唐代楊倞的解釋為:“參,三也。曾子曰:‘日三省吾身?!x為‘智’”。清儒俞樾、梁啟超、于鬯等皆以楊注為非,認為“參”應訓為參驗、省查。他們的觀點影響甚廣,《漢語大詞典》(第2 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 年)和王力《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6 年)、郭錫良主編《古代漢語》(北京出版社,1981 年)以及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第3 冊、蘇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第1 冊等多種權威詞典或教材都據(jù)此將“參”解釋為參驗,檢驗。然而,筆者卻認為當從楊注解。下面試一一辯說。

      俞樾援《大戴禮記·勸學篇》“君子博學如日參己焉”為證,提出《荀子》“省乎”二字為后人妄加,認為《荀子·勸學》原文應是“日參己”,故釋“參者,驗也”[1]。竊以為俞說可商。因為俞樾所用《大戴禮記》版本的可靠性值得懷疑。其所據(jù)版本為《四部叢刊》所收明代袁氏嘉趣堂重雕宋本(即袁本),其文作:“君子博學知日參己焉,故知明則行無過?!倍端膸烊珪匪铡洞蟠鞫Y記》卷七此句則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已焉,故知明則行無過。”戴震注語云:“各本‘而’訛作‘知’,脫‘省’字,今從方本?!雹凇胺奖尽保阜桨对u點大戴禮記》本。由戴震所??磥?,俞樾援引的《大戴禮記》“君子博學如日參己焉”這一異文并不可靠。黃懷信考證了《大戴禮記》的版本流傳情況,他指出“(《大戴禮記》)惟武英殿聚珍本及《四庫全書》本由戴震校正而多異字,然于文則最善?!保?]筆者考戴氏所校,亦見戴氏廣參舊說,除各相關典籍及其舊注外,據(jù)其校語所及,所參凡有“劉本”、“朱本”、“沈本”、“袁本”、“程本”、“高安本”、“方本”、“傅本”、“楊本”等多家版本。可以說,此本一出,使《大戴禮記》面目為之一新,基本上恢復到可讀的程度。戴震所校使我們不得不對俞樾“《荀子》‘省乎’二字為后人妄加”的說法產(chǎn)生懷疑。而且,王先謙《集解》亦引孔廣森云:“《荀書》自作‘而日參省乎己’。參、三義同?!度簳我纷鳌杖『跫骸?,易‘參’為‘三’,是本文有‘省乎’二字之明證,與楊注義合。俞說非?!保?]因此,俞樾以《荀子》原文為“日參己”,并釋“參”為參驗,并不足信。

      除俞樾之外,又有于鬯、梁啟超、梁啟雄、王天海等,皆指楊注為誤,認為句中“參”、“省”二字平列,“參亦省義,省察也”。①分別依次參看于鬯《香草續(xù)校書·荀子》,中華書局,1982;梁啟超《中國古代學術流變研究·荀子評諸子語匯釋》,東方出版社,1996;梁啟雄《荀子簡釋》,中華書局,1983;王天?!盾髯有a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竊以為,楊注甚得荀意,反倒是諸說辭費不必。理由有三:

      其一,在《荀子》成書的戰(zhàn)國時代,“參省”尚不可能是一個同義并列結構。我們遍檢《四庫全書》,發(fā)現(xiàn)先秦文獻中“參”、“省”平列共現(xiàn)僅見《荀子·勸學篇》一例,其余再未見有。此后,東漢文獻中有一例,蔡邕《再讓髙陽侯印綬符策》:“臣忝自參省,資非哲人藩屏之用。”南北朝文獻中又見一例,北齊魏收《魏書》卷43《景先傳》:“景先沉敏方正,事兄恭謹,出告反面,晨昏參省,側立移時,兄亦危坐,相敬如對賓客。”然而,這兩例中的“參省”作“多次反省自身”解亦通,并不能確定就屬于“參”、“省”同義并列的用例,且僅見兩例,不足為據(jù),所以遠在《荀子》成書的戰(zhàn)國時代,“日參省乎己”中的“參省”尚不可能是一個同義并列式復合詞。直到唐代,才見可以確信“參省”為同義并列復合詞的例子?!稘h書》卷74《魏相丙吉傳》中有:“是時治獄使者丙吉見皇曾孫遭離無辜,吉仁心感動,涕泣凄惻,選擇復作胡組養(yǎng)視皇孫,吉常從。臣尊日再侍臥庭上。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睅煿旁?“侍謂參省之也。時皇孫孩弱,常在襁褓,故指言臥也?!睋?jù)師古注可知,句中“臥庭上”是皇曾孫的代稱,“臣尊日再侍臥庭上”,是說伍尊每天再省視皇曾孫。所以此時的“參省”已不是“多次反省(自身)”的意思,而是“省視(皇曾孫)”之意。訓詁家往往以時人通語訓古語,顏師古以“參省”訓“侍”,這說明“參省”作為同義并列復合詞已是唐人通語。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楊倞為了避免時人把《荀子》中“參(三)省”誤作唐人熟習的“參省”,才特為之注“參,三也”。楊注之苦心孤詣,諸家未能領會,反指其誤,實不可取。

