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主體移情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2013-04-13 03:54:52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移情美育美的

      鄧 瑤

      (徐州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徐州221008)

      一、美育概述

      審美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活動過程,是人們根據自身對某事物的要求所提出的對事物的看法。審美沒有直接的功利性,而是一種情感交流的需要。審美活動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本真、自由的生命活動。人類對美的追求,在于提高精神境界、實現人性的復歸。人類在審美活動中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選擇審美對象和創(chuàng)造審美對象,從而開拓了屬于自己的世界。

      審美現象作為人類社會心理的一種特殊表現,積淀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內涵。19世紀末德國詩人、哲學家席勒在他的《美育書簡》中從自由、和諧、人性的角度提出了審美教育的概念。他指出:“文化的最重要的任務就在于使人在純粹的自然生命中受一定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范圍內成為審美的人,因為道德狀態(tài)只能從審美狀態(tài)中發(fā)展而來,卻不能從自然狀態(tài)中發(fā)展而來?!保?]他認為,除了認知與道德的教育,審美教育也不可或缺。美蘊藏在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不懂得現實生活的美,也就無法正確認識與理解藝術美。這種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性達到自由、和諧的狀態(tài)。我國教育家蔡元培在《教育大辭書》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保?]由此可見,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它的本質特征就是情感性,是受教育者對美的感知或感動的過程。美育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與道德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幫助學生樹立美的理想,發(fā)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二、審美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美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在高等教育中,美育更應廣泛運用到各門學科,在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而我國的英語教學實施的是建立在結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強調的是語言內部結構的認知,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以考試為導向,重視語言材料的輸入,忽略了對語言材料美的認識。這就導致了缺乏人文精神的文化失語與審美缺失現象。教師在進行文本分析時,只是流于文本的表象意義,進行刻板的內涵理解及模式化的情感總結,而對于作品的情感內涵和審美意蘊并不做深入研究,不能讓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經驗或提高審美能力。人文學科的學習側重的是精神的感受、領悟與提升,而當前大學英語以語言知識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對大學生的文化滲透與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與審美教育的目的大相徑庭。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全面地儲存著文化的整體信息。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著重于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還應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體會不同文化之間的交融與碰撞,感悟人類的情感與思想,認識世界與人類的存在意義。大學英語教學中突出審美教學,就是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運用審美視角去指導教學實踐,使所有英語教學行為均能夠滲透出美的情感和美的創(chuàng)造,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夠發(fā)現美、欣賞美,享受美。美并不是一般的模式化的情感形象,而是一種情感認知與感悟。

      三、從移情的角度將審美教學引入大學英語教學

      移情,又稱感情移入,是指人把主體情感投射于事物,對別人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能夠想象和分享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觀點。通俗地說,就是使主體自覺地轉換立場,置身于另一種情感模式中,如實地感受、領悟和理解另一種文化?!耙魄樵诿缹W發(fā)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審美活動中的移情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移情現象中物我相互交融、滲透,構成了審美活動的最完滿階段,從而奠定了移情說美學的基礎?!保?]122“審美欣賞實質上是一個移情的過程?!保?]123

      現行的大學英語教材遴選了英美文化中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幾乎能夠整體反映英美文化中的審美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傳達人類的感受與人生的感悟。然而,當前的大學英語教育往往更重視文章中的詞、句、結構以及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一篇文章被生硬分解得支離破碎。在學習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壓抑了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被動地接受教師對語法、結構、詞匯的灌輸。眾所周知,作品的創(chuàng)作只是文學活動的一個部分,作品的意義是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德國文學理論家、接受美學的奠基人之一沃·伊瑟爾指出:“閱讀活動愈來愈突出讀者在審美接受過程中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作用。閱讀不再是被動的感知,而成為一種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保?]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課文意義和審美價值的創(chuàng)造性作用,引導學生調動其審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來建構意義,學生會不知不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把自己的情感和愿望灌注到作品之中,從而發(fā)生同情和共鳴的心理移情。在這種審美愉悅中,英語學習成為一種美的享受,一種快樂,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因此,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就成為審美教育過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優(yōu)秀的作品,總是體現著美好的思想、道德、價值、理想。在創(chuàng)作的審美活動中,作者把生命和情感投射到自己獨創(chuàng)的作品之中,所以作品是作者審美理想和審美情感的象征。既然文學文本承載了作者移入的審美情感,那么學生需要通過采用審美移情的方法欣賞濃聚于審美客體文學文本中作者的審美情感。學生在開始傳達審美情感時,可以體驗到源文本中形式與內容所呈現的審美情感。在閱讀各類作品文章時,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同樂同感同傷。作品的情感、價值和意義與學生產生了共鳴,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文本常常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情感體驗,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到他所感覺到的對象之中,這一過程就是移情的過程,通過移情把自己的感情“外化”給對象,而且通過由對象喚起的情感來確證自己的價值、意義。