      其二,楊注“參,三也”,“參”字作“三”講在《荀子》中很常見?!盾髯印啡珪墓渤霈F(xiàn)“參”字20次,其中作“三”字講的就有7 次。除“參省乎己”外,其他如《非相》:“堯舜參牟(眸)子?!薄冻上唷?“參伍明謹施賞刑。”《議兵》:“窺敵觀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薄短煺摗?“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舍其所以參而愿其所參,則惑矣!”(冢田虎曰:“參,三也?!吨杏埂匪^‘應與天地參’也,言與天地相并,而能為三才也?!蓖跆旌0?“‘所以參’,指與天地為三的道理?!鶇ⅰ?,指與天地為三的結果”)??梢姡凇盾髯印窌r代,“參”作“三”講乃普遍現(xiàn)象。因而楊注“參,三也”,符合《荀子》時代的語言特點。

      其三,“日參省乎己”,在先秦之后的文獻中作為常語多被引用,一般都寫作“三省”。②方有國,《〈荀子〉“參省乎己”釋義商榷》,《語文建設》2003 年第9 期,第37 頁,亦有類似說法。如:《三國志·蜀志》卷2《先主傳》:“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髙位。”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伏惟陛下,躬日昊之聽,溫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祗悔?!蹦铣荷蚣s《宋書》:“臣每一日三省,志在報效,遠近大小,顧其所安,受效偏方,得司者則慮之所辦,情有不疑?!焙笫涝谝谩秳駥W篇》此句時大都易“參”為“三”,進一步證明“參”當釋為“三”也。

      綜上所述,《勸學篇》“日參省乎己”,楊倞引《論語》曾子語:“日三省吾身”,釋“參”為“三”,其注甚得荀意。

      《勸學篇》: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按:“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之“傲”,楊倞注為“戲傲也”,并引《論語》“言未及而言謂之躁”為證。同篇上文亦有:“故不問而告謂之傲?!睏钭?“傲,喧噪也,言與戲傲無異。或曰讀為嗷聲,曰嗷然也。嗷,與傲通?!睏顐娽尅鞍痢睘樾?、戲傲(呼嗷)①戲,《廣韻》:“戲,荒烏切,古文呼字?!?,并注明《荀子》此語乃本于《論語》。對此,后世多不以為然。劉師培曰:“傲,即傲誕之意,所謂妄也?!睏顦溥_亦云:“人不知故問,人若不問,則非不知。我逆億其不知,不待其問而告知,非傲而何?”②依次分別參看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寧武南氏排印本1936:6;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讀〈荀子〉小箋》,中華書局,1962:177。諸家都認為“傲”釋“戲傲、喧噪”可疑,而以“傲”為傲誕也。然筆者卻以為楊注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荀子》此句所用語典,實在難能可貴。

      楊注之所以釋“傲”為喧噪、戲傲(呼嗷),是因為他認為《荀子》“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不問而告謂之傲”乃化用《論語》“言未及而言謂之躁”一句??墒牵盾髯印分袨椤鞍痢?,而《論語》中卻言“躁”,“傲”與“躁”如何能勾聯(lián)起來呢?要確定語典意義,必須調(diào)查用典者所本經(jīng)文的意義??肌墩撜Z·季氏篇》原文,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编嵭?“躁,不安靜也?!碧啤り懙旅鳌墩撜Z音義》:“躁,早報反。魯讀躁為傲,今從古?!庇纱丝磥恚棒斪x躁為傲”正是楊注將《荀子》之“傲”與《論語》之“躁”勾連起來的依據(jù)。

      然而,關于“魯讀躁為傲”,學界卻頗多質(zhì)疑。俞樾曰:“《荀子》此文蓋本《魯論》。惟變躁為傲,可證也。自古文《論語》出,得其本字,遂謂《魯論》讀躁為傲,實不然也。躁字義長,傲字義短,魯之經(jīng)師豈不知此,而改躁為傲乎?”龍宇純亦曰:“傲與躁聲不相及,傲不得為躁之假借也。”

      那么,對于陸德明“魯讀躁為傲”到底該如何解讀?要弄清楚陸氏“魯讀”之真實用意,必須對陸氏《論語音義》之訓詁條例進行調(diào)查研究。陸氏特意將“魯讀”收入《論語音義》,在《音義》這個封閉體系中,其用法應該基本一致,因此只需窮盡查檢其“魯讀”訓釋條目,便可分析確定陸氏“魯讀”之用意。朱宏勝、錢宗武二先生就曾對陸德明《論語音義》中23 條“魯讀”訓詁條例進行了考辨,最終確定陸氏“魯讀”之涵義為:凡屬“魯讀為”、“魯讀某為某”者,均為改易字[4],其說可信。由此可知,陸德明注“魯讀躁為傲”,是把“傲”作為“躁”的改易字的。那么,楊倞據(jù)此而注“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不問而告謂之傲”之“傲”為喧噪、戲傲(呼嗷),并指出《荀子》此句乃取自《論語》語典,其說不誣。

      事實上,《論語》此典不獨見于《荀子》,亦見于后世文獻中。西漢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篇》:“言不及而言者,傲也”,③本文所舉文獻例證,除特別說明外,其余都系先行檢索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然后核對原書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特此注明。就已將《論語》中“言未及而言謂之躁”之“躁”字改作了“傲”?!短扑挝拇肌肪?7宋代曾鞏《講官議》:“荀子之語教人曰:‘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響。’故禮無往教,而有待問則師之,道有問而告之者爾。世之挾書而講者,終日言而非有問之者也,乃不自知其強聒,而欲以師自任,何其妄也!”可見,曾鞏也將《荀子》“不問而告謂之傲”之“傲”解作“強聒”,即強自聒噪,與楊注“喧噪、戲傲(呼嗷)”同。

      由上所述,楊注“傲”為戲傲(呼嗷)、喧噪,甚得《荀子》本意,毋庸置疑。后人未能認識到《荀子》此句乃本《論語》語典,而以常語“傲誕”之“傲”釋之。

      [1](清)俞樾. 諸子平議·荀子平議[M]. 北京:中華書局,1954:225.

      [2]黃懷信.〈大戴禮記〉傳本源流考[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1):8-9.

      [3](清)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2.

      [4]朱宏勝.“魯讀易為亦”考辨——以〈論語音義〉條例為中心[J].揚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5):106-112.

      猜你喜歡
      俞樾音義謂之
      蘇州檔案館藏品選
      蘇州雜志(2021年1期)2021-03-08 12:08:54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邏輯學研究(2021年6期)2021-02-12 10:51:04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之“衰”字音義的詞源學解釋
      俞樾&章太炎 名師出『狂』徒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8:59:34
      春江有月明
      南風(2020年31期)2020-01-02 16:57:31
      佛經(jīng)音義同形字輯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錢本草
      海燕(2016年2期)2016-12-13 01:10:33
      《內(nèi)經(jīng)》之“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新解
      湾仔区| 乳山市| 溆浦县| 吉林省| 东乌珠穆沁旗| 丰台区| 安远县| 镇原县| 临沭县| 霍城县| 青冈县| 襄城县| 云林县| 安义县| 普安县| 固安县| 建德市| 达日县| 南涧| 新闻| 白山市| 九江市| 辽源市| 临沂市| 潜山县| 冕宁县| 红原县| 南部县| 富顺县| 丰镇市| 临汾市| 怀安县| 城固县| 广州市| 四会市| 横山县| 乌什县| 元朗区| 塔城市| 泰兴市|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