      如由楊立民主編的現代大學英語精讀課本第一冊中收錄了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童話《夜鶯與玫瑰》[5]。王爾德是唯美主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主張應該在生活中發(fā)現美、鑒別美、享受美,充分地展現個性。他醉心于藝術形式美的追尋,不僅在服飾、裝飾、語言的表達以及行為舉止等人生的各方面創(chuàng)造了絢爛多彩的審美形式,并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因此,在精讀王爾德的文章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情感,將自身的審美情感和諧地投射到飽含作者審美情感的源文本,積極調動自身的審美心理狀態(tài),全情投入,使自身審美情感與作者的審美情感達到和諧。作者用詩化的語言,唯美的意向創(chuàng)作出了一篇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的童話。教師可以先介紹作者概述及其“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理念,幫助學生感受這種藝術觀點在王爾德童話中的體現。然后讓學生通讀文章,挖掘和提煉課文中熠熠生輝的遣詞造句的美,引導學生體會其中強烈的畫面感——夜鶯的心靈之美,以及玫瑰的綻放之美,在享受美的過程中感悟愛的真諦與力量。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喚起他們的生活體驗,激起他們強烈的共鳴,觸動他們對人生的感悟,滿足他們渴望認識自身的審美需求,請他們設想自己是會像夜鶯那樣去追求絕美的愛情和生活的美好,還是會像青年學生那樣,渴望理想卻又沉溺于幻想,徘徊于理想與現實之間,寄情于書本中的理想世界,還是會如同教授的女兒隨波逐流,愛慕虛榮。然后,再讓學生閱讀原著,進一步理解童話中夜鶯對愛情的詮釋——愛情不是膚淺,不是一般化,而是極美絕美,凌駕于萬物之上的美。最后,分小組分析童話中的愛情觀,也可以讓學生自由表達對愛情的感悟與理解,從而加深學生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在感受他人的情感之際,既深化了對作品的感受,同時也在情感智力上經歷一次小小的提升。由此可見,移情審美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呈現出的文化價值取向和文化主題,如婚姻觀、友誼觀、金錢觀及對社會問題的思考等,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思考并內化有益的價值觀。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感知理解語言之美,理解自然之美,人生之美,將對自然的情感延伸到對生活的情感,“由物及我,由我及物”,文學審美所特有的移情體驗正是如此。

      四、結語

      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僅需要語言教學,而且也要引導學生懂得欣賞語言文字的美、感悟思想內容的美。大學英語教育中的審美教育需要從移情出發(fā)加以固推。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濃縮于作品中的審美情感,以適當的心境和諧移情。教師自覺地運用審美的尺度去指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學生通過自身的情感投射與全情體驗,審視文本中審美情感與承載審美情感的精妙語言,從而在英語學習中加深情感認知,補償情感需求,提升情感品質。

      [1][德]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4:56.

      [2]朱金龍.教育大辭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3:135.

      [3]朱立元.現代西方美學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

      [4]沃爾夫岡·伊瑟爾.閱讀行為[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89.

      [5]楊立民.現代大學英語精讀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99.

      [6]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7]陶西平.將美育融于學校教育全過程[J].基礎教育參考,2006,(4).

      猜你喜歡
      移情美育美的
      淺析詩歌翻譯中的移情——以《再別康橋》韓譯本為例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移情于物,借物遣懷(外一則)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學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面部表情、文化差異與移情作用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風采童裝(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師
      關于“移情作用”在音樂審美體驗中的思考
      花莲市| 湘潭市| 年辖:市辖区| 汕头市| 武定县| 重庆市| 壶关县| 北票市| 泰州市| 高碑店市| 霍林郭勒市| 大同市| 五华县| 临海市| 武安市| 道孚县| 五指山市| 甘孜县| 佛山市| 平遥县| 那坡县| 台山市| 司法| 临邑县| 隆子县| 临城县| 县级市| 呼和浩特市| 华坪县| 禄丰县| 鸡西市| 原平市| 都昌县| 犍为县| 师宗县| 九江市| 洛南县| 泰来县| 屏东县| 仙桃市| 东海县|